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扒開“競價大戰”的面具——新能源行業要用鋰礦,打敗自己?
格隆匯 11-05 21:58

今年,一場能源危機席捲全球。在化石能源端,國際煤炭、石油等能源類大宗商品價格大幅飆升。而在人們認為新能源產業端正全力推進的時候,一場因上游原材料價格暴漲而展開的全產業鏈危機,為這一新興產業蒙上了陰影……

1

2021年11月初,加拿大鋰礦開發商美洲鋰業(Lithium Americas Corp.,簡稱LAC)提出收購加拿大同行千禧鋰業(Millennial Lithium Corp.,簡稱MLC)。此次收購作價4.7加元每股,合計斥資近5億加元,將以股權置換+0.001加元現金的方式進行。

 這場2021年爆發的圍繞海外鋰礦的“競價大戰”,如同絆馬繩,讓全速向前的電池一哥寧德時代絆了個趔趄,看似簡單的商業競價,背後卻錯綜複雜,並不簡單。

LAC的出價比寧德時代此前提出的3.85加元高出了22%。

對此,彭博社和路透社等主流財經媒體也紛紛“吃瓜”。其中彭博社在標題中表示,這是一場圍繞鋰礦資源發生的“競標大戰”——今年9月寧德時代被曝將收購MLC時,後者已是贛鋒鋰業的“囊中之物”。

贛鋒鋰業是全球鋰礦龍頭。截至2021年7月,贛鋒鋰業在全球擁有多達8個優質鋰資源項目,間接或直接擁有鋰資源約3425萬噸儲備,是中國已探明鋰礦資源儲量的634.26%、全球已探明儲量的9.16%,且佔比還在不斷擴大中。

如今,競標過程中突然殺出個LAC,要用股權置換+0.001加元現金的方式,加價22%從寧德時代手中“截胡”MLC,頗有競價“奪食”的既視感。

雖然贛鋒鋰業表示,公司並未參與到LAC收購MLC的相關討論與表決中。但實際上LAC與贛鋒鋰業關係十分密切。早在2017年,贛鋒鋰業就已認購LAC的股份,目前持有12.5%。贛鋒鋰業2021H1財報顯示,贛鋒鋰業現任董事和副董事長王曉申也是LAC董事會成員,因此對LAC的經營具有重大影響;此前贛鋒鋰業港股上市的募集資金也有22%用於資助LAC。同時,LAC旗下Cauchari-Olaroz鹽湖由Minera Exar所有,而贛鋒鋰業間接持有Minera Exar51%的股權,另外49%股權由LAC持有。

 反觀MLC的電池級碳酸鋰產量,其實不到Cauchari-Olaroz鹽湖年度產量的60%,所以雙方並沒有明顯的競爭關係。為何LAC此時急於加價22%將MLC收入囊中?難免讓人浮想聯翩。

 

2

而對於寧德時代來説,收購MLC的理由顯而易見,實際上,從這背後的緣由來看,作為產業鏈下游踏足上游,更是一種迫不得已的為自身乃至整個行業健康發展所做的“防衞之舉”,展現的是還有其作為行業龍頭的責任與擔當。

“從2021年開始,全球鋰電池市場需求會有明顯的提升,但反觀我們的供給端,是否能滿足需求呢?就目前看,全產業鏈的產能供給的增長相對較慢,有效的供給不足。”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上表示。

目前寧德時代有大量訂單在手,鋰電池產能快速爬坡,從2020年開始公司內部就已經在加班加點,仍需要面臨原材料不足的挑戰。如果不能獲得上游鋰礦資源,鋰礦資源的價格上漲、供應鏈安全問題,可能對其產品交付而言將是巨大沖擊。

從行業視角來看,一個行業要健康發展,離不開上下游互相支撐;形成良性生態,上下游的互信與穩定是驅動行業發展的基石所在。然而環視當前整個產業生態,供應鏈的紊亂,原材料的大幅上漲,上游對暴利無底線的追逐,對行業長遠發展正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

在過去的1年中,中國碳酸鋰價格已經上漲接近4倍,到2021年11月1日已經達到19.4萬元/噸;氫氧化鋰價格也已經達到18.7萬元/噸的水平。

對原材料供給不足的預期,迫使公司開始向上遊尋找穩定的貨源。寧德時代在過去1年中動作不斷,例如在2021年5月分別與子公司寧德凱欣、中核鈦白簽訂協議,與前者的協議鎖定了六氟磷酸鋰使用量為1.5萬噸的對應數量電解液產品;與後者合資以推進光伏、風電、儲能等綜合智慧新能源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

2021年9月,寧德時代將目光看向了MLC——雖然產能相對於贛鋒鋰業手上的資源而言並不大,但有利於穩定其寧德時代電池原材料供應。寧德時代作為中國乃至全球裝機量最大、研發實力靠前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對現階段產業鏈的穩定具有重要作用。

 

3

事實上不僅是寧德時代,鋰礦資源不斷向少數玩家集中,對新能源產業鏈中下游、對全球實現能源轉型和產業轉型升級,都將產生負面影響。

這場“競價大戰”表面上不同玩家之間對於鋰礦資源的爭奪,實質上更是上下游玩家之間對產業鏈利潤分配的分歧。其矛盾核心在於,面對原材料在可預見未來的稀缺性和價格波動,上游資源型玩家希望提升資源集中度,而中下游從事製造業的玩家希望獲得平價、穩定的原材料供給。

掌握核心生產資料的上游玩家,在產業鏈中往往具有最高的議價權,因此利潤率更高。不信就來看看新能源產業上下游的財務指標:

2021年Q3鋰礦巨頭贛鋒鋰業營業利潤率達到40%,毛利率達到36%,包含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率也達到了36%,ROE10.8%。公司同期研發投入僅2.01億元。

那麼中下游呢?

