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供給短缺造成能源價格飆升,投資者開始擔憂上世紀70年代的滯漲風險再度重演。但摩根士丹利等投行分析師表示,投資者對“滯漲”理解存在情緒因素,而市場定價也有誤差。
具體來看,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跨資產策略師Andrew Sheets表示,不難看出爲什麼在與投資者的談話中,“滯漲”這個詞似乎一次又一次地出現。
然而,同樣難以忽視的是,這種被廣泛引用的恐懼並沒有明確定義。如果“滯漲”的意思是“20世紀70年代”,即工資-價格螺旋上升、失業率高企的時期,那麼現在情況顯然並非如此。全球失業率正在下降,通脹壓力將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緩和,而不是螺旋上升。
此外,資產定價也完全不同。上個世紀70年代,名義利率創歷史新高,股票估值創歷史新低。今天,美債收益率接近低點,而估值卻處於高位。
Andrew Sheets 表示,投資者可以從中學到三點:首先,回想一下“滯脹”在2004-05年是一個熱門話題。2003年,隨着經濟增長(市場反彈),採購經理人指數飆升。但到2004年中期,隨着經濟增長的變化速度放緩,採購經理人指數達到峯值。與此同時,不斷上漲的能源價格開始推高通脹,利率市場朝着美聯儲更爲強硬的路線進行定價。2005年4月,CPI同比上漲3.5%,而美國製造業PMI則跌至52。隨着經濟增長反彈和通脹緩和,這些擔憂最終消失了,但我們認爲,2005年可能爲一種遠不及上世紀70年代的恐慌提供了一個有用的參考點。2004年至2005年期間,股票市盈率一直在下降,這與大摩的美國股票戰略團隊目前的預測一致。
其次,通脹已經顯現出來,並影響着貨幣政策。僅在過去一個月,新西蘭、俄羅斯、祕魯、波蘭、捷克和巴西的央行利率分別上調了25個基點、25個基點、50個基點、75個基點和100個基點。
第三,儘管滯脹對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東西,但過去通脹上升和經濟增長放緩的時期通常有一個共同點:能源價格上漲。因此,大摩認爲,對滯脹最好的交叉資產對衝是在能源領域。
此外,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 Jim Reid 最近進行了一項月度調查,並在滯漲這一問題上同意了摩根士丹利的觀點。“調查提出的問題之一是我們如何定義‘滯脹’。它還顯示了人們的感知顯然高估了滯漲的風險。”
德意志銀行調查顯示:43%的人將滯脹定義爲“零或負值的增長和遠高於目標的通脹”;30%的人將滯脹定義爲“增長低於趨勢水平,通脹高於目標”;25%的人將滯脹定義爲“經濟增長的強勁放緩和通脹的強勁回升”。
正如 Jim Reid 所指出的,調查顯示大約40%的人認爲美國明年的經濟增長有低於趨勢水平的風險,考慮到對2022年GDP增長的普遍預測是4%,這一調查結果相當激進。
德意志聯邦銀行策略師表示,如果這些數字被證明是正確的,“市場可能嚴重誤判經濟情況”。 Jim Reid 總結到,他的"直覺"是,儘管風險升高,特別是在通脹方面,但“滯漲”一詞目前使用得過於激進,他在這一點上與摩根士丹利的看法有些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