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HBV感染或將出現首個功能性治癒組合!"這是筆者在近期通過聆訊的一家擬上市公司招股説明書中看到的一句話。
HBV(乙型肝炎病毒)至今未被人類攻克,甚至沒有有效的功能性治癒方案。全球每年約有88.7萬人死於HBV感染相關疾病,而中國的慢性HBV感染者約7000萬例,並且目前以每年約100萬的數量在不斷增加。
6月30日,騰盛博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盛博藥)公佈其IPO定價區間每股HKD21.00-22.25,預計7月13日上市。公司主要核心產品或將成為針對慢性HBV感染的首個功能性治癒組合,摩根士丹利和瑞銀為其聯合保薦人機構。
那麼作為2021年傳染病領域第一股,騰盛博藥究竟資質如何?其核心競爭力又有多強?在詳細解讀管線之前,先簡單剖析一下其股東結構,公司股東涵蓋國內外產業界、和國際主流健康基金,這在目前已經上市的生物製藥公司中是較為罕見的。
從團隊方面看,公司實力雄厚,創始人洪志博士曾是葛蘭素史克感染部門的高級副總裁和負責人,也正是在他的領導下HIV三聯療法獲批,是全球感染藥物開發的領軍人物。而總裁羅永慶則曾任吉利德中國區的總經理,領導了8個藥物的開發。此外,其他團隊成員履歷也同樣出彩,都曾在感染藥物開發最高梯隊的公司擔任要職。相較於其他公司,騰盛博藥在傳染病藥物領域,有着更為領先的團隊優勢。
而股東名錄中同樣星光熠熠,包括通和毓承,雲鋒基金,紅杉資本,博裕資本,ARCH,藍池資本、Capital Group,Invesco, GIC,清池資本、高瓴資本等。
除了資方,騰盛博藥還獲得了產業界資本的加持,例如siRNA技術的先驅者Alnylam 公司和VIR 公司。這些不僅為公司的長期前景提供了持續性資本支持和產業合作潛在機會,更是為公司未來發展前景提供強有力的信心背書。
傳染病藥物市場前景廣闊
傳染病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所面臨的重大威脅之一,從流感、天花、脊髓灰質炎,再到如今的COVID-19,都無一不在證明這一事實。
傳染病作為全球醫藥市場的第三大治療領域,可分為抗病毒藥物市場、抗菌藥物市場、抗真菌藥物市場和其他傳染病藥物市場。就中國市場而言,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顯示,預計中國傳染病藥物市場將從2019年的326億美元增長到2034年的582億美元(不包括疫苗),年複合增速達到4%,增速將明顯高於全球市場2.9%的年複合增速。
其中抗病毒藥物市場作為增長最快的傳染病細分市場,預計到2034年,市場規模可達252億美元,年複合增速13%。
而HBV(乙型肝炎病毒)和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藥物在中國抗病毒藥物市場中佔比巨大,預計中國的HBV和HIV藥物市場將從2019年佔總體市場的50.7%增長到2034年的78.0%。
基於市場的高增長率,目前抗HBV藥物和抗HIV藥物已成為研發的主戰場。但就當下而言,HBV的主流療法依然沒有達到有效的功能性治癒,而HIV甚至沒有有效治癒方法,市場需求十分巨大,但創新療法供應量較低。
從HBV藥物市場來看,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預計,該市場將從2019年的16億美元大幅增長至2029年的89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約為18.9%。
圖表一:中國HBV市場規模概覽
資料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格隆彙整理
目前HBV的治療手段,主要是採用核苷(酸)類藥物(NAs)和干擾素類藥物(IFN-α)。
就治療效果而言,NAs雖然常用,但只"治標",而IFN-α雖然"治本",但不良反應較大,因此目前業內共識是通過聯合治療方案,以實現功能性治癒,例如結合衣殼抑制劑、RNA干擾物等。
因此可以預計,未來能夠實現有效功能性治癒並且不良反應小的藥物,或將對目前的主流藥物造成降維打擊。
從HIV藥物市場來看,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全球HIV藥物市場於2019年達到370億美元,預計到2034年將進一步增長至659億美元。
圖表二:全球HIV藥物市場規模概覽
數據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格隆彙整理
目前HIV感染仍然無法治癒,但長期使用抗HIV病毒藥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毒載量,延緩病情。而由於HIV病毒具有高變異性,單一用藥極易產生耐藥性,且副作用明顯,因此現多采用多藥聯合療法,也就是俗稱的雞尾酒療法(HAART)。
縱覽傳染病藥物市場,一方面是需求的不斷擴張,一方面是創新療法的稀缺,因此不同於其他藥物領域,傳染病藥物市場目前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
騰盛博藥:傳染病藥物領域的先行者
近年來隨着政策的不斷推進和資本的助力,市場上湧現了眾多生物醫藥上市企業,但縱觀目前的在港交所上市的生物製藥企業,大部分公司目前的產品主要集中於腫瘤治療,而專注於傳染病的上市企業則少之又少。
