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説金龍魚業績。
2月22日晚,國內糧油領軍企業金龍魚披露2021年業績快報。金龍魚預計實現營業收入2,262.3億元;歸母淨利潤41.3億元;實現利潤總額61.8億。金龍魚表示,2021年原材料上漲幅度大,使公司經營成本高於去年同期。雖然上調部分產品售價,但未完全覆蓋原材料成本上漲,利潤同比減少。不過,由於去年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國內餐飲市場復甦,餐飲渠道逐步恢復,因此餐飲渠道產品銷量佔比提升,使公司廚房食品銷量、收入同步增長。
去年以來,糧油食品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造成行業相關企業經營成本上升,業績波動顯著。金龍魚除了憑藉精益的成本管控、價格策略、強大的規模效應和全產業鏈協同作用,展現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及經營水平外,面對人們對健康、品質要求持續上升,公司也堅持產品創新,並持續加大高端產品的開發與推廣力度,推出更多中高端產品。
隨着國內消費升級趨勢的深化,消費者對於產品的品質追求和健康屬性要求越來越高。金龍魚堅持運用科技改造傳統產業,引領先進消費理念,藉助近百個實驗室和千餘台科研設備,將現代化的生產工藝運用到糧油食品各方生產過程中,提升安全、營養、健康等屬性。
產品創新是金龍魚品牌美譽度不斷提升的推動力之一。針對更為個性化、高端化、健康化的消費趨勢,金龍魚持續推廣現有的高端產品並不斷加大技術研發能力,開發更多優質新品。例如面對消除反式脂肪的全球大作戰,金龍魚研製出零反式脂肪植物油系列產品,採用綠色精準工藝技術,保留了八成以上營養元素,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零反式脂肪酸,將食用油的健康、安全、營養提高到全新維度,這不僅引領了糧油行業技術的突破性革新,更標誌着中國消費者在餐桌健康領域的突破,也推動了食用油消費理念從“安全”到“營養健康”的躍升。
除了傳統拳頭產品,金龍魚以廚房食品為核心,不斷拓展產品及業務領域的邊界。在調味品領域,金龍魚先前併購“梁汾”品牌山西陳醋,並與台灣百年老字號“丸莊”合作生產黑豆醬油等。此外,金龍魚近來還陸續推出火鍋底料、螺螄粉、料包面、豆花杯等一系列新款爆品,其中“恰粉局”螺螄粉一上市就迅速登上天貓、拼多多等平台螺螄粉熱銷榜。
隨着金龍魚不斷推進新品研發、把握新消費脈動,金龍魚高附加值產品品類和銷量不斷提升,有效推升公司整體毛利率水平。目前,金龍魚已建立了覆蓋高端、中端、大眾的綜合品牌矩陣,旗下擁有“金龍魚”、“歐麗薇蘭”、“胡姬花”、“香滿園”、“海皇”、“豐苑”、“金味”、“鋭龍”、“潔勁 100”等知名品牌,在各細分市場均保持市場領先地位。
去年12月股東大會上,董事長郭孔豐就表示,金龍魚依託現有的品牌影響力、強大的研發技術及營銷網絡優勢,在拓展不同領域的過程中將會更有競爭力。未來,隨着消費升級趨勢進一步加強,廚房食品行業的消費量和品質需求將不斷提升,行業規模有望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
金龍魚大跌,靠什麼才能拯救股價?
金龍魚大跌4.45%!金龍魚的投資者哭暈在廁所。金龍魚今天的下跌,不僅跌破了57元左右構築的平台,而且留下一個1.71元的跳空缺口,股價也創下見頂145.51元(前復權)以來新低。這意味着,見頂以來所有買入者,如果持有不賣,到今天全部處於虧損狀態。很多投資者是看到林園買了金龍魚,才跟風而來,覺得跟着大佬總沒錯。但市場專治各種不服,無論你名頭怎麼響,市場就是市場,下跌不看誰的面子。
金龍魚為何大跌?原因是三個“下降”,即利潤總額61.8億元,同比下降30.9%;歸母淨利潤為41.3億元,同比下降31.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50.0億元,同比下降43.2%。看得出,不僅下降,而且降幅較大。
其實,金龍魚業績下降不奇怪。因為金龍魚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36.81億元,同比下降27.68%。最值得投資者重視的是,金龍魚在解釋業績下降原因時表示,市場競爭加劇,疊加消費疲軟的因素,中高端零售產品銷量受到較大影響。“市場競爭加劇”,這個表述的出現,説明金龍魚作為頭部企業,中高端產品不僅沒有定價權,也沒有品牌帶來的護城河優勢,金龍魚利潤最高的中高端產品,只能被迫加入激烈的市場競爭,去搶市場份額。
從這個角度看業績,很容易理解為何在原料價格上漲的背景下,金龍魚通過產品提價,也無法完全覆蓋原材料成本的上漲。因為金龍魚產品可替代性很強,漲價不敢漲得鶴立雞羣。現在金龍魚主要靠毛利率較低的餐飲渠道產品銷量提升去賺錢,這將使得金龍魚利潤非常微薄。雖然金龍魚也開始發力醬油和醋,但這兩個產品的市場,同樣競爭激烈,不容易搶到太大市場份額。
目前,金龍魚進入醬油醋市場,採取的仍是高端化策略,能否見效,需要觀察。鑑於基本面情況,金龍魚短期內依然難以擺脱低迷的困局。
一號文件對農業股有哪些影響?
