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深圳所有的祕密,都藏在20年前的兩個瞬間裏

編者按:我們一直堅信,人類所有活動的目的,有且只有一個:讓每一個個體過上富足且有尊嚴的生活,而不是任何其他。能達以上目的的途徑,不是口號,不是主義,是經濟,是經濟的最基礎細胞——企業與企業家

基於此,我們特推出全新欄目《格隆觀察》,以專業的視角,以有温度的筆墨,以負責任的態度,聚焦中國企業的興衰沉浮,體味中國企業家的憂歡悲辛,記錄中國經濟的艱辛摸索與成長坎坷,總結反思,少走彎路,砥礪前行

今天,我們推出了第四篇《深圳所有的祕密,都藏在20年前的兩個瞬間裏》。

正文:

上了年紀的深圳人,應該都會記得,20年前那個略顯遙遠的午後,一篇文章在深圳炸開了鍋。

也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一個愣頭青,在人民網“強國論壇”寫了一篇萬字長文,痛陳深圳這座年輕城市的種種弊端,還配了一個相當驚悚的標題--《深圳,你被誰拋棄》。

彼時,正值初冬11月,在有的北方城市已開始飛雪飄舞,但在南方,依然鬱鬱葱葱。深圳人也正享受難得的冬日愜意,這篇文章的出現,卻比風雪更加凜冽,直擊所有深圳人的內心。

説它驚悚,確實有道理,因為一直以來,深圳都以改革開放先行者的身份立於世。

改革開放偉大里程的開啟,發達國家的產業大轉移,此乃天時;

毗鄰港澳,能夠最先接觸世界先進技術的氣息,此乃地利;

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的改革決心,全體中國人壓抑已久的發展渴求,天量廉價勞動力資源,海外人才的湧入,此乃人和。

正因為享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深圳從一片灘塗、一個貧窮落後的小漁村,迅速發展成國際大都市。

新世紀之初,深圳更在高科技轉型中取得成效,再有,從建立特區開始,深圳也才走過22個年頭,如果按照人生來説,這個年紀的深圳正值意氣風發,未來無可限量,怎麼能説被拋棄了呢?

但是,理想美好,現實卻顯得冰冷,仔細閲讀這篇文章會發現,裏面所數出的深圳的問題,有理有據,確實令人信服,悲觀者甚至認為,那時的深圳,是華服之下,蝨子滿堆。

都説信心是市場裏最珍貴的東西,其實,對於一個城市,又何嘗不是?

如果對城市的前景失去信心,那剩下的基本就是用腳投票,逃離、拋棄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這篇文章如深水炸彈般觸發了深圳人前所未有的信心危機,引起深圳市長的關注,並親自接見作者咼中校,座談了兩個小時,其後國務院調查組更親自約見咼中校,並形成內參送到北京。

深圳市長於幼軍接見咼中校   來源:搜狐

不過,後來的深圳,讓咼中校失望了。深圳不但沒有被拋棄,反而發展越來越好,並誕生出一批偉大的企業。

而這一切,都藏在20年前的兩個不經意的瞬間。

01

華強北的堅持

如果把時間回撥到本世紀之初,或許可以明白咼中校的良苦用心。

那個時候,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都面臨很大的壓力。97亞洲金融危機的餘波未平,接連發生的“911事件”、美國科網股大崩盤、阿富汗戰爭,還有後來的伊拉克戰爭、非典疫情,所有的不行,似乎都不約而同地聚集到了世紀之初。

除了禍不單行,我實在找不出另外一個詞,來形容這個時間段。

迷茫的年代,在華強北賽格科技園一間非常不起眼的辦公室,一位年輕人也很焦慮,剛剛起步沒幾年的公司,面臨着巨大的不確定性,盈利模式也遲遲沒找到。而且,因為是山寨一款以色列的在線聊天工具,遭到了對方的起訴,不得已,這位年輕人把OICQ的名字換成了ICQ。

但是,這就完事了?

