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作家:財主家的餘糧
先簡單看一下當今世界人口-經濟規模-收入水平的關係。
截止2020年,剔除袖珍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人口超過500萬的國家(地區)共有124個,超過1000萬的有91個,超過2000萬的有60個,超過5000萬的有28個,超過1億的有13個,超過2億的只有7個,分別是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巴西和尼日利亞。
2020年全球GDP總量為84.71萬億美元,而全世界的總人口是77.53億人,簡單一點兒,我們不妨把1萬美元,作為全世界人均GNP的標準。
接下來,大家猜一串問題,在2020年人均GNP超過1萬美元的國家當中:
人口>2億的有幾個?
人口>1億的有幾個?
人口>5000萬的有幾個?
人口>2000萬的有幾個?
人口>1000萬的有幾個?
人口>500萬的有幾個?
答案分別是:
2個、4個、9個、16個、24個和40個。
在人口超過2000萬且人均GNP大於1萬美元的國家中,無論從人均GNP還是GDP總量來看,美國都是神一般的存在——15個國家合計61萬億美元的GNP中,美國直接佔去1/3還多,幾乎相當於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的總和,而其人均GNP,又直接比第二名的澳大利亞高出20%,比第三名的德國高出近40%。
觀察全球主要國家的窮富,會發現中間很奇怪地隔了一大片“沙漠”。
什麼意思呢?
按照通常的判斷,在世界主要國家當中,除去最高和最低收入,人均GNP自高到低,每個收入段數量應該差不太多。然而,2020年,在世界上人口超過2000萬的近60個國家當中,人均GNP的分佈是下面這樣的。
人均GNP在1.25-3萬美元的區域,就是我説的“沙漠地帶”——其中,人均國民收入達到1.25萬美元,是世界銀行的高收入經濟體標準。
如果你以為,這就是2020年所特有的現象,那就又錯了:
1980年,4000-1萬美元是沙漠地帶;
1990年,8000-1.6萬美元是沙漠地帶;
2000年,8000-2萬美元是沙漠地帶;
2010年,1.5萬-3萬美元是沙漠地帶。
顯然,任何一個有點兒人口的國家,想成為發達國家,都必須要經過那一片茫茫沙漠。
打個比方,在國際社會這個大班級裏,總共有60名學生。在過去40年所有滿分100分的考試中,都是60分以下的佔了大多數,80分以上的有10來個,唯獨60-80分的人每次都只有兩三個甚至一兩個,而要想成為國際社會一名合格的學生,得分必須要在60分以上,而如果能夠達到80分以上,就會變成優秀生……
一直以來,關於“發達國家”,國際上並沒有一個統一定義。較權威的定義有如下7個: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先進經濟體(AE);
2)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先進經濟體(AE);
3)世界銀行(WB),高收入經濟體(HIE);
4)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高收入會員國(HIE);
5)聯合國發展與援助委員會(DAC),對外援助成員國;
6)全球發展中心(CGD),高發展職責指數(CDI)國家;
7)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人類發展指數(HDI)極高國家。
綜合這些機構的定義,能被評判為發達國家,主要包含以下標準:
1)生產力水平高度發達,有着非常高的人均國民收入,產業結構先進,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一般大於60%;
2)經濟運行機制成熟,市場機制和市場體系健全,有比較完善的宏觀經濟調控體系;
3)經濟國際化程度高,外貿對外出口方面比較多,總體質量高,外貿在世界貿易總額中佔據較大份額,金融市場高度國際化,跨國公司高度發展。
目前,被國際公認的發達國家共有37個,其中還有9個袖珍型國家的人口在300萬人以下,有點兒人口規模的發達國家,實際上只有28個,具體見下表。
