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杉杉西服投鋰電,市值小漲400億
格隆匯 08-01 12:06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投中網,作者:張楠

什麼人會在公司巔峯期發“死亡預吿”?

1999年,一位賣西服的41歲寧波老闆,在他創立的企業如日中天時,卻認定公司“快要死了”。

他叫鄭永剛,是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現在提起杉杉,恐怕20歲以下的人已經沒有滿滿的敬畏了,但在1993到1999年,杉杉生產的西服連續7年在中國排名首位,1998年市場份額更高達37%,名副其實的霸主。

就是在巔峯時刻,他認為企業必須要轉型。1999年,賣西服的鄭永剛斥資8000萬,涉足新能源材料,專攻鋰離子負極材料,身邊的人這樣評價他——“瘋了”。

説他“瘋了”,除了當時人們普遍對“多元化經營”不理解外,言外之意,恐怕還有對轉型方向的不認可。當時中國正處於入世前夕,不説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就算做房地產,以鄭永剛當時的地位和人脈,説地方政府會上趕着給他批地,絕不是誇張。更何況,轉型後將近10年裏,杉杉“虧的一塌糊塗”。

那麼,他到底為何鐵了心要做新能源材料?再進一步問,研究鄭永剛這樣一位長期脱離主流視線的“傳統”企業家,意義何在?

轉型22年,杉杉市值從1999年轉型時的26.3億元,增長到今年最高達566.5億元,22年間漲幅超過20倍,單看市值增長速度,似乎算不得什麼太過亮眼的成績。

但另一方面是,2020年初,杉杉的市值僅為111.3億元,即轉型的頭20年,市值僅上漲4倍,而2020年初至今年7月份,市值陡然翻了5倍,最高突破500億,漲幅對比明星股寧德時代也不遑多讓,絕對是這一波鋰電行情的大贏家。

鄭永剛這一代企業家優缺點十分明顯,他們一定程度地缺乏接受前沿事物的寬度,卻更能捕捉政策導向;市場觀念或許不先進,但對於長久經營卻有絕招;經歷過從無到有,不恐懼從頭再來;相比於創業公司受限於融資-上市-退出的路徑,早早上市並擁有穩定的現金流,也讓鄭多出一個最有利的融資工具,讓“堅持”的難度大大降低。

當下,社會發展的天平越發偏向公平而非效率,這無疑意味着諸多變化,在我看來,對下一代創業和投資人羣而言,63歲的鄭永剛才是榜樣人物。

1

晚生20年,會是另一個SheIn嗎?

沒人能否認鄭永剛在中國服裝界的地位。

他創立的杉杉,1996年就登陸A股,是國內第一家上市的服裝公司,巔峯時期市場佔有率高達37%,一句“杉杉西服,不要太瀟灑”的廣吿語火遍大江南北,僅用三年時間便做到品牌、規模、效益全行業第一,他曾連續十年被評為“中國服飾業最具影響力企業家”。

這麼説罷,他是深度參與並影響了行業發展、戰略制定的那個人。

時間來到2021年,此時鄭永剛早已將服裝業務單獨拆分為杉杉品牌,至港股獨立上市,並陸續轉讓大部分所持股份,目前杉杉品牌的京東、天貓旗艦店僅80多萬人關注,還不及優衣庫、ZARA、李寧等品牌的兩千多萬關注量的零頭。市值僅剩1億出頭,交易量慘淡,堪稱仙股。

這樣看來,鄭永剛在服裝行業是典型的高開低走,出道即巔峯?

覆盤其創業史,我才發現人家根本在另一層。他90年代對服裝產業的理解和運作,堪比今年的SHEIN。如果當初他專注在服裝行業,成就一家百億美元公司,我看問題不大。

話要從1989年講起。31歲的鄭永剛,接下了寧波甬港服裝總廠廠長的職務,能接手這個“爛攤子”,還要多虧他在頭幾年靠着去新疆倒騰棉花,挽救了一家瀕臨破產棉紡廠。才接手,就發現這家資不抵債的老廠一年要虧1000多萬,底下還有300多人等着發工資。

沒辦法,鄭永剛坐上南下的綠皮火車,伺機尋找銷路和商機。在他對面,一位身着破舊進口西裝的年輕人,讓他靈光一現。

“中國剛與世界接軌,西裝是時尚,我們就賣品牌西裝,中國品牌西裝”。第一批西裝的生產,堪稱“空手套白狼”,原材料是向上海一國營廠借的,輔料是先拿貨,西裝賣出去再加息付款。

杉杉西服當時在全國有多火爆?一個例子可以説明,在1996年的哈爾濱,你想購買套杉杉西服,得憑結婚證。

1991年,接手杉杉僅三年的時間,就讓這家企業年利潤達2.7億元,要知道1991年寧波GDP僅為169.8億元,對比2020年的12408.7億元,這的2.7億利潤,放在今天價值又何止百億?