想得美!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為美國納斯達克的崩盤,對互聯網公司前景缺乏信心,投資人也開始不淡定了,要求賣出股份。這可能是創業者最為崩潰的瞬間,資本寒冬下,霎時間上哪找接盤俠?如果沒有接盤俠,是不是意味着自己的創業之路要壽終正寢?

煙一支一支一支的點,酒一杯一杯一杯的幹,錢一分一分一分的花,時間一天一天一天的走,仍然沒有找到解決辦法,最低的時候,騰訊賬上僅有1萬元的流動資金,如果沒有後續資金補給,這家公司很快會淹沒在華強北的嘈雜聲中。

不過,也不知道哪裏來的勇氣,或許是不願意自己的努力付諸東流,又或者是潮汕人身上與生俱來的“搏命”基因,馬化騰選擇了堅持。即使吃了搜狐、新浪等所有國內大佬的閉門羹,依然不折不撓,總而言之,他就是不願意放棄。

那段時間,應該算得上馬化騰非常艱難的時刻。基本上,他得一個人分飾三角。

在華強北的員工眼裏,他是壓力山大的小老闆;

在ICQ聊天室的網民眼裏,他是可以撩撥的“小美女”;

在喜歡俯視的投資人眼裏,他是風雨飄搖中的創業者。

華強北時期的馬化騰   來源:百度圖片

最後,堅持換來了曙光,一家萬里之外的南非報業看上了這位年輕人,以及這家風雨飄搖的公司。

如果不是因為騰訊,估計很少中國人會關注南非的企業,至於當年的南非報業為何如此大膽,押注一家前景未明的互聯網新丁,我們不得而知,但因為南非報業的接盤,兩位原投資人--李澤楷和IDG,退出了騰訊。

後來的事實,不僅證明了馬化騰的堅持,驗證了南非報業的眼光,當然也狠狠地打臉了李澤楷和IDG的鼠目寸光。

由於互聯網技術在效率和成本上的巨大優勢,騰訊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社交軟件所帶來的巨大流量,造就了巨大的變現商機,騰訊的業務也得以四面開花,遊戲、電商、支付、娛樂、醫療、教育......只要有一款新的場景應用出現,騰訊就殺入,當然也因此遭受了許多指責,但無可否認的是,騰訊依靠社交流量逐步建立起了龐大的生態圈,直至今天。

當年,李澤楷20%的騰訊股份,作價1260萬美元賣了出去;後來,就是這20%,在騰訊股價高峯期,市值1.4萬億人民幣,即使放到今天,假設股權未被稀釋,市值仍然高達6000億人民幣,李澤楷因為自己的“魯莽”,錯失了超越父親李嘉誠甚至登頂全球首富的機會。

10多年後,李澤楷在一次電視節目上道出了當初賣騰訊的原因:

要用股票向銀行貸款180億美元用來收購香港電訊,所以出售一切非核心的業務,當時賣掉騰訊股份時,也賺了十幾倍,團隊和他自己也覺得可以賣。

李澤楷接受採訪,後悔賣出騰訊  來源:《大學問》

言語中,充滿遺憾,也充滿無奈。

確實,投資有10倍收益,已經很了不起,賣出無可厚非,但是和百倍千倍收益相比,就“小氣”多了。當年賣掉的騰訊股份市值,後來是香港電訊市值的100倍還多,這又算不算得了芝麻丟西瓜?

作為曾經在斯坦福大學浸淫過的人,小超人對高科技的觸覺是敏鋭的,眼光也是獨到的,世紀之初也曾因為收購香港電訊、創建數碼港而名聲大噪,甚至一度成為香港經濟轉型升級的“救世主”。但最後的事實證明,一切只不過是南柯一夢,因緣際會而錯失騰訊,甚至成為他做生意的“污點”,為後來者茶餘飯後的談資。

當然,不能全怪小超人,因為香港這個彈丸小地,並沒有孕育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可能性,適合炒房炒股,頂多再做做轉口貿易,作繭自縛的港人,直到今天都沒有走出這個怪圈。

