摘 要
2022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
國際局勢風起雲涌,能源、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高企,通脹高燒難退,全球流動性急速轉向,引發全球經濟、金融市場持續震盪。
反觀國內,雖然形勢嚴峻複雜背景下,中國經濟卻依然保持強大的韌性與活力,總體延續了恢復發展態勢,各行各業在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支持下穩步推進。
毫無疑問,中國乃至全球在這一年,都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會迎來很多新變化,既充滿挑戰,也孕育很多機會。
年終歲末之際,格隆匯特別推出《年終總結系列》,和大家回顧2022年中國經濟的方方面面。
本文是本系列的第一篇《年終總結系列之消費行業:2022,壓力猶存,不失希望》。
2022年,全球局勢頻發動蕩,疫情,戰爭,脫鉤,加息等一系列問題引發的經濟衰退、通貨膨脹、供應鏈斷裂、債務危機等種種重大問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置身事外而安然無憂。
而作爲各國最底層的無數居民,面對的是更加水深火熱的生活挑戰,所有人都在用力地活着。
相對來說,很多受戰爭和經濟衰退雙重影響的海外國家宏觀消費自然壓力更大。
從去年至今依然高企難下的糧食價格飛漲、石油電力短缺,一直成爲揮之不去的困擾。
雖然表面數據看,很多國家的社零銷售依然在增長,但相對高攀的通脹,實際的增長仍然是難言樂觀的負值。
就連今年的聖誕節,西方國家都格外顯得拮據和冷清。
有調查統計說,今年德國聖誕節零售額扣除通脹因素實際增速爲-4%,是2007年以來最低迷聖誕購物節。有約6成英國和美國居民打算減少聖誕節開支,少送禮或改買更廉價的禮物。
美國居民個人儲蓄總額在2021年就已經出現負增長,到2022年10月已經連續19個月出現負增長,降至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最低值。收入與儲蓄雙雙回落極大地損耗美國的消費動能,爲2023年美國經濟面臨更深度衰退風險埋下伏筆。
視野回到國內。
我們的宏觀消費壓力同樣也不小。
因爲疫情和經濟結構重大調整,2022年我國部分居民的工作和收入不同程度受到影響,反映到宏觀數據上,儘管整體的居民收入水平變化不大,但隨着通脹的態勢,購買力依然受到不小影響。
2022年,因爲預期收入難增長,很多人的消費信心不足,更加捨不得花錢,不敢花錢,反而更傾向選擇把錢存起來,以防不時之需。
2022年,國內的居民消費物價整體維持穩健,今年1至11月,CPI平均比上年同期上漲2%,其中11月份上漲1.6%,漲幅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但數據之下,很多人的真實感受卻是錢越來越不經花。
11月份,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615億元,同比下降5.9%。1—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9190億元,同比下降0.1%。按消費類型分,11月份,商品零售34180億元,同比下降5.6%;餐飲收入4435億元,下降8.4%。1—11月份,商品零售359406億元,同比增長0.5%;餐飲收入39784億元,下降5.4%。
從2021年開始至今,國內社零同比持續回落,尤其今年兩度因爲疫情衝擊,增速一度大幅下跌。整體反映出宏觀消費的壓力猶存。
所以,我們看到了今年的幾個電商大促相比以往都顯得相對冷清,即使是有了直播帶貨的助攻和數據統計口徑的增幅加持,景氣度依然沒有突破上去,甚至總規模都開始變得略顯不如。
2022年10月,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2435.6萬部,同比大降27.5%,其中,5G手機1951.7萬部,同比下降26.6%。前10月,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2.20億部,同比下降21.9%,其中,5G手機出貨量1.73億部,同比下降17.7%。雖然最後兩月數據未出,但全年手機銷量大降已板上釘釘。
手機不僅是作爲相對電腦及其他電子產品更新頻次更高的產品,更是工作生活購物必不可少的必備工具,其銷量大幅下行,足以反映整體消費經濟的真實趨勢。
電影票房也一樣,疫情三年,國內影視行業離前幾年的高光時代漸行漸遠,不僅是票房的驟降,還有觀影人次的大幅減少。
截止12月底,國內總票房堪堪接近300億元,僅爲2021年的6成出頭。今年最嚴峻的時候,一度有大量院線單日收入經常不足千元,每日都頂着虧損經營苦苦支撐,實在有太多的不容易,不是業內的人很難體會得到。
還有羣衆們最關注的房價,截至10月全國7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同比下跌2.4%,環比跌幅繼續擴大。70城新房價格平均指數環比下跌已持續14個月,同比下跌持續7個月。
今年的房地產行業一言難盡,債務問題集中爆發,甚至部分房企交付都成爲問題,下跌預期持續強化刺激交易走弱,讓整個行業陷入負反饋循環。所幸的是國家及時出手,持續紓困鬆綁,三箭齊發力挽狂瀾,最後關頭取得不少關鍵成果。
雖然地產行業目前依然十分孱弱,但最至暗的時刻,也算是有驚無險趟過了。
如果說2022年很多消費領域的經營難言樂觀,那麼汽車行業或許是重大消費行業中爲數不多有不少亮色的領域。
