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投中網 作者: 陶輝東
“入行以來,從沒遇到行情這麼差的時候。”一位從業近十年的FA,不久前這樣向投中網形容當下的一季市場現狀。
2022年以來二級市場的劇烈下跌,讓很多一級市場的投資人也開始懷疑人生了。去年底以來,一批公司上市後的市值,已經跌至上市前估值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這位FA無奈的表示,對一些項目,“現在已經沒辦法估值了”。
在持續幾年高歌猛進之後,VC/PE市場在這個春天迎來了一次急剎車,數據顯示募資、投資活動都出現了明顯下滑。面對此情此景,有投資人表示2022年的任務是躺平,也有些投資人還在繼續“卷”。
2022年4月8日,電子測試測量儀器廠商普源精電登陸科創板,首日下跌34.66%。在破發不斷的2022年,普源精電再次刷新了A股首日跌幅紀錄。打新者中一簽虧一萬,信心已被擊穿。
一同被擊穿的,還有普源精電背後VC/PE們的成本線。普源精電是國內首傢俱備通過搭載自研芯片實現4GHz帶寬和20GSa/s採樣率的高端數字示波器產業化能力的企業,打破了高端數字示波器領域的國外技術壟斷。早在2020年,普源精電的A輪及A+輪一共融了4.5億元,引進了七家投資者,大牌VC/PE雲集。A+輪時估值已經升至40億元,折算單價為43.74元/股。而4月8日收盤,普源精電的股價僅為39.78元/股。
一些分析認為,普源精電破發它深陷虧損有關,2020年、2021年普源精電分別實現淨利潤-2716.64萬元、-389.77萬元。不過,普源精電虧損的主要原因是普源精電從2020年開始實施大規模的股權激勵,2020年股份支付8,139.21萬元,2021年上半年又支付了4,603.90萬元。剔除股權激勵成本之後,普源精電的盈利能力並未下滑。
還有一些分析把普源精電破發原因歸結為定價太高。2020年、2021年上半年普源精電營收分別為3.54億元、2.12億元,4月8日收盤時48億元的市值並不算低。按這種説法,2020年時一眾VC/PE給出的估值就是嚴重不合理的高估。
然而如果,把時間往回倒3個月,2021年12月另一家通用測試測量龍頭鼎陽科技上市時,曾收穫了首日大漲128%的好成績,市值最高時超過130億元。鼎陽科技2020年營收2.21億元,與普源精電主營相似、規模相近。目前,鼎陽科技股價也已經腰斬。時隔短短3個月,兩家公司IPO的不同命運,顯示資本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多麼劇烈的變化。
不知不覺間,新股破發在2022年已成為常態。
簡單瀏覽一下數據。2022年一季度,A股共有86只新股上市,其中20只首日破發,佔比23%。其中,僅3月份A股就有12只新股首日破發,佔同期總IPO數量的32%。如果考慮上市之後的累計跌幅,那麼2022年已有38只出現破發,佔比達到45%。截至4月8日,4月份以來A股的5只新股中有3只處於破發狀態。這兩年“新股神話破滅”已經喊了很多遍,如今總算成真了。
港股就更不用多説了,一方面是IPO規模的鋭減,2022年第一季度港股共有16只新股登陸港股,數量較去年同期下降50%;由於缺乏大型IPO,16只新股的總籌資額僅138億港元,同比下降89.9%。其次是破發率居高不下,截至一季度末破發率為61.5%。
在洶湧的破發之下,類似普源精電的估值倒掛已經屢見不鮮,過去兩年的資本市場可以説是專治各種不服,一個接一個的把VC/PE行之有年的那套定價體系給粉碎掉,讓投資人陷入了迷茫。
最慘的當然是互聯網。4月8日知乎通過港交所聆訊,即將在香港二次上市。目前知乎在紐交所的市值只有15億美元,而知乎2019年F輪融資時的估值是34億美元。這意味着百度、快手、京東、阿里、高盛等知乎的後期投資者都處在鉅虧狀態。投了知乎D輪的今日資本則徘徊在盈虧線上。
