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眾生平等。
無論是風投女王徐新,還是中金首席陳健恆,都難逃“買菜難”的命運。
高傳染性的奧密克戎毒株,迫使2500萬人口的上海“一菜難求”。
近日,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和盒馬鮮生成為搶菜戰場。
另一側,生鮮電商平台面對需求的激增,但卻苦於運力的不足,卻無法完全接起這“天量”的訂單。
圖片來源:公開資料
炒股,其實就是炒預期。
在中概股普跌的環境下,每日優鮮與叮咚買菜這兩家前置倉生鮮電商平台在近日維持了“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態勢。
本週以來,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上漲均超過了40%,量能更是出現了10倍以上的增長,一躍成為中概股熱門。
生鮮電商平台正在從美股的細分賽道轉變為如今的市場焦點。
生鮮電商平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某團甚至被邀請至上海市疫情防控發佈會現場。
從“菜販子”到“保供先鋒”,生鮮電商平台的角色轉變,折射出的是整個社會對生鮮電商認知的扭轉,其價值也正在被重新審視。
作為解決最後一百米難題的“菜籃子工程”,生鮮電商的公共服務屬性在此次疫情中得到了極大彰顯。對於上海這樣的超大型城市而言,秩序與繁榮的維繫,建立在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之上。
系統是強大的,但也是脆弱的。一旦面臨天災、戰爭、疫情等極端情況時,城市的停擺就在一瞬間。
面對這樣複雜的系統,居民身邊的菜籃子,與水電煤氣等公共基礎設施一樣,提供了保障民生的巨大“安全墊”。
自建倉庫、自建物流這些曾被資本市場一度詬病的重資產,在關鍵時刻所展現出來的抗風險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4月7日,上海疫情防控發佈會提到要全力以赴做好全市人民的生活物資供應工作,並建立保供白名單;其中,電商前置倉關門不停業,有限允許恢復經營。這可以看出,政府對互聯網企業以及對前置倉模式在此次保供中的極大認可。
而在此之前,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平台也多次受到地方政府部門的抗疫保供表彰。
事實上,就社會價值層面而言,除抗疫保供外,生鮮電商還承擔着升級農業的重大職責,具備了一定的公益屬性。
受制於我國的農業發展階段,一方面,長期以來的小農經濟使得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下,生鮮電商平台要保證農產品品質穩定,就必須承擔分級品控下造成的高損耗;另一方面,面對不耐儲存、易腐、季節性變化強的生鮮商品,生鮮電商平台不得不自己搭建冷鏈物流,而這本應屬於公共服務體系的一部分。
從抗疫保供到農產品標準化,再到冷鏈物流建設,生鮮電商承擔了太多“企業辦社會”的角色。
往淺了説,在應對極端惡劣天氣和各類重大突發狀況時,生鮮電商已然成為了保供的中堅力量;往深了説,生鮮電商有機會成為這個農業大國冷鏈物流和農產品標準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這樣一樁於國於民都有利的大生意,難做,但又不得不做。這是上海抗疫工作給我們帶來的啟發。
如何讓這門生意長久運轉下去?這也是企業與政府部門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顯然,單靠政府或是單靠企業,都不是最優解。
目前,按照“適度超前”的節奏,從中央到地方正加快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並降低投資門檻,激發市場主體投資積極性,而以5G、數據中心為代表的一批數字基建項目也在快馬加鞭中。
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參與者,生鮮電商平台未來是否會被納入到數字基建中,是否能在其產業鏈前端得到一定的財政政策扶持?
眼下,一切都充滿了無限可能。
拋開社會價值而言,生鮮電商本身是一樁能賺錢的生意嗎?
與眾多互聯網企業一樣,每日優鮮與叮咚買菜從成立那天起,就備受造血能力的質疑。更大的擔憂則是在於:疫情消退後,線上買菜的需求還會持續嗎?其業務會伴隨着疫情的結束而萎縮嗎?
