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奪命美聯儲

5月5日北京時間凌晨2點,美聯儲議息會議結果出爐,吸引全球投資者高度關注。

有驚無險,美股迎來“買預期賣事實”式的狂歡之夜,標普500大漲2.99%,創下1978年11月以來加息日最大漲幅。納指也不耐,飆升3.2%,一掃上個月持續大跌的陰霾。

如何解讀美聯儲加息?接下來美股會如何演化?這應該是不少投資者非常關注的問題。

01

加息怎麼看?

美聯儲發佈FOMC決議,宣佈加息50個基點,即聯邦基準利率從0.25%-0.5%上調至0.75%-1%。這是美聯儲自從2000年5月以來首次加息50個基點。

縮表方面也有明確計劃:6月1日開始以每月475億美元的步伐縮表,將在3個月以內逐步提高縮表上限每月950億美元。其中,美國國債600億美元,MBS為350億美元。

決議公佈後,美股並沒有很大的躁動。道指短線拉漲100點至0.6%,標普500和納指漲至0.7%。但10分鐘之內,三大指數全部回吐漲幅,納指開始重新轉跌。

但後來隨着鮑威爾出來安撫市場,三大指數才“放心”齊齊暴力反彈。

鮑威爾表示,在接下來的幾次會議上,各加息50個基點是可能的選項,並沒有積極地考慮單次加息75個基點的可能性。而在4月末,市場傳出美聯儲今後每次將加息75個基點,鮑威爾的表態暫時打消了市場的疑慮與恐慌。

但整體而言,美聯儲的貨幣動作是十足鷹派。不再是一些投資者認為的3月加息25個基點只是做做樣子的嘴炮式降息。美聯儲沒有慫,在貨幣縮緊路上一路狂奔。

美聯儲還明確暗示了未來幾次會議會繼續加息50個基點。在本次議息會議之前,市場認為美聯儲連續3次加息50個基點的概率已經高達83%。這是1994年以來從未有過的情況。

加息將影響借貸成本,相對間接地影響市場流動性。而縮表是直接抽走貨幣,更為直接影響市場流動性。雙管齊下,威力很大。3個月縮表提高至950億美元上限,非常之激進。上一輪加息週期中,2017年縮表剛開始每月僅100億美元,4個季度後才提升至400億美元,相當於1個季度僅提升100億美元。

金融市場交易的是預期,已經早於本次議息會議之前爆發動盪。今年4月,納斯達克累計暴跌13.3%,上一次單月跌這麼多還是2008年10月雷曼兄弟倒閉的時候。而截止4月底,標普500在4個月內跌幅高達13.3%,在百年股市裏面創造了第3差的記錄,僅次於1932年和1939年。而納斯達克較去年11月高點回撤23%,也步入標準的熊市區間。

而FAANG五大巨頭一定程度上也出現了泡沫破裂的明顯跡象。其中,奈飛較去年11月高點回撤超70%,蒸發市值高達2200億美元;Facebook一度回撤54%,現累跌42%,蒸發市值4300億美元;亞馬遜同期大跌32%,蒸發市值逾6300億美元;谷歌一度跌超20%,只有蘋果堅挺一些,跌幅在10%以內。另外,特斯拉也從1243元跌至目前的952元,跌幅也高達22%。

日前,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始人達里奧發佈表示,創新科技股的泡沫已經破裂,但不代表現在是入場買貨的好時機。

除了股市,美國債市出現了史詩級的拋售。2021年1月至今年3月24日,彭博全球債券綜合指數(涵蓋全球政府債券、企業債券和證券化債券)高位回撤超11%,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回撤,超越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10.8%的跌幅。然而3月24日至今,該指數進一步下跌,跌幅續創歷史記錄。而上一次1980年代債券跌這麼多的時候,10年期國債收益率高達12.6%,而當前僅僅3%。

對於美聯儲貨幣的“急轉彎”,市場並不是無動於衷,也不是過往的只漲不跌,而是實實在在的在反應貨幣快速緊縮的基礎邏輯。接下來縮表實質開啟,市場流動性的大考或許才剛剛開始。

02

美股怎麼走?