騰盛博藥的上市,極好地彌補了這一缺口,作為一家專注於推進重大傳染病和其他具有重大公共衞生負擔疾病治療的公司,騰盛博藥目前的主要產品管線集中於抗HBV病毒藥物、抗HIV病毒藥物、抗生素藥物、抗COVID-19病毒藥物、產後抑鬱和重度抑鬱等中樞神經治療藥物。並且,能感受到公司在中美佈局中有清晰的差異化佈局:比如乙肝和抗生素,意在於深耕中國市場,因為中國有最大的病人羣體;HIV和抑鬱類則先選擇美國市場作為探索,也是同理。並且公司是引進+自研的模式,這對以後的全球化發展、潛在的輸出資產都有很強的基礎。
圖表三:公司在研產品管線
資料來源:騰盛博藥招股説明書,格隆彙整理
公司抗HBV病毒藥物項目目前有三條管線,分別是BRII-179、BRII-835以及BRII-179/BRII-835聯合,目前處於2期臨牀研究階段,並預計於2021年第三季度也在新加坡、泰國和韓國等地啟動MRCT研究。
不同於目前NAs和IFN-α的治療機制,騰盛博藥的BRII-179是通過刺激B細胞和T細胞來抵抗HBV。還能通過與低劑量的IFN-α混合注射,進一步增強此效果,同時避免高劑量注射IFN-α的副作用。
然而,單一BRII-179是難以實現有效功能性治癒,需聯合騰盛博藥的另一產品——BRII-835。BRII-835是一種RNA干擾藥物,其由siRNA組成,可通過干擾RNA來減少所有HBV的轉錄。相比於NAs無法阻止HBsAg和HBeAg抗原的表達,BRII-835可抑制所有基因類型中的所有HBV蛋白的產生,這將避免患者的肝臟進一步受損,同時BRII-835還能降低HBV抑制免疫系統的能力。
因此在聯合治療過程中,先通過BRII-835抑制HBV抗原的表達,同時通過BRII-179增強免疫細胞的能力,兩者結合或將實現有效的功能性治癒,此療法不僅功能性治癒率較高,並且副作用極小。因而可以預見,若順利上市,其將改變現有的抗HBV藥物市場格局。
圖表四:BRII-179/BRII-835聯合療法作用機理
資料來源:騰盛博藥招股説明書,格隆彙整理
除了抗HBV病毒藥物,公司其他管線的藥物同樣極具競爭力。
在抗HIV病毒藥物方面,由騰盛博藥內部研發的BRII-778及BRII-732,作為每週一次的單片聯合療法,相比目前已有的產品,其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在抗MDR/XDR革蘭氏陰性桿菌藥物方面,騰盛博藥通過與Qpex合作,獲得BRII-636與BRII-672的大中華區授權,BRII-636與BRII-672聯合使用具有強大的抗菌譜及療效,可用於治療全部三種主要的耐藥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已獲得Qpex向FDA備案的第一階段IND資料集,預計將於2022年第一季度、2023年第一季度分別向中國藥監局提交BRII-636、BRII-672臨牀試驗申請。
同時公司通過子公司騰盛華創與清華大學和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合作進行內部研究,正在迅速推進兩種全人源非競爭性中和抗體(BRII-196及BRII-198)的雞尾酒療法,以用於全球COVID-19患者的治療,該藥物目前正在進行ACTIV-2的三期臨牀試驗,並預計將於今年下半年獲得topline data結果。
而騰盛博藥最值得關注的還有一個要點,公司不只在傳染病領域發力,同時在神經中樞疾病領域也積極發力,為更早實現商業化提前佈局。
在研管線為通過內部研究推出的專門針對產後抑鬱症(PPD)的藥物——BRII-296。目前全球市場上,僅有一款藥物,即2019年3月,FDA批准首款產後抑鬱專用藥物Zulresso,是Sage Therapeutics公司開發的四氫孕酮的合成版。Zulresso具有明顯的限制,但是卻需要剛分娩完的孕婦獨自在醫院進行連續靜脈注射60小時,且有注射過程中可能發生過度鎮靜或失去知覺的黑框警吿。相比現有的藥物而言,BRII-296單次肌內注射的給藥方式明顯更方便,也更安全,並且由於口服生物利用度非常低,母乳餵養時嬰兒也不會因為母乳餵養而接觸此藥物,最大程度地保護嬰兒健康安全,獨特設計的BRII-296有望成為同類最佳Best-in-class (BIC)藥物。目前BRII-296已在美國進入2期臨牀研究階段。
隨着未來人們對產後抑鬱認識的不斷增加和診斷率的不斷提高,產後抑鬱症藥物的市場空間必將快速增長。可以預見,未來在中國產後抑鬱症相關診療產品的商業進程或將遠快於其他產品,而騰盛博藥憑藉着其藥物遠超同類產品優勢和提前佈局市場的先發優勢,此產品未來或將成為中國最快商業化的管線。
綜合而言,騰盛博藥憑藉一流的研究團隊和豐富的行業經驗,和眾多傳染病領域的頭部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通過內部研究+合作授權引進的方式,公司不僅成功實現了多管線齊頭並進,更在藥物診療效果方面大幅領先目前市場同類產品,保證了其在市場的強競爭力。
未來在傳染病藥物市場,騰盛博藥憑藉其優勢的產品和成熟的研發模式,或將佔據優勢地位,因而其長期投資價值不言而喻。
小結
傳染病藥物市場由於供需的不對等,目前依然是一片藍海,而騰盛博藥作為一家專注於重大傳染病的生物科技公司,不僅具備領先行業的技術,更擁有強大的持續研發能力和先發優勢。在"license-in"的同時,也發揮"技術輸出"和"持續造血"的功能。歷史上,創新藥的主要源泉永遠是那些biotech,而不是大藥企。在技術和產品上能得到業內知名公司和投資人的許可和投資,騰盛博藥的自研能力可見一斑。在當前的生物醫藥市場,其獨特性和稀缺性不言而喻,未來值得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