説明:不包含立陶宛、斯洛文尼亞、拉脱維亞、愛沙尼亞、塞浦路斯、盧森堡、馬耳他、冰島和聖馬力諾這9個袖珍型發達國家。
很顯然,諸如阿聯酋、沙特阿拉伯等純粹依賴於石油或其他礦產資源“致富”的國家,都不在發達國家的名單中。
對照發達國家的三條標準來看,中國基本滿足第二條和第三條,只有最硬也是最難的那個指標——人均GNP,還達不到發達經濟體的標準。
就在2020年,中國的人均GNP為1.06萬美元。
這就意味着,歷史上第一次,我們來到了成為發達國家的“沙漠邊緣”。
過去50年的歷史上,有太多的國家都來到過這片沙漠邊緣。
1970-1990年,以色列來過,新加坡來過,排在它們後面的,是阿富汗、阿根廷、伊朗、墨西哥、南非,智利、韓國、土耳其、委內瑞拉、古巴等國家;
1990-2020年,巴西也來了,還有蘇東劇變之後的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及波羅的海三國,還有南斯拉夫解體後的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
然而,如果限定人口規模(500萬以上),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現在,總共只有韓國、以色列、新加坡、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7個國家,從原來的發展中國家,晉升到了發達國家。
其他的所有國家,都止步於沙漠邊緣。有不少國家,甚至退回到更落後、更黯淡的極不發達狀態,諸如阿富汗、伊朗、委內瑞拉、烏克蘭等。
中國,是會越過這片沙漠,還是倒在這一片沙漠之前?
我個人認為,如果沒有特別強大的外力干預,也沒有爆發戰爭,同時執政黨牢記歷史教訓,不要陷於政治運動折騰,中國極大概率能夠越過這片沙漠,成為一個全新的發達國家。
為什麼呢?
過去50年,新晉升發達國家俱樂部成員中,只有韓國和波蘭的人口超過了2000萬,其他國家人口都太少,對中國沒什麼參考意義。所以,我們就用波蘭和韓國作為對照,來看一看,未來中國經濟增長達到什麼標準,就能變成一個貨真價實的發達國家。
在國際上,韓國正式被認定為發達國家是在1997年,前一年韓國人均GNP是1.33萬美元。波蘭,被認定為發達國家,是在2015年,前一年波蘭的人均GNP也是1.33萬美元——從這個意義上説,中國的人均GDP只要達到1.33萬美元,基本就可以被認定為發達國家。
先來看看,過去10年裏,中國人均GNP的名義美元增長率又是多少呢?
答案是:
過去10年的人均GNP名義美元增長率平均值為9.5%;過去5年的人均GNP名義美元增長率平均值為6%。
也就是説,哪怕中國的人均GNP的名義美元值,按照6%的增長率,那麼只需要4年就能夠增長到1.33萬美元,也就是説,2024年中國就會成為發達國家。
當然,隨着中國人均GNP的增長,發達國家標準有可能會提高。為了應對這個問題,我們不妨以波蘭現在的人均GNP——1.53萬美元,作為進入發達國家門檻,這樣的話,按照6%的增長率,也只需要7年時間,中國就可以進入發達國家的門檻。
哪怕發達國家的門檻進一步提高到2萬美元(概率極低),只要中國以名義美元計價的人均GNP能夠以6%的速度增長,那麼到2031年,中國也一樣會進入發達國家的門檻。
也就是説,不管怎樣,只要不出天大的意外,中國都將在10年之內變成發達國家。
要知道,截止2020年,發達國家俱樂部的總人口,也就11億人,連全世界的1/7都不到,如果中國成為發達國家,這意味着發達國家的人口規模將變為25億人,佔到世界總人口的30%,量變到質變,這應該是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所取得經濟成就的一個里程碑事件。
最後要説的是,變成發達國家,並不意味着中國經濟就萬事大吉了,只是説,中國經濟發展到了新的階段。
實際上,不管中國在幾年之內變為發達國家,中國經濟一直都存在着一個極大極大的隱患,那就是人口數量見頂。實際上,就在接下來的5年間,人口數量下降,特別是勞動人口數量的下降,將大大延緩中國變成發達國家的進程;而且,如果這個問題不能改善的話,中國也有很大概率,會在人均GNP的“沙漠地帶”辛苦跋涉十幾年甚至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