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知乎
最近,各地限電的新聞,上了頭條,對此的分析也不少,有說是“碳中和”導致,有說是不進口澳大利亞煤礦導致。
但大部分都是純文字分析,數據分析偏少。
所以,花了點時間,拉了些數據,供大家參考。
先說結論,本輪缺電,並非中國特有,而是全球性的。
源於全球能源結構,過快、過早向綠色能源調整,傳統能源投入不足。隨着突發疫情,能源供需節奏被打亂,加劇供需矛盾,造成全球性的缺電。
而且,該現象,中短期無解,尤其到了今年冬天的用電高峯,會更突出。
先從國內電力供需來看,中國火電產量(供給),今年(紫線)相比往年是增加的,今年增加的還比較顯著。
但是,相對於用電量(需求)而言,增幅並不夠。
而用電的大頭,正是第二產業,也就是工業。
因爲中國從較早從疫情中恢復,又是目前幾乎唯一的生產大國,所以工業用電,增長明顯。
這裏還要補充一個細節,今年5月,全國關停了數字貨幣挖礦,當時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高耗能。
Digiconomist 的比特幣能源消耗指數預計,完成一筆比特幣交易需要耗費1544 千瓦時電量,這相當於美國普通家庭約53天的電量。
劍橋大學今年2月的一項分析顯示,比特幣挖礦消耗的能源超過了阿根廷,可位居能源消耗國前30名。
其實,當時這個政策,就是對下半年缺電有了預判。畢竟每年的用電高峯,集中在夏季和冬季。
對於我國火電而言,發電所需的動力煤,去年以來,消費量持續在高位,甚至年初創出了歷史新高。
這也使得動力煤的供需缺口問題,尤爲突出。
那這個缺口是如何造成的呢?
有人說,是因爲中國放棄從澳洲進口煤炭。
可只要看下中國動力煤進口數量,就會發現,並沒有出現斷崖式下跌,但的確沒啥增長。
動力煤進口長期佔國內使用量的5%-10%,澳大利亞佔其中的50%,今年以來,國內通過擴大印尼(同比增加19.8%)、哥倫比亞(同比增加163.9%)、俄羅斯(同比增加79.8%)、南非(首次進口,佔總進口量9.6%)等國的進口,抵消了相當部分澳洲的空缺。
所以,這並不是主因。
真正的主因,在於過去多年,煤炭價格長期低迷,給煤炭企業造成了巨大的生存壓力。
還記得去年底,河南永煤債券違約的事不?當時多少煤企,都命懸一線。
可沒過幾個月,就迎來了史無前例的超級週期。
而在當時,煤企連債都還不上了,投入也減少了:
現在煤價突然爆發了,產能豈是說增就馬上能上來的。
實際上,海外也是一樣。
全球動力煤價,也是從年初開始,一路飆升。
歐美火力發電的主力天然氣,漲幅一點不比煤炭遜色:
背後原因,和中國也類似:
年初以來,歐美電價持續大幅上漲,歐盟電價更是較1年前高出1倍有餘。
截至7月,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電價,分別較1年前大幅上漲166%、167%、170%、134%。
美國居民用電高達13.9美分/度、創歷史新高。
就其原因,也是能源結構問題,歐洲是新能源佔比,增加最猛的,天然氣持平,煤炭大跌。
美國相對而言現實了點,煤炭大跌,但跌幅由天然氣承接了。所以電價上漲的幅度,低於歐盟區。
不過,考慮到全球天然氣產能持續下滑,今年冬天,美國的日子也不好過。
而新能源,歐洲的風電在超高壓天氣下,直接歇菜了:
美國的水電,今年也掛了:
按這個趨勢,歐美今年冬天,高天然氣價格下,“最貴的冬天”,已成定局。
回到國內,因爲國情特殊,國內電價這幾年,一直壓着沒漲。
當前煤價,對於電廠而言,意味着發電就是虧錢。本來電力就供不應求,還不賺錢,難啊。
所以,按照當前這形式,限電預計還會持續一陣子,到明年開春,都不一定能徹底恢復。
但對於經濟的影響,不會小。
一方面,工廠停產,中下供給出現缺口,會帶來一定的通脹壓力。另一方面,也會影響中下遊就業人口的收入,消費更慘。
所以,熬吧,控制好支出,別亂貸款。也控制好錢袋子,別亂投資。週期商品波動太大,並不適合家庭理財。
看看上半年飆漲的鐵礦,腰斬只要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