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界面新聞
當熱鬧迴歸平淡,生意就成了性價比遊戲。
當一個產品能夠火遍大江南北、全球各地,那麼一定是產品足夠優秀,生意短期可以靠噱頭,但是長期一定是價值。
那麼,對於企業來說什麼是價值?
高瓴集團創始人張磊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只有一條護城河,那就是不斷創造價值。而長期主義就是支撐價值的核心。”
我們拉長時間的軸線,將刻度定在三十年。這三十年間,出現過很多優秀的公司,但並非所有的公司都能穿越週期成爲一家老店,這就是價值的含義。
這幾年,時代獎勵過很多優秀的公司。有騰訊、有阿裏也有美團以及小米,在互聯網的週期裏,這些企業都乘風而起,但這些企業還有穿越過完成的互聯網週期,實際上他們還在風口之上,享受着時代的紅利。
但當我們回頭看一些傳統的公司,他們穿越了完成的產業週期,以服裝產業爲例,那麼李寧和安踏一定榜上有名,如果說服裝行業有所謂的週期,那麼週期之下,爲什麼又是李寧和安踏?
實際上,在中國三萬億的服裝市場裏,長期以來豐厚的利潤一直都在被洋品牌所攫取,在運動服飾的賽道裏,阿迪和耐克就佔據了市場40%左右的份額。直至最近兩年,國潮的崛起,李寧和安踏纔開始慢慢地和這兩家運動品牌同桌扳手腕。
年輕人爲什麼就選擇了這兩家企業?
如果按照國潮風,那麼李寧一定比安踏更具有代表性,因爲FILA佔據了安踏營收的一半,其主品牌也並非想象得那麼強大,這是兩種模式,兩條路。而年輕人之所以選擇這個品牌,是因爲它足夠的酷,足夠的潮。
對於企業來說,誰能抓住年輕人,誰就能引領市場的潮流。對於一家老品牌而言,李寧又是如何成爲年輕人心目中的潮牌的?
“老李寧”的故事已經成爲歷史,曾經激勵一代人的創業故事已經成爲雲煙。“新李寧”的故事始於2018。
一場紐約時裝週的國貨復興,意外地帶火了這家老牌的服裝品牌。當模特穿着印有“中國李寧”幾個大字的服裝出現在大衆面前時,“番茄炒蛋”式的領獎服就儼然成爲了一種潮流。
潮流之下,總會有企業受益。李寧雖然不能預知潮流的演變,但國潮興起的背後,文化自信則是一切的根源。
李寧曾經說過:“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國人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更深,認可度也更高”。
所以,國潮之下李寧其實比其他企業更加明白潮起潮落的道理。
中國李寧崛起之後,李寧並未躺在國潮的功勞簿上停滯不前。而是選擇了運動與時尚的雙曲線。
李寧稱:“我們依然聚焦運動,整個公司的策略還是希望能夠進入更細分的專業市場,比如籃球、跑步、羽毛球、乒乓球、健身、運動生活,這纔是我們的大方向。”
2018年,李寧給市場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案,營收破百億成了公司崛起的新標誌。2019年3月李寧公司的財報發佈會現場,創始人李寧當衆立下“中國第一,亞洲第一,國際領先”的新目標。
如今,時間悄然過去了兩年。今年上半年,李寧營收超過101億元,同比增長65%;淨利潤超19.62億元,同比暴漲187%。這份成績早已超過了2018年全年。
從2018年開始,李寧也成爲了資本市場爭相搶奪的標的,從每股6港元到每股最高108.2港元,三年18倍的漲幅是市場給李寧的答案。
超越3000億港元,也許不久的未來中國李寧還會超越5000億港元,作爲一家完成穿越服裝週期的老牌企業而言,不是隻有“李寧才能拯救李寧”,這是外界公司對於李寧公司的一種誤判。
未來,李寧要解決的並非只有潮的問題,還有品牌超越的問題,國潮固然是一個契機,但是國產品牌離國際品牌的差距依舊存在,這也是客觀事實。未來,希望李寧可以依仗年輕一代,超越阿迪和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