相反,因為馬化騰的堅持,讓他一步步超越李澤楷之餘,也讓深圳在互聯網領域甩開香港九條街。

02

坂田的堅持

處於世紀之初的深圳,迷茫的人,不止馬化騰一個,還有任正非。

美國互聯網泡沫的破裂,波及面非常廣,華為就深受其害。作為新興的通訊設備製造商,雖然剛剛經歷了1990年代的電信業大發展,收穫了巨大的紅利,但面對突如其來的IT業寒冬,通信網絡建設需求大幅下滑。

任正非心情也很複雜,對於未來更是看不清,道不明,極度焦慮之下,他奮筆寫下那篇著名的《華為的冬天》。

當時,很多人覺得任正非矯情,因為他和馬化騰最大的差別,是騰訊真的處在生死邊緣,但華為明顯不是,2000年,華為營收220億,淨利潤29億,位居中國電子業百強首位。

即使生意不如先前好做,但這樣的經營業績,起碼還夠“喝一壺”,這個時候大談失敗,不是矯情是什麼?

不過,任正非還真不算矯情,他真的是意識到企業的危機四伏,套用他自己的話,泰坦尼克也是在一片歡呼聲中出海的,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聳聽。企業家有時就是不同於普通人,站在企業頂端俯視,也確實能夠看到很多員工看不到的東西。

盛世之下的危機,比危機本身更為可怕。

果不其然,互聯網泡沫導致全球通信建設需求大幅放緩,華為2001、2002年的營收接連陷入停滯。

這對於習慣了長時間高增長的華為,是很難適應的事情,何況事情來得這麼突然,前一年的生意還紅紅火火,大量招兵買馬,下一年就已經沒了生意,人員嚴重宂餘。

怎麼辦?

沒有人知道!

這個時候,最受精神煎熬的還是任正非,每天一睜開眼,不管有沒有收入,都要給員工發過億的工資,行業復甦遙遙無期,新增長點了無蹤影,使他常常寢食難安,半夜也會驚醒,然後大哭一場。

 創業期的任正非,來源:搜狐

上天要折磨你的時候,絕對不會只給你一個難題。

和馬化騰一樣,此時的任正非,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昔日愛將李一男出走,北上設立港灣網絡,帶走了一大批技術精英,最後走上和華為“對峙”的局面;

母親在一次買菜途中車禍身亡,他甚至沒有機會完成母親春節團聚的簡單願望;

自己查出癌症;

思科將華為吿上法庭,理由是華為侵權,要求賠償100億美元;

......

事業、家庭、健康,相繼遭遇劇變,這一次,是華為自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也是任正非人生最大的危機,未來何去何從,他也沒有方向。

巨大的精神壓力,正一步步地壓垮這位軍人出身的企業老總。山窮水盡之時,任正非有了將華為賣了的想法,授予對象是美國的摩托羅拉公司。雙方也確實有了實質性的接觸,雖然前後討價還價了大半年,但最後時刻總算敲定了,當時任正非的要求是75億美元現金,摩托羅拉就可以將華為連人帶產品帶基地全打包拿走,摩托羅拉對這個要求也表示能夠接受。

於是,雙方在海南亞龍灣見面,並把合同草簽完,可以説華為賣給摩托羅拉這個事基本就定下來了。對於雙方而言,這筆交易都稱得上滿意,簽完合同,雙方老闆還不忘卸下西裝,換上大褲衩,一起到海邊散步,暢談一番。任正非甚至已經開始盤算自己的下一步,要去搞拖拉機,解決農業機械難題。

任正非和摩托羅拉高管交流  來源:電商報

如果沒有後來的突發事件,任正非可能真的把華為賣給美國佬,然後自己跑去做拖拉機。

但是,世事就是這麼無常。

2003年的摩托羅拉,才真的是華服之下,蝨子滿堆。原本,75億美元現金,對於這樣一家全球跨國公司,不算大數目,它自己也覺得沒啥難度,所以在答應任正非的時候很爽快,但要打款的時候就犯難了。

