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微創醫療(00853.HK)近期交流紀要
uSMART盈立智投 09-15 16:55

微創醫療(00853.HK)近期交流紀要

總結:

1.國際化業務穩步推進,公司神經介入產品彈簧圈在美國獲得FDA批準上市,各業務領域積極推進國際化佈局,子公司微創神通自主研發的Numen彈簧圈按照最嚴格的標準獲得FDA 批準,同時適應症進一步擴寬,Numen彈簧圈此前已在CE獲得認證,並在智利完成首例海外商業植入。

2.各業務國際化拓展持續推進。微創借力歐美心律管理、骨科兩大海外“港口”優勢推動各項業務國際化進程。子公司心脈醫療的Castor、Minos等多個支架產品先後在英國完成首例植入,累計進入包括英國在內的12個海外市場;

3.電生理業務近期在哈薩克斯坦完成首例植入,已覆蓋全球20餘個國家和地區;冠脈業務火鷹支架已累計在33個國家或地區獲得註冊,火鷹Liberty納入6個國家醫保名單,球囊累計獲得27個國家或地區註冊;骨科鴻鵠機器人預計2022年在美上市,將有力拉動骨科關節業務增長。

Q&A:

Q:收購科瑞的情況?

和科瑞交往很多年了,我們支架上是雷帕黴素,他們是我們多年的供應商。拿了CE、FDA的證,對於上有藥物的供應,我們第一要求不是價格,而是品質,並且要能供應全球,科瑞對我們有戰略意義。其次原料要保證量和價,過往2年是微創支架走到海外的重要進程,最終上週末招拍掛成功,拿到了公司的控制權。在藥的開發和品控上能幫助我們走的更遠。

Q:未來孵化業務的進展?

五官科走的比較前面。包括眼科的OK鏡、人工晶體以及人工晶體置換超聲乳化的設備。齒科是種植牙和正畸的產品。耳科方向,助聽耳蝸的方向。鼻科是鼻竇的藥物支架的系列產品,佈局比較全面,都還比較早,產品進展都在研發階段,走向臨牀會有更多的細節。

  IVD的新冠試劑盒拿到CE批準,很快拿到商務部的白名單,還有就是分子診斷的POCT,和公司心血管業務找到更多的切入點,逐步進入診斷領域。

康復這塊,神經康復,運動醫學康復。國人越來越重視康復的問題,針對專業版和家庭版的,不管神經康復還是脊骨康復。佈局的比較全

醫美方面,除了做冷凍減脂設備,通過能量平臺減脂。也是專業版和家庭版。還有皮膚上從疾病到美容都在做,悅膚達的產品,從用的到藥妝都在做。

  還有輔助生殖,泌尿科的產品,有些已經拿證。包括呼吸科、消化科,非微創傳統領域,我們都有很強的團隊,我們都在開發。

  現在很多都在可行性研究,早期樣品設計的階段,進入臨牀後會有更多的進展公佈。

Q:骨科集採的展望?

集採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快速進入市場,拿到市場份額的方式,中國起步晚,通過2014年的收購進入骨科,骨科真正的國產化更晚,髖膝拿證才兩年,通過集採拿到份額是我們最重要的。

  中國業務佔集團骨科業務的佔比低於15%的,一方面我們積極應對,哪怕價格下降比較大,但我們是增量市場。海外隨着疫情的穩定,還是每年有序增長。雖然骨科價格會下降,但對我們來說份額是最重要的。

Q:大冢製藥是財務還是戰略投資?

最早是爲了和微創在業務上有互動,但大冢製藥畢竟是製藥公司,他的醫療器械也沒有太大的發展,更多實在董事會上參與一些討論,相對是非主動性的投資人,但也不是完全的純財務投資人。

Q:利潤現金流的優先級怎麼看?

