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數字經濟:穩增長新藍海
格隆匯 03-15 11:43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廣發香港,作者:李學偉 戴康

摘要

● 我們在 3 月 3 日《穩增長進化論系列一:量與質、破與立》提出“穩增長進化論”,即 2022 年的穩增長政策可以概括為三條線索:(1)舊式穩增長:無法忽視傳統地產基建承載的“穩定器”作用;(2)新式穩增長:新基建與數字經濟牽引,撬動新興產業投資升級;(3)以舊轉新:聯結新舊制造的橋樑,提高效率,實現低碳、數字、智能轉型。

● 本篇藉助數字經濟主題投資策略對於新式穩增長做進一步闡述。我們判斷數字經濟將是十四五期間確定性主題,並有望在國際局勢愈加錯綜複雜的環境下凸顯重要性本篇主要回答:1.數字經濟兼具強主題的三要素;2.為何在此時推薦數字經濟的主題投資機會?——三大預期差;3.數字經濟主題如何配置?建議關注三大受益方向。

● 數字經濟兼具強主題的三要素:(1)政策自上而下支持明確:目前已經形成了“中央頂層設計指引+地方政策貫徹+產業規劃落地”的立體化 政策架構。(2)發展空間廣闊:大體量(2020 年廣義數字經濟體量約 為 39.2 萬億元)、多領域(廣泛覆蓋了新興與傳統行業)、滲透迅速(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5G 通信基礎設施等快速推進,數字經濟在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滲透率逐年提升)。(3)催化劑密集:“十四五”規劃明確發展空間,後續政策密集落地或將成為有效催化。

● 為何在此時推薦數字經濟的主題投資機會?——三大預期差。(1)預期差一:政策支持力度或超市場預期。俄烏衝突惡化地緣局勢,或將致使大國之間信任度下降與金融全球化受阻,國家金融及能源安全重要性凸顯,數字經濟成為保障國家安全的關鍵因素,基於大國角力層面我們認為其政策支持力度有望超市場預期(2)預期差二:數字經濟的“穩增長”效用可能超預期。新基建是實現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同時也是數字經濟的底層支撐,因此“穩增長”訴求下發展數字經濟勢在必行。同時數字經濟輻射面廣、經濟活力強,所帶來的“穩增長”的效用可能會超市場預期;(3)預期差三:對“東數西算”的認識不能侷限於工程本身, 我們認為啟動“東數西算”是數字經濟底層技術與信息基礎設施發展的關鍵一步,對於數字經濟的推動效用可能超市場預期。

● 數字經濟主題如何配置?建議關注三大受益方向(1)智能汽車:數字技術進步加速智能汽車滲透,業績確定性較高;(2)IDC 數據中心:作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與底層基礎設施,受益於算力需求的高增長;(3)5G 基站:數字經濟與新基建交集區域,行業發展規劃清晰, 企業明確受益於政策扶持與需求旺盛。

● 核心假設風險。產業發展趨勢及政策待跟蹤、經濟低於預期、穩增長政策低於預期,全球疫情失控、中美關係惡化等。

報吿正文

引言

我們在3月3日《穩增長進化論系列一:量與質、破與立》中提出“穩增長進化論”,即2022年的穩增長政策可以概括為三條線索:1)舊式穩增長:無法忽視傳統地產基建承載的“穩定器”作用;(2)新式穩增長:新基建與數字經濟牽引,撬動新興產業投資升級;(3)以舊轉新:聯結新舊制造的橋樑,提高效率,實現低碳、數字、智能轉型。

本篇是“穩增長進化論”系列(四),藉助數字經濟主題投資策略對於新式穩增長概念做進一步的闡述。2022年1月《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主席署名文章《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提出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數字經濟已被上升至國家戰略地位。我們判斷數字經濟將是十四五期間確定性主題,並有望在國際局勢愈加錯綜複雜的環境下凸顯重要性。本篇旨在釐清三個問題:

1.數字經濟具備強主題三要素

第一:政策自上而下支持明確:十八大以後發展數字經濟被上升為國家戰略,頂層戰略設計快速鋪開,地方政府因地施策推出發展規劃,數字經濟相關產業政策密集出台。目前已形成“頂層設計+地方政策+產業規劃”的立體化政策架構。

第二:行業發展空間廣闊:大體量(2020年廣義數字經濟總體量佔GDP比重約39%)、多領域(廣泛覆蓋新興與傳統行業)、發展迅速(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5G通信基礎設施等快速推進,數字經濟在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滲透率逐年提升)。