今天最重磅的消息非中央一號文件莫屬,雖然説每年都會有這樣的文件出爐,但是市場就是吃這一套,每年相關的公司股票都會漲一波,算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了吧。比如智慧農業、大北農、隆平高科這些都是非常熟悉的面孔。
我覺得政策性的東西,深入研究也一樣很有必要,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看盤方面,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嘛。從文件中可以看到,政策要求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穩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堅持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要保面積、保產量。
在我看來,目前,我國種業所面臨的瓶頸和壁壘主要表現在產出效率方面,玉米、大豆等主要糧食作物的單產與海外先進水平相比差距比較大。那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其實轉基因種子就很有發展前景了,像荃銀高科、大北農、隆平高科這些在轉基因種子方面都深入佈局,別看當前市盈率很高,要是對標一下國際上的巨頭,營收可能會是目前的幾十倍呢,前景十分廣闊。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國家對於農業這一塊的支持力度會新增一個量級。
比亞迪前景不錯。
這就先鋪墊好了一個大前提:為什麼關注比亞迪的汽車產品?對於評估公司價值很重要。那麼比亞迪的汽車,產品力已經得到驗證了,秦、宋這兩款平民化的家用車一上來就開門紅。那麼高端車呢?對於從低端推動高端、從普及新能源汽車起步作為戰略的比亞迪,能做好嗎?
個人一點愚見。高端車的品牌溢價如果解構的話,存在幾個方面:高端的配置、設計;完善的配套服務;較高社會階層的認同。高端的配置和設計,這個無需多言,已經在比亞迪漢上驗證過了,內部借鑑完全可做到。配套服務是大部分國產品牌的共同痛點,主要是國內市場過去對於服務的認可度還不是很高,老一輩車主傾向於親力親為,但年輕一輩還是願意用剩餘價值交換服務的,蔚來汽車看到了這一點。比亞迪有待完善,希望他們改善這方面的基因。
但我想重點展開一下社會階層的認同。這是最難以逾越的一道鴻溝,比我廣東市場30多年來還是對日系汽車有很深的執念,而比亞迪過去20年大部分時間還是作為低端品牌存在。高端產品的品牌效益的本質是通過構築品牌背後的文化內涵故事、在消費者之中的認知度信任度,增加復購率帶來穩定現金流;同時向下兼容,以高階層消費者的偏好吸引低階層消費者,實現現金流和信任度的正向循環。
從下往上的難度,不亞於普通人實現階級躍升的難度。特斯拉走的就是從上到下的路線,先建立高端、科技發燒調性,進而成為大家都想擁有的大玩具。而比亞迪目前能夠稱得上向上破圈的產品,只有比亞迪。從目前市場上能感知到的信息來看,比亞迪也在講自己的故事,比如自主電池設計製造,國產芯片替代。從華為賽力斯合作上看,會有人買賬。但比亞迪的故事還沒講出來,需要加把勁,在這裏坐等電池外供和半導體的上市。
個人認為比亞迪的故事還是比較好講的,首先它是民族品牌,其次它有自己的自主技術;再者它有不斷迭代自身的意識,後續再完善一下比亞迪漢對高端汽車的理解,在設計方面繼續用心,一定可以跑出來。
煤炭行業今年的基本面良好。
煤炭行業的的基本面在今年全年都是比較良好的,煤炭供需緊平衡或者供不應求,對價格有支撐;性價比也足夠的高,由於去年的調控直接干預價格,大幅回調的情況下,風險已大量釋放。
供給:增量逐步萎靡。在2030“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背景下,而且煤炭新投產需要需要3-5年才能產出,資本投資開發意願低 ,“保供給”從去年一直在持續到現在,能符合核增規定的產能已經充分釋放,潛在產能已經很少。但是依然供不應求導致價格上漲,所以2月份為了穩價格已經召開了2次會議。此外,海外價格由於沒有國內的調控力度,高昂的煤價導致進口增量將會是很少的。
需求:“穩增長”政策預期下,基建同比的增長和地產邊際改善確定性很高。那麼對動力煤和煉焦煤的需求驅動力都很強,而且經過測算,煉焦煤的需求彈性是強於動力煤的。所以這段時間,平煤股份等焦煤業務佔比高的企業彈性更大。
風險主要來自於政策對於煤價打壓力度的不確定性,需要關注煤價,如果市場定價的煤價脈衝式高漲,那麼也就意味着高壓政策節奏再度開啟。除了彈性大的平煤股份,成本曲線最低,股息率最高,資金週轉良好的中國神華也可以關注。
鋰價高歌猛進,短期暴漲後會不會迎來一地雞毛?