對利潤現金流是非常關注的,投資和研發的投入是巨大的量,如果對現金流不關注是無法運營的,在研發早期,我們更多的用原有現金儲備和盈利項目,隨着資本開放後,也做了子公司的融資支持研發。主要還是看子公司運營的階段,像心脈、神童,不僅產品線成型,而且在市場上有很強的能力,自然形成了利潤。像機器人,還遠遠到不了產品線成型,早期還是市場佈局和產品教育,雖然公司已經證券化了,但是贏利點可能也在3年後。

回到集團來看,集團盈利能力未來一定是提升的,但早期研發項目的投入還是較大,哪怕有些子公司盈利了,我們更多的是按子公司來看,00853是看合併的結果。

Q:怎麼選擇項目優先級和激勵?

最有利的激勵措施就是以子公司運營的激勵,比如五官、眼科,都是以子公司的構架,員工早期就像天使輪一樣,自己頭屑前,也有股份,一開始就和公司綁在一起。短期激勵,比如雛鷹培育計劃、領頭雁的人才補貼等,還包括精神層面,給他足夠的空間去成長。加上股份參與,還是比較適合我們運營模式的。

Q:支架在海外的臨牀進展以及花費?

支架在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歐洲,臨牀的花費是過2000萬美元以上的,分年進行,和雅培對照,今年植入量大概50%-60%,明年資金消耗量還是挺大。

Q:穩態的冠脈支架利潤率大概多少?

冠脈利潤率大概穩在10%。利潤率的提升,一塊是中國,集採定價完後,下半年我們看看火鷹是否能拿更多非標的份額。第二是海外市場,海外火鷹賣的比較好,海外除了德國和中國集採差不多,絕大多數國家支架的價格還是非常號的,會帶來收入和利潤,是比較重要的提升點。

Q:IVD的集採及未來的規劃?

IVD去年就進入了,我們做得不是化學發光,對我們來說現在我們有足夠的資源和能力支持新領域的進入,切入點就是新冠,之後做分子診斷,現在不做化學發光。POCT和我們有協同效應。

Q:腫瘤介入的佈局?

我們在做能量平臺的業務,比如肺部機器人,自然腔道的,呼吸道,未來可以做消融的,早期佈局吧,還沒有做的分很細的,還是先做怎麼應用能量平臺,比如冷凍、消融、PEFA,可能會肺部和呼吸道會走在前面,肝臟可能後續跟進。

Q:盡善盡美科學基金的股權結構?

這是家慈善基金,主要目的是和微創現有領域是比較契合的,心血管、神經介入、腦血管,給支付不起的患者提供財務資助,以及在這些疾病領域的臨牀研究,和院校研發提供贊助。

2012年開始到現在,是很穩定的投資者,收入都是用來做慈善項目。

Q:神經介入的彈簧圈在美國走的是什麼申報通道?

是510K的,和火鷹的分類不同,火鷹是帶藥塗層植入人體後要求更高,偏3類植入,不是510K的,彈簧圈拿FDA儘管是510K還是很有挑戰的,中國早期那麼多彈簧圈都沒拿到,具體的工作大家可以和神經介入同時或者羅總溝通。

火鷹拿證需要在幾個大國家和州進行臨牀研究,預計24-25年拿證,美國和日本一起拿,現在最大的挑戰是疫情造成的臨牀入組比我們預期的要慢一些。

Q:蜻蜓眼和現在腔鏡的區別?

蜻蜓眼是從圖邁玻璃出來的產品。它主要是一個電子鏡,現有的腔鏡大多數是光學鏡,做3D很有挑戰,從原來的2D,都是提升清晰度,從4K到熒光,光學鏡通過軟件的手段做二位轉三位,我們看到STORZ和奧巴除了做光學鏡,爲了考慮手術的三維化和機器人化,在陸續推出3D的電子鏡,電子鏡有深度,能幫助醫生做手術,定位也更高端,比光學鏡貴50%-100%,本身圖邁就是手術機器人的系統,都是電子鏡,就從圖邁剝離出來,電子鏡比光學鏡來看還是小衆,價格非常高,我們希望從3D蜻蜓眼的電子鏡,從2D切換到3D,會和現有腔鏡做競爭。

Q:圖邁機器人的定價?

不會低價競爭。這套系統本身就是高精尖的,推高過程中不是靠機器降價來推廣的,在手術機器人的推廣上更多的是培訓醫生,讓他們快速適應使用,從傳統腔鏡手術切換到機器人。

Q:圖邁的商業模式和海外一樣嗎?