因為在終端和芯片市場的戰略性失誤,摩托羅拉2003年的業績陷入低谷,75億美元成了一個大難題,業績低迷之時,啟動這麼大的收購計劃,使得當時摩托羅拉的CEO Chris Galvin遭遇了信任危機,就在和華為草簽一週後,他被董事會炒了,太陽微公司的原總裁Ed Zander接過這個位置。

雖然Zander同意和華為繼續進行交易談判,但最終董事會否決了這個收購計劃,理由是華為不知名,又是中國公司,價格又貴,還要求現金支付。

賣身不成,任正非只能收拾心情,繼續公司的經營,繼續面對一大堆破事,繼續半夜驚喜大哭一場,一切似乎又回到原點。

然而,這一次卻不一樣了,因為命運之神開始垂青華為。

首先是互聯網泡沫的出清,納斯達克指數最終在2002年10月觸底,其後進入反轉階段,實體的IT行業也逐步走出低迷,重新步入上升。

其次,互聯網技術的先天優勢,使得它得以繼續在全球範圍內流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糧草就是通信基礎網絡,全球各地都掀起通信大基建,從而刺激對通信設備的巨大需求。

山窮水復之後,是柳暗花明,是苦盡甘來。

此時的任正非突然發現,生意又回來了。

互聯網泡沫破裂最大的好處,是幫華為把一些競爭對手給消磨掉,最明顯的就是北電網絡。這個加拿大通信設備製造商,泡沫破裂前還是強大的存在,但泡沫破裂,使其庫存量擠壓過重,業務遭受沉重打擊,其後更是頻頻出現戰略性失誤,最後一步步走向消亡。

這裏還多了一層驚喜,因為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華為得以順利地將生意做到全世界,井噴的需求,使得華為接訂單接到手軟,業績重新步入高速增長期,相較於前一個紅利期--1990年代,有過之而無不及,並最終一步步登頂世界第一通信設備商。

03

歷史又來到十字路口

回顧20年前的兩個小片段,絕不是簡單地為兩個公司唱讚歌,也並非要為兩個創業者編撰創業史。

正如格隆匯一直的觀念:

中國經濟波瀾壯闊的時代畫面,是由每一個企業的興衰沉浮,每一個企業家的酸甜苦辣所描繪,也正是每一家企業的艱苦探索,每一個企業家的砥礪前行,才有了今天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

騰訊和華為,是最具深圳色彩的高科技企業,馬化騰和任正非,也是最具深圳色彩的企業家,他們的每一次起跌,同樣也是深圳這座城市的起跌,甚至是中國經濟的起跌。

幸運的是,在那個決定企業命運最為關鍵的時刻,馬化騰和任正非都沒有跌落,而是藉助了自身的努力,以及一點點的機緣巧合,最終走上寬廣的發展大道。

當然,很多人至今都認為馬化騰和任正非是幸運兒,因為很多和他們一樣的創業者,都葬身於21世紀初那場致命的互聯網泡沫破裂,如果命運之神改為垂青其他人,後來的中國IT史,很可能看不到這兩個人。

但是,簡單粗暴地歸結於運氣,絕不能觸及核心,因為運氣不可能一直有,更無法解釋後來10多年,兩家企業以及兩位企業家所取得的成就。

所以,一定還有一些特質,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我想,這樣的特質,一個是時代,一個是賽道,另一個,則是企業家自身。

2000年後,中國經濟步入快速發展階段,這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好的時代,恰逢此時出現互聯網浪潮,催生了大量的通信網絡基建以及互聯網應用層面的需求,加上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市場空間,互聯網相關產業成為那個時代最強的成長賽道。

如果不是時代紅利,不是賽道紅利,如果任正非和馬化騰是從事服裝行業、從事餐飲行業,他們絕不會取得今天的成就,因為服裝和餐飲的天花板就在那,所以選對行業,選對風口還是很重要的。

但是,最根本的驅動力還要看企業家本身,我相信和他們同時代幹同一個行業的人很多,競爭也異常激烈,但最終是這兩位殺出重圍,尤其是在企業生死存亡之時,兩位企業家的信仰、堅持、不拋棄、不放棄,才最終造就了企業的成功。

現在,天道輪迴,時間再一次來到十字路口。

這幾年,世界實在不太平。新冠病毒奪去了數千萬人的性命,地緣政治事件頻發,甚至演變成一場大規模的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貿易保護、貿易制裁輪番上演,全球化出現逆流......

