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長城汽車發佈2021一季度業績報吿,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約人民幣311.2億元,同比增加150.6%,歸母淨利潤達16.4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整體來看,長城車一季度的業績不錯,營收翻倍,淨利潤大增。然而資本市場方面,今天長城汽車的港股和A股卻雙雙跌勢慘重。港股方面,長城汽車一度暴跌逾13%;A股方面,汽車整車上漲拉昇,而長城汽車卻一度跌近5%。
其實,本次股價和業績相反的原因是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
首先是長城汽車一季報的業績略低於此前市場預期。數據顯示,長城汽車2021Q1汽車銷量為33.88萬輛,同比增125.42%,環比降21.37%,環比降幅低於營收。Q1毛利率15.13%,環比下降3.13%,淨利率5.27%,環比下降1.47%。由此可看出,長城一季度的各項指標環比下降都較為明顯。
研報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上游原材料漲價明顯,今年以來,大宗商品以及銠等貴金屬價格上漲明顯,以冷軋環為例,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四季度提高700元,相比去年三季度提高1000元,導致了單輛汽車平均成本提升;二是長城汽車的車型結構發生了變化,長城Q1歐拉品牌銷量佔比環比上升,淨盈利能力較弱的新能源品牌歐拉銷量佔比環比上升1.5%,新能源銷量佔比佔比由去年Q3的5%上升到今年Q1的5%。而這導致單車平均售價下降,一季度單車收入9.2萬元,環比下降3.86%,整體平均單車盈利0.48萬元,環比下降24.87%;行業方面,目前汽車行業的芯片供應較為緊張,因此芯片價格上漲,單車分攤成本上升,產量環比下滑;另外,今年一季度長城汽車是去庫存、返利比較高。由此導致了長城汽車毛利下滑明顯以致業績不及市場預期。
其次,長城汽車的沽空率也居高不下。在長城汽車業績發佈後,中金、花旗均調降了其目標價。今天,長城汽車的沽空比例仍居高位,佔大市沽空比率8%僅次於盈富基金。
花旗報吿顯示,決定下調長城汽車(2333.HK)投資評級。由買入降至中性將目標價由35.4港元降至24.9港元,此按綜合方式作估值及相當於預測2022年市盈率16倍,指基於今年第二季毛利能見度轉弱,旗下新能源汽車較低平均售價及毛利率、及公司面臨原材料成本上升所影響。
花旗表示,長汽今年首季虧轉盈賺16.39億元人民幣,但仍低於市場20%,並按季下跌40%,首季盈利遜預期主要因公司面臨原材料價格上升,受毛利率按季下跌3個百分點所拖累。因此下調了對長城汽車的於毛利率預測和增長預期。
此外,中金也降低了長城汽車的目標價14.3%至30港元;大和稱,長城汽車一季度受到相關晶片短缺及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影響高於預期。
受長城汽車的影響,今日港股汽車板塊跌幅明顯,吉利汽車亦一度跌超5%,隨後跌幅有所收窄。自2020年以來,汽車板塊走勢一直較為迅猛,長城汽車也一路暴漲,全年漲幅超400%。今年一季度以來,車企的股價也明顯有所回調,行業指數最高回調超30%,其中長城汽車自高點回調幅度達30%,比亞迪最高回調幅度達27%。
行業方面,目前由於芯片供應等行業不確定性,以及各互聯網科技企業紛紛入局無人駕駛領域,導致傳統汽車的競爭壓力空前加大。瑞銀投資表示,中國汽車行業目前有三大趨勢,包括傳統車廠電動車大反擊、品牌崛起、科技巨頭參與。科技巨頭直接參與造車或技術合作,但預期產品需時研發,並需要至少3年才加入市場,短期內競爭不會太明顯。雖然新勢力估值飆升,但實際全球汽車業銷量、利潤率也沒法翻倍,故再推高行業估值的可能性較低,除非汽車業有不一樣商業變現機會。
上週六,華為智能汽車發佈五大產品,對車企合作進行重大宣傳;4月19日,隨着第十九屆上海國際車展開幕,恆大、華為、百度等紛紛亮相,發佈新車、公佈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可以看到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的增長趨勢已勢不可擋。基於我國當前全球領先的電動供應鏈以及互聯網軟件工程師紅利,國貨正在崛起,強勢自主發展的車企機會較大。在此方面,傳統能源汽車勢必會逐漸式微。
中金表示,智能電動汽車是一輪十年週期的產能更新,包括華為、小米在內的科技公司已經全面介入,後續更多的手機頭部公司加入汽車產業鏈已是不可逆的趨勢。重要電動化平台已經搭建,智能化正在開始發生較大的革命。
可以看出,在這一輪智能化汽車革命中,科技巨頭優勢明顯,長城汽車等傳統巨頭要想在這一輪產業更新中不被淘汰,捍衞住市場地位和份額,將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