以全球市佔率最高的電池廠商寧德時代為例,公司2021年Q3經營利潤率為15%,毛利率28%,淨利率13%,ROE7.8%;公司同期研發投入45.95億元。

同時經營電池和整車業務的長城汽車,同期營業利潤率5.8%,毛利率17%,淨利率5.4%,ROE5.8%。公司同期研發投入28.56億元。

從上述財務數據看,2020年中國主流鋰電池企業毛利率均未達到30%的水平;2021年上半年電池企業毛利率更是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這些數據更進一步凸顯了新能源產業鏈存在的不合理現象——綁定核心資源的上游玩家擁有很高的利潤率和資產回報率,而需要對技術進行大量投入、開展大量科技創新和承擔設備成本的中下游,卻擁有更少的利潤。

而下游主機廠在經營環境的波動面前,供應鏈則更顯脆弱,特別是起步較晚、根基不牢固的玩家——2021年造車新勢力中的蔚來、理想都曾因為芯片供應問題影響交付。

 

4

電池原材料價格波動,對主機制造成本的影響,則更是肉眼可見。

高工產研鋰電池研究所(GGII)2021年9月的一份研究報吿指出,假設碳酸鋰價格上升至25萬元/噸,其他材料價格維持當前水平不變,鋰電電芯成本將上漲0.08~0.09元/Wh,即電芯理論成本上漲12%~18%。

真實的市場數據則顯示,2021年1~9月,電芯理論成本上漲早已超過30%,但實際的電芯價格卻基本保持穩定。這説明中下游利潤正在被壓縮。

一般來説,製造業發展本質上是由技術進步和成本的邊際下降推動的。由技術進步帶來的運行效率提升和上游向下傳導的原材料價格,直接影響製造業的邊際效益,是決定其商業模式能否跑通的關鍵因素。

這也是為什麼鋰礦價格的上漲風險、供應鏈安全風險,勢必影響中下游企業的利潤空間,甚至於新能源行業在消費端的商業化。少部分玩家暴利,而產業鏈整體微利,這樣的生態註定沒有未來。

如果放任這種趨勢,我們十幾年來在新能源領域的先發優勢將受到衝擊。

眼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30·60”雙碳工作深化,產業轉型升級、攀登全球價值鏈上游處在關鍵階段,中國消費者正在逐漸接受新能源結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首次突破20%。尤其是,2021年5月,當美國總統拜登都不得不承認“中國已經在電動化的道路上取得了領先,美國要放力追趕”時,就已説明中國正在發展為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核心引擎。

 新能源和儲能方面,CNESA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美國和歐洲佔據了全球電化學儲能市場的主導地位,三者合計佔全球電化學新增投運總規模的86%,其中中國佔據了33%的份額,美國佔據30%,歐洲23%。

但在強敵環伺的全球市場,任何“冠軍”的地位都難言穩固。

此前的全球能源風波,已經給我們上了生動一課,上游原材料的供應、價格問題之下,部分下游電力企業甚至表示,曾經面臨“發一度電虧一毛錢”的窘境。中下游企業無法保證利潤,面對競爭對手將處於不利地位。而眼下發展的窗口期,並不太長。

 

5

尾聲

2500年前,雅典將霸權和税收的觸手伸向整個古希臘,招致斯巴達及其盟友的反抗。於是古希臘最強大的兩個城邦兵戎相見,令1000多個城邦捲入長期鏖戰。燦爛輝煌如古希臘文明,從這個時點走向衰敗,雅典和斯巴達沒有一個是贏家。

這場變局之戰,史稱伯羅奔尼撒戰爭。

以史為鑑,產業的良性發展、生機煥發,需要各環節相互協同、利潤合理分配作為前提。

當玩家為了某一環節暴利而將產業鏈玩成了“零和博弈”,產業轉型受到不合理漲價拖累而功虧一簣,錯過了發展的窗口期,那將是一場伯羅奔尼撒式的悲劇。

不過面對目前中國新能源成本依然偏高的情況,相關部門已經注意到了產業鏈當中存在的亂象。在2021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中國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曾表示,電動車關鍵部件動力電池面臨鋰、鈷、鎳等礦產資源保障和價格上漲的壓力,工信部將與相關部門一起加快統籌,提高保障能力。

相信在相關部門的介入和引導之下,新能源產業將很快理順發展邏輯,實現上中下游合理的利潤分配,繼續為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清潔高效的物質基礎。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