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科技股再成重災區,下跌何日到頭?
格隆匯 04-19 20:31

經歷4日長假,歸來的港股不但沒有驚喜,反而是開盤即跳水,全日恆生指數收跌2.28%,科技股再次成為重災區,恆生科技指數下跌3.79%。

其實,在經歷了3月份的深V反彈後,最近市場顯得有些萎靡。

就拿科技股來説,大廠們的股價走出了倒V的形態,顯示市場在3月份喊話後,經歷了一波回暖的脈衝,現在又正悉數回落,似乎要重回下跌通道。

市場,信心比金子更重要。

但問題是,信心為何總是這麼脆弱?

01

宏觀迷霧

信心的底座,來自宏觀,但現在的宏觀,仍然迷霧重重。

首先是俄烏戰爭。儘管已經打了一個多月,但是戰況仍然焦灼,談判也是異常艱難,昨天傳出可能達成停戰協議,今天説談判陷入死胡同,明天又會有什麼消息顛覆三觀,沒有人説得準。

實際上,仗打到這份上,雙方都不可能退讓,俄羅斯自不必説,本身就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這個時候慫,前功盡棄不説,以後在北約面前也不可能再抬起頭;

烏克蘭也一樣,總統澤連斯基在西方社會四處奔走相吿,誓言要血戰到底,這個時候退縮,烏克蘭在西方陣營的戰略地位也會被質疑,何況,有西方無底線的支持和援助,也不用擔心家底不夠。

所幸,戰爭對於市場的影響,沒有剛開始那樣強烈,拉長時間看,戰爭總有結束的一天,只是在這一天到來之時,市場仍然很難完全撇清戰爭的影響。

其次,流動性方面。隨着創紀錄通脹數據的出現,美聯儲加快收水的聲音越來越強烈,並會帶動全球進入新一輪的貨幣收縮期。

最後,還是咱們經濟的事情。

今年的經濟壓力是顯而易見的,外圍地緣局勢緊張、流動性收縮加快,同時外界的疫情好轉,使得中國的出口紅利進一步消退,內部又出現局面疫情緊張局面。

上個月的兩會,總理把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在5.5%,給了市場一定的穩增長信心。如果形勢沒有變化,相信市場對完成這個增長任務還是接受的,但現在形勢有變,無疑會令到大家的信心走弱。

這也是最近幾天,上頭不斷在開會研判經濟形勢和制定對策的原因,期待已久的降準也已經落地。不過,外圍都是收水,我們降準乃至降息的空間自然也會狹窄了許多。另外,Q1宏觀經濟數據的發佈,又讓大家真切感受到經濟增長的壓力。

GDP主要由出口、投資和消費構成,在出口紅利消退不可逆的大環境下,唯有寄希望於通過投資和消費來拉動,其中政府能夠操控自如的,還在於基建。

接下來,可以預期的是,除了政策不斷作為,還會有更多政府主導的大項目開工建設,以最為傳統而有效的方式,確保今年的穩增長任務。

另外,鑑於上海疫情對供應鏈造成的衝擊,國家再一次出面穩定信心。

至於消費,其實也是可以是一個選項,就看國家如何在居民消費上再做文章了,現在上頭也在不斷釋放要提振消費,特別説到了汽車消費、數字消費,但最終還是要看究竟如何落地,沒有實質性的措施,很可能就是炒一下,最後又都泯滅眾人。

02

互聯網,到沒到底?

最近回調比較大的板塊,互聯網是其中之一。

掐指一算,自去年正式反壟斷以來,時間已經整整過去一年,這一年互聯網的慘烈程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雖然行業見頂是一個因素,但股價斬到現在這個程度,監管的影響因素更大。

解鈴還須繫鈴人,這也是3月份上頭喊話説提及互聯網監管有可能向好的方向發展後,板塊開始大反彈的重要原因。現在市場大多數的觀點都認為3月15日是一個底部,至少也算得上階段性底部。

不過,隨着最近互聯網開始走弱,看得出市場的信心還是有所不足:到底監管是真的向好,還是純粹安撫市場而已?

實際上,監管的邏輯也不難理解,在我看來,只要達到兩個目的,壓制因素才會消除。

第一,在股權結構上要有所調整。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可以讓大量的利潤留在國內,並用到更應該用到的地方,不至於總是被人詬病賺國人的錢,讓外資受益。另外,在股權結構的調整上,也有利於互聯網公司朝着國家希望的方向去發展。

第二,在企業最高的權力機構席位上,要有“自己人”,這樣才能夠確保企業的發展道路不走偏。

更簡單直白一點,那就是要錢要人。有些人可能對此頗有微詞,但如果回溯到20多年前,國家對於企業的總的指導方針,你就會明白這一年所發生的事情。

當年在面對企業發展大方向上,國家制定的總方針,只有四個字:抓大放小。具體講,就是對國家有重大戰略安全意義、對國計民生產生重大影響、重要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領域,由國有資本主導,而一般性競爭性領域則可以由國有以外的資本主導。