第三:催化劑密集:3月政府工作報吿提出加強“數字中國”建設佈局,數字化轉型成為必然趨勢,或將迎來密集的政策落地。

2.為何在此時推薦數字經濟的主題投資機會?——三大預期差

預期差一:俄烏衝突惡化地緣局勢,其深遠意義在於或將致使大國之間信任度下降與金融全球化受阻,這進一步凸顯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基於這一角度,我們認為數字經濟的一個重要預期差在於其對國家安全保障的重大意義:一是保障國家經濟金融安全與提高國際競爭力;二是強化能源自主安全。數字經濟將會成為大國角力新方向,因此我們判斷其政策支持力度將會超市場預期。

預期差二:數字經濟的“穩增長”效用可能超預期。新基建是實現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同時也是數字經濟的底層支撐,因此“穩增長”訴求下發展數字經濟勢在必行。同時數字經濟輻射面廣、經濟活力強,所帶來的“穩增長”的效用可能會超市場預期。

預期差三:“東數西算”工程為數字經濟發展奠基:2022年2月的“東數西算”工程旨在通過構建數據中心、雲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是構建數字經濟底層基礎設施的重要一步,對於數字經濟的推動效用可能超市場預期。

3.數字經濟主題如何配置?建議關注三大方向

第一:智能汽車:數字技術進步加速智能汽車滲透,終端銷量高增,應用場景豐富,業績確定性較高。算法領域的突破為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提供技術基礎。

第二:IDC數據中心: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核心底層設施,在經濟數字化轉型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受益於國內算力需求的高增長,“東數西算”工程提供明確利好。

第三:5G基站:數字經濟與新基建交集區域,發展規劃清晰,企業受益於政策扶持與需求旺盛。2022年底5G基站有望達到200萬座(2021年底約為142萬座)。

1

數字經濟兼具強主題三要素

(一)政策自上而下支持明確:“頂層設計+地方政策+產業規劃”立體化架構成型

近年來數字經濟重要性愈加凸顯,政策端自上而下支持明確,目前已經形成了“中央頂層設計指引+地方政策貫徹+產業規劃落地”的立體化政策架構。

1、頂層設計指引

十八大以後發展數字經濟被上升為國家戰略,頂層戰略設計快速鋪開。2020年和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連續兩年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數字化改造,促進傳統產業升級”等。2021年《“十四五”規劃》以及《“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擘畫數字經濟發展前景。2022年1月《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主席署名文章《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提出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推進重點領域數字產業發展等。

2、地方政策貫徹

地方政府因地施策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如2021年北京市提出在2030年將北京市建設成為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打通“生成、匯聚、交易、消費、應用”全鏈條,打造全球領先的數字經濟新體系。上海市把數字化轉型作為上海“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主攻方向之一,推動經濟數字化、生活數字化、治理數字化。浙江省全力促進產業數字化,特別是第三產業數字化發展。貴州省也密集公佈一系列政策,從數字經濟規劃、人才吸引、試驗區建設等多方面搶佔數字經濟發展先機。

3、產業規劃落地

“十四五”以來,數字經濟相關產業政策密集出台。產業規劃給予數字經濟不同細分領域全面政策支持,實現從硬件到軟件、從製造業到服務業、從數字經濟到實體經濟等各領域全覆蓋。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兼顧共同富裕和鄉村振興,也在區域發展和中小企業發展方面發力,旨在壯大數字經濟生產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 數字經濟發展空間廣闊:大體量、多領域、滲透迅速

大體量:廣義數字經濟佔據經濟總體量約4成,緩解了疫情衝擊下的經濟下行壓力。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據中國信通院測算,廣義數字經濟規模由2005年的2.6萬億元擴張至2020年的39.2萬億元,CAGR高達47.3%。2020年疫情衝擊下數字經濟仍保持9.7%的增速,總體量佔GDP比重為38.6%,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有效發揮了穩增長的作用。當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推進,數字經濟已成為當前最具活力、創造力、輻射最廣的經濟形態。

多領域:數字經濟產業全景可分為數據價值化、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四部分,廣泛覆蓋了新興與傳統行業。

(1)基礎設施:數字經濟的基層技術和關鍵支撐。主要是指圍繞數據的感知、傳輸、連接、處理,並提供數據產品和智能化服務的基礎設施,包括5G基站、IDC、光纖光纜、芯片、PCB、網絡工程建設、光模塊、射頻器等。

