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場有望成戰略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的前沿陣地,氫能產業鏈投資風口漸成
自2018年港交所對《上市規則》作出重要的修訂並生效以來,港股市場已逐漸成為了互聯網、硬科技、生物製藥及其他新經濟企業於全球範圍內選擇的重要上市地,2022年港交所再次放寬和降低二次上市、雙重上市的門檻以吸引更多的海外企業回港上市,加上近期頻傳的港交所或允許未盈利科技公司主板IPO等消息,因此從發展趨勢來看,未來的港股市場是有望成為中國戰略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的前沿陣地。
當中從眾多的領先企業及行業鉅子都能在香港市場找到它們的身影,便可見一斑。
另一方面也説明了港股市場的場內投資者,以及能自由進出的外海投資人,對新生事物、創新商業模式、經濟發展前沿甚至未來產業的接受與理解程度是頗高的。
近日,隨着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隆重推出,港股市場內的氫能概念板塊再度活躍起來,產業鏈風口挖掘之風逐漸形成。
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在港股上市涉及氫能的概念股或有14家,幾乎涵蓋了氫能產業鏈,包括了制氫、儲運氫、燃料電池系統、氫能汽車等。
從上游重要的制氫環節來看,使用化石能源制氫和工業副產氫的上市企業佔據了絕大多數,有中國石化,旭陽集團、金馬能源等傳統能源及化工企業,而專注在《規劃》政策引導支持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制氫領域的上市企業,以及提供相對完善的一體化運營服務環節的服務商則極度稀缺。
眼下,“綠氫”成為氫能產業重點發展對象,“光伏+制氫”新賽道自然潛力巨大。無論是新能源企業,還是市場投資者均嗅到濃濃的“商機”,而港股“綠氫”龍頭公司到底會花落誰家?
雙核心主業協同聚焦“雙碳”終極賽道,全新定位帶來價值重塑新範式
3月28日收市晚間,作為港股為數不多的純正“綠電”上市企業協鑫新能源發佈2021業績公吿。
據公吿顯示,協鑫新能源在2021年成功實現過去數年定下的輕資產戰略轉型目標,找準新賽道進行重新的定位規劃,重新出發——把握零碳機遇,加速奔向「氫」征程。並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實現“光伏+氫能”雙主營業務發展,推動公司可持續發展躍上一個新的台階。
為此,協鑫新能源在2021年7月底舉行了氫能戰略會議上,公司提出了新方向和願景:公司將打造成為零碳技術的先行企業,成為世界領先的氫能綜合運營服務提供商。在剛發佈的2021年業績公吿中,顯然的,協鑫新能源再次對外顯示這一決心,以及實現新目標的必要性。
2021年對於協鑫新能源的發展歷史而言有着極為特殊的意義,因為在這一年,公司真正的宣吿達成了歷時數年之久的戰略轉型目標,降負債、保障現金流,更為重要的是要確保公司經營運轉正常,在結構調整中存活下來。
公司在2021年出售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超過2.9 GW,出售這些新能源發電資產從而導致負債減少約112億元;2021年2月份,協鑫新能源完成淨額約8.95億港元的配售融資,幫助公司降低負債和正常運營。
因此,資產負債率由2020年底的81%下降至2021年底的56%,迴歸至公認的正常狀態,而淨負債權益比率從2020年底的339%大幅下降至2021年底的87%,該數據低於100%以下,説明了公司面臨的償付債務風險不高,股東權益能受到保障。
協鑫新能源助理副總裁張燕在今年舉行的線上業績交流會提到,公司已處理大部分短期債務,現時應收賬可覆蓋債務,暫時沒有融資壓力。
還有一個事件能夠體現出公司財務壓力較低,降低至可控狀態。去年協鑫新能源所提議的關於到期債券之百慕大計劃重組方案成功獲得通過,並在6月份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新債券規模4.97億美元。來到了2022年,協鑫新能源分別於1月及3月進行了兩次公開向現有票據持有人提前回購美元債票據的操作,實現公司對債權人之承諾,市場反應十分熱烈。
協鑫新能源按比例、按時償還美元債的行為,已充分反映出公司財務狀況快速向健康正常狀態迴歸。
另外,公司在2021年度業績公吿中提及,截至最新日期,公司已簽約出售但仍未完成交割的附屬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約298MW,在出售交易完成後,公司所持有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權益將進一步降低至1GW之內,即約753MV。預期在2022年內,公司或將能在2021年底度基礎上進一步減少負債約60億元,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將持續下降至更穩健的水平,經筆者的測算評估,屆時的資產負債率或將在40%左右水平。
隨着重資產業務下降,公司的輕資產業務比重將有望進一步提升,公司低負債水平與輕資產業務發展模式的特徵凸顯出來。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協鑫新能源累計的代運維服務簽約總裝機容量合共約3GW,涉及69座光伏電站,客户分佈全國各地,市場佔有率名列前茅。