跟杉杉一樣,SHEIN最初也是做的“沒本兒”買賣,“就是啥都賣,把中國服裝產業整個搬到網上”,創始人許仰天把先把批發商的服裝圖片掛到網站,有訂單了再拿貨、發貨。

敢試敢幹,鄭永剛抓住了中國服裝品牌化浪潮的先機一舉成名,許仰天則趕上了網紅商業化之前的低成本營銷機會,如今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的粉絲都超過了2000萬,堪比國際一線明星網紅。

所以,兩者另一個奇特的相似點,在於品牌傳播。鄭永剛東拼西湊做第一批西裝的時候,還順手幹了另一件事——借了三萬塊錢,成為第一家在央視打廣吿的服裝企業。這個決定的結果是,一下將杉杉西服的品牌做到了全國第一。

杉杉用的央視,後來SHEIN用的是YouTube和Instagram,SHEIN是最早意識到網紅作為營銷渠道的價值的公司,從2011年開始,他們就利用外國網紅引流,一度網站100%的流量都來自於網紅們的推薦。

在經營理念上,兩人也好有一比,鄭永剛和許仰天都是中國服裝人學習快時尚的受益者,鄭永剛是先吃了螃蟹,徐仰天是學到了極致。杉杉是“早”,SHEIN是“高”。

SHEIN走的快時尚路子,比ZARA等國外品牌更為極致,據《晚點Latepost》報道,SHEIN將打樣到生產的流程縮短至最快7天,比Zara最快的時候還少7天,一款可以只生產100件,再根據消費者購買反饋,決定給哪些款加單,而這離不開許仰天親自搭建的設計體系、銷售體系和供應鏈體系。

而早在2001年的一篇報道中,除了成功預言即將來臨的庫存危機外,鄭永剛還打了個“虛擬運營模式”的噱頭。核心觀點是,服裝產業已經到了工業化品牌的末期,又面臨入世之後國外品牌和網絡經濟的雙重衝擊,因此必須改變,乃至改革。

“服裝企業不斷地發佈信息 , 通過設計藝術引導消費者需求 , 營造時尚概念 , 讓消費者接受新經濟、設計品牌的到來 , 從而拉動市場的需求”。“通過以銷量定產量的思路 , 力爭儘快進人庫存量為零的高質量銷售時期 , 把企業經營風險降到最低 ”。

這與SHEIN的市場理念何其相似?時間上卻早了十幾年。

之後鄭永剛將一手建立的,35個全國分公司全部解散,花費數億元建造的全國渠道和生產工廠全部轉手,挑選代理商,採用特許經營和特許加盟體制,自己只做服裝品牌運作和設計。為了保證這一體系流暢運轉,對於自己的合作伙伴,鄭永剛的原則是應予盡予、聯合雙贏,所以在圈內口碑非常好。

2014年許仰天去廣州搭建供應鏈時,為了讓工廠接受“小單快返”,不光不拖賬期,還會主動給工廠補貼資金,如果沒有穩定的供應鏈支撐,SHEIN全年上新15萬款的龐大數字,也只能是個想想。同樣,鄭永剛搭建的“虛擬運營模式”,在那個電商還是雛形的年代,也是一種運行效率極高的方式。

杉杉面向國內做商務男裝,SHEIN專注跨境電商賣時尚女裝,兩家不同年代的服裝企業,簡直是從點到面地像。

如今SHEIN在一級市場估值已經超過500億美元,鄭永剛當初轉型新能源材料時説的那句,“互聯網不是我乾的事兒,我對這個東西一竅不通”的真正含義,恐怕是沒有意識到互聯網的巨大錢景,否則以他的性格——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得“通”上。

2

資本掮客or長期主義者?

鄭永剛算是個長期主義者嗎?

在中國,這個名頭比投機客、金融家更受歡迎,但他就像是個圍精力超級充沛的運動員,圍繞着新能源賽道反覆橫跳。這其實是一箇中國式,特別是浙商式的狡黠和智慧,一邊是堅定看好並義無反顧投身的行業,一邊是唾手可得、實實在在的人民幣,你讓他放棄哪個,都不現實。

1999年3月的上海,寒意還未完全褪去,但鄭永剛心裏卻好像有一團火在燒,這團火最終定下了接下來二十年杉杉的發展方向。這個月的一個飯局上,鞍山研究院院長王維剛與鄭永剛提起,旗下碳素研究院,新能源鋰離子負極材料的課題,國家撥的1000萬經費已經花光,但課題還沒完成。

這裏有必要説一下863計劃。1986年,隨着美國提出“星球大戰”計劃,為了追趕世界高新技術,3月,《關於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報吿》被呈送到總設計師面前,事關重大,他批示“宜速決斷,不可拖延”,是年11月,《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應運而生,即“863計劃”。按今天的話説,目的就是要攻克那些被“卡脖子”的技術。

鄭永剛看衰服裝產業,認為一旦面臨國外品牌的衝擊,國產品牌一定“立不住腳”。手裏必須掌握着核心的高新技術,靠着杉杉服飾完成原始積累,彼時杉杉剛把總部遷至上海,成立杉杉控股,提出以服裝、新能源、金融投資三大板塊為主業的多元化經營戰略。

