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認爲,目前港股市場估值有足夠的緩衝,更重要的是近期國內政策轉向將主導市場表現跟重要的變量,足以抵消外部因素的衝擊。建議近期以「穩增長」爲投資主線,長期優選優質成長標的。部分金融、地產以及產業鏈中下遊;受益於上遊價格回落和政策支持的中下遊消費板塊,以及前期拋售壓力較大的優質成長標的都值得關注。
在近期劇烈動盪導致估值和情緒本已相對極致、進而可能隱含較大上行空間的基礎上,近期更多且更加明確「穩增長」政策信號促使我們對港股市場轉向更爲積極。中國央行宣佈於2021年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同時,政治局會議以及更重要的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把穩定增長放在了中心位置,釋放出增長將是近期關鍵政策核心的明確信號。
從歷史上看,國內寬鬆的貨幣政策和流動性環境(如社融增速)通常是南向資金迴流的前提條件和領先指標,可參見2016年初和2019年初的情況。上週,除了北向資金周度淨流入規模創滬深港通開通以來新高外,南向淨流入規模也明顯擴大。不僅如此,上遊價格回落,不僅爲政策調整提供更大餘地,也將緩解中下遊企業的利潤率壓力。向前看,我們預計更多穩增長政策有望出臺,特別是在一季度到上半年美聯儲開始加息前的窗口。
海外方面,Omicron 和美聯儲的政策變化仍不排除引起市場波動。但我們認爲,目前港股市場估值有足夠的緩衝,更重要的是近期國內政策轉向將主導市場表現跟重要的變量,足以抵消外部因素的衝擊。
展望未來,隨着中國政策向寬鬆方向傾斜,我們對港股市場轉向更加積極。我們認爲具有比較優勢的估值水平和寬鬆的流動性使得海外中資股市場處於佈局期。投資建議方面,我們建議近期以「穩增長」爲投資主線,長期優選優質成長標的。部分金融、地產以及產業鏈中下遊;受益於上遊價格回落和政策支持的中下遊消費板塊,以及前期拋售壓力較大的優質成長標的都值得關注。
市場回顧:上週海外中資股市場在前一週重創後企穩回升,主要得益於市場對Omicron變種和美國中概股的擔憂有所緩解,疊加降準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持續傳遞穩增長信號。總體而言,恆生科技上漲 1.9%,其次是 MSCI 中國指數 (1.8%)、恆生國企指數(1.5%)和恆生指數(1.0%)。板塊方面,交運領漲6.3%,其次是房地產(5.7%)、多元化金融(4.2%)和必需消費(3.5%),而電訊服務(-2.4%)和資本品(1.3%)表現落後。
MSCI中國指數上週上漲1.8%,主要交運、房地產及多元金融板塊領漲
市場展望:經歷了前一週的恐慌性拋售後,我們在上週週報中強調,市場對全部中概股都即將面臨退市風險的擔憂可能有些過度(中金 | 港股:市場短線可能已被超賣)。隨着投資者對潛在風險的消化和重新認識,整體海外中資股市場、尤其是那些跌幅較大的美國中概股本週有所恢復。
在近期劇烈動盪導致估值和情緒本已相對極致,進而可能隱含較大上行空間的基礎上,近期更多且更加明確「穩增長」政策信號促使我們對港股市場轉向更爲積極。繼前一週李克強總理暗示適時降準後,中國央行宣佈於2021年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
同時,政治局會議以及更重要的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把穩定增長放在了中心位置,釋放出增長將是近期關鍵政策核心的明確信號。值得注意的是,會議強調,在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跨週期和逆週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以保持「六穩」和「六保」。會議還提到對結構性調整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改進,例如房地產市場和保障性住房、碳中和目標等,以更好地平衡長期改革目標和短期增長的穩定性。
正如我們在《中金2022年展望 | 港股:均值迴歸》中強調,中國宏觀政策短期面臨的主要約束之一是短期增長與長期目標之間的平衡。鑑於國內增長壓力增加以及海外政策收緊臨近,我們預計國內政策和監管環境有望邊際改善,從而從風險偏好和流動性兩個層面爲港股市場提供支持。
從歷史上看,國內寬鬆的貨幣政策和流動性環境(如11月TSF增長觸底反彈至10.1%)通常是南向資金迴流的前提條件和領先指標,可參見2016年初和2019年初的情況。上週,除了北向資金周度淨流入規模創滬深港通開通以來新高外,南向淨流入規模也明顯擴大。不僅如此,上遊價格回落(11月PPI從歷史高位回落至12.9%),不僅爲政策調整提供更大餘地,也將緩解中下遊企業的利潤率壓力。向前看,我們預計更多穩增長政策有望出臺,特別是在一季度到上半年美聯儲開始加息前的窗口。
海外方面,Omicron疫情動態和美聯儲加快減量將是值得關注的關鍵事件。近期更多數據顯示,儘管Omicron具有更高的傳染性和潛在免疫逃逸能力,但其症狀嚴重程度遠低於之前擔憂,一位南非醫生將 Omicron 的症狀描述爲「極其輕微」,英國衛生安全局的研究表明接種疫苗加強劑後,防止出現輕微病徵的保護力可提升至大約75%。另一方面,美聯儲即將在12月16日的FOMC 會議上討論加快減量節奏。
誠然,Omicron 和美聯儲的政策變化仍不排除引起市場波動,尤其是出現超預期變化的時候。但我們認爲,目前港股市場估值有足夠的緩衝,更重要的是近期國內政策轉向將主導市場表現跟重要的變量,足以抵消外部因素的衝擊。
展望未來,隨着中國政策向寬鬆方向傾斜,我們對港股市場轉向更加積極。我們認爲具有比較優勢的估值水平和寬鬆的流動性使得海外中資股市場處於佈局期。與此同時,在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聯合召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定位與展望」線上研討會上,重申香港作爲資金進出內地重要橋樑的角色,從長遠來看將進一步增強香港作爲全球金融中心的吸引力。與此同時,美國對中概股的監管進展以及Omicron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可能仍是影響短期市場表現和投資者情緒的關鍵變量。