立足國內,機器系統+專有耗材+服務。類似達芬奇的模式,是很成功的商業模式。在培訓和提供耗材上有我們獨有的特點,具備本土優勢。

Q:圖邁現在報證的適應症以及進展?

現在報證的是最具有挑戰的泌尿科,空間狹窄和複雜度,導致泌尿是比較適合機器人的領域。第一個階段植入已經做完,並且已經報證獲得受理。包含多個術式,前列腺的切除,腎臟的部分切除,前入路和後入路端的。現在做Phase2的臨牀,拓展到阜外,胸科、婦科等等。設備會單獨收費,耗材也會。

鴻鵠主要還是以耗材爲主,mark球,還有低值耗材。最大的耗材是關節的植入耗材,鴻鵠的設備海魅獲證,怎麼和骨科配套還沒有具體的模式,總體是強協同。

Q:冠脈集採後的使用量?

已經超額完成。未來標外市場,但整體上毛利率是下滑了。

Q:集團內部怎麼協調?

不管是哪方面的佈局,我們佈局的比較廣,有各個領域,有產品上市纔有銷售協同,我們集團有營銷中心,利用集團的資源來幫助每條線起到作用,比如市場準入牽扯到醫院招標,如果子公司能協調去做,對進院招標的競爭力會增強。除了品牌影響力,在人際熟悉上也會有幫助,有協同性。比如找一個科室,很多產品一起進,比單個產品好很多。

另外比如耗材的生產,無論有源還是無源的,都需要專業的加工平臺,如果小公司量小,週期長、價格貴、我們的宗旨就是幫助每個子公司成長,有些原材料在外面做藥3周,我們自己內部可能就1周,尤其是部件和基礎材料。

動物實驗也是,我們也不希望泄密等問題,我們內部可以協同來做,費用比外面便宜,保密性也更好。

比如我們的數字計算中心,去外面做有線源分析,不僅貴,時間還很長,我們內部固體流體都可以做。

生物學評價,我們都在公司可以自己做,都是集團的協同效應。

管理上,子公司在早期的時候集團做得多一點,像電生理、心脈等獨立公司,集團做得少一點,主要是董事會大方向的把控。

Q:起搏器的集採問題?

公司市佔率是7%,應該是和波科差不多。現在都是地方的起搏器集採,量佔比大概10%-12%,地方集採以往也都是這樣,除了冠脈的國家集採,其他都是地方性集採,公司面臨集採產品線更多,通過代數迭代,提供的解決方案更多,有協同在裏面,國內國外,起搏器也好,骨科也好,冠脈也好,產品線多組合是我們應對的方式。

起搏器中國業務佔集團起搏器業務的佔比還是比較小,所以我們擁抱集採,提升份額。

Q:tubrudge定價比較貴?

我們定價是比較高,緊跟美敦力的pipeline,是高端產品,適應症是大動脈瘤,大動脈瘤用彈簧圈也不合適,之前彈簧圈定價也很高用不起,所以建議醫生用tubridge,臨牀接受度也挺好,血管導向裝置已經在研發新的一代了,明後年出第二代。現在沒看到其他快上市的產品,真正進入臨牀的也就1-2家的。真正拿證也在23年後了,現在香港上市的某公司說已經進入臨牀了,如果剛進入臨牀,至少還有兩年以上,不會近期快要上市。

Q:海外短長期的規劃?

看哪些國家是比較有優勢的,歐洲有很快的增長,一部分是疫情恢復,另外一部分是啓動了歐洲的臨牀,讓歐洲的醫生用我們的火鷹,有很好的效果,下半年會繼續,明年也會增長。其他海外國家,美國和日本是我們很重要的2個大市場,現在臨牀階段,需要3-4年才能批準,其他國家做直銷的模式,像印度,前兩年和當地的公司做了當地的合資公司,印度很有增量,還有南美的巴西,是拉美最大的市場,已經變成直銷的模式。還有比較小的國家,中東的國家,快速的增長,土耳其、巴基斯坦,今明年看小國家繼續增長,但優先級不如美國日本印度。

希望看到10%-20%的市場份額,需要一段時間,時間線在3-5年,美國和日本要等到臨牀完成,註冊證拿下來,那時候完成10%的市場份額的水平。

Q:海外兩個子公司什麼時候可以看到收入向上的拐點?