在這個總方針指導下,開啟了1990年末2000年代初那一段波瀾壯闊的國退民進,後來的互聯網也是受益於此方針。現在,國家對互聯網行業的反壟斷,其實也是基於這個總方針。因為現在的互聯網,已經不再侷限於一般性競爭性領域,它已經發展成為對國家有重大戰略安全意義、對國計民生產生重大影響,是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顯然不能再由私人資本主導。

如果再看看反壟斷所打出來的旗號——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就更能明白國家的用意,資本這個東西,對於提升效率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在公平問題上就作為有限了。

當然,簡單地套用過去的做法,也不合適,因為互聯網是新物種,過往也沒有經驗可以直接套用,所以國家在這一年裏,也是不斷探索新路子。從上頭釋放出來的信號,利好多過利空,加上整個行業已經跌成這個樣子,對互聯網的悲觀情緒,可以放一放了。

至於,最後會以什麼樣的結果示人,我們唯有拭目以待。

03

生物醫藥,至暗時刻還未退去

除了互聯網,另外一個行業過去一年也相當慘烈,那就是生物醫藥。以創新藥為例,中國最優秀的創新藥企,一年來的跌幅,都非常大,腰斬都算輕的了,8成都不在少數。

政策收緊、醫保談判、集採預期、包括行業內卷,都是大家説得很多的理由,這個毋庸置疑,但我想,迴歸到生物醫藥最根本的商業邏輯,國產創新藥最大的問題,還在於研發孱弱,沒有持續出爆款新藥的能力。

以最火熱的PD-1為例,國內已經有6家藥企獲批上市,但要知道,這個藥都是“抄”外國的,即國外開發出來了,我們循着別人的路走,説白了還是跟風,現在外國沒有新藥了,我們也就偃旗息鼓了。

對於生物醫藥公司來説,沒有爆款藥,跟電影公司沒了爆款IP一樣,是一個很讓人焦慮的事情,這意味着生意會缺乏後勁,而坐山吃老本的日子,不可能長時間維持,更不可能有增長。

實事求是地講,現在全球藥企都面臨爆款藥慌,這個絕不是中國才有,想想之前那些劃時代的爆款藥,PD-1、阿達木單抗、威爾剛,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而且從生物醫藥研發的角度看,爆款藥也不可能天天有,10年出一款就很不錯了。

但外國大藥企的優勢在於,皮粗肉厚,有足夠的“棉衣”過冬。國內就不一樣了,尤其是那些成立時間短,在售藥物不多,自身造血功能有限,甚至仍處於大額虧損狀態的藥企,面臨的困境就更為極端。如果考慮到在研管線還不少,還得不斷往裏面投錢,淨利潤止損回正,更顯得遙遙無期。

過去資本狂熱,使得不少新藥廠研發很激進,還爆出過一條有點分量的在研管線,丟到港股,可以賣100億,但現在已是春去秋來。

攤開創新藥管線,好一點的也就是在PD-1新的適應症做做文章。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增量,但行業的內卷加劇,前方又有醫保控費,這個增量,到底能多大程度轉化為實打實的業績,都是未知數。

至於其他藥,不是跟風,失去時間優勢,就是所對應的市場空間小,或者競爭白熱化,內卷嚴重。現在創新藥企的管線,讓生意繼續做下去,問題不大,但要想再次撩撥資本神經,再次支撐起投資者的想象力,就沒有以前那麼樂觀了。

換句話説,生物醫藥的日子,仍然不好過,什麼時候能夠反轉,大概要出新爆款藥的時候再見吧。

04

結語

股市漲跌,不過是週期而已。

互聯網、生物醫藥、消費股,共同的特點就是過去多年持續受到追捧,但在去年又相繼大熱倒灶,不論是股價跌幅、估值回撤,都相當大。

於是乎,有一些資金時刻在押注這些板塊反彈甚至反轉。特別3月中旬後,高層釋放出不少利於這些板塊的信息,令到市場熱鬧了一陣。只是最近的下跌,似乎又有回到原點,令到不少資金開始猶豫。

應該承認,今年的經濟壓力是確實存在的,今年的市場環境也未必會好。不過,樂觀一點看,有危便有機,低迷時刻往往也孕育着機會。投資有時候並不需要過於複雜的分析和模型,只需要迴歸常識,像互聯網、生物醫藥、乃至消費股,到底會不會反轉,其實只需要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

我們的生活,不需要互聯網了嗎?我們的健康問題,不需要創新藥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當然,前提必須是這些企業要能夠持續為用户、為社會、為國家乃至為世界創造價值,這樣它們自身的價值才不至於毀滅。

有了這個底,或者是時候再回味一下巴老爺子那句話:

“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