2022年1-11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62.8萬輛和2430.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1%和3.3%,累計增速放緩,較1-10月分別收窄1.8和1.3個百分點。其中,1-11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170.2萬輛和2129.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4.7%和11.5%。
儘管從近幾月的環比數據看,出現了產銷量均下滑的趨勢,但全年總體增長幅度穩健,在當前異常複雜的宏觀形勢下,這表現真的非常難能可貴。
尤其是新能源車銷售,11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6.8萬輛和78.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5.6%和72.3%。而1-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25.3萬輛和606.7萬輛,同比均大增1倍。
汽車作爲房子之外的第二大高價商品,其銷量的穩健發展,尤其乘用車中新能源車的翻倍式增長,可以反映中國老百姓的消費能力依然充滿潛力,也反映着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
總的來說,不可否認,今年的國內消費經濟確實壓力重重,但我們也要看到,疫情也好,全球複雜形勢也罷,對我們的經濟和生活衝擊固然存在,但還不至於難以接受。這些外部的因素,更多是促使經濟的週期下行,但只要我們的經濟韌性還安然,一切的困難阻礙都會成爲過去。
尤其是2022年的最後一個月,隨着防疫舉措的重大調整,經濟重啓趨勢越發顯著,讓很多事情都重新有了期盼。
2022年的複雜宏觀形勢,讓“擴內需、促消費”成爲促進經濟循環的關鍵支撐。
一如2021年的重要共識,2022年國內經濟依然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並且國際上“動盪不安”的外部環境,又帶來對外貿易的種種壓力。
儘管宏觀形勢對國內消費造成多方壓制影響,很多行業雖然有政策扶持,但經營層面上仍需要更多時間修復。
2022年,國家對擴內需、促消費政策刺激的廣度和力度,比往年有過之無不及。
比如購房鬆綁,電子消費補貼,免稅抵稅、家電下鄉、汽車購買補貼,設備貸款補貼等等,貫穿全年,規模動輒數以百億、千億。
2022年的數次重大會議文件,均對擴大內需戰略提出明確指示。
二十大會議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從全面促進消費、優化投資結構、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高供給質量、健全現代市場和流通體系、深化改革開放、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等八個方面作出詳細部署。
12月中,中央發佈《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規劃,國家發改委發佈《“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均明確強化消費的基礎性作用、指示要求着力擴大內需,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在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更進一步具體提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擴內需,促消費政策,除了普通的民生基礎消費品、房地產、汽車消費、養老服務和其他可選消費服務等外,政策還在消費層面指示了很多明確的新消費場景,比如通用航空消費、普惠託育、冰雪運動、自動駕駛、無人配送、充電樁建設、耐用消費品綠色更新、家庭裝修、免稅、國際消費中心等等方向。
這些領域,雖然在2022年還沒有發光發熱,但政策積極鼓勵和資本的助推已然啓動,2023年逐漸形成更景氣的產業成果,不成問題。
回顧2022年的股票市場,A股指數雖然整體大幅回落,但在政策強刺激和改善預期下,很多消費行業反而迎來了極其顯著的困境反轉,甚至逆勢大漲。
截至目前,A股行業年內累計漲幅排行中,排在最前列的是酒店餐飲、旅遊、機場、零售、甚至地產行業。
這些,是疫後線下經濟中具有較強烈修復預期的消費板塊。
當然,這些板塊中,有不少可能只是政策變化帶來的紅利,反映在經營業績上,可能仍然需要相當的時間逐漸去改善,在短期上漲幅度過大的情況下,我們需要認真理清背後預期與現實的差距,避免盲目上車。
但還是會有很多業績增長確定性越來越高的板塊,並且可能在2023年就能反映出來。
從一些政策文件中,我們也能窺見一些擴大內需戰略綱要下主要的收益行業,除了上述提到的,還有比如提升基礎性消費品質的中高端消費領域,如食品飲料、體育用品、免稅、智能電子產品、醫美、化妝品、旅遊出行等等。
我們相信,隨着防疫舉措的重大調整,地產行業的風險充分釋放,互聯網行業重獲新生,還有各種重大刺激政策的不斷推出,2023年的經濟復甦大概率能逐漸從種種不利環境中走出來,大消費板塊一定也會有不少非常不錯的投資品種跑出來。
相信國運,相信政策,2023年,消費行業投資,必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