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取消公攤面積呼聲不斷,何時有着落

“房事”總是能牽動着大家的神經。“取消商品房公攤面積”的聲音每年都有,如今藉着全國兩會之際,又一次登上了熱搜。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洪洋建議國家取消公攤面積,將實際的公攤面積成本核算到實用面積之中,讓老百姓明白付費,放心購房,同時也化解業主與開發商諸多矛盾糾紛。

此提案一出就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大部分網友紛紛表示強烈支持。很多評論都認為,公攤面積就是個坑,還有人説,早就該取消了。但也有人認為,羊毛出在羊身上,買房的時候面積小了,單價就高了,而且開發商還可能因此壓縮公共空間,使得小區的舒適度會降低。

取消公攤面積呼聲已久

其實,取消公攤面積的呼聲已經喊了很多年了。在往年的全國兩會上都有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提出過相關的提案、議案。

2011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林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建議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和公攤面積,與國際接軌。

2020年的全國兩會上,針對解決“公攤面積困境”,全國人大代表劉廷安建議,要明確售房過程中公開公攤面積數據的強制義務,通過公示模式有效減少售房過程中的“自由發揮”,讓其雙重獲利的情況不再發生,購房者也不會再因為認知模糊而為享受不到實際利益的公攤面積買單,逐步消除不得不被動接受的捆綁交易。

2021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周世虹提交了針對“取消公攤面積”的提案。他認為,由於公攤面積缺少必要的限制性標準,完全由房地產開發商自行測量和填報,很可能產生暗箱操作的情況,最終導致公攤面積額度不斷上漲。

除了人大代表們常年的建言獻策外,此話題也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2019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徵求意見稿,其中一條就提到了“住宅按套內面積交易”。

此外,廣州、北京等部分城市也已開始了按套內建築面積計價的探索。2021年5月,山東省住建廳要求開發商在與購房者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時,應將房屋的建築面積、套內建面積、公攤面積及部位都在合同中明確標註,但該規定只是規範市場秩序、加強透明度,尚未能做到真正取消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之“罪”

公攤面積的概念來源於香港,顧名思義指的是公共部分的分攤面積。購房者在買房的時候,買到的並非完全是自己使用的套內部分,而是將一定比例的分攤面積也買了回來。例如,電梯、樓層中的過道、小區內的公共用地、公園等。

一般情況下,商品房高層普遍的得房率在75-85%之間,低層普遍得房率在80%-90%之間。也就是説,購房者購買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實際上能使用的面積大概只有80平方米左右。

當你還在為20%左右的分攤面積感到心痛時,還有不少樓盤被曝出了“超低得房率”的現象。

“超低得房率”能低到什麼程度呢?

2018年,一篇《買100平的房子只得70平,這麼坑的“公攤面積”到底怎麼來的?》等文章在網絡上熱傳,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鳴。當時,官媒們紛紛發文對“公攤面積”發出質問,痛斥公攤面積損害了百姓的利益。

2021年9月,青島某樓盤驚現公攤面積高達46%的房子。有業主買了一套100平方米得房子,結果套內面積只有50多平方米,得房率還不到60%,不僅如此,業主測量到的公攤和開發商宣傳時候的面積不符。

公攤之“罪”還在於,它的劃分、收費標準以及合法收益等方面都是一團迷霧,缺少法律限制。

在劃分上,公攤哪些面積,公攤多少面積,只能由開發商説多少是多少,而業主毫無申辯的權力,也沒有哪一個專業機構在業主或第三方專業機構的監督下測量清楚每户的公攤面積,也沒有哪一位業主測量清楚了自家房子的公攤面積,這其中貓膩太多、水太深。

在收費標準上,對於業主來説,公攤面積還衍生出一系列不合理的收費,如物業費、取暖費等。在住宅壽命期,幾十年的積累又是一筆鉅額的冤枉支出。

有網友抱怨,物業公司的保潔人員從來沒有給自己家裏打掃,都是自己累前累後天天打掃,有時候全屋大掃除,還累得伸不直腰,憑什麼收這麼多物業費?

還有北方的網友説,公攤面積並不供暖,卻是採暖費按照建築面積(含公攤面積)來收取。明明家裏套內面積只有100平方米,但取暖要按120平方米的建築面積來收取,我又不住樓梯間,憑什麼要交樓梯間的取暖費呢?

更讓人氣憤的是,業主花錢買了部分的公攤面積,但卻沒有權利處置這些面積,因為這些部分屬於公共區域。明明為它承擔了高額的費用,但卻並不能享受到公攤面積的合法收益,比如廣吿、車位、會所、超市等收益等。公攤面積既然攤給了業主,也應當攤給業主,可事實並非如此。

因為不透明地公攤面積而導致的房屋買賣糾紛及服務收費爭議屢見不鮮,也正因為存在這樣的“貓膩”,影響了居住獲得感。

因此,近些年,取消公攤面積,提高房地產市場透明度,探索用套內面積替代建築面積計價,將公攤面積“水分”擠出去的呼聲也愈發強烈。

取消公攤可借鑑“重慶經驗”

但是,取消公攤面積,談何容易?央視曾報道説:“最難的就是法律法規制度,牴觸最大的就是房地產開發商。”很明顯,房地產開發商不願意動自己的蛋糕啊。

還有人擔心,如果完全取消公攤面積,開發商可能會走極端,公共區域可能就會偷工減料,設施配套可能就會減少,樓梯間只能過一個人,電梯只能擠進兩三人,最後的結果就是舒適度會大打折扣。

雖然取消公攤面積很難一蹴而就,但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向重慶學習。

重慶是我國率先實行按照套內建築面積來計價的城市。早在2002年,重慶市就出台了《重慶市城鎮房地產交易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商品房的現售和預售要以套內面積作為計價標準。凡不按套內面積計價銷售商品房的,由有關部門責令改正,並依法予以查處。

使用套內面積來計價對消費者和開發商都有一定的好處,不僅減少了商品房交易面積糾紛,同時也維護了購房羣眾的利益,讓羣眾明明白白購房。

在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下,購房者買房也越來越關注房子產品本身。買房不是買白菜,好不容易把錢攢夠了,結果買的房子還大打折扣,這很難不叫人傷心啊。

隨着近期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和整改,相信取消公攤面積的腳步也越來越近了。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