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時代電氣三季度電話會議交流紀要及解讀
uSMART盈立智投 11-04 11:23

交流要點

1.總體來看,前三季度營收爲85.26億元,同比下降了13.7%,主要由於軌道交通裝備產品營收同比減少17.75%。歸母淨利潤12.02億元,同比下降了19.69%。期間費用10.75億元,同比下降9.16%,主要是收入下降保證金減少導致銷售費用大幅下降。

2.二期IGBT產線主要應用在汽車和光伏新能源領域,正在逐漸釋放產能,汽車驅動將成爲時代電氣未來重點發展方向。

3.碳化硅主要應用於高壓和汽車,質量達到行業裏頂端水平,在國內已佔據較大市場份額。

 

2021年前三季度面對國鐵集團鐵路裝備投資有所減少,由於新冠疫情導致我們客流下降的一些市場形勢,我們公司堅持創新驅動,圍繞我們交通和新能源這兩大領域爲客戶賦能,着力創新體制機制和技術質量,強化我們的精細化管理和組織保障,力爭實現公司的穩健發展。此外,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於今年的9月7號在上交所科創板正式掛牌上市。

業績的基本情況: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是85.26億元,同比下降了13.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02億元,同比下降了19.69%,綜合毛利率37.86%,較上年下降0.38pct。經營活動的現金淨流出爲27.05億。

營業收入有所下滑,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85.26億元,同比下降13.7%,其中軌道交通裝備產品實現營業收入68.34億元,同比下降了17.75%,新興裝備產業實現營收14.89億元,同比增長了28.52%。其他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02元,同比增長16.36。

軌道交通裝備產品營收拆分:軌道交通產品裝備實現營收68.34億元,同比下降了17.75%;軌道工程機械業務收入8.81億元,同比下降了22.15%;通信信號業務收入1.68億元,同比下降了47.83%,其他軌道交通業務收入1.76億元,同比下降了36.40%。

新興裝備產品收入拆分:新興裝備產品實現營業收入14.89億元,同比增長了28.52%。其中功率半導體業務收入7.27億元,同比增長了46.69%;新能源汽車業務(電驅)收入2.84億元,同比增長257.81%。

三項期間費用略有下降:銷售費用爲6.34億元,同比下降了66%,主要是由於收入下降保證準備金的減少;管理費用爲4.72億元,同比下降了6.43%,主要是由於職工薪酬設施維保費的減少;財務費用減少0.31億元,主要是由於本期同比增加了大額承擔產品的購買帶來的利息收入,有一些增加了0.3億元。三項費用合計10.7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9.16%。

研發持續高投入: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總投入有10.78億元,本期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重爲12.64%,較上年同期的11.68%,增長了1.09個百分點。

Q&A

Q:三季度功率半導體拆分?全年計劃能實現是多大的一個營業收入?另外7.27個億是不是?它這個是有包括我們對內部的貢獻,還是說是抵消之後的。

有幾條產線,一個是上一代雙極型晶體管產線,有兩條IGBT產線,還有一條碳化硅產線。

IGBT二期產線去年設備到位,今年完成相關調試。

一期IGBT產能12萬片,二期24萬片,二期面對低壓汽車和光伏新能源領域,全部折算成新能源汽車,則可以滿足國內240萬輛新能源車的需求。二期還處於逐漸拉通狀態,現在在逐漸釋放產能。一些主流車企都在有導入,明年汽車和光伏風電會有不錯的表現,我們在風電也佔據了比較大的份額,今年主要是面對汽車和光伏領域。這個IGBT營收都是對外的口徑,裏面沒有包含內部相應的配套的軌交、汽車、光伏等IGBT營收。(因爲我們自己也做光伏、風力發電和電驅業務。)

新能源汽車方面,我們跟武漢東風汽車成立了合資公司,也和廣汽成立了合資公司。兩個工廠已經正式整理。這塊也在和一些重要戰略客戶做一些資本層面的合作,對未來訂單起到支撐作用。

另外半導體方面我們針對核心員工做了混改,200多名核心技術人員持股。從最近幾月在手訂單來看,未來會有很大的發展。

 

Q:汽車業務實現2.84億,同比增長200%多,這塊業務的發展和前景展望?

A:汽車我們提供電池系統、電機,包括齒輪箱的三合一產品,能夠供應從單電機電控到雙電機電驅的二合1到3合1,乃至後面的多合一完整的驅動的產品。

因爲我們自己內部的話,我可以提供傳感器(寧波的公司提供),所以我們在電驅的這一塊應該說是個完整的產業鏈,既可以做驅動,也可以做電機,再加上我們實際上可以做三合一、多合一的產品。我們的排名也可以在網上權威行業看到,應該在前10排名。這一塊我們主要客戶包括央企的客戶,造車新勢力的客戶,未來的幾年我們汽車的這一塊驅動是未來重點發展的方向,目前也鎖定了很多的這種訂單。

 

Q:功率半導體7.27個億,不包括對內供應軌交的,汽車等,如果還原把對內供應加回來的話,營業收入大概是個什麼水平?