(2)數字產業化: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技術、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的信息通信產業。如5G、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軟件定義、數據驅動下的新型數字產業體系正在加速形成。

(3)產業數字化:對於產業進行全要素數字化升級、轉型和再造,加速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如通用產業方面的工業互聯網、數字貨幣、平台經濟、車聯網等新業態,以及垂直產業方面的智能製造、智慧農業、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能交通、智能電網等融合型新模式。

(4)數字化治理:運用數字技術實現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組織、行政監督等體制更加優化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如“數字技術+治理”下的技管結合、數字化公共服務等。

滲透迅速: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5G通信基礎設施等快速推進,為數字經濟發展開拓了空間。產業數字化在數字經濟中的主導地位不斷強化,電子商務、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等數字化新模式接替湧現,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5G基礎設施的推進為數字經濟提供了廣闊的滲透空間。以5G基礎設施為例,2021年5G基站累計數量同比高增85%。《“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力爭至2025年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26個,至2021年末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僅為10個左右,在政策支持、技術創新、消費升級等因素催化下,5G基站建設有望維持高增速擴張,工信部預計2022年國內基站數量或將突破200萬座(2021年底約為142萬座)。同時通信消費升級也帶動了5G用户粘性提升,2021H1三大運營商平均ARPU(元)上漲70.3%。

(三) 催化劑密集:“十四五”規劃明確發展空間,後續政策落地或將成為有效催化

3月政府工作報吿提出加強“數字中國”建設佈局,數字化轉型成為必然趨勢,或將迎來密集政策催化。

(1)立足當下,數字經濟的發展規劃與政扶持措施在2022年地方兩會中被多次提及,併成為中央兩會的焦點話題。中央兩會明確提出“數字中國”的建設戰略,2022年全國地方“兩會”因地制宜提出數字經濟的發展規劃:北京市提出打造數字貿易示範區;上海市致力於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等;多地明確數字經濟增長指標,例如福建省提出2022年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2.6萬億元以上,河南省力爭2022年數字經濟產值同比增長15%以上等。

(2)展望未來,政策密集催化將成為行情啟動的有效催化。《“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對數字經濟發展給出較為明確的戰略指引。在IPv6活躍用户數2025年增長近1倍達到8億户、千兆寬帶用户數增長近10倍達6000萬户等目標下,光纖、5G網絡基礎設施等新基建將快速推行,相關地方政策預計將持續落地配合;在工業互聯網平台應用普及率將於2025年增長約3倍達到45%的指標下,我國傳統產業將經歷全方面、全鏈條工業數字化轉型,智慧農業、智慧水利、智能電網、智慧物流、數字貨幣等行業將受利好。數字化轉型已成為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必經之路,數字經濟有望迎來密集的政策催化。

2

為何在此時推薦數字經濟的主題投資機會?——三大預期差

(一) 預期差一:俄烏衝突凸顯國家安全重要性,數字經濟將會成為大國角力新方向

期俄烏衝突成為世界焦點,國際局勢明顯惡化。我們認為對這一事件的理解不能僅僅侷限於戰爭本身:一方面俄羅斯受到金融、科技方面的密集制裁,顯示國家經濟金融主權受到挑戰,或將致使大國之間信任度下降與金融全球化受阻,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另一方面,俄烏衝突明顯惡化歐亞甚至全球地緣政治局勢,大國角力也會更為激烈。基於這一角度,我們認為數字經濟的一個重要預期差在於其對國家安全保障的重大意義:一是保障國家經濟金融安全與提高國際競爭力;二是強化能源自主及能源安全。數字經濟將會成為大國角力新方向,因此我們判斷其政策支持力度將會超市場預期。

第一:提升數字經濟競爭力已成國家戰略,對於保障國家經濟金融安全意義重大。從國際層面來看,數字經濟已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賽道,是重塑全球利益格局與取得大國競爭優勢的關鍵要素。從中美貿易衝突到俄烏衝突,其所涉及領域已全面延伸至數字經濟。因此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是關乎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的戰略抉擇,也是搶佔新一輪國際競爭制高點的必由之路。

