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市場資訊

市場資訊

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

榮昌生物(09995.HK)近期交流紀要

uSMART盈立智投 09-03 14:23

榮昌生物(09995.HK)近期交流紀要

總結:

1.上半年泰他西普實現營收3000萬元(3月份獲批上市),目前覆蓋420家醫院,截至8月份,銷售收入達4700萬,惠及患者數超過1000人,公司計劃年內覆蓋醫院至450家,考慮到國內能夠治療SLE的醫院總量在800-1000家,覆蓋數目前已接近一半,全年指引超1億元。國內SLE患者接近100萬,RC18相比傳統激素療法以及貝利尤單抗療效顯著,未來空間巨大。

2.韋迪西妥單抗截至8月實現營收5500萬(六月上市,7月銷售),目前覆蓋400家醫院和405家藥房。韋迪西妥作爲國內首款ADC,未來將覆蓋胃癌及乳腺癌兩大癌腫,較競爭對手有望快速推至前線治療。先發優勢明顯。

3.產品線方面,下半年泰他西普兒科9月希望能報IND,IgA、SLE計劃年底在美國啓動III期,IgA未來1-2個月內會有病人在美國入組II期臨牀。乾燥綜合徵9-10月在中國的II期數據能有初步結果,類風關明年上半年結束III期試驗入組。韋迪西妥單抗尿路上皮癌適應症預計明年終獲批上市。尿路上皮癌在美國II期在今年稍晚時候啓動;乳腺癌兩個HER2高表達和低表達目前在III期中,預期至少到明年底或後年能有數據;眼科RC28明年上半年wAMD適應症會有數據;RC88、RC98、RC108目前還在I期,今年不會有數據;RC118今年將在澳洲開I期,國內預計年底或明年出開。

 

Q&A:

Q:未來怎麼再免疫疾病和腫瘤疾病適應症方面做差異化的商業策略?

 目前是兩個獨立的銷售團隊,隊伍的兩個負責人相關經驗也非常足,隊伍也都是由銷售精英組成。對於腫瘤類和自免類的商業策略公司的打法不同,自免類用藥週期較長,公司對於泰他西普銷售團隊沒有進一步擴張的打算。目前已經覆蓋約420家醫院,全國有能力去診治和治療這類疾病的醫院也只有約800到1000家,公司計劃今年年底可以覆蓋一半,大部分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三甲及綜合醫院。這兩款藥也都符合今年醫保新政,公司目前在積極準備中,希望幾年可以順利進入醫保。銷售團隊預計未來不會超過200人。

 公司的ADC是最早上市的,沒有進行策略規劃。其他像PD-1這些治療腫瘤類的藥物競爭激烈,公司在前期會使用較激進的鋪排方式去挑戰市場。隨着能夠進入到醫保名冊之後,銷售團隊會大概擴充至350人。

Q:泰他西普適應症未來有多大空間?

 SLE在國內病人體量不小,約100萬人。對成人類公司的目標是挑戰中重度患者市場,因爲中重度患者對自身的生活質量要求會比輕症患者更迫切。SLE是免疫類系統疾病,目前沒有辦法根治。衆多的傳統療法是激素治療,但90%的患病都是女性,尤其集中在20-40歲的黃金年齡的女性居多,很多女性需要生育,用了激素之後很多情況不能懷孕,副作用會比較厲害,這一部分是公司的目標人羣。狼瘡兒科大部分病患是青少年十七的女孩,使用激素藥物會停止生長,這部分人羣也是公司的目標人羣。縱觀目前中國的自免類疾病生物藥市場是有待教化的,因爲目前生物製劑搶佔的份額並不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原來沒有比較好的藥,而隨着公司的藥上市之後,可以去慢慢去教化市場。較大部分的醫生非常認可公司產品,因爲療效和數據亮眼。公司希望可以慢慢去滲透市場,有穩步的增長。

Q:後續在免疫領域產品佈局?在腫瘤上產品佈局思路?

