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港股互聯網醫療板塊再度上漲。截至午間休市,平安好醫生在上一個交易日錄得超過8%的漲幅後再度上漲1.91%,實現四連陽。
從資金面來看,公司延續了去年回購熱情,近期也是頻頻出手,截至10日,已在年內連續5個交易日進行回購,共計耗資約5356萬港元,此舉延續了去年12月平安好醫生公吿的最大回購10%股本的計劃,凸顯了管理層對公司長期發展的信心。此外,南下資金也在不斷增持公司股票,據公開數據,最新港股通持倉比例已經達到10.39%。
平安好醫生行情的回暖,一方面與互聯網醫療板塊整體遭遇大幅回撤後估值修復有關,更重要的是公司本身進入新發展階段後提升了估值中樞帶來的價值迴歸。
戰略升級指引新方向,多維優勢打開成長空間
去年10月,平安好醫生宣佈啟動了戰略2.0升級深化,並提出“HMO健康管理+家庭醫生會員制+O2O醫療服務”將會成為公司新的商業模式。
其中,HMO 模式的落地推行正是平安好醫生價值重估的重要支撐。HMO模式本質就是將醫療服務與醫療保險相結合的一種模式,用户在向保險機構支付了一定費用後,即可獲得與相應保險機構有合作的醫療機構的服務。
在這個過程中商業保險深度參與醫療支出,對於緩解我國巨大的醫保壓力十分重要。而且,我國的醫療資源結構性問題突出,大型公立醫院掌握了絕大部分優質資源,使得過多患者無論大小病均湧入大醫院,因此需要更多市場化力量來推動分級診療制度的實施。根據海外成功經驗,HMO模式恰恰可以利用保險機構的獨特市場地位,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利用。
此外,從用户角度來看,相對於病後賠付及治療,其更希望能享有充分的病前健康管理,“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正是HMO模式得到市場廣泛認可的基本邏輯。對於保險機構來説,充分利用其掌握的醫療資源幫助用户實現病前的預防,既能提高用户對於HMO的粘性,也能降低相應保險業務的成本,進而實現共贏。
自平安好醫生引入HMO概念進入中國市場以來,許多機構都在嘗試根據自身稟賦來推行這一模式,但就目前來看,最有可能率先實現的仍是平安好醫生。
從平安好醫生的具體戰略規劃來看,其本質是通過打造“家庭醫生”這一核心樞紐,覆蓋用户的健康管理、亞健康管理、疾病管理、慢病管理和養老管理等五大服務管理場景,並貫穿會員的線上導診、線下資源對接、治療陪同,以及後續的康復全流程。值得一提的是,這裏的“家庭醫生”並非僅僅是扮演一個線上問診的角色,而是能夠從診前診中診後全流程幫助用户,讓用户能更省時省力省心地找到合適的醫療服務。
順沿這一邏輯,線上線下結合也就成了推行新戰略的必然選擇,而這也正是平安好醫生優勢的集中體現。平安好醫生擁有着龐大的線下醫療資源,能夠最大限度為用户提供合適的醫療服務。截止2021年9月30日,平安好醫生已經與超過4000家醫院、18.9萬家藥店、1800家健身機構、約1700家體檢機構、約8.3萬家醫療健康機構合作。
要能充分認識到平安好醫生HMO模式的優勢所在,需要將其置於整個平安集團的戰略藍圖中考慮。在傳統保險經歷轉型的背景下,平安集團尋求打造一個醫療健康生態圈,來為用户提供更多高價值服務,作為生態圈的旗艦,平安好醫生會受到集團更多資源傾斜,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供需兩端的資源都有了足夠的基礎保障。平安好醫生擁有約2000名成員的自有醫療團隊,以及4.65萬外部合作醫生專家。
而且,由於新戰略下平安好醫生不再提供免費問診服務,對於C端用户的吸引力可能有所減弱,未來主要客户來源將會是B端,平安集團擁有2.2億金融客户,覆蓋大中型企業員工數0.7億人,包括平安養老險、健康險、銀行、產險等專業公司。此外,B端用户的付費意願往往更高,其ARPU值往往會是普通用户的2-3倍,量價齊升的驅動下提升了平安好醫生長期業績增長空間。
結語
互聯網醫療行業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板塊整體在2021年遭遇了較大回撤,不少公司的估值都達到了歷史低點,充分反映了市場的悲觀預期。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在我國醫療資源不平衡、醫保壓力大等問題依舊突出的背景下,互聯網醫療依然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而且規範發展更有利於提升行業進入壁壘,有利於頭部企業以更優質的服務和產品建立優勢。
HMO作為一種被國際巨頭證明過的有效模式,成為了行業當下轉型的最優解。平安好醫生依靠技術、資源優勢打造了中國式HMO的行業標杆,商業模式轉變為會員制收費,提升了單用户價值和用户粘性,業績增長的確定性和空間得以提升,這意味着隨着新戰略的逐步落地,平安好醫生正進入新一輪的增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