第二:地緣衝突下,能源自主安全與新能源轉型力度可能超越市場預期,推動數字經濟與新能源的進一步融合,拓寬數字經濟發展空間。俄烏衝突使各國更清晰地認識到能源自主的重要性,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如3月8日歐盟委員會發布的能源獨立路線圖提出在2030年前擺脱對俄羅斯的能源進口依賴。德國擬將100%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目標從2050年提前至2035年等。中國的能源自主安全和新能源發展是“十四五”中國能源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實施能源資源安全戰略,同時提出要構建現代能源體系,大力發展風電、光伏,但由於新能源固有的隨機性、間歇性和不穩定性等問題,使得柔性可控的新型電力系統成為剛需,具備雲資源儲存、大數據處理、數據驅動分析、高度智能化等功能的數字化新型電力系統市場前景廣闊。

(二) 預期差二:數字經濟的“穩增長”效用可能超預期

2022年經濟工作以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為主題。自2021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增長,國常會、國務院、發改委紛紛明確“穩增長”的重要性,包括強調管好用好專項債券資金,加大對國家重大戰略項目的支持力度,拉動有效投資等。結合今年項目儲備來看,目前已經有十三個省份公佈2022年重大項目投資清單,公佈時間均集中在1-2月份,相比往年提前了一到兩個月,可見當前地方政府穩增長緊迫性明顯提升。

新基建已經成為實現穩增長的重要抓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意提出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30個省市在政府工作報吿中明確了擴大有效投資。自2018年底起,新基建相關概念在各大會議及部門報吿中頻繁出現。新基建相比於傳統基建,其內涵更加豐富,更注重科技端的創造研發與技術支持,涵蓋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5G網絡、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和信息科技的普及,為產業互聯網等數字經濟新業態提供了發展契機,也為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動力,新基建已經成為實現穩增長的重要抓手。

新基建是數字經濟的底層支撐,“穩增長”訴求下新基建的推進將驅動數字經濟的發展。目前,許多發展潛力巨大的數字經濟相關新興產業,如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醫療、智能電網、智慧教育都等需要新基建作為支撐。同時新基建中的5G基站、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正是數字經濟的底層基礎設施。數字經濟與新基建密不可分,新基建的推進將會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新驅動。

數字經濟輻射面廣、經濟活力強,所帶來的“穩增長”的效用可能會超市場預期。數字經濟行業覆蓋面廣,既包括5G基站、大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也涵蓋軟件和信息技術、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等數字產業,還涉及智慧農業、智能交通等傳統行業數字化升級,更廣泛影響智能電網等新能源領域。其中傳統產業數字化升級將實現全方位、全鏈條、多角度改造,是新一輪的經濟增長點。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醫療、智能電網等眾多新興產業以數字基建為基礎,這些產業正處於高速發展期,發展空間廣闊,發展數字經濟所帶來的“穩增長”效用可能會超市場預期。

(三) 預期差三:“東數西算”工程為數字經濟發展奠基

“東數西算”指通過構建數據中心、雲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2月17日,國家發改委發文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羣,“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據中國信通院數據,近5年我國智能算力需求從2016年佔總算力比例3%上升至2020年的41%。在數字經濟的大趨勢下,數據資源存儲、計算和應用需求的不斷提升帶動數據中心規模高速擴張。“東數西算”使我國可以系統化合理佈局數據中心資源,實現全國數據中心的一體化發展。

“東數西算”工程啟動是數字經濟底層技術與信息基礎設施發展的關鍵一步,基石的鞏固將會推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東數西算”是繼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之後的又一重大基礎設施工程,是發展數字經濟實際舉措的落地,有望充分帶動相關產業鏈受益,如IDC產業鏈上游包括設備、設施和軟件供應商、中游包括IDC建設者和服務商以及下游各行業應用客户。

3

數字經濟主題如何配置?建議關注三大方向

建議關注業績確定性較高、發展空間廣闊、行業戰略規劃清晰的數字經濟核心領域。

(一)智能汽車:技術革新,銷量高增,滲透加速

智能汽車:數字技術進步加速智能汽車滲透,業績確定性較高。應用場景的豐富與需求多元化為智能汽車爆發帶來契機,銷量由2016年的146萬輛增長至2020年的1306萬輛,滲透率由13.9%升至51.6%。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正處於加速發展階段,數字經濟浪潮將加劇汽車行業新一輪變革,算法等領域的突破為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提供技術基礎,帶動線控化底盤、域控制、HUD等多種數字化零部件活力迸發。

