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港股:恆生互聯網、醫藥或處在中長期底部區域
格隆匯 06-02 11:03

本文來自:學恆的海外觀察,作者:王學恆

核心觀點

美股第一階段調整結束。由於CPI處於較高水平,而且2022年依然伴隨着較大的通脹壓力,因此即便美聯儲計劃在6、7月各加息50BP,使得美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也難於繼續上行。換而言之,我們傾向認為,美債最快速的下跌已經過去,這是美股短期企穩的重要原因。

儘管如此,我們維持此前的判斷,美股的中期調整尚未結束。理由有三:1、通脹壓力較大,即美聯儲依然會把計劃的加息實施下去;2、全球收縮期尚未結束,PMI、時薪等指標還在下行趨勢中,對於二季度美國宏觀經濟尚無法樂觀;3、美股的風險溢價尚未到4%的安全區,從短週期回調區間看,美股本輪尚未回撤43月線支撐,債券市場止跌往往領先股市5個月左右,目前看還需要時間。

穩經濟會議與上海復產提振信心。當下,我國的貨幣非常寬鬆,表現為M2穩定增長,銀行間、國債回購、理財收益率、信用利差等均處於較低水平。相對不利的是社融,尤其是企業的中長期貸款部分。

今年以來,商品價格的同比回落明顯,即PPI回落明顯,但商品價格絕對值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這將對中下游的製造業帶來持續的成本壓力。

復工復產以及不斷加碼的穩經濟政策,有助於社融數據的改善。我們耐心等待信用傳導逐步通暢,以及產量數據的恢復。

恆生互聯網與醫藥或處在中長期底部區域。儘管5月,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龍頭公司發佈了業績下滑的一季報,但股票已經止跌。結合政策面上促進平台經濟健康發展的導向,我們認為恆生互聯網或處在中長期的底部區域。伴隨着A股的反彈,港股5月份的風格與此前呈現了不同的樣貌:超跌的汽車、電子、光伏反彈,而前期勝出的地產、基建則下跌。而我們傾向於還是守在原有低估值、穩增長風格中。

投資建議:6月,積極的信號是政策的加碼,以及上海的復工。需要觀察的信號則是:1、美國6/7/9月的加息箭依然在路上,我們也分析了美股的風險溢價並未到安全區域;2、美國及全球2季度經濟增速恐不達預期;3、對於2022年的企業盈利,預期較高,這依然可能有個下修的過程。我們維持港股的評級為標配。

在板塊方面,我們依舊維持來自於二季度初的推薦方向(而非5月漲得好的板塊):1、電信運營商;2、內資央企房企以及基建產業鏈;3、農業與食品飲料;4、綠電運營商;5、此外,我們認為互聯網以及醫藥,已經處在中長期底部區域。

風險提示: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經濟週期下行的風險,俄烏局勢發展的不確定性,美聯儲加息的風險。

美股第一階段調整結束

但尚未到談論反轉

美債收益率上行最快的時間已經過去

伴隨着Q1美國實際GDP的下滑,市場下調了美國在2022年的GDP增速。與上個月比較,對今年實際GDP在Q4的增速從2.3%,下調至1.6%,下調幅度為0.7%。折年GDP也下調了0.2%。

加之對通貨膨脹的擔憂並沒有解除,表現為Q4的CPI上調了0.2%至5.9%。且在明年下半年,CPI依然在2.6%左右。

故而,市場繼續上修了今年的央行利率目標至2.65%,此間體現的今年的加息節奏為:6月份加息50BP,3季度加息75BP,4季度加息40BP,這比4月份來看,對於3季度的加息幅度要更勝一籌。

但需要指出的是,儘管伴隨着加息預期的上修,我們可以看出,10年期債券收益率的變化開始變得比較遲鈍。因為早在5月9日,10年期美債收益率就已經觸及了3.2%的水平,然而,市場預期即便到今年年底,10年期美債收益率也僅為3.09%,甚至明年下半年,美債收益率也僅到3.2%左右。

