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今年投資銀行股,能否還有超額收益
格隆匯 05-18 20:40

市場這幾天持續反彈,但銀行板塊卻不如前陣子護盤這麼生猛。

而昨日招商銀行帶頭的銀行股盤中還脈衝了一會,漲得着實有點突兀,不禁讓投資者懷疑是否是本輪超跌反彈的最後補漲。

為什麼説銀行上漲讓人意外呢?

從這波全國性的房貸利率下調來看,銀行利潤增長與讓利實體或許應該更為平衡,尤其是在實體較難的大背景下。説白了,銀行賺的錢不會像以前那麼多,沒啥大的成長性。

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投資銀行股可能就只有賺個分紅的錢,很難再有長期向上的估值溢價。

01

邏輯壓制

一季報來看,大部分銀行的業績都是槓槓的,很多銀行都交出了不錯的業績。比起只會講故事,但又沒有業績的概念炒作股來説,不知道強多少。

另外,從估值來看,銀行估值可以説比較安全的,當前市淨率再次跌至歷史超底區域。目前按照申萬行業分類來説,銀行板塊的PB在0.59倍,處於10年以來的最低分位,比2020年疫情最低的時候還要低。

但是業績好,估值底從來並不是上漲的邏輯,市場可能更關注的是你未來的整體大邏輯還在不在,成長性如何,能否講出宏大敍事。

從邏輯上説,這波全國性的房貸利率下調,不管對房地產的刺激如何,至少可以確定的是,對銀行是利空的。

目前5年期以上LPR4.6%,按照下調幅度,首套普通自住房貸款利率可以低至4.4%。按貸款金額100萬、30年等本還款,估算每月可減少120元。這麼一算,30年減少約4萬元。直觀的看,對個人來説影響,聊勝於無。

對於利差收入佔整個行業淨利潤的80%以上的銀行業來説,這部分讓利,不可謂不痛。

根據2021年實施的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國有大型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為40%。股份制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為27.5%,小型銀行為22.5%的比例來看,房貸基本是各大銀行最大的貸款單項。

截止2021年末,工行、建行、中行等大行個人住房貸款佔比均超過33%;主流大中型銀行中民生銀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佔總貸款比例最低,也有14.72%。

目前各大銀行執行的主要房貸利率水平基本在5%以上,如國有銀行在廣州執行的房貸利率是5.4%,為應對市場競爭,部分中小銀行可能會降到4.5-5%之間。

4.5-5%之間左右的房貸利率水平對比3-4%的長期存款利率來説,利差已經越來越小。從2020年開始上市銀行淨息差逐漸下滑,到今年一季度大部分可能降至不到2%,而下半年隨着銀行更多讓利,繼續下降的概率更大。

另外一方面,利率調降後銀行這部分利潤來源不但會減少很多,而整體風險水平也會上升。銀行又要高息攬存,否則可貸資金不足;又要想着怎麼把錢以更高價貸出去。

國人勤勞本分,從來沒聽説哪個人敢不還房貸,所以居民房貸是銀行業務中最穩定風險收益比最高的利潤來源之一。但要主動出擊的話,可能就得往實體上走。

就像前陣子央媽喊話的鼓勵的,金融部門不但要迎客上門,還要主動出擊...

但要知道,在銀行對公業務中,不良貸款相對最高的兩個行業分別為製造業和批發零售業。其中,製造業不良控制最好的是四大行和招行,過去那些年也都在5%以上,儘管近幾年風控嚴格有些改善,仍然有3%左右。這樣一來,無疑銀行整體風險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上升。

上面讓銀行業讓利實體經濟的目的已經非常明顯,未來銀行業的利差結構還會繼續收窄,這將使部分銀行不得不重新思考未來的轉型發展路徑。

可,當市場蛋糕變小,銀行還是那麼多家,怎麼“卷”呢?