4月28日,美國商務部公佈,美國一季度GDP按年率下滑1.4%。但這不代表着一季度經濟就已經衰退了。

在數據處理上,美國的計算方法是把環比轉化為全年同比。去年四季度按年率增長6.9%(同比增長5.5%),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長4.3%,但環比是下滑較為明顯,如果把2-3年季度都按照一季度環比下滑進行折算,一季度按年率就是下滑1.4%,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按年率6.9%至-1.4%,環比驟降,可見美國一季度經濟表現並不強勁,頹勢已顯。

接下來,美國經濟會陷入衰退嗎?還是鮑威爾口中所言的軟着陸?

去年,美國經濟同比增長5.7%,看似很高,但其實是基於2020年負增長3.4%來的。2020-2021年,兩年平均增速僅為1%,遠低於疫情之前的年均水平。並且,這還是付出過巨大代價的。

第一,美國財政赤字劇增。2020-2021年,赤字分別高達3.13億美元、2.77萬億美元,為美國曆史上赤字最嚴重的兩年,分別佔GDP的15.2%、12.4%。

第二,美國實施非常激進的貨幣寬鬆。2020-2021年,美國廣義貨幣M2兩年猛增6.3萬億之巨,2019年末僅15.4萬億美元。正因為巨量的財政赤字支出和激進貨幣寬鬆,是當前嚴重通貨膨脹的罪魁惡首之一。

使出了吃奶的勁,兩年平均增速僅1%。然而,今年兩大支撐經濟“強勁”修復的財政與貨幣的工具均要大幅轉向。

5月4日,拜登表示,在本財政年度結束前(去年10月1日-今年9月30日),美國政府將再削減1.5萬億美元的聯邦赤字。這將是美國曆史上當年赤字降幅最大的一年。

削減財政赤字,已經開始拖累美國一季度經濟增長。據長江證券,淨出口和政府支出分別帶動GDP下跌3.2%、0.5%。

貨幣層面上,美聯儲實實在在鷹派,不再是鷹皮鴿心。今年還剩下6月、7月、9月、11月和12月,市場預期會加息5次,且在6月和7月繼續加息50個基點。如此激進的貨幣轉向,10年期美債有望繼續上行,第一突破口為2018年高位的3.2%,不排除進一步挑戰極限的3.5%。

對於負債嚴重的經濟體,如此激進的調整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無疑會對經濟表現造成打擊。

此外,美國今年還遭遇嚴重的通貨膨脹。今年3月,通脹已經飆升至8.5%,再創40年新高。這還是官方數據。馬斯克在4月表示,我認為官方數據實際上低估了通脹的真實程度。通脹似乎至少會在今年餘下的時間裏持續下去。

美聯儲也承認,貨幣政策工具無法緩解供應衝擊,其作用在減少需求。而此次大通脹恰恰是供應與需求的混合螺旋。供應端,在俄烏之戰以及新冠疫情的持續衝擊之下,通脹還有望繼續上行。

通脹將會是宏觀經濟的直接威脅。高通脹會抑制需求,持續越久,需求量下降的幅度就越大。並且一旦惡性通脹形成長期預期,美國消費會大幅萎縮,經濟表現會大幅萎縮。

財政支出退出+貨幣政策緊轉彎+40年高通脹+疫情持續衝擊,幾個主要核心因素之下,美國經濟其實沒有邏輯基礎實現“軟着落”。

如果美國經濟在接下來的2-3季度表現疲軟,甚至實質性衰退,美聯儲會不會放緩加息節奏,甚至是停止加息,反過來重啟放水?我個人覺得,可能性很低。

長期以來,美聯儲向外宣稱自己的兩大貨幣政策目標為物價穩定與充分就業,而且物價穩定一般都是放在首位的。

但去年4月,美國核心PCE躍升至3.1%,遠超2020年8月修訂政策目標的2%(之後,可允許在未來某時適當超過2%)。但美聯儲無動於衷,在前後長達9個月時間內宣稱“通脹只是暫時的”,還有財長耶倫也在各種場合不厭其煩這樣説。

