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投資者一直被視作市場的"聰明資金",它們不但是成熟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更重要的是相較於普通投資人,機構投資者選擇標的的能力和風控水平往往都要更強,而其出具的研究報吿亦具專業性、前瞻性和含金量,大行報吿的影響力和權威性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機構投資者的高超及準確的定價能力。
在類似美股、港股等有着悠久歷史的,並以機構投資者為市場主導力量的成熟市場中,一般會把大型的國內外投行、證券研究所發佈的研究報吿對公司未來業績的預測作構成市場一致性預期的組成部分。投資者會以此為依據來評判公司所公佈的最新業績會否達到預期,進而作出相關的投資決策,因此,大行報吿與大行預測(或預期)無疑成為了市場定價的基石或依據之一。
緊隨着港股年報業績期結束後,有不少行業內的代表性上市公司紛紛交出2021年一季度的經營數據,與此同時,投資機構也會持續對這些具有代表性的行業領先公司的最新動態進行跟蹤與解讀。
近日,國內代建行業龍頭企業綠城管理控股在公佈一季度經營簡報後再次獲得了國內大行天風證券發表報吿連續看多。
據公開資料統計,天風證券已在短短兩週內對綠城管理控股更新了兩次大行報吿:一次是在該公司公佈2020年業績之後,天風便以"業績超預期、訂單穩增長"為標題對其發表業績點評的報吿,另一次是在近日綠城管理服務發佈自願性公吿之業務更新(數據)後,天風隨即又以"Q1訂單完成20年40%+、全年訂單有望穩增長"為題對公司發表了一季度經營情況進行點評報吿。
而更值得一提的一點是,即使相隔不足兩週的時間,天風前後發表的兩份研報的目標價一調再調,從5.90港元再次向上修正為6.36港元(上修幅度接近8%),其背後的原因不外乎是業績增長態勢實現超預期,源於公佈最新公佈(2021年一季度的)經營狀況數據遠超預期,充分反映出了綠城管理控股"有目共睹"、"肉眼可見"的發展加速。
據公吿所示,2021 年1季度,公司新拓代建項目的合約建築面積為 902 萬方,佔 20 年全年完成指標的 48.3%;新拓代建項目代建費預估23.4億元,佔20年全年完成指標的40.3%,可見,公司在2021年超額完成當年計劃目標或將成為輕而易舉的事。
據此,天風在大行報吿中指出,預測公司在21年Q1相應的的合約建築面積增速、預估代建費收入增速分別為61.0%、34.3%(剔除疫情影響)。與此同時,天風證券結合綠城管理的客户結構及區域佈局的結構,以及公司所具備的為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委託方提供差異化的管理服務的能力,其認為綠城管理可以有效緩解和規避不同城市、不同行業、以及各類金融政策對公司業務的影響,可以抵抗房地產行業週期風險。此外不同類型客户源、城市佈局也有望為公司未來訂單增長提供支撐,全年訂單預期或保持穩增長。天風強調公司業務受益反週期性特徵及租賃住房、保障房等建設的提升,並認為公司在輕資產、現金流、高分紅特性下,業績增長具有確定性機會。
而結合市場估值來看,目前綠城管理的動態市盈率僅為17倍仍然處在行業低估位置,在未來業績確定性增長預期下,有望進一步推動估值消化,而這也為其後續帶來了更大的向上彈性。
另外注意到在前一份研報中,天風證券已對綠城管理服務對業績預期是21-22年歸母淨利潤上調至5.6、7.0億元,較此前報吿輕微上調業績預測幅度為+3.7%、+2.9%;反觀在近日發佈的新一份報吿中,天風雖然對公司業績預期並未發生任何變化,但最新的目標價卻進一步提升至6.36港元,直接反映的是機構投資者對公司在估值預期上發生了更大的變化,其所對應的上調幅度(接近8%)超過了上一次報吿對業績上調幅度的一倍以上。一般來説,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對一家公司提升估值預期,特別是中長期的估值預期,乃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潛力或成長空間的重估。
筆者認為在天風證券報吿中對此最為合理解釋主要集中在三個長期存在的因素/要點上面:(1)天風預計房地產市場的嚴調控或仍將繼續存在,公司有望受益該市場環境的變化促使訂單快速增長;(2)代建行業有望受益於房地產市場的嚴調控,逐步提升代建滲透率。公司作為代建行業的領先企業,有望受益於代建行業滲透率的提升;(3)隨着房地產市場嚴調控的推進,核心城市在土地供應上逐步多元化,且對於租賃住房、保障房、人才住房等
公共住房的建設力度逐步提升,這一類公共住房建設力度的提升或有望成為公司訂單又一增長點。
最後,進一步深入思考後亦能發現天風證券接連對綠城管理控股發佈的前後兩份研報中所"隱藏"着一條主線——前一份上調目標價的理由是業績增長,而最新一份上調目標價的理由則是中長期估值提升,那麼,若將兩者結合起來看,豈不是連天風證券這樣中資大行在研報背後實質上也認可了公司進入"戴維斯雙擊"的邏輯?從另一角度來解釋就是,已邁入業績釋放期的綠城管理控股仍會有一段"長長的坡"來進行公司價值的"滾雪球"運動,這或許意味着,後續公司市場表現有望隨着基本面的不斷驗證得到有效的反饋,並藉此不斷打開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