這反映了:1、在對未來經濟沒有那麼樂觀的情形下,收益率繼續上行的預期減弱;2、美債收益率相對吸引力提高,引起市場的逐步加配。

故而,美債已經度過了最快的下跌窗口期。

美國通脹邊際走好,但依然是今年巨大的挑戰

4月份的CPI為8.3%,較3月的8.5%環比有所回落,但如果在更高頻的原油報價上可以看出,4月份原油價格有過回落,而進入5月份,原油價格繼續攀升,因此短期壓力猶在。

從美國CPI分科目看出,4月份對CPI邊際回落影響較大的是能源,以及與能源強相關的交通運輸,如果5月份原油價格較4月繼續攀升,則當下的回落尚不構成趨勢性下跌。

此外,食品、住宅、醫療保健、服務一些與勞動力成本推升相關的科目,CPI還在攀升。

故而,即便我們也認為從經濟週期收縮的角度(表現為從去年5月,全球的製造業PMI就開始回落),將必然作用於大宗商品價格,使得商品、能源或早或晚地下跌,然而俄烏局勢的不確定性,使得這次能源價格的高企比以往更有韌性。

加之,食品價格的上漲,尤其是今年糧食安全的威脅要更大,以及勞動力成本推升的科目,讓2022年美國的通脹壓力依然很大。

改善通脹,一來可以通過美聯儲的升息去抑制需求;二來可以通過美國政府來改變俄烏局勢以緩解能源、糧食供應問題,或者降低中國關税來改善進口商品成本。但是顯然到目前,後者尚未讓資本市場看到可能性。

美債止跌是美股止跌的前提

我們曾提及,美債止跌是美股止跌的前提。美債平均領先美股5個月見底。或者説,在相對樂觀的情形下,我們假設美債已經於5月中旬見底,那麼股票市場也應該在今年的Q4前後才見底。

但是,這裏的基本假設是5月中旬美債的底部就是本輪基欽週期的底部,這個結論還下得過早。如果按照分析師們的預期,由於明年下半年美債收益率繼續創新高,因此已不能排除債券不會二次探底。這很大程度上由當下的通脹依然處在較高的水平而決定。

四月美國經濟數據總體偏弱

4月,美國製造業PMI回落至55,非製造業PMI回落至57,都表現疲弱。

連鎖商業零售銷售數據同比,也在回落。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創了疫情以來的新低。

由於利率的上行,房地產銷售數據同比依然較弱,MBA市場綜合指數,繼續創新低。

對股票市場的看法:美股調整將進入到第二個階段

一種合理的討論是:美股標普500最大回撤已經高達21%,納斯達克最大回撤更是達32%,那麼是否美股調整已經結束,或者離底不遠?

我們在3月、4月、5月,以及專題討論《當下美國經濟週期處在什麼位置?》已經多次討論過這個問題。我們傾向美股的調整依然沒有結束。

下圖是美股的風險溢價水平。它的計算方式是標普500的市盈率倒數,與10年期美債收益率的差值。

在經濟危機之後,美股的重要低點,對應着風險溢價水平在4%,或以上。儘管今年美股調整了較多,標普500估值有所回落,但考慮到美債收益率上行較多,所以美股的風險溢價水平並沒有大幅攀升。即,美股到目前的調整,體現的是無風險收益率上行的影響,而非風險溢價的上行影響。

小結

在多篇報吿中,我們討論了對當下美股依然不樂觀,這裏再做一個小結。

1、經濟週期處在收縮期尚未結束;

2、今年伴隨着與此前相較更加嚴峻的通脹壓力;

3、美股在短週期的調整幅度統計為15%-25%,這或許是部分聲音看調整結束的依據。但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美股在疫情之後的上漲幅度明顯較此前幾輪都大,因此本輪下跌的幅度也可能更大。這反應在:美股每一次下跌都會回踩43個月的月線支撐,而本次距離這個目標還遠;

4、目前的下跌,體現的是無風險收益率推升的影響,而非風險溢價提升的影響;

5、目前還不敢斷言,債券的低點已經見到,而僅能判斷債券下跌最快的時間已經過去,債券見底是股市見底的前提條件。

對於港股和A股,積極的信號是:

