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板塊風起雲涌,一大特徵是橫跨A股與港股,很多在A股已經上市的,後來又在港股二次上市,比如天齊鋰業,還有就是傳統車企,比如比亞迪股份(01211.HK)、吉利汽車(00175.HK)、長城汽車(02333.HK)、廣汽集團(02238.HK)、北京汽車(01958.HK)等均已實現“A+H”兩地上市。
由於港股的包容度更強,對造車新勢力而言,目前更加傾向於港股上市,比如從美股迴歸的“蔚小理”,以及後來首次上市就選擇港股的零跑汽車(09863.HK)。
一些鋰電概念股首次上市也是選擇了港股,比如中創新航,瑞浦蘭鈞、尚太科技、力勤資源等。
以上事實說明,在港股目前整體表現有待調整的背景之下,新能源板塊依然有吸引力,在港股主力資金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一席之地。
2022年關已近步入倒計時,我們先回顧一下港股新能源板塊的表現,再展望一下2023年。
港股新能源板塊可以細分爲新能源汽車、鋰電、光伏、風電四大板塊,通過觀察每個板塊的領頭羊公司,以瞭解行業趨勢與風向,以挖掘相應的投資機遇。
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齊聚港股。
傳統車企的代表企業主要是民營車企,比如目前行業領軍者比亞迪股份,吉利汽車、長城汽車,還有國家隊方面的廣汽集團。
造車新勢力目前有四隻股,分別是蔚來汽車(09866.HK)、小鵬汽車(09868.HK)、理想汽車(02015.HK)、零跑汽車,但隨着傳統車企分拆子公司上市的落地,埃安汽車、極氪汽車、嵐圖汽車等也是存在衝刺港股的可能性。
重點是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的PK。
過去造車新勢力依靠智能化領域的優勢先跑一步,但後來傳統車企逐漸覺醒,趕超上來,對新勢力的估值構成威脅,目前雙方的競爭態勢是你追我趕,不相上下。
銷量層面,有望完成年度銷量目標(新能源車)的車企則更加受到資本的青睞。各路車企的2022年KPI完成情況(數據來源:派財經)如下所示:
由於吉利汽車與長城汽車目前主打產品依然是燃油車,所以未在上表中體現。
長城汽車2022年的總目標爲190萬輛(含燃油車),以前11個月完成99萬輛累計銷量來看,完成率爲52%。
吉利2022年的總目標爲165萬輛(含燃油車),以前11個月完成128.69萬輛累計銷量來看,完成率爲78%。
除非在最後一個月能夠創造奇蹟,不然吉利與長城在完成KPI方面是落後比亞迪。
而蔚來、理想、小鵬、零跑汽車在完成KPI方面面臨的挑戰也不小。
業績層面,造車新勢力自成立至今已經走過七八個年頭,但是依然沒有實現扭虧爲盈,業績方面與傳統車企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性。
關於港股車企板塊的估值,對造車新勢力來說誰有望最先實現扭虧爲盈或將獲得較高估值,這考驗到公司成本內控的能力,以及面對上遊原材料漲價的應對能力,產品向高價位衝擊時能夠保證銷量不掉隊的能力。
對傳統車企的估值,衡量的維度更傾向於誰在新能源轉型的效率快,落地效果好,目前表現最佳的是比亞迪股份,其次是吉利汽車。
另外,自研車載半導體與自研電池的能力也是衡量車企估值時的重要因素,因爲芯片與電池是影響車企產能的兩大掣肘,如果靠自研能夠緩解供外供方面的壓力,對產量的保證就等於提前打好預防針。
鋰電板塊也是港股新能源賽道的一個重頭戲。目前港股在鋰電上遊(鋰礦概念股)、中遊(鋰電材料股)、下遊(鋰電池概念股)均有涉足,豐富度極高。
2022年,中創新航(03931.HK)在港股成功上市,填補了港股在動力電池方面的空白。近期,瑞浦蘭鈞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招股書,該公司主打動力和儲能鋰離子電池。