A:軌道交通這一塊,跟以往的數據應該差不多,但新能源汽車我們今年的配套電驅的這一塊,自己的話大概的用量是增加了200%多。

 

Q:二期產能的爬坡的速度,2萬片是我們大概多久可以達到這樣一個產能?公司有沒有在二期過後還要開一些3期4期這樣的規劃?

A:去年這些設備都到位了之後,經過我們一年的這種相應的一些調試,一些工藝的調整,基本上到今年年底的話,能夠具備相應的滿產的能力,這是我們目前整個產線的相應的情況。

根據我們目前的一些市場的訂單一些情況的話,我們內部已經啓動了未來第三期的工作,在緊鑼密鼓的在開展的相應的一些工作,只是說現在我們還沒有最終發佈相應的信息。所以就是說我們明年的年初就已經可以達到二期理論的產能,如果需求有那麼旺盛的話,理論上明年就可以達到24萬片,利用率包括良率都是比較高的。但產線這些東西,也有一些因素波動,但是我們認爲到今年年底能夠具備這樣的一個產能。

 

Q:咱們跟東風這邊合作,供東風的多少?

A:這個是可以去供給任意第三方的這樣一個產能。我們自己的產能是面向全國乃至全球的相應的一些市場的。所以我們合資公司的話,要根據我們自己內部的一些訂單的情況。這一塊比如說如果是合資的產能如果不夠,我可能還從本部去做一些這種調一些產能給它,如果它產能過剩的話,我可能把它的產能的產品通過我們渠道在賣給其他的一些客戶,這兩方面的話應該說都是有相應的一些預案和準備。

 

Q:我們在成立合作公司是是在哪一塊?是在比如說IGBT的模組嗎?還是晶圓端就簽訂了一些協議?

A:合資的主要是在模組封裝這一塊,建立了封裝這一塊的工廠,芯片的話還是從我們公司產線上面提供。

 

Q:我們跟東風、廣汽的合作公司的模組量,就是說模組是優先供應給東風跟廣汽的,然後如果我們有剩餘的這些產能跟模組的話,再去供給第三方,可以這樣去理解嗎?

A:我們有一些這樣方面的優先這種支持的協議,但剛纔我講我們產能是面向全國乃至全球的,肯定是統籌的整體的一個考慮。

 

Q:模組產能如果去看的話,明年、後年或者是長期一點2~3年規劃,模組的產能大概能擴多少?

A:模組封裝的這塊跟芯片是對應的,大概是這樣的一個狀態

 

Q:公司的碳化硅產品在車載、高鐵、地鐵領域是否已經有開始運行的例子?

在軌道交通的話,我們應該說是已經這個驗證了差不多快四五年的時間,在地鐵在動車上面也做了驗證,而且我們也有裝在上面。我們碳化硅的話一直在現場做運營的考覈,應該說有15年的時間了,這一塊我們在高壓的這一塊,應該說我們也具備了這種相應的產品的一些能力,主要是講軌道交通、電網這一塊。這塊我們在國內這兩年也佔據了一個比較大的份額,基本上是一個主流的供應商。

我們不太好評價相應的一些這種數據,因爲像軌道交通,其實這個數據都是非常公開的。我覺得我們至少從產品的質量,從可靠性耐久性(因爲像軌道交通,是要用25年到30年的時間經歷,比如說從東北到廣州這種天氣,每天的這種溫差大的變化,環境的這種延誤,各種環境的變化)。從目前我們自己的數據來說,應該認爲我們的產品已經可以達到行業裏面最頂端的這樣的表現質量。

 

Q:主流車型是怎麼評價英飛凌的產品和時代電氣產品,客戶是怎麼評價?

A:這一塊不太好去跟對對手,因爲英飛凌、三菱、富士電機都是行業裏面我們非常尊敬的對手,我們也不太好評價。

這些信息我覺得你們通過第三方,通過因爲我們的產品的應用,都有他們的一些這種客觀的評價。

 

Q:IGBT兩種模式,fabless和IDM,,想問一下IGBT長遠競爭中,主機廠包括中間的電驅動廠商選擇IGBT功率半導體的時候對自己生產晶圓要求會比較高嗎?在那些下遊有優勢,哪些FABLESS也會做的不錯?

A:在集成電路產業鏈裏面代工模式比較成熟,因爲IGBT發展我認爲IDM還是主流,因爲從英飛臨到ABB到三菱和富士電機、東芝都是這樣的模式,但未來會不會出現其他主流模式,我們也在做內部的探討。因爲目前行業主流玩家還是IDM模式。我們公司研討了很多,最後還是選擇IDM,IDM模式投資大一些,這樣從公司運營會有壓力。但全產業鏈自主可控這是明顯優勢,特別是這兩年缺芯,具有芯片線的公司更具有話語權。我們認爲自己具備IDM模式,也得到了終端客戶的充分信任,能到充分的訂單。

 

Q:第二條IGBT產線也用了光伏領域,想問一下有沒有光伏領域訂單?

