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後香港第一個交易日,醫療板塊迎來全線大跌。
其中,疫苗概念股跌勢尤為慘烈。康希諾、騰盛博藥盤中一度暴跌逾26%,開拓藥業暴跌近24%,復星醫藥暴跌逾21%,中國生物製藥跌逾6%。在疫苗股的帶動下,其他醫藥股也均下跌。再鼎醫藥跌逾7%,百濟神州跌近5%,君實生物跌近3%。
消息面上,港股生物醫藥股全線大跌,主要是受美股疫苗股拖累。美國當地時間10月1日,因生物醫藥巨頭默沙東宣佈新冠肺炎的口服藥物“molnupiravir ”在實驗中將住院和死亡風險降低了50%,並將在未來幾周內尋求FDA的緊急使用授權,美股疫苗股應聲集體下跌。
默沙東這項實驗中的藥物被華爾街成為“改變遊戲規則者”,長時間來,國內外均達成共識,新冠病毒需要依靠疫苗進行免疫。這也讓諸多新冠疫苗生產商在疫情期間賺得盆滿缽滿。如果這款新冠特效藥真的面世,對於新冠疫苗生產商的打擊究竟有多大?
據悉,此次默沙東宣佈的這款實驗性抗病毒藥物molnupiravir是與 Ridgeback Biotherapeutics 共同研發。在III期研究的中期分析中,默沙東取得了積極的結果,非主要的高風險輕症新冠病毒患者住院或死亡的風險降低了50%。
在與FDA溝通後,這一積極的結果也讓默沙東決定停止該項目的III期研究,並儘快向美國FDA提交緊急使用授權(EUA)申請。如若申請通過,默沙東這款molnupiravir將會成為全球第一款口服抗新冠病毒的藥物。
藥物原理上,molnupiravir這種小分子可以將錯誤的基因片段引入病毒的基因密碼中,從而破壞病毒RNA聚合酶的工作,來達到防治新冠病毒在人體內大量繁殖的目的。
與疫苗相比,molnupiravir作為口服特效藥,相對而言,更加簡單易用,同時成本更低,可以更加快速地廣泛普及。加之,疫苗需要注射,造價高,對注射條件也有諸多限制,比如必須要在醫院等有一定保障的醫療機構內進行,同時接受疫苗注射的羣體必須是健康人羣等。這些限制條件此前都或多或少加大了全球疫苗注射推廣的難度。
此外,這款新冠病毒特效藥因原理是抑制病毒複製,與疫苗中和抗體針對病毒表面的S蛋白不同,穩定性更強。即使病毒表面的S蛋白髮生異變,這款新冠特效藥也依然有效。安全性上,實驗中藥物組與安慰劑組的不良反應出現率相似(35% vs 40%),且藥物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也具有可比性(12% vs 11%),有一定安全保障。
不過,默沙東這款特效藥也有明顯缺點,即只能應用於患病早期輕症狀態,且治療窗口期較短,新冠病毒患者必須在出現症狀後五天內進行服用治療。
據悉,默沙東在今年4月宣佈與Cipla等五家印度仿製藥廠商簽訂了關於molnupiravir的非獨家自願許可協議,允許這五家印度仿製藥廠向104箇中低收入國家生產銷售這款新冠病毒特效藥。如果molnupiravir能迅速獲得FDA批准,默沙東預計將在年內生產1000萬療程的特效藥。
儘管不少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新冠特效藥即使面世推廣使用也無法取代疫苗,更多是作為一種補充。從治療療程來看,疫苗主要起到的是患病前的預防作用,而新冠特效藥則是作用於已經患病後,預防性的疫苗與治療性藥物,屬於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並且此藥作為一種核苷酸類似物,通過基因複製來阻礙病毒繁殖,日後長期服用是否會引起基因突變等也依然存疑。
但早在默沙東新冠特效藥消息出來之前,已有生物醫藥廠商宣佈退出新冠疫苗生產的賽道。9月28日,法國製藥巨頭賽諾菲宣佈,放棄MRNA新冠疫苗的研發。此前,德國生物技術公司Curevac取消了與兩個潛在合作伙伴的實驗性mRNA新冠疫苗和合同的生產交易。
事實上,真正讓業內與市場擔憂的是全球疫苗產能過剩的問題。
據世界衞生組織統計,全球共有超過300款處於臨牀階段和臨牀前階段,其中有121款新冠疫苗處於臨牀階段,有194款新冠疫苗處於臨牀前研究階段。
其中,121款處於臨牀階段的新冠疫苗中,又有8款上市後的疫苗正在開展4期臨牀研究,有36款候選疫苗正在開展3期或2/3期臨牀研究,9款正在開展2期臨牀研究。新冠疫苗研發的賽道以已經變得愈發擁擠。
