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央視《財訪》對話平安(601318.SH/2318.HK)高管:解讀最新改革進程、投資策略、分紅展望……
格隆匯 05-13 16:44

作者:貝爾席

隨着港股、A股密集的業績發佈期落下帷幕,站在當下再來回顧上市公司交出的年度成績單,並與公司管理層及相關專業內部人士進行探討,這不失為一個不錯的深入理解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好機會。

近日,平安作為保險行業的代表企業就亮相了央視《財訪·看財報》直播欄目,主持人與央視記者共同對話中國平安董事會祕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平安人壽總精算師孫漢傑。透過這場別開生面的解讀財報活動,平安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以及轉型變革背後的商業邏輯和未來發展的戰略意圖均得以呈現。

節目當中,主持人與央視記者接連向來自平安的嘉賓提問,圍繞財報的核心數據展開詳細的討論,並進一步延伸到探討公司最新的壽險改革情況以及“綜合金融+醫療健康”戰略佈局動向,與會嘉賓對提問均給予了專業而又細緻的解答。

梳理嘉賓觀點來看,平安過去一年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成績單,“穩健增長、持續回報、改革創新“也是總結這份年度成績的三大核心亮點所在。儘管公司壽險業務在改革進程中面臨壓力,不過伴隨平安持續圍繞渠道端、產品端進行深化改革,其也正為未來長期可持續的穩健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此外,公司戰略佈局清晰,平安明確綜合金融+醫療健康生態的戰略方向,積極發揮綜合金融核心優勢、推進醫療生態圈戰略,豐富產品供給,拓寬服務外延,打造差異化的競爭能力。

圍繞資本市場關切的估值低等問題,平安方面亦坦言受到多方面影響目前平安估值仍然被低估,公司也在積極透過大手筆分紅和回購向市場傳遞信心,堅定看好公司中長期經營發展,相信公司的股價會回到其真實的價值。

下面對此次對話欄目中,與會嘉賓們探討的核心熱點問答內容整理如下:

1· 如何看待過去一年平安交出的這份年度成績單?

盛瑞生:2021年的財報從整體上來講,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分別是穩健增長、持續回報和改革創新,可以説是一份很不錯的成績單。

穩健增長角度來看,面對2021年外部環境挑戰,得益於綜合金融的協同效應、抗風險能力,科技及生態圈賦能金融主業成效的持續增強,平安實現歸母營運利潤同比增長6.1%,年化營運ROE達19%,個人客户數超2.27億;

持續回報角度來看,平安高度重視股東回報,2021年向股東派發全年每股股息同比增長8.2%;

改革創新方面來看,一是壽險改革持續深化改革轉型,今年是深度改革的第三年,不論是代理人渠道的改革、產品的改革、還有其他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喜人成績;二是打造“綜合金融+醫療健康”戰略升級,構建“綜合金融+HMO管理式醫療”服務體系;三是核心科技能力持續提升,數字化轉型賦能主業。

總的來看,三個關鍵詞既體現了業績又體現了公司的戰略,整體成績單還是不錯的。

2· 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的區別?

盛瑞生:營運利潤和財務利潤,兩者是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公司經營狀況,從一家保險集團的維度來看,我們認為營運利潤可以剔除一些短期的市場波動因素,更加真實、客觀、全面地反映長期經營和真實業績情況,並且我們將這個指標和持續分紅掛鈎;

可以看到,2021年,平安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18.02億元,同比下滑29%(去年同比下滑4.2%),但另一個指標營運利潤1479.61億元,同比增長6.1%;營運ROE達18.9%。這樣的一個增速水平整體上還是不容易的,尤其是考慮到過去一年中國經濟內外部環境面臨的一系列挑戰,包括我們的客户需求的變化,疫情下消費者習慣的改變等,在這種情況下要想保持我們營運利潤的穩健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比如在投資端採取穩健的投資策略等。

3· 一季度的數據您怎麼看?可以用開局良好來形容麼?

盛瑞生:2022年第一季度,集團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同比增長10.0%至430.47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6.58億元,同比下降24.1%。

一季報總體上來看,如果和去年比起來是更加穩健的,應該説我們還是交出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結合宏觀環境來看,這個成績單也還是很不容易的。第一季度,國際環境複雜嚴峻,面臨着包括地緣衝突,疫情以及全球資本市場大幅波動等一系列因素。

可以説,公司保持了整體經營穩健,面對挑戰,平安堅持“聚焦金融、改革創新、增收節支、合規經營”的十六字經營方針,堅定不移推動壽險高質量改革,深化“綜合金融+HMO管理式醫療模式”戰略升級,打造“有温度的金融”,為客户提供“省心省時又省錢”的消費體驗。這些也都為業績的增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 目前壽險業務承壓狀態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這個承壓的趨勢還會持續麼?

