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風電平價時代,金風明陽誰是整機龍一?
格隆匯 10-27 17:01

2021年全球風電整機制造市場裏,金風科技以12%位居第二,明陽智能市佔率8%,排名第七。前十集中度超過了80%,但排名間的份額差距非常緊湊。

在國內市場,金風科技市場份額達到了20%,連續十一年排名第一,明陽智能也有12.4%,排名第三。作為較早入局風電行業的老大哥,金風科技一直處於行業領頭羊的位置。

但一看市值,明陽智能有六百多億,而老大哥金風科技卻只有區區五百多億。根據同花順數據,近六個月風電行業整體平均漲幅達到了21.65%,明陽智能(36.60%)的市場表現較金風科技(16.89%)更加強勢,從估值和漲幅能夠明顯看出預期,金風科技在行業內份額領先的事實並不被市場所認可,反而對明陽智能業績高速增長給予了更多的期待。

image.png

(北極星電力網)

盈利能力差距拉開

規模領先,並不代表盈利能力愈強。

2022年上半年,金風科技整機銷售的毛利率約為12.69%,比去年同期下滑了將近8個百分點,主要原因在於毛利率較高的大功率機組產品銷量下滑嚴重,公司的解釋也很簡潔,海上風電進入了平價時代,廠商降價競爭激烈。

image.png

(同花順iFind)

公司大容量的GW6S/8S機組,去年賣出了123台大型機組,然而今年卻只賣出了22台。

image.png

(公司半年報)

下游持續低價競爭,大型化設備轉型遇冷不只是金風科技的唯一瓶頸,實際上今年由於疫情影響疊加年初上游原材料處於高位,金風科技不同類型的製造成本相應增加,毛利率呈現下滑趨勢,營收同比減少了12%。而這些問題對明陽智能似乎並沒有多少影響,H1實現了24.05%的毛利率,同比上升了6個百分點,整機及零配件的收入增加了30%。

兩家估值上的差異,實質是兩家盈利能力上的差距。

受降本平價競爭影響,金風科技大型化轉型並不理想,產品單瓦淨利大幅下降。今年海上風電自平價以來,隨着風電機組大型化,價格幾乎腰斬,價格基本在4000-4500元/kW範圍內波動。而陸上風電機組價格維持在2000元/kW左右。

image.png

(北極星電力網)

在風電整機制造以及零配件業務上,2022H2金風科技的平均單瓦售價達到了2.65元/w,而去年有4.34元/W;計入營業成本的影響,今年上半年每瓦淨利0.33元/W,比去年下滑了一半不止。

可以看到,裝機規模增長其實並未給金風科技降低了邊際成本,反而由於降價競爭砍去了相當大一部分的利潤。裝機容量增加得最多的GW3S/4S產品營收佔比提升了35.30%,但單瓦平均售價也下滑了31.43%,下游壓價制約了公司盈利增長。

雖然份額不及金風科技,但明陽智能的盈利能力已經實現了趕超。同樣是風機制造和零配件業務,去年上半年明陽智能單瓦淨利才0.78元/W,比金風科技少了0.1元/W,而今年H1卻實現了0.92元/W,比金風科技多了將近3倍。儘管平均售價有所下滑,但機組銷量規模增長了47.63%,規模增長取得的效果與金風科技是截然相反的。

大型化轉型節奏不一

風電行業朝着“大型化”“輕量化”的方向發展,對於風電整機,更大更輕促就了全產業鏈的降本成效,從而刺激需求。

首先單位重量下降,意味着造價更低;其次大葉片掃風面積更大,生命週期內能夠提供的電量就愈多;並且,風電站需要安裝的機組數量更少,安裝及運營階段的成本也有望降低。

由平均單機容量的增長足見這一趨勢正在加快。根據WoodMac的統計,2022年上半年我國新簽訂單中陸上風電的平均單機容量已經上升至5.4MW,5MW及以上陸上風電機組的佔比已經達到了83%。

