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藥業創始人再敲鐘:叮噹健康赴港上市,TPG與奧博資本爲股東,年收入超30億元
叮噹健康(09886)於2022年9月1日-9月6日招股,擬發行3353.7萬股,香港公開發售佔10%,國際配售佔90%,另有15%超額配股權。
每股發售股份12港元,每手500股,入場費6060.47港元,集資約4億港元,上市市值161億港元,預期股份於2022年9月14日上市。
保薦人中金、招銀國際,引入3名基石,共認購74.09%發售股份,分別爲陽光人壽保險、嘉實基金、濟川藥業(代碼600566)股東曹飛先生。
以下文章來源於獨角獸早知道
招股書顯示,叮噹健康自2014年成立以來,一直通過開創在線至線下解決方式爲主導的實時藥品零售及醫療諮詢,促使中國醫療行業轉變及升級。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1年收入計,公司爲在中國數字零售藥房行業處於領先地位的服務提供商,在該行業中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爲1.0%,而按2021年收入計中國數字零售藥房行業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服務提供商的市場份額分別爲10.0%及6.5%。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1年收入計,公司是中國實時到家數字藥房行業最大的產品及服務提供商,市場份額達6.8%。
2020年6月,叮噹快藥宣佈獲得2.2億美元融資,由私募股權巨頭TPG旗下的TPG亞洲基金(TPG Capital Asia)領投,奧博資本 (OrbiMed) 、鴻爲資本 (Redview Capital) 聯合領投,璞林資本 (Valliance) 、蘭馨亞洲、夏焱資本、盈科資本等機構跟投。招股書顯示,IPO前投資者持股爲49.52%。
從業務模式看,叮噹健康利用綜合的在線及線下運營,向用戶提供全套實時醫療健康產品及服務,如快藥、在線診療及慢病與健康管理。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叮噹健康自在線直營渠道及線下渠道合共分別錄得2640萬筆、4050萬筆及6030萬筆銷售訂單,2019年至2021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爲約51.1%。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公司亦分別爲用戶提供合共220萬次、440萬次及680萬次在線診療。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叮噹健康收入分別達到12.76億元、22.29億元及36.79億元。公司收入顯着增長,主要由於公司於網上消費者的知名度提升,導致公司的銷售訂單增加、投資品牌增加及尤以公司的智慧藥房網絡擴展。
與此同時,叮噹健康虧損逐年擴大,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分別達到2.74億元、9.2億元及15.99億元,合計三年淨虧損達到近28億元。有關淨虧損的增加主要是由於大量營業成本、銷售及營銷開支以及一般及行政開支所致。
因此,叮噹健康的經營虧損率由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6.7%上升至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9.2%。公司產生大量經營開支,主要是由於推動產品及服務供應的快速增長、提高品牌知名度及奠定堅實基礎來支持未來擴張。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叮噹健康的毛利分別爲人民幣4.7億元、人民幣7.66億元及人民幣11.62億元,相應的毛利率分別爲36.8%、34.4%及31.6%。
毛利率下降主要由於成本的增長率高於收入的增長率,由於公司一直致力於通過向消費者提供補貼政策等辦法提高公司的市場認知度,留住現有用戶及吸納新用戶,並保持公司的行業競爭力;公司增加了毛利率較低的處方藥的銷售,以捕捉與處方藥外流的行業趨勢有關的機會;及收購藥房網,其對公司處方藥銷售額的增加貢獻巨大。
招股書顯示,叮噹健康仍然能夠於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實現財務業績的改善,主要由於個人防護用品及消毒用品銷量提升等因素所致。
展望未來,爲了提高用戶留存率,叮噹健康將繼續擴大現有組合的服務範圍。
就快藥服務而言,公司將繼續增加公司平臺所提供的各類產品種類,特別是處方藥、醫療健康產品(如藥妝品)及家庭醫療器械。
此外,爲進一步擴大公司的用戶羣,公司計劃繼續推廣及加強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並計劃與更多第三方渠道合作,尤其是新在線渠道,如短視頻平臺等熱門在線渠道,以吸引客戶,讓更多用戶享受公司在線平臺的產品及服務。
叮噹健康相信,隨着上述策略的實施,公司的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將會增加,而隨着業務的增長,公司亦將享有規模經濟。關注uSMART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