孫漢傑:當前,整個行業面臨的一個重要的挑戰是代理人規模的持續下滑,從大的背景來看,涉及到人口紅利的消退,新經濟模式下靈活就業興起對代理人人力的擠壓,未來整個代理人隊伍的發展變化也是行業普遍關注的,平安及其同業也在做相應的調整與安排,未來行業高質量發展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從產品來看,產品出現同質化困境,隨着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的變化,客户受教育程度、專業性不斷提升,保險保障需求也越來越向精細化、多元化、定製化轉變。在這個背景下,如何從傳統、同質化的保險產品向多元的“保險+服務”轉變,從而更好地滿足客户需求,是整個行業面臨的挑戰。

此外,疫情的影響也在持續,保險作為非剛性支出,其需求也受到了疫情波動的影響。

目前,整個行業已達成共識,即壽險業需要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摒棄過去粗放的發展模式。這也是平安開展“產品+渠道”改革的根本原因。我們相信,隨着壽險改革的持續深化,我們將為未來長期可持續的穩健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5· 代理人數量規模下降這種趨勢是不是不可逆,代理人渠道改革的推進情況是什麼樣?

孫漢傑:從大的方向來看,整個行業代理人數量會朝着滿足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去走,在這個過程中平安也在推進相關的渠道改革。從單一依賴代理人渠道到多元、更平衡的渠道結構,包括代理人、社區網格、新銀保和下沉渠道。

代理人方面,平安堅定實施代理人隊伍分層精細化經營,結合數字化賦能,推動隊伍結構優化。我們通過數字化,賦能代理人增員、培訓和日常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目前基礎數字化已100%覆蓋。"經營智能化"已在30%營業部推廣,目標今年年中推廣至65%,年底100%。第一批試點營業部全年新業務價值同比升10%,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升30%,優於整體。

新銀保方面,與平安銀行合作,打造新優才隊伍,招聘海歸、碩博、跨行業專家、有外資行財富管理經驗等人才,首批隊伍產能初顯。針對性的培訓體系已基本建成。全新的產品體系主打產品+健康、+康養、+信託。

社區網格化方面,定位於"農夫式"的模式,發展高素質網格化專員隊伍,打造高質量、可持續的服務模式,從提升保單續期收費,到持續服務,逐步開展綜合金融及壽險新單銷售。我們在上海、深圳、瀋陽三地試點區域保單繼續率提高超20個百分點。

下沉渠道方面,主要聚焦三四線城市及鄉鎮縣,這個市場潛在客户超6億人,空間相當可觀。

6· 公司在產品端有哪些改革?尤其在迎合年輕人方面有哪些創新?

孫漢傑:產品改革也是我們整個深化壽險改革中比較重要的一環,我們通過打造“保險+服務”的方式去形成差異化的優勢,這裏麪包括“+康養”“+居家養老”“+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結合我們重疾險推出的新的服務,推出以來也經過了多次的升級,截至去年底覆蓋超2000萬重疾客户。這些客户較傳統保險客户互動度更高。

康養方面,區位上聚焦一線及核心二線城市核心區位。服務上採用定製化管家服務7*24小時線上線下服務。醫療照護上藉助自有及合作醫院,並引入海外獨家照護方式進行差異化服務。項目自2021年1月開售,受到客户歡迎。

居家養老方面。聚焦中等收入客羣,構建整合醫、食、住、行、財、康、養、樂、護、安10大場景服務。自去年10月起於深圳、南京分階段試點,目前的情況還是不錯的,我們有信心在市場上逐漸擴大影響力。

對於年輕人的保險保障需求,我們看到他們還是比較強調性價比,我們也有自己的專屬的互聯網產品,可以通過我們的平安金管家等專屬APP進行購買,對於年輕羣體來説,我認為保險還是必要的一個保障,包括公司打造的百萬醫療、意外險、特定的重疾險也都是比較適合年輕人的。

7· 惠民保會不會擠壓公司的低端市場?