回到企業和企業家層面,明顯感覺到生意越來越難做,風口越來越少,增長也越來越乏力,如果加上還要面臨各種監管趨嚴、以及隨時可能出現的西方技術打壓,情況就更為嚴峻。

作為深圳乃至中國高科技領域極具代表性的兩家公司--騰訊和華為都遭遇了很多,時間似乎又回到了20多年前那個決定性時刻。而這個十字路口面前,又何止騰訊和華為,何止馬化騰任正非?深圳,以及我們的國家,都一樣。

所幸,對於未來的方向,再沒有當年的彷徨無措,而是堅定地走自主科技創新的路線,深圳就是承擔這個任務的最重要的一個選手城市,騰訊、華為也是承擔這個任務最重要的兩個公司。

時代潮流滾滾向前,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已經長成巨大身軀的騰訊、華為,還有深圳這座城市,也再不必有當初的彷徨失措,做好準備,勇往直前,就是最好的動作。

04

尾聲

7月深圳,盛夏將至,陽光普照,綠樹成蔭。

深南大道上依舊車水馬龍,南山科技園依舊行人如織,騰訊大廈周邊的寫字樓,仍然大量出入掛着騰訊工牌的人,坂田的農民房少了一些華為碼農,但馬路上多了很多往返每日於坂田和東莞松山湖的員工巴士。

距離咼中校的長文,已經過去20個年頭。

20年,彈指一揮間,深圳還是深圳,騰訊華為也還是那個騰訊華為,唯一不同的,是深圳比起20年前邁進了一大步,騰訊和華為,已經從一顆小種子,長成參天大樹。

相信馬化騰和任正非,仍然會很清晰地記得20年前他們的至暗時刻,不過一切都成為歷史,現在回看,多了一份感慨,也多了幾分雲淡風輕;和他們一樣,很多上了年紀的深圳人,想起20年前那個讓他們信心缺失的文章,顯得平靜多了,因為他們心裏清楚,沒有誰能夠拋棄深圳,因為這座城市獨有的氣質,其他城市很難模仿。

至於是什麼氣質?

相信每一個深圳人心裏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我想,早已在20年前那兩個瞬間,就已經有答案。

困難面前,有的人選擇拋棄、選擇逃離,還給自己找了無數合理理由,但也有另外一些人,選擇堅守。如果説自由是深圳賦予每一個來深圳的人的“權利”,那勇於探索、堅持到底的企業家精神,就是那些最終在深圳取得成功的人所必不可少的。

只要有這一羣人在,就沒有誰能拋棄深圳!

改革開放,艱苦探索40多年;緊抓科技浪潮,艱苦轉型20多年。

在往後20年、40年甚至更長時間,深圳,不會止步,只會繼續向前。

全文完,感謝閲讀。

參考資料

REFERENCE MATERIAL

[1] 深圳,你被誰拋棄,咼中校,《南方都市報》2002
[2] 騰訊傳,吳曉波,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
[3] 華為的冬天,任正非,企業內刊2001
[4] 華為真相,程東昇、劉麗麗,當代中國出版社2003
[5] 思科與華為之爭,孫麗,中國言實出版社2003
[6]走出華為,湯聖平,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4
[7] 解密騰訊帝國,吳曉波、李立、莊毅佳、劉茸、李亦花、陳蘭,杭州藍獅子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2018
[8] 騰訊帝國真相,彭垚,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
[9] 騰訊之道,艾永亮、劉官華、梁璐,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
[10] 馬化騰和騰訊帝國,彭徵,南方出版社2018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