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堪稱港股打新大年,熬過年初的低谷期,新股市場逐步迎來複蘇,並在7月徹底爆發。
這一年入場的投資者激增,螞蟻近150萬認購人數破紀錄,伴隨着的是搶額度成爲常態,萬元入場費、超購千倍股頻現,中籤率屢創新低,但首日翻倍股也不斷涌現。
這一年可以說是史上最賺錢年份,思摩爾、明源雲、歐康維視、沛嘉醫療一手收益過萬,讓投資者的資本迅速膨脹。但即便如此,今年首日的破發率依然有33%,如何避免踩雷?怎樣抓住牛股?這一篇IPO年度覆盤試圖從不同角度解密港股打新,爲來年的投資決策提供可行的指南。
1、上市數量減少、破發率略降、收益率提升
受到疫情影響,IPO公司數量明顯減少,全年上市的可以公開認購的新股有144只(包含待上市的5只新股),比去年的162只減少了11%。截至12月23日的破發率爲33%,略低於去年的37%。從上市首日表現來看,全年的平均漲幅爲18.6%,大幅超過去年的8.5%。
2、翻倍股頻出、大票最賺錢、打新仍是絕佳投資
首日盤中曾翻倍的新股有16只,除了歐康維視、思摩爾、泡泡瑪特、康基醫療這4只,其餘均爲小市值“莊股”,裕勤控股更是上演從翻倍到破發的過山車行情。
從絕對收益角度看,最賺錢的還是“大票”,因爲這些新股入場費一般較高,思摩爾一手利潤近1.9萬榮登榜首,也是不少投資者財富大躍進的推手。
再來看跌幅榜,首日跌的最多的是57%,虧錢最多的是先聲藥業2720港元。從盈虧角度來看,一如既往呈現虧損有限,但盈利空間巨大的類似call的特性,可見港股打新依然是絕佳的投資策略。
3、怎麼打?
①認購倍數:人多的地方湊熱鬧,人少的地方可搏冷
認購倍數是一個簡單有效的參考指標,在整個招股期可以動態觀察並及時改變操作策略。
統計截止到2020年12月24日的數據(下同),認購倍數超過100倍的有44只,首日收盤下跌的8只,破發率18%。從盤中最高價來看,破發數量降到2只,破發率4.5%。100倍以上的新股一般回撥50%,代表市場熱情極高,上表中有5只翻倍股落在這一區間。
認購倍數1-15倍的有45只,首日收盤下跌的10只,破發率22%。從盤中最高價來看,破發的6只,破發率13%。15倍以內的新股一般不回撥,貨源集中,容易炒作,上表中的7只翻倍股都屬於這種情況。
②基石:有勝過無,跟着大佬投資
66只有基石,破發19只,破發率29%。73只無基石,破發28只,破發率38%。整體看,有基石的公司表現略勝一籌。
但在實戰中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首先沒有基石並不一定代表公司不被認可,有可能是管理層對公司信心十足,不需要基石撐場,另一方面也怕基石壓價,比如泡泡瑪特。二次上市的公司一般也沒有基石,因爲已經不是頭一次在資本市場亮相。
其次,要看基石的質量,一般來說,國際知名機構>本土機構>同行或上下遊公司>個人投資者。
最後,還要關注基石的數量,入股機構數越多,認購的股份佔比越大,一般新股表現會更優。
榮昌生物就是典型例子,集齊了19家國際頂尖機構,是今年最豪華的基石陣容,在生物醫藥股行情低迷期股價強勢上行。今年基石認購比例超過30%的有39只,首日破發的8只,當認購比例達到40%甚至是50%以上時勝率更高,這類熱門IPO一般會觸發50%回撥,使得國配貨源稀少,機構要去公開發售部分和公開市場搶籌,從而推升股價。
下表列出了今年知名機構的基石戰績,雖然也有翻車項目,但總體來說,跟着大佬投資有肉吃。
③行業:生物醫藥、物業股走下神壇,稀缺性爲王
今年上市了14只“-B”新股,依然是今年的一大熱門,但也經歷了潮起潮落,從諾誠健華10%的漲幅到康方、沛嘉50%以上的漲幅,再到歐康維視近200%的漲幅,市場熱情被推到了極致,但是從11月開始,隨着稀缺性不再,表現每況愈下,甚至出現破發。
有着同樣境遇的是物業股,今年上市了16只,市場審美疲勞、高估值發行、物業板塊調整等因素導致物業IPO逐漸遇冷,破發率不斷上升。但也不乏亮點,融創服務、華潤萬象生活就成爲兩匹黑馬殺出,說明在同質化新股中,要優選基本面強勁、業務獨特的新股。
除了關注熱門行業,行業龍頭、稀缺標的值得重倉參與,比如電子煙龍頭思摩爾、地產SaaS龍頭明源雲、潮玩第一股泡泡瑪特、網紅酸菜魚九毛九等,不管從首日還是累計表現來看,都超越其他新股。
4、怎麼提高中籤率?
新股的賺錢效應吸引了衆多投資者的參與,今年平均一手中籤率已經降到35%,平均每隻新股有9.8萬人認購,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怎麼提高中籤率?
除了人頭戰術,融資申購,還可以適當重倉打基本面優質的大市值股票,這類新股發行的股數較多,相對來說中的股數較多,比如集資額排第二位的京東健康,一手中籤率40%,華潤萬象生活中籤率100%,藍月亮中籤率55%,思摩爾也有20%。今年的新股市場與往年有着明顯的不同,逐漸從小票轉向大票,對於穩健的投資者來說,參與這些熱門的大票就足以帶來豐厚的收益。
5、怎麼賣?
打新中籤後暗盤或者首日賣出是比較省心的策略,這樣可以讓資金滾動起來,最大化資金利用率。不過由於今年新股市場偏愛大市值公司,熱門IPO上市後的累計表現都非常不錯,比如思摩爾、九毛九、明源雲、海吉亞、京東健康、農夫山泉等上市以來都已經實現翻倍,超過了首日的表現,遇到這樣的優質標的,適當多持有一段時間收益會更可觀。
對於那些首日破發的新股怎麼處理?硬抗還是割肉?在去年底,uSMART就曾做過統計,首日破發的新股後續雖有部分可以重返發行價,但漲幅都非常有限,甚至不能覆蓋打新成本,而且股價不能站穩,最終重回破發。今年情況類似,首日破發的有47只,但是累計漲幅翻紅的僅有9只,所以破發也無需戀戰,打新是一項長期投資,我們更需要關注一段時間的收益情況,而不要過於在意某隻新股的得失。
6、2021年新股怎麼看?
由於港交所提高上市門檻,明年的IPO數量可能進一步減少,德勤預計120-130家公司上市,但會繼續“質升量降”,吸引更多大型新股赴港上市,快手、字節跳動、滴滴、京東物流、微醫、喜茶、奈雪的茶等都有可能在明年上市。
2020年底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要求不符合美國會計標準的中國企業未來必須從美國證券市場除牌,將促使更多中概股迴流香港上市。今年共有9只中概股回港上市,除了百勝中國因大盤劇震而首日破發,其餘8只都有一定程度的漲幅,新東方乙頭更是大賺逾70萬。德勤預計明年將有10只大型中概股迴流,包括知名科技及新經濟企業,嗶哩嗶哩、百度等可能在列。所以今年的新股熱潮將可以延續到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