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自降身價“殺估值”,這家百億獨角獸接不住錢了!
格隆匯 03-21 17:34

當世界因疫情、戰爭而變得魔幻,新消費圈也不落下風。

最近,繼喜茶、奈雪紛紛降價後,一家官宣下調估值的新消費品牌也出現了。

公開消息顯示,近期,線下連鎖咖啡品牌Tims中國宣佈獲得1.9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3億元)融資,參與機構有笛卡爾資本集團、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Silver Crest Management LLC等。

不過,引起市場關注的一點是,在完成本次融資的同時,Tims中國的合併前估值從16.88億美元調整至1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8.45億元),估值下降了2.8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億元)。

在新消費掀起的這場浪潮裏,我們見過資本追着熱門風口跑,熱門新品牌一邊融資,一邊擴張,估值衝上雲霄,但獨角獸品牌公開宣佈估值縮水這種事情可不常見。

如今,這或許也在悄悄釋放了一個信號:新消費確實在降温了

1

比星巴克還老的品牌

先來看看這家公開宣佈估值縮水的品牌,到底是什麼來頭。

1964年,加拿大冰球明星運動員Tim Hortons在街邊開了一家店,主要賣甜甜圈和咖啡,慢慢地生意做了起來,門店在北美市場進一步擴張。隨後,經過了幾番股權變更後,2014年,漢堡王以110億美元完成了對它的收購。

圖片來源:官方

圖片來源:網絡

接着,Tim Hortons開啟了全球化進程,在漢堡王的助力之下,2019年2月,Tim Hortons正式進入了中國市場,全球第4850家Tims咖啡館落户上海, 而Tims中國是由Tim Hortons母公司RBI和笛卡爾資本集團設立的合資公司,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在國內開出超410家店,定位中高端。

圖片來源:網絡

而在這一期間,Tims中國也加快了融資動作,其中,2020年5月獲得騰訊投資,2021年2月獲得新一輪投資,由紅杉領投、騰訊增持、鐘鼎資本跟投。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1月Tims中國與麥德龍中國達成戰略合作,成為麥德龍中國獨家咖啡品牌。

公開數據顯示,Tims中國預計2021年全年收入為1.039億美元;調整後門店EBITDA(税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570萬美元;調整後企業EBITDA虧損1470萬美元,預計2023年扭虧為盈。同時,預計2023年門店數可以達到1163家,2026年達到2753家。

不得不説,目前來看,和業內眾多品牌一樣,Tims中國也還是採取開店搶市場蛋糕的戰略,但它所面對的是市場不僅僅是片可以掘金的藍海,競爭態勢已經越發激烈。

都説中國的咖啡市場具有高增長的潛力,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市場之一,但市場培育依舊還在進行中,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大陸地區人均年咖啡消費量為9杯,一、二線城市分別為326杯、261杯,已經接近海外成熟咖啡市場的消費水平。

星巴克的輿論爭議以及業績頹勢已經是有目共睹,瑞幸曾因財務造假而跌下神壇已經是前車之鑑,在如今中國的咖啡市場上,新品牌層出不窮,這已經不是那個拿着星巴克就值得炫耀的年代了,面對五花八門的選擇,消費者是既幸福又痛苦着

前有Seesaw、Manner、M Stand虎視眈眈,後有中國郵政、天津狗不理等忙着跨界...這個市場是美麗的,引人遐想的,但到底是殘酷的,Tims中國為首的咖啡標的或許在這個階段真的應該學會“慢下來”

2

擠泡沫是必然?

曾幾何時,資本的湧入,一舉將新消費推上了風口,他們揪着吃喝玩樂各類場景不放,試圖尋找一些新品類和新品牌,抱着“寧可投錯也不要放過”的心態,一定程度上哄抬了市面上的整體估值。

然而,如今的新消費已從高調興起進入了一定的過熱階段,雖然投融資動作還在進行中,但當增量競爭變成存量競爭,其間的泡沫是不能無視的,原本的預期或許過於樂觀。

首先,看市場環境,現今登陸二級市場的餐飲股或是新消費股普遍表現不夠樂觀,常常上市即巔峯,因市場環境、疫情因素等而存在一定的遇冷狀況,影響了投資人的心理預期。

目前來説,這一市場環境還是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尤其是近期遍地開花的疫情更是讓不少地方被迫按下了“暫停鍵”,顯然會對線下門店的消費帶來強力性的衝擊,而在這場漫長的戰役中,熬下去是第一要義。隨着疫情反覆發作,你會看到近來不少新消費品牌出現裁員、閉店等消息,畢竟在保持一定的擴張態勢下,難以維持單店盈利能力會拖累自己的現金流,不利於良性經營。

更為重要的是,在目前的市場上,很多新消費品牌很難脱穎而出,跟隨過於激進或者非理性的戰略,一不小心容易成了“炮灰”。

不得不説,現在的入局者們還是存在一定的浮躁心態,為了追求超量的增長而瘋狂擴店、砸錢買營銷,但這並不是最優解,未必可以帶來更多的粘性和用户轉化率。

畢竟,消費者是善變的,而目前市場上的同質化是嚴重的,這意味着:一個新品牌是很容易被替代的。若是隻靠燒錢搞營銷走門店量,物極必反是自然法則,短期內或許增長較快,但成本會高企,難以維持一個好的利潤水平,也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關鍵還是要從如何提高復購率這一問題入手,產品研發、供應鏈的穩定性是重中之重,畢竟品質保障是基本,而出現這種食安問題是十分敗好感的。

新消費品牌們需要明確定義品牌調性,才能對標消費者的細分需求,真正與消費者產生情感連接,做到溝通對話,才能穿越紅利期,進而真正得到長期的生命力。

3

結語

近年來,很多投資人都在新消費賽道里淘金,試圖發掘新消費場景,找到細分品類中的好標的,尤其是確定性更強的頭部品牌。

但新消費這門生意不能光靠資本撐腰來賺吆喝,如今行業競爭已進入下半場,代表高估值的光鮮數字並不能真正留住消費者,還是要現實點,着眼於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估值縮水或許只是一個開始,逐步迴歸到合理的價格才是常態。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