 SLE是公司自免類藥物首個獲批上市的適應症,公司目前在研適應症超10種,披露約7種,處於行業前沿。適應症拓展市場非常大,光SLE適應症全國患病人數就有100萬人。另外公司目前主推的IgA腎病比紅斑狼瘡患者人數還要多,市場體量約200萬人,該領域相對來說是較爲空白的,沒有療效比較好的生物製劑,前景廣闊。乾燥綜合徵病患也有幾十萬人,同樣目前也沒有好的特效藥,市場也比較空白稀缺。類風關目前賽道較擁擠,但患病人數超1000萬人,目前已知的上市藥品可能也是T細胞爲主,B細胞層面相對較少,有些對阿達木單抗無效或不耐受的人羣,相對來說比較多,這也是公司重點佈局的適應症。其他兩個目前在II期的適應症相對來說更罕見,所以雖然RC18產品只是一款產品,但適應症市場空間廣闊。

 公司的ADC跑得較快,未來公司也不排除會經營一些產品,但產品不會超過公司目前的所在的三大領域:自免、腫瘤、眼科。

Q:國內對應HER2表達的胃癌、上皮癌、乳腺癌對應患者人羣或市場規模?

 未來患病人羣很大,胃癌再國內是很大的癌症,公司目前獲批的是三線的治療線數,但從銷售的角度去看,截止到8月份不到兩個月的時間,ADC使用人羣種胃癌患者佔40%左右的市場份額,還有30%多是乳腺癌,剩下的20-30%是尿路上皮癌。這個要可以超適應症使用,尿路上皮癌相對在中國患病人數不多,美國市場會更大。乳腺癌HER2公司目前兩個適應症,高表達乳腺癌伴隨肝轉移患者佔HER2高表達人羣的50%,人數客觀。HER2低表達乳腺癌目前人數比高表達多,佔到HER2表達50%左右,乳腺癌市場非常大。

Q:ADC未來在海外臨牀過程中,國內臨牀數據對於它有什麼借鑑意義?海外的臨牀順序也是胃癌、尿路上皮癌和乳腺癌嗎?

 目前FDA對腫瘤藥物趨勢是越來越放款的,FDA非常認可中國數據,尿路上皮癌適應症FDA認可公司在美國做的尿路上皮癌II期實驗數據做出來之後直接拿中國的數據報BLA。相對來說尿路上皮癌順序是最快的。Seagen比較看重乳腺癌,後續乳腺癌適應症也會在美國開臨牀,這兩個是跑得最快的。美國胃癌患者人數不多,還有其他小的品種順序可能稍微靠後。

Q:能否針對國內市場對ADC的各種適應症拆分說一下市場空間?

 乳腺癌適應症的患者數最多。靶向HER2的ADC並不多,尤其像公司這種同時打高表達和低表達的公司更少。HER2高表達適應症佔乳腺癌整個HER2約20%-30%人數佔比,伴肝轉移相對來說能佔到高表達50%。HER2地表達佔HER2靶點約50%體量,非常高。在這兩個領域公司目前都有佈局,都跑得很快,未來市場空間大。胃癌在中國是大癌症,公司策略是先把藥物做上市,目前胃癌已經獲批,已經跑到其他的ADC公司前面,未來公司希望做到的是等到競爭對手上市時,公司已經再往前線去推了。

Q:ADC商業化團隊建設情況?醫院覆蓋情況及後續醫保談談判情況?

 公司目前銷售隊伍約200人,目前覆蓋約400家醫院,約405家藥店,計劃今年年內能夠覆蓋500家醫院。

Q:關於醫保談判情況?價格方面預期?

 目前公司兩款藥都符合今年醫保新政,在積極準備中。價格方面目前不太方便給預期。公司也做了醫保折扣預期,因爲公司目前的定價策略在進入醫保之後年治療費用大概爲13500,相對貝利木來說是高的,因爲公司希望在價格上面能夠體現這款藥的價值,所以價格不會低於貝利木進入醫保後的年治療價格。腫瘤類價格更不好做對比,因爲公司的ADC是國內首款ADC,年治療費用約22-32萬之間,通過折扣下來還是不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