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24國常會明確提出再實施19項接續政策,到8.31國常會更加強調督導和落實,8月以來國常會持續部署穩經濟政策,表明了政府的穩增長決心。隨着年中以來一系列增量政策出臺,政策性銀行、國有企業在穩增長中將發揮更大作用,今年的政策力度已逐步接近2020年。19項接續政策出臺之後,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將迎來落地期,預計短期內或難有新增。年底前是否還會有新的刺激政策將取決於三季度末和四季度初的經濟復甦狀況。
來源:中信證券研究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8月3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穩住經濟大盤督導和服務工作彙報,部署充分釋放政策效能,加快擴大有效需求;確定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措施,持續爲市場主體減負激活力。
8月以來,國常會持續部署穩經濟政策,表明穩增長決心。
8月24日,國常會明確提出在落實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的同時,再實施19項接續政策,包括確定使用5000多億元的專項債限額空間,再增加3000億元以上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支持中央發電企業等發行2000億元能源保供特別債等。繼19項接續政策之後,8.31國常會進一步明確「接續政策細則9月上旬應出盡出」,一方面體現了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的連貫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政策支撐「穩增長」的決心。近期財政部發布的財政「半年報」亦強調了財政貨幣聯動。
就具體抓手而言,
1)擴大有效投資:基建方面,強調用好3000億元政策性金融工具新增額度,進一步擴大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領域。製造業方面,出臺支持製造業企業、職業院校等設備更新改造的政策。在項目建設中,一方面引導商業銀行配套相關中長期貸款,儘可能滿足符合條件項目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提高重點項目審批效率,加快項目落地形成實物工作量。房地產方面,因城施策持續加碼,再次提及保交樓,支持剛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2)消費領域:促進汽車等大宗消費。
3)政策落實方面:再派一批督導和服務工作組,赴若幹省份推動政策落實。
雖然年初兩會計劃的宏觀政策刺激力度相對保守,但隨着年中以來一系列增量政策的出臺,今年的政策力度已經逐步接近2020年:
第一,今年的政策增量很大一部分體現在政策性銀行發力。正常年份三家政策性銀行的新增貸款總規模略超1萬億,2020年達到1.6萬億。2022年以來,政策性銀行的新增貸款額度大幅增加,全年或將達到2.7萬億。加上年中以來陸續確定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和新增專項債的增量,2022年國債+地方債+政策性銀行貸款的合併口徑對經濟的淨貢獻預計將達到10萬億左右,佔上年GDP的比重爲9%,這一比重僅次於2020年的10.1%。
第二,除上述口徑之外,今年還推出了很多更加具體的、依靠國有企業發力的政策:例如33條措施中的支持國鐵集團發行3000億元鐵路建設債券,19項穩增長接續政策中支持中央發電企業等發行2000億元能源保供特別債等等。這些具體的、依靠其他國有企業發力的政策也同樣能夠對實體經濟產生增量提振。
第三,督導落實的力度更強,更加強調政策配合。年初國有金融機構上繳利潤,加強貨幣與財政政策配合。近期國務院派出穩住經濟大盤督導和服務工作組,由國務院組成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帶隊,赴若幹經濟大省聯合辦公,推動政策落實。這些舉措均有助於提升穩增長政策效能。
從以上三個因素來看,當前政策對於經濟的支持力度或已接近2020年,19項接續政策出臺之後將迎來落地期,短期內或難有新增,但年底不排除相機抉擇繼續推出增量政策的可能性。
今年國內外形勢複雜嚴峻,在「政策規模合理適度」的要求下,政策採取了相機抉擇的模式,增量政策陸續出臺:從年中的6大項33條穩增長措施,到近期19項穩增長接續政策,政策一直是「打補丁」+「抓落實」的組合,在保證足夠刺激力度的同時控制政策的冗餘度。國常會19項穩增長接續政策之後,短期內出臺新政策的概率不大,更多地將是抓落實以及觀察政策落地後對經濟的提振效果。年底前是否還會有新的刺激政策將取決於三季度末和四季度初的經濟復甦狀況。在持續的局部疫情擾動和房地產「金融加速器」失速的環境下,私人部門的需求和金融體系的信用創造能力偏弱,因此不排除年底前進一步推出增量刺激政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