接下來,長城汽車旗下的蜂巢能源也已經啓動上市,但是目的地選擇的是A股的創業板。有投資者認爲,如果A股上市失敗的話,或將選擇港股作爲新的融資通道。
鋰電產業鏈上遊的鋰礦雙雄——贛鋒鋰業(01772.HK)與天齊鋰業(09696.HK)目前均已經實現“A+H”兩地上市。另外,洛陽鉬業與紫金礦業也是傳統礦產資源股轉型到鋰礦概念股的經典代表。
而且贛鋒鋰業旗下的動力電池子公司贛鋒鋰電也有意分拆上市,目的地暫時待定,港股或將是其中的一個考慮選項。
電動自行車動力電池“雙雄”天能動力(00819.HK)和超威動力(00951.HK)在小型動力電池方面有一定的競爭力。
鋰電材料概念股,比如有主打鋰電負極材料的中國石墨(02237.HK)、電解液添加劑概念股理文化工(00746.HK)、全球最大鎳貿易商力勤資源(02245.HK)、隱形鈷業巨頭金川國際(02362.HK)。其中,中國石墨在港交所的上市,填補了鋰電負極概念股在港股的空白。
此外,理文化工在今年10月份確定了年產2萬噸聚偏氟乙烯(PVDF)、1萬噸六氟磷酸鋰(LiPF6),年產5萬噸氟化氫的大項目。
港股的鋰電板塊與A股一樣,都是與產業層面具有強相關性,尤其是受產品價格、產能釋放等利多因素驅動。
國泰君安近期研究報告表示,鋰電板塊的供不應求格局難扭轉,看好鋰價全年高位持續性。
另外,氫能作爲鋰電的重要補充,也是港股新能源的一大分支,已經在科創板上市的億華通在2022年12月12日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而其競爭對手——估值達到70億元的國鴻氫能也於2022年11月向港交所申請上市。
業績方面,部分鋰電企業已經公佈前三季度的業績,如下所示:
剩下的企業最新的業績數據依然還停留在上半年,如下所示:
2023年,鋰電板塊在動力電池基礎上需要對儲能電池多加留意。在碳酸鐵鋰、鈉離子電池、釩鈦電池等產能佈局較多的個股值得關注。
鋰電材料方面,在產能落地效率較高、訂單量穩健、打入寧德時代、比亞迪供應鏈的個股更加值得關注。
光伏板塊也是港股新能源濃墨重彩的一筆。
港股的光伏板塊也是五花八門,既有硅料企業協鑫科技(03800.HK)、新特能源(01799.HK)、陽光能源(00757.HK),也有光伏玻璃企業信義光能(00968.HK)、福萊特玻璃(06865.HK )、洛陽玻璃股份(01108.HK)、彩虹新能源(00438.HK)。
中遊太陽能硅片概念股的代表則是卡姆丹克太陽能(00712.HK)。
儲能方面代表企業有信義儲電(08328.HK)、積極轉型儲電業務的威勝控股(03393.HK),還有壓縮空氣儲能及飛輪儲能的中集安瑞科(03899.HK)。
協鑫集團旗下的協鑫新能源(00451.HK)主打太陽能發電。
水發興業能源(0750.HK)主打業務爲光伏建築一體化。
縱觀光伏整個行業,今年1-10月,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58.24GW,已經超過2021年全年,創下歷史新高,可以預見的是大前景是明朗的。
光伏板塊價值含量高細分板塊則是多晶硅(硅料)、硅片、組件、電池、逆變器方面。但在逆變器與電池板塊,港股目前不如A股。
光伏板塊今年下半年以來一大利好是硅料價格出現下調,後來帶動硅片價格下調,這是上遊刺激下遊需求的動作。
光伏板塊有兩大不利的因素,一個是過於依賴出口,一個是具有週期性,這是值得警惕的。
光伏產品出口儘管呈現量價齊升態勢,但是過於依賴出口會讓業績充滿不確定性,尤其容易受到海外國家當地政策的影響。
有業內人士表示,光伏行業的週期性,大概3年一個小週期,5~6年一個大週期。能夠在週期循環中控制好擴張的節奏也是一種考驗,因此,具備抗週期性能力的個股更加值得關注。
光伏板塊也是新技術路線頻出的高發地,比如在硅料方面,協鑫科技新推出的顆粒硅;在電池片方面,N型電池正在取代P型電池;轉化效率更加優越鈣鈦礦能否取代晶硅電池,這都是值得關注的,畢竟新物種對舊物種的取代對整個產業鏈的影響是顛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