孫漢傑:惠民保其實基本上是以政府,以醫保政策為支持的這樣一類產品。在過去幾年惠民保業務確實發展也是比較快的。對這一類業務的發展來講的話,長期而言,對於整個行業我們覺得還是有利的,因為保險作為一種金融產品,其實還是不被很多客户熟知的。所以通過惠民保這類產品可以讓客户建立對於保險的概念和消費理念、逐步養成消費習慣。這對後續行業的發展還是有利的。

8· 中國平安2021年險資投資整體收益率有所下降也是市場關注的熱點之一。投資收益下滑的原因都有哪些?接下來哪些影響因素會消失,哪些因素還會存在?

盛瑞生:從投資收益情況來看,2021年,年化淨投資收益率4.6%,年化總投資收益率4.0%。對於投資收益下滑,主要是受資本市場波動、市場利率下行及減值計提增加等因素綜合影響。目前資本市場波動的因素還在持續。資產減值的影響方面,過去一年平安計提還是比較充分,2022年這一塊因素應該不會再發生。利率因素方面,變化還是比較複雜,國家經濟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可能有減息的壓力,國際市場,美國方面則在加息週期,在這種情況下,利率的走勢影響因素還是相當複雜的。對保險公司而言,其偏向於投資長債,平安在這一塊一直是強項,在久期比較長、收益比較好的債,如國債、地方政府債、大的央企債等等平安的表現一直是比較出色的,所以説平安投資的底倉是非常紮實的,這對於保障公司取得穩健的投資收益也還是帶來了較好的支撐。

一直以來平安投資總體是比較穩健,拉長時間來看,2012-2021年,10年平均淨投資收益率5.3%,10年平均總投資收益率5.3%,均高於內含價值長期投資回報假設(5%),這也體現了公司比較注重長期穩健的投資收益。

9· 業績發佈會上,平安管理層曾説公司股價被低估,邏輯何在?平安的價值到底怎麼衡量?

盛瑞生:平安股價被低估目前應該來説已經是全市場的共識,當前影響公司股價的原因也是比較複雜。

從外部因素來看,去年以來,受疫情反覆、市場波動、地緣政治等風險影響,平安股價下跌脱離了公司的實際價值增長,目前的股價被嚴重低估,PE/PB的倍數,PEV均處於歷史低位,目前PEV只有0.6左右;

從內部看,公司整體基本面非常紮實,不論是營運利潤、ROE還是財務整體的穩健度以及風險的控制等等方面,應該説都是表現不錯的。

其次,從戰略來看,平安不是一個簡單的壽險公司的概念,它是一個綜合金融+醫療健康生態的這樣一個綜合協同的公司。從國際上對標聯合健康,它的利潤大概只有平安的三分之二左右,但它的市值差不多是平安的三倍左右,PE差不多到了27倍,PB有6倍。當然不同市場、不同行業背景等因素對估值都會產生影響,但從長遠戰略來看,平安的估值空間還是非常廣闊的。

10· 公司分紅政策會不會有變化?公司的回購是基於哪些方面的考慮?

盛瑞生:分紅政策對平安來講,我們的策略是一貫,我們的分紅,是跟營業利潤掛鈎的。而營運利潤在過去的五年裏雖然面臨着各種各樣的內外部的因素影響,但公司營業利潤一直保持着一個比較穩健的增長。也就是説我們的分紅也一直在保持一個不錯的增長。

從公司整體的經營角度來看,在這樣一個複雜的內外部環境下,我們繼續堅定不移地推動壽險的改革,推動綜合金融+醫療健康的生態戰略,發揮我們綜合金融的協同效應,發揮好綜合金融+醫療健康以及科技賦能等優勢,這些也都將使得我們的營運利潤可以保持一個合理的增長水平。基於此,公司股東回報方面也將得到一個充分的體現。

回購方面,我們在去年八月份啟動了新一輪股票回購方案。截止5月9日,公司已經累計回購了43.8億。在剩下的時間,我們還是會繼續根據市場的情況執行相應的回購操作,來進一步增強市場信心。

無論是分紅也好還是股票回購也好,這些都是一個階段性的操作,我們總體還是看長期的。從管理層角度來講,我們堅定不移地落實自身的戰略,堅定不移地做好各項改革創新,同時提升我們各項業務的營運水平,做好資產配置,進一步降低風險。我想當我們把這些動作都做到位,市場一定會給平安一個恰當的回報。

11· 近年來中國平安在金融、科技、醫療、養老領域都有涉及,這些業務會不會顯得公司主業有所分散,背後佈局的初衷是什麼?什麼時候能夠顯現它們的協同效應?