2022年上半年我國新簽訂單中,海上風電機組的平均單機容量已經上升至8.9MW,8MW及以上海上風電機組的佔比已經超過了75%。

image.png

(光大證券)

金風科技、明陽智能兩家的平均銷售功率都是在提升的,金風科技22年Q1的平均銷售功率為4.5MW,同比提升了25%,而明陽智能也達到了5W。

看上去貌似差距不大,但從營收結構上能看出,明陽智能是產品升級得更成功的企業。

2021年,明陽智能6MW以上的風機營收就一下子翻了16倍,營收佔比達到了40%;3MW-5MW機組也是收入的中流砥柱,佔比有56%。

而金風科技的GW6S/8S機組21年營收佔比不過24%,低功率機組的佔比更高。截至22年上半年,大功率機組銷量下滑,原因在前面也説過;營收結構愈向中小功率機組集中了。

誰是海上風電新霸主?

更關鍵的是,去年海上風電這塊已經被明陽智能拉出不小的差距,憑藉目前搶下更優質的訂單,市場也願意給他更高的估值。

2021年底中國新增海風裝機容量在全球範圍內是最多的,裝機增速達到了驚人了452%,這也與2022年初國家取消海上風電補貼導致的搶裝機潮有關,而在2021年起就停止了對陸上風電併網項目進行補貼電價,這也意味着從今年開始,風電產業正式步入全面平價上網時代。

海上風電未來五年有望保持高速增長。國內主要海風大省公佈的“十四五”規劃中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合計超過74GW,21年新增裝機達到約17GW,未來22-25年平均每年還有19GW的增量。另外,儘管國家層面的補貼取消了,目前廣東、山東、浙江均出台了海上風電相關補貼政策,有助於實現規劃落地。

去年明陽智能在全球海上風電市場份額僅次於電氣風電(上海電氣控股),不僅領先金風科技約8個百分點,而且格局較全球風電市場整體更加集中,因此金風科技的競爭難度不小。並且,海風整機平均功率更大,單瓦利潤也更高,市場份額的差距也解釋了金風科技利潤為何追不上明陽智能。

各自的新增訂單情況比較也很好的説明了,得益於大型化趨勢和海上風電市場的成長空間,明陽智能的增長前景無疑是更好的。

目前明陽智能的產品佈局包括1.5-7MW系列的陸風機組,以及5.5-16MW的海風機組,今年上半年明陽智能風電機組新增訂單達到9.14GW,實現翻倍,在業內排名第一。金風科技訂單量也有7.1GW,排名第三。市場份額也比較集中,前三名中標的訂單量市佔率達到55.21%。

仔細翻一下財報可以發現,金風科技的在手外部訂單基數很高,接近24GW,這也體現了公司深厚的技術積累形成的產品力,與下游豐富的合作經驗帶來的良好口碑。金風科技的產品適用面較強,機組採用的是直驅永磁和中速永磁的技術路線,在高温、低温、高海拔、低風速、海上等不同運行環境上均可以適用。

但從訂單結構裏看其實並沒有超出預期的地方。

截止今年上半年外部待執行訂單總量將近15.5個GW,比去年年底多了2.23個GW,大部分訂單仍然來自低毛利率產品,部中標未簽訂單新增將近4.5個GW,同樣也以低毛利率產品為主。

image.png

(公司半年報)

結語

總的來説,整機制造商競爭,拼的是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同時降本平價下還能比別人更盈利的能力。這一方面需要做到出色的成本管控,保持自身的價格競爭力,另一方面還要逐漸適應變化,升級更高端大型化的機組設備,提高產品附加值。

image.png

(公司公吿)

如今國家層面退出風電補貼,風電行業必須依靠自身降本實現平價上網,全產業鏈降本已成趨勢,激烈競爭下行業可能會面臨新一輪洗牌,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提升,明陽智能或許在這輪博弈裏領先一步了。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