02

僧多粥少

當經濟下行壓力劇增下,過往的“僧多粥也多”,也慢慢變成了“僧多粥少”格局,甚至部分“高僧”可以分得更多,至於小僧恐怕就得餓肚子了。

這幾年,受疫情、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個人和企業的信貸需求是走弱的,這基本上是肉眼可見的事實了。

粥少了,僧卻依舊那麼多。要知道,從供給來看,中國有4000多家銀行,雖然大部分是非常小的小銀行,但足以見得行業內惡戰並不會少。

加上銀行內部的強者恆強一直在持續,眾多中小銀行的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

從無論從存款還是貸款來看,六大行的增量市佔率逐年上升,而被吞食得較嚴重的梯隊,是股份制銀行。

新增貸款中,六大行的增量市佔率近幾年是逐年上升,2022年一季度已經超過50%了。而股份行的增量市佔率緩慢下降,2022年一季度僅12%。城商行、農商行的佔比非常穩定,其他銀行的佔比也是下降的。六大行在貸款市場上的攻城掠地已經非常明顯了。

再看存款增量,六大行也是表現不錯。近幾年六大行存款的增量市佔率震盪上行,2022年一季度創下62%的高位。股份行的增量市佔率是下降的。尤其,其他中小銀行波動較大,2021年佔比上升,但2022年一季度大幅下降。

從近年,尤其是2022年一季度的行業競爭來看,六大行的市佔率是在上升的,説明他們在拼搶貸款、存款客户方面體現出了優勢。而大部分股份行、其他中小銀行情況就不夠樂觀了,市場份額在丟失,尤其是股份行競爭力越來越低。

從大部分的城商行的股價走勢也能看出,市場對其預期比較低。單拿很多地方上市城商行來説,股價幾乎上市即是巔峯,流動性也是隨着股價下滑,而幾乎是到了無人問津的狀態。

我國市場空間足夠大,通過找到自己合適的戰略定位,並且堅持戰略定力,打造起本領域內的業務能力,還是完全有辦法在如此內卷的行業中找到自動定位的。

而如果找不到這樣的差異化定位,則中小銀行可能會在未來面臨巨大的發展瓶頸。

大家看新聞,也知道最近兩天有一個重要的新聞,銀保監會公佈,遼寧已對63名中小銀行“一把手”採取留置和刑事強制措施。

這背後或許是行業內激烈內卷的一個縮影。

有人會説,銀行業還有招商銀行、寧波銀行這類零售扛把子。

不錯,這可能是市場對銀行業僅存的一些希望。

過去很多年,銀行屬於躺賺模式,因為經濟高速增長,貨幣瘋狂擴張,銀行資產規模持續膨脹。再加上資產規模的利差,利潤源源不斷,保持較高增長。這是粗狂式發展,依靠規模取勝的1.0商業模式。

2014年以後,招行打通轉型零售輕型銀行的2.0商業模式。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資產質量持續改善,壞賬撥備率持續走高,盈利增長保持較快增速。其他大中型銀行紛紛學習之,走上零售之路。

2021年招行更是提出打造“大財富管理的業務模式+數字化的運營模式+開放融合的組織模式”,相當於3.0商業模式。這説得很官方,大致意思是大財富管理經營模式,通過資產管理與投資銀行方式為直接融資服務。

但是自招商銀行換帥以後,市場預期卻朝着糟糕假設去演化了。

市場主要擔憂的是經營戰略會不會有所調整,招行能否成功轉向3.0商業模式,能否再給行業一個發展的標杆,能否引領行業的發展方向與趨勢。

行業似乎失去了領頭羊。從零售銀行二級市場反饋來看,市場也在猶豫。

03

結語

受宏觀環境的影響,我國宏觀經濟面臨不小的挑戰,在這個大背景下,金融作為經濟的血脈,在穩經濟、穩增長中發揮着重要的支持保障作用。尤其是銀行業,作為金融體系中的主體,無論從國家還是區域角度來看,作用尤為突出。

這就天生決定了銀行在逆週期下承擔的擔子會更重。

但是在讓利的基本邏輯下,銀行股想走出行情,很難。

回到開頭那個結論:未來一段時間,投資銀行股可能就只有賺個分紅的錢,很難再有長期向上的估值溢價。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