投資建議方面,我們建議近期以「穩增長」爲投資主線,長期優選優質成長標的。部分金融、地產以及產業鏈中下遊;受益於上遊價格回落和政策支持的中下遊消費板塊,以及前期拋售壓力較大的優質成長標的都值得關注。
中長期來看,我們建議投資者基於國內政策支持的長期主題趨勢進行佈局,例如產業升級、消費升級和碳中和;我們看好電動汽車產業鏈、新能源、科技硬件、消費和醫療保健板塊的長期前景。另外,我們建議關注上遊價格回落、金融改革和香港北部都會區等主題性機會。
中國人民銀行宣佈12月15日起降準0.5%
具體來看,支撐我們觀點的主要邏輯和本週需要關注的因素主要包括:
1)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穩增長」。上週,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國家領導人部署了2022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會議強調,經濟工作應「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面對長期挑戰,會議強調要正確認識實現共同富裕,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在安全可靠的基礎上發展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等。會議還呼籲努力探索房地產行業的新發展模式,如發展長期租賃住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
2)降準:央行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人民幣,以應對經濟增長放緩。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後,央行於12月6日宣佈,決定自12月15日起將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削減50個基點[3]。央行稱此次降息將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部分用於置換到期的MLF,此次降準將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這是年內第二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此前7月份也進行了類似的下調,目的是通過降低融資成本加強對經濟的支持,尤其是對中小企業的支持。
3)宏觀:食品價格上漲推動11月CPI同比增速上升,而PPI同比增速放緩。11月CPI同比上漲2.3%,高於10月的1.5%,主要受食品價格上漲提振,尤其是菜肉價格漲幅擴大,以及PPI傳導至非食品消費品價格的時滯。與此同時,煤炭、金屬和其他材料價格快速上漲的壓力有所緩解,11月PPI同比增長12.9%,低於10月13.5%的歷史高點。然而,PPI的放緩低於市場預期,或因電價上漲以及上遊對下遊價格傳導的時滯導致。PPI與CPI剪刀差從12pct縮減至10.6pct,下遊利潤近期有望改善。
11月中國官方CPI同比上漲2.3%
11月份信貸小幅反彈。11月新增社融2.6萬億元,同比增加4750億元,但由於貸款數據的偏弱仍低於市場預期的2.7萬億元,社融同比增速由10月的10.0%略微回升至11月的10.1%。同時,11月新增信貸1.3萬億元,高於10月的8262億元,但顯著低於市場預期的1.6萬億元。貸款需求依然疲軟,僅票據融資和居民中長期貸款錄得同比正增長。M2同比增速由10月的8.7%降至11月的8.5%。
11月新增社融從10月的1.59萬億元增至2.61萬億元人民幣
11月出口增長保持強勁,進口同比增速上升。中國11月出口同比增長22%,低於10月同比27.1%,但高於市場預期的20.3%,這得益於強勁的海外需求和長鞭效應。11月進口同比增長31.7%(10月同比20.6%),由於南洋的COVID-19條件寬鬆,滿足美國貿易協定中進口目標的努力,進口數據的月波動,以及一些商品的數量和價格的上漲,中國的進口量超過了市場預期。
11月中國進出口同比分別增長22%和31.7%
4)人民幣:央行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 人民幣或見頂回落。上週三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強,創2018年5月以來新高。隨後週四晚間,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21年12月15日起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7%提高到9%,以加強金融機構外匯流動性管理。離岸人民幣匯率見頂回落,兌美元匯率短線下跌達350個基點,跌破6.38關口。
5)流動性:南向資金加速流入,海外主動資金轉爲流出。上週南向資金流入規模擴大至144億港元,與此前一週的49億港元相比流入步伐明顯加快。與此同時,上週有3.19億美元的海外資金流入港股,而主動型基金轉爲流出,淨贖回8.23億美元(上週淨認購1.05億美元)
11月中國進出口同比分別增長22%和31.7%
投資建議:如上所述,隨着中國政策向寬鬆方向傾斜,我們對港股市場更爲積極,重申處於佈局期。部分金融、地產以及產業鏈中下遊;受益於上遊價格回落和政策支持的中下遊消費,以及前期拋售壓力較大的優質成長標的都值得關注。
我們建議從現金流入手,選擇估值相對合理的「經營性現金流」(成長股)和部分類固收的固定現金流(高股息)行業配置方向,例如互聯網、汽車、媒體娛樂、通訊設備、部分金融和公用事業等板塊,即「穩健成長型」和「防禦型」。此外,部分預期計入悲觀的板塊可能存在修復機會,如教育、生物科技、部分房地產和銀行等,所謂「否極泰來型」。綜合來看,我們建議超配互聯網、汽車及零部件、部分電商、消費者服務、食品飲料與餐飲、生物科技、和中資銀行;低配上遊煤炭、原材料和部分交通運輸等。長期來看,我們建議投資者關注產業升級、消費升級以及國貨消費品牌崛起等主題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