我們骨科的業務在四季度可以完成理論上的盈虧平衡的裏程碑,明年骨科的機會,在配合手術機器(鴻鵠)在美國拿到FDA的證,如果2022年能夠拿證,會幫助我們骨科的收入有很好的機會。

CRM明年也會有很好的機會,我們已經啓動了Invicta電極的臨牀,幫助我們ICD的產品線,如果明年能夠拿到CE證的化,會幫助全歐洲的CRM收入提升的機會,現在ICD的業務就缺一個證,如果拿到能看到歐洲會有很快速的增長。

CRM在今年有個補足的產品,臨牀做得非常好,超出預期植入,希望明年儘快拿證後,原來最大的短板就不上了,從18年收購,預計花3-4年把產品的補足,纔能有收入的上揚,明年拿證後,尤其在歐洲,我們還是期待收入快速上升的。

Q:母子公司的預算分配?

如果子公司進行過外部融資的,獨立性就在那裏了,主要來說子公司的研發還是項目的推進有自己的步驟外,更多它已經利用自我融資的能力往前推進了。預算的過程會設定目標,有銷售的,會設定base和aggressive的目標,我們更關注的是市場佔有率。如果專注在市佔率,進更多的醫院,植入更多器械,目標就比較一致了。我們也不會因爲母公司的利潤,砍掉子公司和孵化的業務,隨着子公司的融資,對現金流的影響也比較小。

Q:圖邁的出海是否有專利的問題?

沒有專利的問題,整個手術機器人的出海會先放在管家機器人,還是的骨科佔了85%以上,看到的趨勢是stryker和mako的強綁定,我們沒有專利問題,和mako的路徑是不一樣的。

圖邁不出海,是因爲需要巨大的團隊支持,耗材的支持,24小時的相應,我們藥出海,要有重組的準備。

Q:美敦力主動脈瓣是否會上市

有可能今年會上市,但已經是市場的第四個了,既沒有球擴的不同特點,也沒有自膨的先發優勢,也是二代產品可回收的,不認爲會對格局造成影響。

Q:無線起搏器的研發?

無線起搏器在做研發,在做樣品的設計研發,出來比美敦力晚了很久,要有自己的特點和特色,不能做me-too的,等到有進展的時候在更新。

在做左束支的起搏,有些創新點,在心衰的治療方面起到作用,起搏器的趨勢就是核磁兼容,和藍牙遠程監控,都是超這個方向發展,歐洲的短板補齊了,中國的進口替代也在加速進行,中國要做國產化首先要有一個進口的產品註冊,等同性,總是稍微慢一點,不希望在中國重新做臨牀,藉助國外的臨牀數據,有些必須藥做的我們再做,像國產的電極、將來高亞?的產品可能會開啓一些臨牀。總體看國產的成長非常好,每年40-50%的增長,未來3-5年拿到國內30-40%的份額還是有機會的。

Q:電生理的市場空間?

你想想做房顫有多少病人,空間都是很大的,65歲以上的老年人10%的人有房顫,其中10%的人有需要做介入治療,都很大的市場,不是病人的問題,主要是手術的普及度,手術複雜,醫生的學習曲線會長一點,現在就是擴大培訓。從產品的角度說要讓醫生做起來變得更容易,更方便推廣到各個醫院去,這需要一個過程。現在中國10萬例,10%的增長率,美國都是20-30萬的病人,從房顫的量來說還有很長的路滿足市場需求,醫生培訓、足夠的推廣、以及讓病人意識到房顫是能安全有效治療的。和支架不同,支架不裝如果心梗是能讓人體驗到瀕死的感覺,但是房顫沒有那種感覺,只是有些難受,對生命的威脅小一些。中國很多隻有比較嚴重纔回去治療,治療的意願是不一樣的,藥物的治療只有10-20%的有效性。還是要用器械消融的治療。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