2020年初,公司應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邀請,主導編制並正式發佈實施了《TCEC 417-2020光伏電站運行維護服務管理規範》, 引領了光伏電站智能運營的發展方向,併成功獲評全國首家「5A級光伏電站運維服務單位」 稱號,印證公司在光伏電站智能運營這一新興賽道的領先位置。
成功迴歸健康正常軌道,理順發展邏輯及站穩腳跟之後,很明顯,協鑫新能源的下一步就是尋找新動能,重新奔跑。公司此時瞄準的正是上述提到擁有歷史性發展機遇的氫能產業。
中信證券發佈的研報預測,預計2050年,我國氫能在能源結構中的佔比有望達到10%,每年可為減排貢獻約7億噸。整條產業鏈的產值預計將超十萬億,而在超大的產業規模中,電解水制氫行業加上加氫站的市場規模將達8000億左右,長期前景相當吸引。
業內普遍認為,當前的氫能產業仍處於市場導入期。以天然氣作為生產原料製作得到的氫氣被稱為“藍氫”,由於其生產成本低、技術成熟等現實優勢,可在現階段作為一種“過渡清潔能源”而在減碳行動的初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按照《規劃》,未來主流產氫方式將逐步從灰氫、藍氫過渡到綠氫。“綠氫”,即使用可再生能源制氫,才能實現真正的“清潔低碳”,才能為國家“雙碳”目標達成作出貢獻。
協鑫新能源在2021年舉行的氫能戰略會議宣佈,進軍氫氣產業,其氫能戰略由藍氫和綠氫兩部分戰略構成。
為更好地服務氫能產業,打造完整的氫能產業鏈,協鑫新能源分別與JIC資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建行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設立約100億元的氫能產業投資基金和不超過8億美元的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
筆者認為,公司以產業投資基金的形式切入氫能產業,培育及落地氫能戰略,既符合輕資產業務發展模式,還能在不錯失短期與中長期機會下平衡好、控制好投資的風險,較好的處理好長期投資、鉅額投資與短期回報不同步的矛盾關鍵點,有利於正向循環形成。無疑,這是協鑫新能源挖掘出來的具備獨特性和現實主義風格的創新性發展模式。
協鑫新能源未來堅持“光伏+氫能”雙主營業務發展思路,一方面立足在兩大增長確定性較強的長期賽道,另一方面保留了原主業的經驗和優勢,並意圖在未來使得雙主業在齊頭並進的基礎上發揮協同效應,持續激發內生性成長能力。“光伏+氫能”雙主營業務劍指“綠氫”方向,顯示出公司在可再生能源制氫領域打造高聳競爭性壁壘,創造長期價值的決心和自信心。
《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至20萬噸/年,成為新增氫能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00至200萬噸/年。不少業內人士指出,按照目前行業的發展趨勢,未來可再生能源制氫的實際產量將大概率超過這一發展目標。
對比協鑫新能源提出的綠氫戰略目標,公司計劃到2025年,建設100座綜合能源站及達到40萬噸年產能。由此可見,協鑫新能源的全新戰略定位實際上是謀求成為可再生能源制氫產業中絕對標杆的企業。
要在綠氫賽道實現有效突破,規模是一方面,另一關鍵之處在於企業擁有持續降低成本的能力、技術及資源網絡。
協鑫新能源憑藉多年在新能源發電賽道擁有“風、光、網、儲、雲”方面的經驗積累,結合材料科技與應用創新能力,已具備降本優勢,公司未來亦有意和裝備生態圈夥伴協同創新推動綠氫生產成本。有報道稱,公司預計其電解水制氫系統成本未來將下降至少50%。若然成行,勢必讓該公司未來在“綠氫”賽道上擁有巨大的核心競爭優勢。
站在長期角度,氫能“頂層設計”的出爐,有機會推動中國的可再生能源制氫產業在未來全球各國追求“碳中和”的現實較量場景中,出現“彎道超車”的有利局面。
從氫氣總產量來看,中國已經連續10年保持世界第一,且整體呈穩步增長趨勢。但是,從結構觀察,當前我國氫氣生產結構以“煤制氫”為主,佔比達到62%,其次是天然氣制氫,即“藍氫”,其佔比為18%,再者工業副產氫佔比18%,而電解水制氫也就是“綠氫”的佔比僅1%。
儘管當前電解水制氫佔比極小,但考慮到減排效益,與大規模光伏發電或風力發電配套的電解水制綠氫或將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未來的主流發展趨勢。
正如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安洪光表示,“十四五”時期,將是我國碳達峯“窗口期”、氫能產業發展的發力期,也是氫能市場的培育期和氫能技術的追趕期。
而在未來市場前景確定,發展潛力巨大,並且在實現“碳中和”過程中不能繞開的“綠氫”賽道,國家能否在此等新興的戰略性產業取得全球領先位置,需要更多類似協鑫新能源有着長遠目光和戰略佈局規劃並敢於擔當的角色出現。
最後,站在資本市場的角度,輕資產戰略轉型成功並進入到下一發展階段的協鑫新能源,其正用全新定位、創新模式快速切入極具未來性的潛力賽道。顯而易見的是,新的範式出現正亟待市場重估公司價值。
與以往不同,公司本次長期價值的重塑將是顛覆性的且具備持久性。
筆者斷定,在不久未來,包括但不限於類似戰略合作、資本運作、產業政策、公司經營成果或創新技術取得突破等事件的出現,將加速驅動這一價值裂變的過程。業績公吿的發佈,或許正是“時間窗口”的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