於是這頓飯局説者有意,聽者有心。“我也不是科學家,不懂技術,但我能嗅到,這是將來世界上最好的東西。”當時全球的鋰離子負極材料技術壟斷在日本日立化學手裏,新能源作為“863計劃”的七大領域之一,這是必然要攻克的技術關卡。

經過考察和調研,鄭永剛先投資了8000萬讓課題順利完成。緊接着又投了3個億,把碳素研究所的人才都遷到上海,給他們買房子,幫他們的家人找工作、找學校。“安居才能樂業”,這位傳統產業商人,用最樸素的中國傳統價值觀,來展現他對人才的尊重和渴求,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將技術產業化。

後來鄭永剛又陸續拓展了鋰電正極材料、電解液、充電柱、儲能等業務,但新能源產業化過程,比他預想的要漫長的多。一個細節是,直到2008年進入蘋果產業鏈,杉杉股份才將鋰電材料寫進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最窘迫時,連明顯有升值空間的土地也沒保留,只拿了土地拆遷補償金。

2011年開始,新能源消費產業鏈大爆發,行業競爭加劇,產能過剩,好日子沒過兩年的鄭永剛再次虧損,2016年新能源汽車漸漸步入主流,杉杉的營收和利潤才又上了一個台階,可他卻説,之前的19年都是鋪墊,新能源未來萬億市場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你看,20多年長期投入在一個前景廣闊但前路曲折的賽道,這是不是一個長期主義者的應有素質?但鄭永剛在資本市場還有另一個稱呼,“殼王”,他則認為自己是個“金融家”。

鄭永剛在資本市場的第一個動作,是收購A股上市公司長春熱縮,不久後改名中科英華,這筆投資直到2015年才抽身退出,賣給了深圳諾德集團。而在鄭永剛作為控股股東的這十幾年時間中,中科英華的重組傳聞不斷,他一度欲將久遊網、厚地稀土等資產裝進上市公司,不過均以失敗吿終。

而鄭永剛最引人注目的案例,恐怕是2014年收購艾迪西,他只用了一年多時間,便引入新股東申通快遞重組賣殼成功。此後資本市場上便有了“杉杉系”的説法,江泉實業、希努爾、商贏環球、新華傳媒、新華龍等眾多上市公司均浮現杉杉系的身影。

不止如此,鄭永剛還曾陸續參與投資寧波銀行、浦發銀行、徽商銀行、中融人壽、正德人壽、興業期貨、華創證券等金融企業,有些股權隨着企業成功IPO,變成了數十億元的豐厚回報。此外,他還投資建設了數家奧特萊斯商城,2019年賣給唯品會的老闆,浙江老鄉沈亞,變現29億元。

那麼問題是,到底該如何定義鄭永剛?左手實業,右手投資,他到底是一個長期主義者,還是資本掮客?這樣的一個人,到底有什麼價值?我們可以從他身上得到什麼?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從張磊身上找到一部分答案。

3

為什麼要回報社會?因為社會已經給過你資本

眾所周知,張磊自2005年回國創立高瓴資本開始,便一直與“長期主義”概念深度綁定,但從他賣出京東開始,對他“假價值、真投機”質疑聲音就沒斷過。

張磊倒是説過,“堅持長期價值投資,不代表你的投資策略一成不變”,這話怎麼理解?就好像你不能要求一個人20歲、30歲、40歲,對世界的看法都是一致的一樣。同樣對於投資或創業,乃至國家來説,不同階段不同週期面臨的問題都不一樣,怎麼可能用一成不變的方式處事?

那真正應該堅持的是什麼?用張磊的話説,“不斷創造價值”。企業應當為客户、用户創造價值、GP的責任是為LP創造價值、國家必須為人民創造價值,如果這些價值之間有矛盾,最廣大羣體的價值優先,我認為這是一個簡單樸素但能解決問題的答案。

再回過頭來看鄭永剛會清晰得多。他當年投資8000萬完成的“863計劃”課題,打破了日立化學對鋰電池負極材料的壟斷,此後長期投資新能源領域研發新技術,與眾多創新企業推動降低新能源產業化成本,於是我們看到補貼雖然退坡,新能源車卻越來越便宜。當鄭永剛為是否應當花50億收購LG偏光片業務時,老領導一句“這是卡脖子的技術啊”,就能讓他下定決心。

至於鄭永剛搖擺與新能源與投資之間,先不説投資也是杉杉控股的三大主業之一,其實這種搖擺在企業家當中,本身就是一種相當稀缺的素質。首先是能不能找找到一條可以為之奮鬥終身的事業?行業萎靡的時候,能不能找到其他賺錢方式先撐住?當發現賺快錢要容易得多,還能不能不忘初心?行業出現曙光時,有沒有能力及時調整重心?毫無疑問,鄭永剛雖然擅長投機,但他一定是個長期主義者。

當下劇烈變化的經濟大環境下,他的一段發言別適合作為註腳:

“社會穩定是經濟發展的最重要資本,沒有穩定,誰都別想致富。中國這幾十年有一個穩定的環境,相當於每個商人、企業家都拿到了一筆資本,這種資本不是錢,但是比錢更重要。為什麼要回報社會,因為社會已經給過你資本”。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