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濱海投資(02886.HK)公佈2020年全年業績,可謂是相當亮眼。
儘管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但由於天然氣消費量增長保持穩定,公司營收仍維持正增長,同比上升3%至36.54億港元。利潤方面,因管道天然氣的購買成本減少,公司年內利潤大幅增長202%至3.61億港元,創下2000年上市以來的歷史新高。期間內,濱海投資擁有人應占溢利上升約338%至3.55億港元,整體毛利率較2019年提升2個百分點至17%。
(來源:公司公吿)
作為老牌的燃氣公司,濱海投資第一大業務管道天然氣銷售佔總收入達80%,2020年實現收入同比增長1%至29.36億港元,其中住宅用户及工業用户的管道燃氣使用量分別約為9,866x106百萬焦耳及25,950x106百萬焦耳。
其第二大業務主要提供工程施工及天然氣管道安裝服務,截至2020年底,公司累計燃氣管道網路大約3355公里,較2019年增加307公里。該業務年內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2%至6.26億港元,佔總收入17%左右。除此之外,公司還涉及天然氣管輸服務,去年代輸氣量約7.43億立方米,實現收入約為7100萬港元。
如此顯眼的業績帶動其股價齊飛。今年以來,濱海投資股價漲逾40%,不但創下近3年以來新高,而且領跑於整個燃氣板塊。那麼,對於投資而言,濱海投資未來的增長邏輯是什麼?
01
首先,濱海投資未來的增長空間,離不開高景氣的天然氣行業。
天然氣作為介於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間的低碳清潔能源,它的碳排放明顯低於煤炭和石油,且與可再生能源相比,更加經濟。所以作為清潔能源,以及煤炭能源的替代品,近年來天然氣需求呈現快速增長。
從2015年到2020年,全球天然氣消費年均增速在2.5%左右,而以中國為代表的亞太地區消費增長最為強勁。過去5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由1932億立方米增長至3297億立方米,年均複合增速高達11%,遠超於全球水平。“十三五”期間,我國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從5.9%提高到8.5%。
2021年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加上“碳中和”能源革命的目標,天然氣行業正在迎來重要的戰略發展機遇期。政策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目前,國內終端用煤比例是29%,世界上發達、工業化水平高的國家僅為10%,可見,我國控制終端用煤比例與世界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而且,目前我國城市天然氣普及率為72%,縣城只有44%,隨着滲透率的提高,國內改用天然氣還有很大的空間。
價格上看,儘管2020年上半年受到疫情與低油價的影響,液化天然氣價格持續走低,不過,隨着下半年國內需求回暖,天然氣價格開始出現反彈。
(來源:wind)
鑑於其未來發展空間較大,行業景氣度亦不斷提高。中國天然氣行業景氣指數研究中心顯示,2020年3季度統計的天然氣行業未來一年景氣走勢指數為270.35,較2季度的預測值256.30呈現小幅度上升。
(天然氣行業未來一年景氣走勢,來源:中國天然氣行業景氣指數研究中心)
隨着天然氣市場機制逐步完善,從2017年長輸管道定價的推出,到2018年儲氣調峯完整目標框架的確立以及雙軌制的取消,到2019年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的落地,再到對下游輸配氣環節的成本核算以及中游長輸管道的獨立,即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公司的成立,將為相關企業帶來市場糾正、盈利修復的機會,而濱海投資也將受益其中。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保障了行業需求的增長空間,伴隨着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進程推進,濱海投資後續業績增長具有確定性。
02
除此之外,背靠中石化大山,令濱海投資更加如魚得水。
國家管網公司成立後,因上游直供和下游終端點供衝擊,“X+1+X”油氣市場體系的形成導致三桶油的管道資產剝離及終端燃氣行業面臨重新洗牌整合的局面。
在此背景下,去年9月,中石化旗下的中石化長城燃氣投資有限公司斥資5.39億港元,以“定向增發+非公開協議轉讓”的交易方式持有濱海投資29.99%的股權,成為濱海投資第二大股東。
(來源:wind)
對於公司而言,最大的好處在於成本降低。上游供應商中石化持續保障外埠子公司的源頭氣源接駁供應或雙氣源供氣,在保障冬季調峯氣量充足的基礎上將進一步降低公司氣體採購成本,增加氣體盈利。可以看到,2020年公司燃氣採購成本24.55億港元,較2019年減少了3793萬港元,而成本降低帶來的盈利增加效果立竿見影。
2017年,中石化組建長城燃氣,正式進軍終端城燃市場,並已先後與多家燃氣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可見其大力推進燃氣行業佈局的決心。而濱海投資作為中石化佈局的第一家上市終端燃氣公司,兩者在資源與市場優勢上形成互補,共同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
總體來看,在新的碳排放目標下,天然氣未來的想象空間巨大,而背靠中石化,將為濱海投資帶來成本優勢,在其資金、資源的協同作用下,有望助力公司業績、規模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