盛瑞生:其實平安的戰略不復雜。説到底就兩個概念,第一個叫做綜合金融。第二叫醫療健康生態。

綜合金融方面,平安是中國少有的全金融牌照的公司。綜合金融的好處是滿足客户的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尤其是隨着科技的發展,線上化的趨勢,能夠讓客户享受到一站式金融服務。我們的策略就是給到客户一個賬户實現多種產品一站式服務,讓客户省時、省心又省錢。

其次,對公司而言,雖然這兩年壽險的經營遭遇一些困難,但平安的其他業務模塊營運利潤的增長一直是不錯的。如果拿2021年年報來看,平安銀行營運利潤增長25.8%;資管業務板塊的營運利潤增長也是差不多接近20%,科技板塊同樣實現營運利潤雙位數的增長。雖然壽險健康險業務的營運利潤去年只有三點多的增長,但是綜合看來,公司還是實現了6.1%的一個增長。可見,多元業務佈局能夠更好地平滑不同的週期,使得公司經營的穩健性得到一個比較好的保障。

再來看醫療健康生態,其天生跟保險,尤其跟壽險靠的比較近。其次壽險公司在國際上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醫療健康領域的支付方。我們通過以支付方來整合供應方給到客户省時省心又省錢的醫療健康服務,這也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戰略。所以把這兩個結合到一起,然後再加科技賦能,這其實就是整個平安的戰略邏輯。也是用比較簡便的方式理解平安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角度。

對於顯現效應這一塊,其實綜合金融本身來講我們剛才提到從營運利潤角度已經得到了一個比較好的體現。醫療健康這一塊平安還在起步階段,當然也已經有了一些不錯的基礎,比方説在香港上市的平安好醫生,現在在線註冊用户到了4億多,是中國現在最大的線上的醫療健康諮詢服務平台。另外我們在智慧醫療體系方面的建設,已經覆蓋了全國30幾個省市,形成了比較廣泛的醫療體系。

公司醫療健康的這種服務能力跟我們的壽險業務的協同效應也已經開始呈現出來,比如公司壽險中重疾險產品加了一個臻享Run健康管理服務,這些服務在過去一年時間裏,已經有差不多2000多萬的客户用了這樣一些服務。其好處就是可以幫助我們增加對客户的粘性、提高客户對平安的信賴,增加我們的綜合金融其他產品的一個銷售機會。

總結來講,綜合金融跟醫療健康協同在一起的時候,醫療健康生態圈一方面幫助我們更好的黏住客户。另一方面,幫助我們吸引到新的客户。如果從過去幾年的一些數據看,通過醫療健康生態圈轉化過來的客户,每年新增加的1600萬客户裏差不多有1/3是從這個渠道遷徙過來的。

12· 公司在金融科技這個戰略方面是不是已經有了重大的調整?

盛瑞生:很多年前平安講到我們為什麼要做科技,其實科技首先就是在賦能我們的金融主業上,幫助我們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防範風險。所以今天大家可以看到平安在綜合金融的科技能力是非常強的,比方説平安銀行的口袋銀行做的非常的棒,用户體驗非常好,此外我們的壽險的業務員的展業環境中也有大量的科技支撐,讓他們可以更好的服務和跟進客户,這些都是已經有強大的科技支撐在裏頭了。

科技的第二個功能就是賦能醫療健康,可以講一下,我們有的領域專利數在國際上都是排名第一的。比如金融科技的專利數,我們全球排名第一。數字醫療科技的專利數也是全球排名第一。人工智能的專利數也是全球排名前三名。所以公司的科技已經是有能力運用到醫療健康的一些場景中的。

此外,科技本身還可能帶來一些增量。比方説像金融一帳通是個獨立上市的公司。陸金所也是一個獨立上市的公司,平安作為孵化這樣一些平台的公司,從作為股東的角度來講,其能夠在這之中享受到其孵化的科技平台估值成長的一些價值。

13· 新單保費還有新業務價值,什麼時候真的能夠止跌呢?

孫漢傑:壽險目前遇到的比較大的挑戰是代理人數的下滑。在這個大的背景下公司一直致力於渠道+產品的雙輪改革。從渠道方面來講的話,我們會積極佈局,除了代理人渠道的改革之外還會佈局包括新銀保渠道、社區網絡化渠道、下沉渠道等,通過這些新興渠道的發展去支持新業務的開展。通過渠道端、銷售端的改革去打造我們新業務的來源。

產品方面來看,就是圍繞“產品+服務”的策略。通過構建一個差異化的服務提升我們產品競爭力,能夠更好地滿足客户保險保障的需求。通過這兩端的改革我們相信隨着我們改革的不斷推進,後續代理人數量的穩定、渠道的不斷拓展、“保險+服務”的不斷深化,我們將能夠看到我們業務的拐點,這也是可以預期的。

14· 如何評估疫情對於整個保險行業的影響,以及我們又該怎麼樣去應對未來疫情的變化?