一旦美元指數走緩,即對兩個市場的流動性抽水壓力明顯減小。目前來看,美元指數上漲趨勢被減緩,如果按照當下美國經濟增速下修,以及市場對於美聯儲加息的預期相對充分吸收的情況來看,已經具備了美元兑人民幣中期走穩的條件。

國內:穩住經濟會議與上海復產提振信心

上海、北京疫情逐步向好

全球疫情在4月份從單日感染過千,在上海、北京等地的嚴控下,終於在5月份疫情平穩向好。全國5月底新冠疫情當日新增病例不足100。

從2022年1月1日開始計算,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率為0.35%,該口徑是確診病例(不包含無症狀感染者),我們採用了相似的口徑,中國大陸的確診死亡率為0.49%,與全球相仿,中國香港死亡率則顯著高過全球平均水平,達到了2.87%。這體現了疫苗注射率不高,加之醫療資源有擠兑的情形下,死亡率可能會激增。

由於,在上海無症狀感染者的數量,顯著高過確診,因此我們計算了今年以來的新冠肺炎廣義死亡率(分母是確診+無症狀感染者)為萬分之八。按照疫情從最初毒株到德爾塔、歐米克戎,大約每半年到一年傳染性更強但致死率更低的規律,期望未來其對人類的危害將繼續降低,進而減少對生產、生活的負面影響。

政策面上,積極的信號頻繁傳出,提振人氣。5月25日,國務院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要努力確保二季度經濟實現合理增長和失業率儘快下降,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加大實施力度,國常會確定6方面33條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各部門5月底前要出台可操作的實施細則、應出盡出。幫扶市場主體紓困、穩崗拓崗等政策能出盡出。進一步打通物流和產業鏈上下游銜接堵點,推動復工達產。

5月29日,上海市最新發布了《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針對復工復產卡點堵點,上海提出了分類指導、動態修訂復工復產復市疫情防控指引、取消企業復工復產復市不合理限制,6月1日起取消企業復工復產“白名單”制,擴大企業防疫和消殺補貼範圍、建立健全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互保機制、暢通國內國際物流運輸通道等政策措施,全力支持和組織推動各行業領域企業復工復產復市,穩步提高企業復產率。

當下的貨幣非常寬鬆,信用受到疫情影響傳導尚需時間

當下,我國的貨幣非常寬鬆,表現為M2穩定增長,銀行間、國債回購、理財收益率、信用利差等均處於較低水平;但是社融同比增速卻不明顯。這種情況在歷史上是相對罕見的:一來,由於疫情導致了上海以及北京的部分地區處於靜態中,影響了生產、消費;另一方面,由於企業對未來自身發展的預期不穩,中長期貸款同比回落明顯。

反映產量的數據,如工業增加值,PMI,發電量,房地產銷量,汽車銷量等等,在疫情的衝擊下,於4月均創出了本年的新低,5月份在上海復工復產的預期下,PMI開始反彈。

PPI回落明顯,但工業品價格仍處在高位

今年以來,商品價格的同比回落,即PPI回落明顯,但商品價格絕對值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

由於全球的局勢,使得商品較以往經濟收縮期表現地更加的強勢。我們認為這是商品價格滯後於產量的一種體現,並目前已經在高位並將下跌。但由於其在高位的停留時間已經接近2個季度,這將對中下游的製造業帶來持續的成本壓力。

即便上游企業有不錯的盈利能力,但我們也提示投資者要管理好對其股票收益的預期,因為股票價格往往領先於商品價格,一旦產量的傳導效應作用於價格,則可能改變市場對此類企業未來盈利能力的預期。

小結

目前觀察,北京與上海疫情均已得到了明顯控制,6月份上海復工復產。

此外,穩住經濟大盤的會議夯實了“政策底”,我們耐心等待產量數據的恢復。

港股:恆生互聯網與醫藥或處在中長期底部區域

港股5月小幅反彈

5月,港股小幅反彈了1.5%,遜於上證指數,但好過美股。由於5月份互聯網龍頭公司的一季報開始發佈,騰訊利潤同比下滑打壓了市場人氣。但目前互聯網企業的估值具備較強的吸引力,因此利空釋放下跌後又頑強地修復了行情。