事後證明,美聯儲嚴重誤判通脹。如果按照貨幣政策目標,美聯儲早應該於去年上半年開啟加息,實現貨幣“緩轉彎”。但為何美聯儲不這樣做?在我看來有兩個方面的動機:

第一種,真傻。疫情所帶來的全球化貿易體系(供應鏈)的重大沖擊,沒有出現在決策層的模型裏面,對通脹定性與判斷出現了錯誤。

第二種,裝傻。繼續大放水,維護華爾街的利益,用通脹是暫時的言論來忽悠市場,做掩護。

我認為第二種概率會更大。正常邏輯看,美聯儲決策者都是宏觀經濟領域的頂級高手,不太可能主觀上出現如此重大的誤判。

2020年8月,美聯儲悍然修改貨幣政策目標,將過去多年PCE目標2%(超過就加息)修改為可以超過2%。美聯儲或許早已經心知肚明,大通脹一定會來(貨幣、財政政策如此激進、全球供應鏈因疫情如此混亂)。果然,半年之後,通脹快速飆升至2%目標之外,開始宣揚通脹只是暫時的。在這樣的安撫以及實質性持續放水下,美股持續上漲,或許給予華爾街大資金更多的時間進行金蟬脱殼,要知道2020年突襲大跌來不及大規模換手。

據媒體報道,2021年已有48名華爾街大佬(不完全統計)藉助出售股票每人套現超過2億美元,是2016年至2020年達到這一套現金額年均高管人數的將近4倍。 

這裏麪包括馬斯克(2個月150億美元)、貝索斯(亞馬遜)、納德拉(微軟首席執行官)、佩奇和布林(谷歌聯合創始人)、羅納德·勞德(雅詩蘭黛高管)等。

另據報道,標普500中,掌握企業內幕信息的“知情人”2021年1月至11月底賣出創紀錄的635億美元股票,同比增加50%。其中,技術行業高管同期賣出410億美元股票,同比增加超過三分之一,其次是金融行業。

對此,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泰勒説:“你看到的(拋售)史無前例。”他還説:“2021年是他10年來所見最多‘知情人’拋售所持股票的年份,類似於本世紀初互聯網泡沫時期的拋售潮。”

從事後看,這些華爾街大佬均賣出在本輪大牛市行情的絕對高位。

美聯儲對外宣稱自己的加息降息,是基於就業、通脹等目標來的。而事實上,很多時候並沒有按照他們承諾的去做,而是把加息降息當作“武器”,通過美元潮汐流動去收割全球財富。收割不僅對外,還包括內部非華爾街資本的財富,比如美國散户。

03

尾聲

美聯儲真正的決策者是誰?

它並非政府部門機構,而背後真正的主人是金融財團——股東包括紐約國家城市銀行(洛克菲勒家族)、第一國家銀行(老闆J.P摩根,這兩家銀行後來合併為花旗銀行)、紐約國家商業銀行(保羅.沃伯格家族)、漢諾威銀行(羅斯柴爾德家族)等。

這些銀行看似是國家的,其實都是私人銀行。美聯儲股份最多的是洛克菲勒和摩根兩人,但據悉幕後的大老闆是羅斯柴爾德家族。

基於這樣的股東背景以及過往數次金融週期的潮汐表現,美聯儲加息與降息更多是一種財富收割手段,或許並不是明面上的失業率、通脹亦或是經濟過熱過冷來制定政策。後者或許只是掩蓋前者的華麗説辭。

以上分析只是個人觀點。但無論如何,我們需要警惕美聯儲今年持續貨幣急轉彎所帶來的風險,防範可能的黑天鵝與灰犀牛。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