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淨利大增、股價大跌,從贛鋒鋰業年報嗅到的投資風險
格隆匯 03-31 19:10

去年的賽道,非新能源莫屬,而説到其中最熱的細分賽道,鋰電池又是佼佼者。

有鋰走遍天下,也是那個時候喊出來的。

賺錢效應如何?

看看最新公佈的鋰電材料龍頭--贛鋒鋰業的業績就知道了。

2021年,贛鋒實現總營收111.62億元,同比增長102.06%;淨利潤54.17億元,同比增長409.2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2.28億元,同比增長410.25%;基本每股收益為3.73元;平均淨資產收益率ROE為27.37%。

去年電動車這麼火,業績高增長是肯定的,亮點在於淨利潤的同比增幅高到4倍,大幅超越營收增長,顯示過去一年,贛鋒的盈利能力有了很大的飛躍。如此賺錢,也難怪股價漲上天。

2021年4月開始,在跟隨大盤進行1個月左右的修整後,贛鋒的股價從86塊一路上漲到8月底的224塊,4個多月,漲幅高達160%,甚至超過寧德時代,成為那段時間最為耀眼的鋰電概念股之一。

但是,今天的行情卻並沒有送來掌聲,在高開後,很快步入跌勢,並一路走低,最終收跌3.09%。

不但贛鋒,整個鋰電板塊都在下挫,科達製造跌停,盛新鋰能跌6%,藏格礦業、西藏珠峯、鹽湖股份、西部礦業跌逾5%,西藏城投、西藏礦業、天齊鋰業跌逾4%。

其實,伴隨着國家一系列的限價政策,下游終端客户的成本壓力,有鋰走遍天下這句話,很可能在2022年出現崩塌,成為最大的新能源風險。

01

看鋰價吃飯

贛鋒能夠獲得亮麗的業績,股價瘋狂受追捧,原因很多,但歸根結底,就是兩條,下游需求火熱導致產品供不應求,坐吃漲價紅利。

作為鋰電池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碳酸鋰/氫氧化鋰的價格從2020年中期起就出現了週期反轉,2021年由於疫情加劇供應鏈緊張,以及電動車需求的井噴,漲價現象更加嚴重。

以碳酸鋰為例,2020年6月,價格還不到4萬/噸,一年之後的21年6月,價格已經翻了一倍多,接近9萬/噸,但這也只不過是碳酸鋰價格瘋狂暴漲的開始。自此,碳酸鋰價格每個月都在刷新歷史記錄,10萬、20萬、30萬、40萬,這個月還達到了創紀錄的50萬一頓,可以説沒有最高,只要更高。

價格大漲的情況下,作為龍頭的贛鋒,自然是享盡利好,從營收利潤的大漲就可以看出來。而最為耀眼的財務指標,還得算毛利率的大幅提升,2021年毛利率為39.81%,較2020年同期接近翻倍,並已經恢復至2017年的高峯位置。

類似贛鋒這一類製造業,毛利率高,就是最強有力的盈利支撐。這一切,除了贛鋒自身的工藝、產能、客户羣優勢,還在於它多年來堅持佈局上游鋰礦原材料的動作,截止目前,贛鋒在澳大利亞、阿根廷都擁有多處鋰礦資源,這些資源,等同於油田對於油企,重要性不言而喻,成本控制、盈利能力、抗風險,都有賴於它們,毛利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也取決於它們。

同樣的例子,在另外一家鋰材料巨頭--天齊身上,也有過體現。2012年,天齊斥巨資收購了澳大利亞泰利森鋰礦,獲得了全球品位最好的鋰輝石礦產資源過半數的股權。有了原材料打底,加上此後幾年遇上國內第一次電動車熱潮,天齊的毛利率從2012年的21%,一路飆升至2016年的71%,此後電動車行業集體下滑,天齊也步入週期下行,但毛利率卻沒有跌破40%,即使在行業低谷期的2020年,毛利率依舊有41%,即使對比現在的贛鋒,也高出不少。

和很多大宗資源商品一樣,鋰礦的價格也會週期性波動,這對於仰賴鋰礦作為上游原材料的製造業而言,如果沒有自家的鋰礦資源,抗風險能力就會弱很多,因為這類製造業,淨利潤率通常都是個位數,原材料一漲價,自己又無法向下遊轉嫁成本的時候,就會非常痛苦,甚至會出現虧損,這個現象,相信在過去一年很多製造業公司已經很有感觸。

可以説,贛鋒業績的爆紅,自有資源紅利在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02

鋰價還能漲嗎?

既然好業績來源於漲價,要想繼續維持高增長,鋰價能否繼續上漲就成了關鍵。

但問題在於,鋰價繼續上漲的動力已經趨弱,從最近國家政策的動作就可以看出一斑。

今年“兩會”期間,多名鋰電池企業、汽車企業負責人提出了建議或提案,對鋰、鈷等上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與管控,保證產業鏈發展安全;3月18日晚間工信部發布消息,為做好鋰資源產品保供穩價工作,促進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產業健康發展,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裝備工業一司會同發改委價格司、市場監管總局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爭局分別於3月16日和17日組織召開鋰行業運行座談會、動力電池上游材料漲價問題座談會。

會議要求,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要加強供需對接,協力形成長期、穩定的戰略協作關係,共同引導鋰鹽價格理性迴歸,加大力度保障市場供應,更好支撐我國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並將着眼於滿足動力電池等生產需要,適度加快國內鋰、鎳資源的開發進度,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