(二)IDC數據中心:受益於算力需求的高增長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核心底層設施,在經濟數字化轉型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受益於算力需求的高增長。數字技術向社會各領域全面滲透帶來算力需求的大幅增長,大數據中心建設的重要性愈加凸顯,相關產業規劃與政策頻出,如2月17日“東數西算”工程的全面啟動、發改委2021年5月印發的《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工信部於2021年7月4日印發的《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據中國信通院數據,我國2020年算力規模已達135EFlops,而算力需求未來預計仍將高速增長,並且IDC產業鏈較長,在未來景氣催化下有望帶動上中下游各環節規模擴張。

(三)5G基站:產業發展規劃明晰,業績確定性較高

數字經濟與新基建交集區域,發展規劃清晰,企業受益於政策扶持與需求旺盛。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明確表示,將適度超前部署5G、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截止2021年底,我國已累計建成5G基站142.5萬個。工信部預計,2022年新建5G基站將超過60萬個,計劃年底達到200萬個5G基站。中國移動、中國電信5G用户數2021年分別同比增長134%、117%。在《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等政策指導下,“雙千兆”網絡和5G應用快速擴張。據工信部數據,2021年5G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3萬億元,直接帶動經濟增加值約3000億元。《規劃》明確提出至2025年力爭每萬人擁有 5G 基站數達 26 個(2021年底僅為每萬人10.1個)。“5G+工業互聯網”在採礦、鋼鐵、電力等10個重點行業形成了遠程設備操控、機器視覺質檢等20個典型應用場景,賦能多個行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升級。

4

風險提示

產業發展趨勢及政策待跟蹤、經濟低於預期、穩增長政策低於預期,全球疫情失控、中美關係惡化等。

免責聲明 

財富研究部為廣發證券(香港)經紀有限公司經紀業務屬下的部門,而非隸屬股票研究部。本文件應被視為市場營銷傳播文件,而非股票研究部的投資研究。本文件並未根據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持牌人或註冊人操守準則第16章<<分析員>>而編制。本文件不應被解作向收件人提出購買或出售任何投資或其他特定產品的招攬或要約。本文件僅供在香港分發。

本文件有關證券之內容由從事證券及期貨條例(香港法例第571章)中第一類(證券交易)及第四類(就證券提供意見)受規管活動之持牌法團–廣發證券(香港)經紀有限公司(“廣發證券(香港)”)分發。本文件僅供我們的客户使用。本文件所提到的證券或不能在某些司法管轄區出售。在香港以外的國家/地區(特別是美國本土)分發本文件是絕對禁止的。本文件並非獨立,不應被依賴作為對本文件主題的公正或客觀評價。利益衝突可能會發生。本文件所載之資料和意見乃根據我們認為可靠的目前已公開的信息,惟廣發證券(香港)並不就此等內容之準確性、完整性或正確性作出明示或默示之保證,亦不就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承擔任何責任。本文件反映策略師於發出本文件當日的觀點及見解,廣發證券(香港)可發出其他與本文件所載信息不一致及/或有不同結論的材料。本文件內表達之所有意見均可在不作另行通知之下作出更改。本文件純粹用作提供信息,當中對任何公司或其證券之描述均並非旨在提供完整之描述,而本文件亦不應被解作為提供明示或默示的買入或沽出投資產品的要約。廣發證券(香港)及其關聯公司或任何其董事、僱員或代理人不對因使用本文件的內容而導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本文件中提到的投資產品及建議並非特別為閣下或任何投資者而設,閣下或任何投資者必須仔細考慮自己的財務狀況、投資目標及風險取向與承受能力。閣下於作出投資前、必須充分理解投資產品涉及之風險並(如適用)諮詢閣下的法律、税務、會計、財務及其他專業顧問。過去的表現不能代表未來的業績。本文件中所載任何價格或水平僅屬參考,可能因應市況變動而有所變化。廣發證券(香港)不對因使用此等市場數據而產生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證券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買賣證券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廣發證券(香港)及其關聯公司、高級職員、董事及僱員可能為本文件中提及的證券發行人提供服務或向其招攬或要約, 亦可能在本文件中提及的證券持有長倉或短倉,以及進行購買或沽售。

版權所有:廣發證券 (香港) 經紀有限公司

未經廣發證券 (香港) 經紀有限公司事先書面同意,本材料的任何部分均不得 (i) 以任何方式製作任何形式的拷貝、複印件或複製品,或 (ii) 再次分發。

香港德輔道中189號李寶椿大廈29-30樓

電話: +852 3719 1111   

Fax: +852 2907 6176   

網站: http://www.gfgroup.com.hk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