雅化集團一季度驚人的業績預吿讓市場注目。日前雅化集團披露一季度業績預吿顯示,公司預盈9 億元至 12 億元,同比增長1053.67%—1438.22%,而其去年全年實現歸母淨利潤也僅9.25億元。
也就是説,雅化集團今年一季度就賺了去年全年的錢。如果我們再看看雅化集團的主業,鋰精礦與鋰鹽產品佔了主營收入的40%左右,毛利率則達到28%。目前,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報45.4萬元/噸,電池級氫氧化鋰報40.3萬元/噸,而去年12月中旬電池級碳酸鋰報價只有23.6萬元/噸。可以看到,不到3個月時間電池級碳酸鋰的報價幾乎翻了一番,這也是雅化集團今年一季度業績爆棚的主要原因。
雅化集團自己的解釋是,鋰行業需求不斷攀升,鋰鹽產品價格持續上漲,雅化集團抓住機遇釋放產能、增加銷售,鋰鹽產品銷量逐步提升,鋰業務利潤大幅度增長。有意思的是,雖然鋰價突飛猛進,但真正的“鋰電一哥”寧德時代卻在最近幾個月陷入調整之中,股價從去年最高的近700元跌到現在500元以下,而且下跌的趨勢並沒有因為鋰價大漲而改變。
這裏面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寧德時代雖然是動力鋰電池“一哥”,但對上游原材料的把控力度並不強,在其每年近千億的營收中,只有11%左右來自於鋰電池材料,其對上游鋰礦幾乎都採取合作或者入股的方式,雖然自己也能依靠動力電池終端的強大需求來轉移消化這種漲價,但越來越多地承擔着一個來料加工的角色,利潤率並沒有隨着鋰礦石、鋰鹽的漲價而水漲船高,反而因為下游成本上升及需求的減弱而吞噬了利潤率。2015年至2020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業務毛利率從41.4%降至26.56%,相信目前鋰原料漲價更會讓寧德時代日子難過。
鋰價藉助下游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產業的爆發,從2020年年底開始出現瘋漲。有意思的是,全球範圍內並不缺鋰礦,目前已探明的金屬鋰儲備可以維持1億輛電動車運行100年,這個資源看似並不比石油少。俗話説物以稀為貴,那為什麼全球儲量這麼大的鋰礦價格還如此飛漲?
一是下游需求端如新能源汽車產能大幅釋放,造車新勢力風起雲湧;其次是鋰礦雖然儲備豐富,但分散不均且開採難度較大,成本較高。而價格的不斷上漲又刺激上游企業繼續擴大產能,那麼鋰價會不會像豬肉價格和當年的多晶硅一樣,因為供求關係轟然倒下呢?
有報道稱,目前國內僅磷酸鐵鋰的擴產總規模就達到490萬噸,相當於2021年中國磷酸鐵鋰出貨量47萬噸的10倍,到2025年磷酸鐵鋰的總產能將超過500萬噸以上。而根據下游需求的預測,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儲能市場等合計需求約為1800GWh,對應的新能源電池的需求量約為450萬噸。需要注意的是,這是新能源電池需求的總量,還包括了三元鋰電池和鈉離子電池以及氫能等多種途徑的新能源電池。
看到這裏,相信大家都能簡單算一筆賬了,究竟鋰價還能暴漲到什麼時候?盛極之後會不會出現鐘擺效應?雖然我們目前還看不到鋰價的頂,但真正看到頂的時候,已經是在距離頂很久之後了,當年的多晶硅行情就是這樣,短期暴漲後迎來一地雞毛。
硅片終端需求旺盛支撐上游易漲難跌。
對於硅片價格走勢,目前還受到存在多個不確定因素影響。一方面,硅料在二季度末降價的預期已經明顯,且協鑫顆粒硅進一步量產和投放,硅片在成本下行後,拐點也可能同步出現。不過,下游的旺盛需求也頻繁超預期。
牽制硅片價格的重要因素還有終端電站,不論是國內需求還是出口,終端消納預期都比較好,包括國家密集的產業政策也在推進電站的建設,硅片、電池片的耗用量也是同步增加的。據瞭解,風光大基地首批項目今年一季度全數開工,相關文件要求各地要比照清單,進一步落實併網消納條件,根據項目成熟程度合理安排開工時序,成熟一個、開工一個。
據業內人士介紹,由於風光大基地多處於西北和北方地區,一季度實際施工條件也比較有限。但是在二季度北方地區回暖之後,風光大基地建設進度將顯著加快,進一步釋放需求。此外,整縣推進工作在2022年穩定推行,分佈式光伏對全年光伏新增裝機量影響顯著。因此,短期來看,硅片價格有望進一步提漲。
市場消息,近期價格持穩微漲的主要原因是供給增量明顯不足。從供給端的角度來看,目前一線企業開工率均已提至75%,多數專業化硅片企業滿產。硅片產能已接近硅料供應的上限,後續產能增量有限。硅片市場將加劇供不應求的現象,屆時硅片價格有望進一步提高。而從年內情況看,結合硅料降價預期,硅片價格預計在二季度末以後也進入下行區間,但是實際下降空間有限,總體穩住一定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