孫漢傑:疫情對代理人業務來講的話,是有一定的影響的,因為代理人業務需要線下面對面地拜訪客户,需要更多的線下溝通。疫情導致代理人是沒辦法去出門見客户。而且客户在這個背景下可能也不願意去會見一些陌生人,所以這也就影響到了代理人的展業。因此過去業務的下滑也受到疫情的影響。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注意到還是可以積極應對的,因為疫情一方面可能在展業方面帶來一定困難。但是疫情另一方面也喚醒了客户對於保險保障的需求,所以大家可能對於保險的這樣一個功能和作用,比以往更加關注了。所以在這個背景下其實對保險公司而言,保險科技的應用也就更加重要了。

包括平安在內的話,其實很多公司都在開發一些諸如通過手機能給客户面對面溝通的這樣一個工具。在這個溝通的過程裏面可以同步展示產品的材料,讓客户更加直觀瞭解產品信息。通過這些新興的方式其實對於整個業務的展業還是有幫助的。平安也在致力於在這些領域進行相應的拓展。

另外在疫情背景下,我們也注意到有些機構受到疫情影響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嚴重的。但是這些機構其實在業務發展上都取得了一個很好的進展。他在整個過程裏面通過深挖細作圍繞提升管理、提升運營效率等方面,也還是可以帶來業務的增長。總的來看,疫情帶來的應該是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對於銷售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對於整個客户端,形成更大的保險保障的需求還是很有幫助的。

15· 大型互聯網公司出現的這些新的產品或是新的渠道,對公司來説影響大嗎?

孫漢傑:從過去幾年發展情況來看的話,其實新興的業務發展上速度還是挺快的。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對於一些年輕人羣,對於一些下沉市場來講的話,可能更多地通過互聯網渠道購買保險。從這些市場來講的話,其實對於整個中國老百姓去建立一個比較周全的這樣一個保障體系實際上是非常有幫助的。那這些市場應該説也都是增量市場,所以對於傳統保險公司來講也是需要積極去介入的。

在這樣一個大的發展背景下,其實傳統的保險公司一方面除了自己的這個渠道包括新興渠道的拓展之外,對於互聯網工具的使用也是傳統公司需要積極地去跟進的。我們公司也是在這方面不斷的在做嘗試,在這樣一個新的互聯網經濟的模式下,未來我覺得可能都是從各方面都能夠獲得一個新的成長空間。

16· 在投資端這一塊,也就是權益市場方面,公司有什麼樣的應對戰略,怎麼去看待今年面臨的情況?

盛瑞生:今年的權益市場來講整體上確實波動非常大,對於平安來講,我們有3.92萬億的保險資金,作為一個大體量的機構投資者來講,其實我們整個投資可以叫做一個紡錘形的結構,也就是説我們的大頭是固定收益類這個方向上。這類資產佔到我們整體的資產配置的比例超過70%。而我們真正在權益市場的配置只有百分之十幾。在這個裏面我們也還分成了幾個部分,就是這裏面另外一個大頭就是我們會相對關注一些低估值高分紅的這樣一些股票,並且持有的時間比較長。從分紅的角度去看它,也就是説我們的這個回報的精算假設是在5%,如果它的股息率超過5%,實際上現在很多低估值高分紅的股票股息率都超過7%了,這種情形都有,對我們來講這些就是權益市場配置中非常穩健的投資回報的來源。

當然不止這些,這個動作並不是意味着我們完全放棄另外一些主動性投資策略。大家可能也比較瞭解我們這兩年嘗試用FOF和MOM的方式在市場上優選好的投資經理和投資基金,對市場的一些高成長的或者是熱點的一些股票進行相關配置。另外這兩年大家可能也關注到像新能源、綠色金融、ESG等等這樣一些方向,也包括國家積極鼓勵的硬核科技,這些應該説也是我們整個權益市場配置裏頭相對比較積極佈局的一個方向。這個部分過去的一年來講投資回報還是不錯,所以我們可能還會繼續在這個方向來做一些權益類的配置。

17· 為什麼要減持京滬高鐵呢?

盛瑞生:平安資產管理公司是代表了很多家保險公司的一個資產投資的組合。這個確實有其他的投資者要在這個時候選擇這個退出,那麼我們得尊重他的決定,但是平安自己的這個保險資金對京滬高鐵的投資是沒有改變。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