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掌舵的創新奇智二次遞表港交所,或於今起預路演,提供全棧式AI產品和解決方案
據港交所1月3日披露,李開復等投資建立的青島創新奇智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創新奇智)向港交所主板遞表,瑞銀集團、中金公司及華興資本爲聯席保薦人。
據鳳凰網消息,創新奇智將於週二(今日)開始預路演,以瞭解機構投資者意向,預期將集資約2億美元(約15.6億港元)。
來源:獨角獸早知道
據瞭解,創新奇智成立於2018年2月,是創新工場的AI子公司,提供全棧式AI產品和解決方案,包括AI平臺、算法、軟件及AI賦能設備,從而爲企業實現降本增效及通過業務經營及信息管理的智能轉型優化決策。
據智慧芽數據顯示,創新奇智共申請專利43件,多數爲發明專利,最早專利申請是2018年。近3年專利增長率爲1800.00%,遠超同行平均水平。
據瞭解,創新奇智成立於2018年2月,是創新工場的AI子公司,提供全棧式AI產品和解決方案,包括AI平臺、算法、軟件及AI賦能設備,從而爲企業實現降本增效及通過業務經營及信息管理的智能轉型優化決策。
據智慧芽數據顯示,創新奇智共申請專利43件,多數爲發明專利,最早專利申請是2018年。近3年專利增長率爲1800.00%,遠超同行平均水平。
創新奇智的行業知識包括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爲各個行業垂直領域的客戶提供服務的知識及經驗。其來自公司團隊的行業專家及公司與各領域中的行業領導者組建的合資企業,並透過公司過往的項目經驗進一步積累。將公司的精力集中於具有潛在商業化機會的領域及提高公司的專有技術競爭力及產品供應以及成本節約,有助於加快公司的研發進程。公司的技術資產於專有技術研發以及產品及服務提供過程中得以發展,且自公司的解決方案開發及項目交付中進一步累積。
此外,創新奇智正在建立一個開放式架構技術平臺以吸引AI行業價值鏈中的更多參與者及加深與各類行業參與者的合作。公司計劃將其ManuVision及MatrixVision平臺發展成爲依託雲並具更高兼容性的平臺,以通過無線或5G網絡連接不同行業參與者的更多設備和應用。該等平臺的開放式架構將與第三方插件兼容。
創新奇智相信相關平臺能力將吸引AI行業價值鏈的更多參與者。就此而言,公司將所得款項的約3.6%或1.37億港元分配至研發基於雲的ManuVision及MatrixVision平臺開放式生態系統。公司預期於2022年底上線一款測試版,並於2023年上半年推出具備基本功能的第一版本,預期於2025年底上線通用的完整版本。
財務方面,2019年、2020年,創新奇智的營收分別爲2.29億元、4.62億元,毛利分別爲7161.3萬元、1.35億元。同期,創新奇智的虧損分別爲2.48億元、3.61億元,對應的調整後淨虧損分別爲1.60億元、1.45億元。
更新後資料顯示,創新奇智於2021年前9個月營收達5.53億元,毛利爲1.71億元,同期虧損爲4.35億元,對應調整後淨虧損爲8100萬元。
作爲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創新奇智在向港交所遞表前,已完成多輪融資,投資機構包括軟銀、中金等全球知名投行:2018年5月,成立僅三個月後,創新奇智迎來創新工場、成爲資本1億元多的天使輪融資;2019年1月,創新奇智完成中金甲子、成爲資本、創新工場參與的4億元多的A/A+輪融資;2019年12月,創新奇智完成近4億元的B輪融資,該輪融資領投機構爲華興資本,中金甲子、賽富、宜信等機構跟投。彼時,該公司正式員工已發展至400餘人,與數百家行業標杆企業達成合作;
2020年12月,創新奇智完成中金甲子、融匯資本、上海國和投資、華興資本參與的C輪融資,正式躋身人工智能獨角獸;2021年3月,創新奇智完成C+輪融資,參與機構包括海創母基金旗下海創千峯新舊動能轉換母基金以及領嶽資本;2021年6月,隨着軟銀(軟銀願景基金2期)的跑步入場,創新奇智完成D輪融資。
從股權結構來看,據招股書披露,創新工場(持股比例26.24%)、創新工場育成(持股比例1.68%)、汪華(持股比例1.68%)、陶寧(持股比例0.42%)、郎春暉及張鷹構成創新奇智年的單一最大股東團體。
關注uSMART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