此外,儘管3月15日恆生指數創新低,但是在5月中旬,港股通中位數表現才觸底。

南向資金月度加倉創今年新高

5月,南向資金加倉港股更加堅決,全月淨流入超過460億元,是今年以來最多的一個月。

我們曾提及,港股的低估值,加之上市企業的大規模參與回購,均給了大陸投資人以更強的信心。儘管Q1港股的業績乏善可陳,但南向資金體現的是一種越跌越買的長期持股決心。

行業表現:5月份表現為清晰的超跌反彈

4月份的反彈是穩增長類和通脹。5月,農林牧漁依然維繫了這個趨勢。電力設備受益於政策面的刺激,漲幅排在第二。汽車、電子、機械是超跌反彈類行業。石油石化與煤炭,表現超出我們預期,本月繼續錄得正收益。其他板塊如食品飲料、通信、傳媒、美容護理、銀行與大盤同步。

本月穩經濟方向則回撤明顯,包括房地產、建築材料、建築裝飾。此外,計算機(互聯網)、社服、醫藥生物表現欠佳。

所以,本月總體呈現了超跌反彈的走勢。即,前期跌得多的漲得多,如光伏、新能源、汽車、電子;前期有超額收益的反倒表現一般,如房地產、建材。

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如果判斷此處即是調整結束,則這樣的反彈可以持續;如果判斷反彈依然是在調整中的中繼或者弱勢震盪的話,那麼市場大概率還將沿着此前穩經濟+通脹以及低估值高股息創造超額收益。

我們傾向於後者。理由是:

1、美國方面,加息尚未結束,而且6月、7月有兩次50BP的加息,這對港股的影響尚不能忽略;

2、目前對於2022年盈利預期可能過高,我們在此前的月報中討論過這個問題;

因此,我們依然把5月的這些超跌反彈行業視作一個短期現象。

但是,港股跌幅最深的互聯網、醫藥板塊,儘管在5月表現不佳,分別是-3%與-1%的收益,站在中期角度,我們認為這兩個板塊已經處於底部區域。迄今為止,它們已經調整了1年零4個月,同時互聯網行業的“政策底”已經出現,儘管一季報不佳,但這可能已經包含在此前連續下跌的股價中。

盈利預期:航空公司、線上藥品、部分生物製藥、家電被上修

分析師在當下與1個月之前,對於部分公司在2022年的業績進行了修正,其中業績上修34家,下修92家。

上修主要分佈在原材料、銀行、半導體、醫藥、公用事業幾個板塊;

下修主要分佈在房地產、機械、保險、電子、運輸、零售等幾個板塊。

南向資金淨流入

南向資金加倉前十名:美團、中國海洋石油、騰訊控股、中國移動、李寧、理想汽車、藥明生物、安踏體育、比亞迪股份、快手。

南向資金減倉前十名:建設銀行、中遠海控、農夫山泉、華潤啤酒、中國建材、工商銀行、中國太保、中國海外發展、中芯國際、金蝶國際。

投資建議

對於6月,我們依然維持震盪走勢的判斷。

積極的信號是政策的加碼,以及上海的復工。

需要觀察的信號則是:1、6/7/9月的加息箭依然在路上,我們也分析了美股的風險溢價並未到安全區域;2、美國及全球2季度經濟增速恐不達預期;3、對於2022年的企業盈利,預期較高,這依然可能有個下修的過程。

我們維持港股的評級為標配。

在板塊方面,我們依舊維持來自於二季度初的推薦方向(而非5月漲得好的板塊):

1、電信運營商;2、內資央企房企以及基建產業鏈;3、農業與食品飲料;4、綠電運營商;5、此外,我們認為互聯網以及醫藥,已經處在中長期底部區域。

風險提示

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經濟週期下行的風險,俄烏局勢發展的不確定性,美聯儲加息的風險。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