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1.公司21年收入306.82億元,同比+58.3%;其中產品收入:261.77億元,同比+56.1%,藥品增長迅速,其他品類增長亦強勁;服務收入45.05億元,同比+72.7%,公司將繼續賦能中小商家,實現數字化運營,探索專科疾病預防、治療、康復全流程護理,21年新成立9個專病中心(累計27個),覆蓋了15000家醫院,日均在線諮詢量超19萬,目前諮詢更多都是免費義診,但使用過醫療服務的用戶後續消費頻次和金額會更高。
2.21年活躍用戶數1.23億,(2020年1.09億)同比增長100%+,自營配送冷鏈覆蓋全國超200城市,毛利71.97億元,同比+46.4%;毛利率23.5%,同比-1.9ppt,主要繫結構變化影響;歸母虧損10.73億元,同比收窄93.8%,同時公司庫存週轉和履約效率不斷提升,目前經營活動現金流34.31億元,在手現金約420.1億;未來公司會在更多領域發力,嘗試產品和模式創新,保持公司業務發展活力
Q&A:
Q:監管條例落地時間和態度?對公司基本面的影響?和應對措施?
A:具體出臺時間不定,但和監管部門有進行密切溝通,本質上是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事情,會擁抱頭部公司。建立網售處方藥的合法性,對於用戶的提升會有所幫助。同時藉助公司豐富的醫生和醫療資源,也會實現業務的協同健康發展。
A:也在積極準備政策規定的內容,比如藥品展示、開方等,目前基本沒什麼影響。
A:監管預期今年會有政策落地,應該會給到企業3-6個月的過渡期,對2022業績影響應該是可控的。
Q:創新業務裏的資源投入重點?
A:在更多的領域發力,嘗試產品和模式創新,保持公司業務發展活力。
Q:海南和深圳處方中心擴大使用?優勢和劣勢何在?
A:從地方政府角度來說,是當地意識到處方流轉的價值的範例。公司也積極在進行對接,能力其實都具備,處方流轉中心對於處方釋放、患者如何自由在院外進行醫保支付,還多具體實操還有待落實。
A:醫藥市場中佔比最大的院內市場也在逐步外溢到院內,包括醫保作爲支付方的作用。我們會繼續和監管保持積極溝通,也會和各地區政府積極走我們的模式。
Q:毛利率和淨利率怎麼看?
A:毛利率的下降也在預期之內,是IPO時候就給出過的趨勢,當然不是刻意爲之。醫藥品類選擇上更加傾向自營,自營佔比也從50:50略微增加了幾個點。22-23%是會預期的,希望維持在22%的水平。
A:中期來看,毛利水平會從低谷提升,比如5年維度,品類size提高,業務模式也更加成熟穩定,服務收入的佔比也會進一步提升,拉昇整體毛利margin。預期5-8年維度,毛利水平返回26-30%。
A:處方藥同比增速遠高於其他品類,實現了60-70%的增速,但margin是個位數。
A:費率表現優秀,降低到了20%的水準,履約費率也降低到了10%以下,體現了高效率,但長期來看也會保持持續投入。
A:4.6%在進行了大量創新投入的前提下還是很solid的,但目前更多關注收入端。
Q:未來政策面和監管方,他們對於平衡醫療行業的民生屬性和企業商業盈利性方面的考量?
A:大健康領域方面,不僅是醫藥,還是健康。公司定位國民首席健康管家,做的是整個2C健康管理,對市場也會有深入的分析。基礎醫療的防治是民生問題,各類政策對藥品產生的收益進行一定規範,保障基本的醫療需求。
A:處方藥這邊沒有定位巨大盈利的模式和手段,確保民生和商業盈利其實是非常考驗盈利能力的,但也有信心能做好。
A:1P和3P是有各自優勢的業態,健康品類方面,用戶更願意信任自營。
Q:未來在藥品的業務這邊會繼續從哪些方面來發力?
A:健康管理藥品是重要補充,但沒有刻意加重,是用戶的自然行爲。線下也有自己的藥店,但不會特別重,會有節制。處方外流的承接、醫保支付的落地支付、線下具備優勢,同時也可以拿到更多的新特藥品種,逐步探索線上和線下結合。
A:奔着全渠道、全終端去,也爲上下遊提供更多的價值。一方面進一步加強在主站方面滲透率,另一方面是
基礎設施的準備,去年也豐富了冷鏈這一方面,其實對藥品是很重要的能力,是行業少有的完全符合GSP要求的公司,也帶來了很多新增的市場增量,比如腫瘤藥的市場基層配送。
A:戰略性院內市場,持續加強能力儲備,任何利好政策出臺時,爭取享受政策紅利,利用B2C/O2O/線下藥房的能力。
A:數字營銷服務,是處方藥品類取得良好盈利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去年也進行了大量針對站內外醫生的探索,學術教育、供應鏈保障,實現藥品從上市前到生命週期末的營銷能力,具備先發和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