第一,從短期來看,只要“動態清零”的決心不動搖,生鮮電商就依然是城市抗疫保供中的重要一環。
據野村控股的研究報吿顯示,目前有23箇中國城市處於全面或部分封控狀態,近2億人或受到影響。這意味着有2億人——即大約14%的中國人口,有相當部分要通過網絡渠道獲得每日必需的物資,其中主要是食品。
從中長期來看,病毒被徹底消滅的概率微乎其微,人類終將適應與病毒共生的世界。
第二,持續的疫情影響,正在一遍遍強化線上生鮮的消費行為。在某種程度上而言,疫情的出現只是幫助其提前完成了市場教育,加速了風口的到來。疫情防控解除後,需求還在,價值也還在。
這一點,在對疫情已經處於“躺平”狀態的海外市場上,可窺一二。
以美國版即時電商Gopuff為例,其上一輪融資發生於2021年7月底,彼時黑石集團等明星投資者為其籌資10億美元,公司估值150億美元。僅僅不到半年,Gopuff估值由150億美元暴漲至400億美元,資本市場對於其前置倉即時零售模式的青睞可見一斑。
再以視頻會議軟件zoom video為例,其在疫情前股價處於60美元左右,受疫情影響在2020年10月最高漲至588美元,昨日收盤價達到114美元,依舊是疫情前的近兩倍。
可以看到,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借疫情“東風”而成長起來的線上採購和線上辦公平台,其價值表現並沒有因為疫情防控的“躺平”而躺平。
即便是沒有疫情發生,生鮮電商的崛起也是消費升級的必然,一切都只是時間的問題。
第三,回到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本身,雙方均在資本回歸理性的當口,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瘦身”,紛紛從規模增長轉變為質量增長。
2021年年中,每日優鮮便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用户從全量用户轉變為新中產,覆蓋的城市也錨定了線上生鮮消費需求旺盛的一二線城市;2021年8月,叮咚買菜也緊隨後,從“規模優先,兼顧效率”調整為“效率優先,兼顧規模”,停止了繼續擴張的步伐。
顯然,雙方都已經意識到了健康持續的盈利模式是下一階段的關鍵所在。
市場一直在探討生鮮電商的盈利拐點究竟會出現在何時。筆者認為,疫情將會加速這一拐點的到來,今明兩年將是每日優鮮等前置倉電商平台扭虧為盈的決勝之年。
零售行業有句老話,叫做“起勢靠流量,生死供應鏈”。
在經歷了早期的流量爭奪,並完成了赴美上市後,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現在都已經將重心投入到了供應鏈建設上。從加碼產地直採到擴充自有品牌,雙方都在盡最大可能壓縮中間環節,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
招股書顯示,每日優鮮平台上超過80%的產品直接從源頭採購,生鮮直採率高達93%,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現如今,每日優鮮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建設了近200個“優鮮農場”直採基地,覆蓋水產、蔬菜、水果、水產等品類,以及約350個“優鮮工廠”,與肉蛋、快消品類的優質供應商展開深度直供合作。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Q4,其自有生鮮品牌的銷售額比同年Q1增長了300%。
當然,叮咚買菜在重倉供應鏈上,同樣也不遺餘力。叮咚買菜2021年Q4財報顯示,其自有品牌的商品銷售佔GMV的10.2%,自有工廠研發和加工的商品銷售佔GMV 的6.5%,自有品牌預製菜銷售也佔到了GMV的14.9%。
在受雅虎財經調查的7家分析機構中,有6家給了叮咚買菜“買入”或“強力買入”評級;而追蹤每日優鮮的7家分析機構中,有5家給出了類似的評級。
從2009年生鮮電商的崛起到2014年生鮮電商的爆發,再到“九死一生”的現狀,生鮮電商們存活下來的所剩無幾。
作為碩果僅存的幾家,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盒馬鮮生和美團買菜等熬過了羣雄混戰的“圈地時代”後,正在經歷黎明前最後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