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發表研究報吿,指內地醫健板塊現時及可見將來料會被嚴格監管,不過,過去五年監管的一致性及透明度已明顯改善。在短期不確定性下,行業升級及過渡料將顛簸,惟該行對行業長遠增長機遇仍具正面看法,主因行業邁向全球標準升級;新生物製藥生態系統;經營模式快速進化;創新參與者進入行業。該行認為近期板塊波動為投資者帶來機遇,對具質素股份擴大敞口,以“食正”戰略趨勢。高盛喜好具差異化技術、渠道及產品,以及科學及商業化能力的生科股。
報吿表示,進化中的監管框架正推動整個醫健產業鏈,有新板塊嶄露頭角(如生物科技、互聯網醫療、消費醫療),一些進入新增長階段(如CRO/CDMO/CMO),傳統醫藥股亦轉移戰略重點(增加創新、對合作持更開放態度,以及放眼全球市場)。在投資角度,該行對逾250家內地與香港上市及美國上市中資醫藥股進行一個月及本年至今表現分析清楚呈現這個分野。內地醫健板塊快速擴張,自2015年起香港及美國相關IPO達87宗,為板塊帶來龐大資金流入,但亦為這個對投資者具吸引力的行業提高了門檻。
高盛稱,為反映這個分野,重新審視覆蓋股份,特別是離岸醫藥股。該行重申予藥明生物(2269.HK)“買入”投資評級,看好其未來晉身全球CDMO領導股份,目標價由157.9港元升至170.7港元,並列入“確信買入”名單內。該行並下調8家醫藥公司評級由“買入”降至“中性”,包括復星醫藥A/H股(2196.HK)(600196.SH)、嘉和生物-B(6998.HK)、海普瑞(9989.HK)、三生製藥(1530.HK)、威高股份(1066.HK)、方達控股(1521.HK)、國藥控股(1099.HK)及華潤醫藥(3320.HK),並普遍下調目標價。該行並下調3家醫藥公司評級由“中性”降至“沽售”,分別為聯邦制藥(3933.HK)、上海醫藥(2607.HK)及歌禮制藥-B(1672.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