彭博社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184個國家注射了總計超63.4億劑次新冠疫苗,疫苗接種率達到41.3%。最新的注射頻率達到了平均每天約3.1千萬劑次。彭博社預計,如果按這個接種速度,只需要6個月,接種新冠疫苗的人數就能佔到全球總人口的75%。
時至今日,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新冠疫苗接種覆蓋率最高的國家,已有79%的人口接種了新冠疫苗。其中,第一劑次接種率為82.5%,第二劑次接種率為74.8%。而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印度則成為了每日疫苗接種速度最快的國家,平均每天約有683.2萬劑次被注射。
自新冠疫情爆發後,雖然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開工率,但疫苗的逐漸推廣還是讓國內疫苗生產企業也賺得盆滿缽滿。
今年上半年,康希諾實現營收20.61億元,同比增長51057%;實現歸母淨利潤9.37億元,同比增長1017%。智飛生物實現營收131.71億元,同比增長88.33%;實現歸母淨利潤54.91億元,同比增長265.94%。中國生物製藥實現營收143.5億元,同比增長13.5%;歸母淨利潤為84.8億元,同比增長583.6%。復星醫藥實現營收169.52億元,同比增長20.85%;歸母淨利潤為24.82%,同比增長44.77%。即使剔除去年上半年基數較低的影響,這些疫苗公司的盈利增速依然非常可觀。
不過,從股價上來看,這些疫苗股近段時間卻連遭下跌。港股中,康希諾自2月高位至今,跌幅逾40%,復星醫藥從8月高位至今跌去56.6%,開拓藥業自4月高位至今回撤約47%, 中國生物製藥則從去年7月高位便開始陰跌路,至今共跌去40%。
A股中,上半年,康希諾自6月高位至今跌去56%,智飛生物自5月高位回撤約29%,沃森生物則從8月高位跌去約33%。
目前來看,營收較為依賴新冠疫苗業務且管線比較單一的公司,跌幅較大,如康希諾。而管線豐富,疫苗業務營收佔比相對更小的公司如沃森生物、智飛生物等,抗跌能力更強。而復星生物因為不僅僅有疫苗業務,也有創新藥業務,此前集採利空影響,也是造成股價下跌的因素之一。
或許早已意識到國內接種率已經達到較高水平,部分國內疫苗公司已有出海意識。就在默沙東發佈特效藥消息的當日,巴西Biomm生物製藥公司與中國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簽署協議,將引進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生產的新冠疫苗,並將向巴西國家衞生監督局申請康希諾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權。不過,隨着海外接種率的逐步提高,出海似乎並不能成為國內疫苗企業的救命稻草。
之前終止新冠疫苗臨牀研究的賽諾菲則認為,經過試驗證明打了三針四針之後可能不需要每年都打,新冠疫苗本身的長期邏輯站不住腳。這對相關公司疫苗業務的盈利可持續性也打上了問號。
新冠疫情爆發後至今,全球其實已經達成共識:人類將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將與這位共同的敵人共存。而疫苗仍然是當前最為可靠的抵禦病毒的方式。新冠特效藥的出現更多是對疫苗的補充,而非替代。
目前,國內疫苗接種率已經高達79%。特效藥的出現,在高接種率的國家或許應用場景更窄。但在美國等海外國家,卻能夠起到更快控制疫情作用,尤其是在變異病株德爾塔病毒迅速傳播的當下。受此影響,美國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仍然處於低迷狀態。
如若新冠特效藥如果能順利面世,對於美國及全球日後的疫情控制與經濟常態化也將大有裨益。不過,對於疫苗概念股而言,有無新冠特效藥,都無法改變增長將面對瓶頸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