從中很明確地傳達出兩點信息,一是現在鋰鹽價格太高,有損整體產業鏈,二是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國家要出手干預。

實際上,鋰價過高,對下游的擠壓已經出現。最近,多家新能源車企都開始漲價,從車企的角度,這實屬無奈之舉,因為他們自己都很清楚,漲價會對銷量構成負面影響,尤其是消費力尚且低迷的現在,這也與國家需要促消費以提振經濟的初衷相悖;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出現,則説明現在鋰價有多不靠譜。

另外,供應端方面,隨着疫情緩解、全球供應鏈恢復,不管是礦山還是鋰鹽,產能都在不斷釋放。以1-2年左右的擴產時間計算,現在已經到了陸續投產的時間點。

政策引導、供應釋放、不正當競爭造打擊,鋰價的高位回落,或許就在不遠處。

03

以史為鑑

鋰鹽接下來的價格走勢,除了從2018-2019年高位回落可以有所啟示,還可以參考近年來豬價的走勢。

豬肉和鋰鹽是兩個不同的行業,差別很大,但也有共通點。除了豬肉和鋰鹽同屬生產性行業、週期性行業,非洲豬瘟所導致的豬價飛漲,和去年的鋰鹽價格也有幾分類似。

在非洲豬瘟之前,豬肉正按照常規的週期演變,但豬瘟一來,週期性隨即被嚴重擾亂。出於防疫需要,大量染疫的生豬被人道毀滅,不少養豬場被迫關閉整頓,這就導致豬肉供給大幅減少,但需求方面卻並未改變,因為豬肉是中國人最重要的肉類蛋白質來源,在國人的桌餐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最大的消費肉類。雖然其他肉類,如雞肉可以作為代替物,但飲食習慣、口感、烹調方式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雞肉很難完全替代豬肉。

換言之,消費者對豬肉的需求並沒有因為豬瘟的出現就有所減少,因此供需方面出現嚴重不配,導致豬肉價格飛漲,高峯期超過30元一斤,比平常價格高出近2倍。

菜籃子是最重要的民生,雖然國家做了很多措施去平抑豬肉價格,甚至釋放戰略性儲備,對養豬行業出台大量的扶持政策,包括行政審批、資金、市場機制、供地等方面,但由於非洲豬瘟造成的供給缺口實在太大,豬肉生產週期又較長,從母豬繁育、仔豬出生、成長,一直到生豬出欄,要經過18個月或以上,高豬價並沒有在短期內扭轉。

豬價的高企,使得不少有實力的養豬企業賺到盤滿缽滿,龍頭牧原2019年的營收同比增長了51%,達到202億,但淨利潤暴漲了1075%,達到63億,毛利率從2018年的9%漲至35%,淨利率從4%飛漲至31%。

高企的利潤,吸引了多方資本爭相進入養豬行業,不僅是豬企本身,還有不少跨界的企業,包括不少地產商,大家都在不斷地圈地、建豬場、養豬。以牧原為例,2018年公司出欄量為1100萬,到2021年,產能已經飆升至7000萬頭,另外還有3000萬頭的規劃產能。

短短的兩年時間,如此的產能擴張,改變的正是豬肉的供需格局,大量擴產的結果,是等到供給集中釋放的時候,價格會快速回落。這種情況在2021年1月開始出現,並一路下跌,現在已經跌回非洲豬瘟前的水平。

價格暴跌的結果,是豬企紛紛陷入了增速下滑甚至虧損的境地,2021年,牧原淨利潤按年下滑超過70%。龍頭尚且如此艱難,那些矇眼狂奔的就更不用説了,還有把自己玩到了破產邊緣,例如天邦,不斷傳出資不抵債,要破產的傳聞。

如果把時間回撥到2019年,豬價在30塊上方的時候,沒有人會相信日後會有這麼一天,那個時候大家都在拼命搶佔產能高位,憧憬着日後賺大錢,就像鋰價飆漲的現在,大家滿腦子,還是新能源汽車的星辰大海,做的是全球瘋狂地搶資源,擴產能。在年報中,贛鋒説到,現在的產能是9萬噸,3年後的2025要擴產到30萬噸,未來還要擴到60萬噸。

但事實就是這麼殘酷,週期就是週期,有瘋狂的上漲,也會有慘烈的下跌,而當初有多瘋狂,日後就會有多慘烈。豬價後來的大跌,離不開豬企的瘋狂擴產,那鋰鹽產能的瘋狂擴產,結果又會不同嗎?

04

結語

歷史不斷地吿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一切皆週期,從未改變。

碳酸鋰過去一年的價格走勢,不管是下游需求,疫情擾亂供應鏈導致大量的供應缺口,還是復產、擴產的週期時間差,亦或是龍頭企業們瘋狂的擴產計劃,都隱約看到了當年豬肉價格變化時影子。

你可以説鋰鹽或許不會簡單地重複豬肉價格剛走過的路,因為下游的電動車還是一個成長性行業,不像豬肉消費那麼穩定,但這種預期,最終也很難抵擋市場的逐利本能,抵擋週期規律的作用。如果簡單粗暴地認為,下游有成長性,就可以不管瘋狂擴產的後果,那將是極其危險的行為。

如果再聽聽贛鋒老闆的怎麼説:

“碳酸鋰有20萬元/噸的昨天,也可能有4萬元/噸的明天。”

你或許會有別的看法,因為身為老闆,最瞭解這個行業變化的人,都這麼説,你意識到風險了嗎?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