其次是消費。奈雪的茶Pre-IPO輪融資時,曾有投資人向投中網信誓旦旦的預測上市後至少值300億。然而,2022年3月,奈雪的市值跌到了60多億港元,已經接近它2018年B1輪融資時的估值。2021年的C輪融資中,奈雪的估值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對此,這位投資人雖堅持認為奈雪“肯定不止這個價”,但也承認消費的投資邏輯發生了重大變化。
同樣慘淡的還有生物醫藥,尤其是未盈利的創新藥企業。科創板上最近一個估值倒掛的創新藥企是3月23日上市的首藥控股,其2020年第三輪融資時估值超過50億元,而目前市值僅35億元。港股的18a板塊更是估值倒掛的重災區,從事罕見病療法研發的北海康成,上市前估值34億元人民幣,目前市值20億港元;從事創新型肺部疾病療法研發的堃博醫療,上市前估值47億元人民幣,市值僅15億港元。
當下的市場讓一些投資機構感到左右為難。在一二級市場估值嚴重倒掛的情況下,上市可能意味着從浮盈到浮虧。有的投資人年前就跟投中網“預吿”即將有項目IPO,但最近卻表示已經推遲到下半年,以“等待行情回暖”。
當然,並不是所有企業都拖得起。一位投資人向投中網表示,他所在的機構接下來有兩個項目即將交表,雖然他坦言“目前的行情下,上市未必是好事”,但創始人與部分股東的有對賭,因此不能推遲上市。
相比於要不要上市,分歧更大的是要不要投資的問題。
部分受衝擊最嚴重的賽道已經開始降估值。一位關注TO B的投資人向投中網表示,目前企業服務賽道的頭部公司基本在估值打7折、8折去融資,份額還沒人搶。而細分賽道的二、三名就算降估值都融不到錢了。因此,他認為目前是佈局優質資產的好時機。
在更多賽道,估值還沒有完全鬆動。
一位頭部人民幣基金合夥人向投中網表示,好項目的競爭依然激烈,估值還是很高。他分析道,一方面,過去幾年中國創投市場持續處於募資高位,存量基金規模越來越大,這些錢三、五年內必須投出去;另一方面,因為各種原因,美元基金不再像過去那樣投資以赴美上市為目標的企業,轉過頭來也開始投資瞄準國內上市的項目,進一步加劇了競爭。
他總結當下的矛盾心態:“目前一級市場的標的價格並沒有完全反映二級市場的市值。不投吧,優質標的本來就很稀缺。投吧,可能等到上市時的市值就倒掛了。”
一位FA向投中網吐槽當下的市場是“表面熱鬧”,意思是投資人們表面上依然是非常的積極,顯得好像很熱鬧,但實際上卻不動真格。從春節以來,他手頭的幾個案子都沒有進展。
目前美元基金在收縮投資已經眾所周知,甚至有些機構直接暫停了投資,發了TS的也擱置起來。人民幣基金這邊,一些機構內部也在吹風今年要收縮戰線。一位來自某主投創新藥的小型VC的投資人吿訴投中網,他的老闆年初對他們説,今年的工作安排是“躺平”。
但是“躺平”哪有那麼容易,優質項目依然要搶。一位主要看生物醫藥的投資人向投中網表示,現在的行情下好公司融資不那麼積極了,它們寧願推遲融資而不是降估值。他不久前投資了一家創新型醫療器械公司的Pre-IPO輪,估值並不低,按照當下的二級市場的行情,他估算該項目如果上市應該是“不賺錢但也不至於虧錢”的狀態。但是,外面依然有幾個億的資金追着它想跟投進來。如果上市前再開一輪,估值應該還會有所增長。
儘管二級市場一盆冷水澆下,2022年資本內卷的大趨勢卻並沒有變。根據中基協的數據,截至2022年2月底,中國存續的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總規模是13.2萬億元人民幣,在2015年底這個數字僅為3萬億元。這期間,大部分頭部機構的管理規模實現了翻倍甚至翻幾倍,中生代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投資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這場極限競速當中,誰會成為那個不幸的掉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