A:跟我們汽車類似,今年也在做一些相應的客戶的合作,訂單。國內主要的玩家都有送樣,甚至做一些定製開發。光伏方面做一些定製型芯片開發,風電的話型號還相對比較統一。由於產能,今年沒有大批量供貨,但相信明年能起來。

光伏相應的主要,客戶端 光伏的量也比較大,所以客戶也希望做一些定製化開發。跟汽車比較類似,汽車模塊有通用也有定製的。

 

Q:有沒有打算跟光伏等公司成立合資公司?

A也有國內主要一些玩家和我們提出這樣的建議,我們內部也在抓緊研討之中。我們合作夥伴有非常強烈的訴求。

 

Q:公司第二條產線下半年,據我所知有三條小產線?

A第一條線前幾年跑滿了,現在做工業煤礦風電。第二條產線面對低壓汽車光伏儲能

 

Q:公司第二條產線24萬片,滿足240萬輛車,是包括主電驅還是其他都算上?

A主要是主電驅。

 

Q:三合一主電驅方案是750V還是1200V,會用多少IGBT芯片和FRD芯片?

A我們的IGBT是提供驅動裏面的IGBT模塊,有些車是一個有些車是兩個模塊。750V到1200都具備相應能力,能力對標英飛凌。a級車b級車不同配置都有

 

Q:公司IGBT價格今年半導體行業缺芯和漲價,全年IGBT價格?

A根據不同客戶不同訂單,價格可能不一樣。但整體而言面對全球缺芯,我們的訂單非常樂觀,產能也是緊張儲備,半導體產線都是24小時運轉。全力開足馬力提供產能。價格的話根據行業走勢,根據缺芯狀態,可能有一些變化,但不太好預測。我們再跟業主和同行做探討研究。

 

Q:二期項目這邊,近期開始一直擴產,之前說明年年底會達到24萬片年產能。時代半導體子公司2000多萬淨利潤,因爲去年沒有二期產線折舊,今年考慮二期產線折舊,影響多大?

A:半導體通用的折舊大概十年左右週期,應該說去年產線投入,今年正式拉通。希望明年提供24萬片的產能,可能從明年開始會做折舊。因爲今年還處於調試拉通過程。從目前的來看因爲一期高壓產線還能保持比較好的裝填, 二期可能要根據訂單請款看能跑到啥程度,看能完成啥訂單,因爲訂單很充裕。根據運行情況到明年年底,因爲產線出於最後拉通狀態。這樣到明年二期產線會有清晰數據,今年還是出於前期階段。

 

Q:三期產線也在做一些計劃,三期會不會有新的融資計劃?

A:我們內部在做研討,因爲功率半導體行業整個國資委和中車都很大力支持,給產業發展給予了很大關注。從資金層面,應該說非常很充裕的。另外科創板做了75億資金募投,從公司角度對投資這塊不擔心資金。當然地方政府對我們很關注,給我們很大支持,現在也在跟各個地方做緊鑼密鼓的對接。

 

Q:三期應該還是硅基IGBT?

A:IGBT和碳化硅都在同時考慮,本身我們自己的碳化硅產線也在做提升產能的工作。因爲前期碳化硅產能還不夠大,現在在抓緊實施中。

 

Q:碳化硅模塊研發比較成熟?

A:因爲碳化硅主要做的是高壓和汽車這塊,我們認爲我們產品在做長期驗證考覈,跟英飛凌還是有差距,不像IGBT可以同臺競爭。我們抓緊儘可能把差距減少。驗證還是需要一定週期的,因爲我們希望對外提供的都是比較成熟可靠的產品。汽車這塊在聯合合作夥伴也在做相應的測試。

Q:IGBT新產能,大概晶圓或者模組的數量,投資額多大?

A:三期還在研討中,還沒有完全的結論。晚一點確認了再發布信息

 

Q:今年來自於電網IGBT收入長了很多,明年如何?

A:電網因爲國際雙碳政策,風電光伏項目都在上,但未來面臨消浪問題。光伏發電很多,但新的輸電建設會迎來很大的發展。包括湖南跟寧夏簽了很重要的協議,未來輸電線路很重要。我們也在跟進,這種大通道也會面臨比較好的機會。我們認爲未來國網南網有很大的空間。不管是用電端還是輸電端都很有機會。光伏風電這塊我們是唯一的央企,我們在積極拓展發電端相應的設備。我們因爲在玩家裏面是唯一央企代表,希望發揮我們央企的優勢。

 

Q:主業軌交,疫情影響比較大,四季度來看軌交業務下行壓力多大,明年怎麼看?

A:軌交業務我們今年兩大板塊,高鐵,大鐵。地鐵城軌。城軌能達到我們預期,還是很快增長,未來幾年城軌領域仍有很大增長。確實高鐵因爲受疫情今年影響比較大,鐵總在高鐵這塊中車面臨較大壓力,但我們認爲今年這塊高鐵應該算谷底,未來不可能最差,會回到正常狀態。高鐵線路規劃都是很穩定的,比如拉薩列車核心裝備都是我們時代電氣的,包括未來市域動車組,未來幾年會保持平穩增長的態勢。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