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資本追捧,新店猛開,疫情下的餐飲業超出你的想象
格隆匯 10-09 08:33

作者:陳俊一

來源:華商韜略

餐飲江湖,風生水起,代有才人。每天都有老餐廳倒閉,也有新餐廳崛起。

這是一個離普通人最近,市場越來越大,造富傳奇越來越多的江湖。

01

鉅虧

上半年疫情期間,餐飲業最受打擊。

恆大研究院數據顯示,僅春節7天,疫情就造成餐飲業5000億元的損失。

很多餐廳長達一兩個月沒有營業,現金流幾乎斷絕,不要説中小企業,連上市公司都撐不住。餐飲品牌西貝一度發出“現金撐不過三個月”的求救聲。

近期,一些港股、A股上市餐飲企業披露的半年報,也顯示出哪怕是餐廳巨頭們,都遇到了多年來的首虧、鉅虧。

海底撈半年報顯示,疫情期間,門店關停近50天。結果2020年上半年營收97.61億,同比減少16.5%;淨虧損9.65億,跌幅超過200%。

全聚德上半年營收約3.13億,同比下滑58.77%;淨利潤同比下跌559.83%,虧1.48億。

九毛九上半年營收為9.50億,同比下降23.2%;淨虧損達到1.15億。

味千(中國)上半年關店36家,營收為6.92億,同比下跌約43.5%;淨虧1.09億。

……

9月發佈的《2020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餐飲業收入近4.7萬億,同比增長9.4%。但2020年1-7月份,受疫情影響,餐飲收入只有1.8萬億,下降29.6%。

但餐飲業鉅虧的同時,一些做速凍、搞食材供應鏈的企業卻逆勢上漲,如速凍食品領頭羊三全食品,上半年淨利潤4.52億,同比大增409%;號稱“撒尿牛丸第一股”的安井食品,不但上半年淨利潤2.6億,增長57%,股價在年內更是翻漲192%。

02

資本

有人關張歸故里,有人把酒開新肆。

餐飲業一直都是造富的重要賽道,2019年實現近4.7萬億的收入,產業規模全球第二,並穩步向世界第一邁進。

餐飲企業,也是所有類型企業中數量最多的,預估有近1000萬家。哪怕遭遇疫情,哪怕餐飲業閉店率高達70%、餐廳平均活不過兩年,依然不乏湧入的資本和創業者。

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5-8月,中國餐飲類企業新註冊92萬家,同比還增長了2.68%。

有趣的是,今年1-8月餐飲企業註銷吊銷15.3萬家,比去年同期53.5萬家的註銷吊銷量反而下降了71.4%。疫情寒冬下,餐飲企業的死亡數竟然比“陽光明媚”的2019年大為減少。

中國的城市化,成就了不計其數的、小富即安型餐飲企業;企業的資本化,則造就了一大批億萬富翁,催生出一個餐飲造富的大時代。

今年1月,“酸菜魚第一股”九毛九在港股上市,創始人管毅宏和60多位創業股東隨即財富暴漲。以10月8日286.9億港幣(251億人民幣)的市值計算,持股44.42%的管毅宏身價高達127億港元(111億人民幣),還造就了至少10位億萬富豪、50位千萬富翁。

上市,才是餐飲業真正的造富之路。但餐飲企業,又總是難登大雅之堂。除了少量餐飲企業登錄港股,純餐飲企業一直很難登錄A股,目前A股餐飲企業不過寥寥三五家。

在港股市場,只有海底撈、呷哺呷哺、九毛九、味千等20餘家餐飲企業;A股更少,2009年上市的第一家A股民營餐企湘鄂情已更名為ST雲網,主營業務也從C端餐飲轉向B端團餐。正兒八經的餐飲上市公司,只有全聚德、西安飲食、廣州酒家以及近期上市的同慶樓,在A股佔比只有千分之一。

但在大疫之年,A股卻迎來同慶樓上市;一級市場上,上半年餐飲業至少發生42起融資,涉及美食、茶飲、供應鏈等多個細分領域,融資金額從數百萬到數億元不等。

僅8月,餐飲業的投資案例就涉及快餐、湯品、低度酒、代餐、人造肉等多個領域,華商韜略根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如下:

其中主業是線下餐飲的,只有湯先生和犟骨頭;其他或主打電商,或主做零售,但均與餐飲相關。這只是8月餐飲業投融資的一部分案例,未公開的投資案例或將更多。

這似乎預示着,餐飲業造富的大時代,正徐徐拉開帷幕。

在最新出爐的“2020深圳創富百人榜”上,喜茶創始人、90後的聶雲宸以40.92億元的身家位列居深圳創富百人榜第81位,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

而喜茶正是在3月疫情的平台期完成的C輪融資,由高瓴資本、Coatue Management聯合領投,投後估值約160億元。

能夠活過疫情,且被資本高度認可的餐飲人,都有自己的獨門祕籍。

03

求變

餐飲第一股海底撈,發佈了損失慘重的半年報後,迅速迎來一波30%以上的大漲,並在今天(10月8日)創出62.65港元的歷史新高。

營收、淨利下降,股價卻逆勢上漲,源自海底撈的業務創新和新店拓展。

首先就是發展火鍋外賣。

上半年,海底撈外賣收入為4.09億元,同比增長123.6%,佔集團總收入的比重從1.6%增長到4.2%。但海底撈一直以來以服務見長,外賣正好將海底撈的服務優勢過濾得一乾二淨。如何將外賣與服務綁定呢?

這就是第二點,進軍團餐市場。

海底撈的外賣火鍋團餐,可以根據需求定製特色服務,如變臉師、撈麪師、美甲師以及音樂、舞蹈等服務。海底撈還成立了策劃小組,根據客户的不同需求進行定製,從而覆蓋更多客羣,價格方案也更加靈活。

此外,針對疫情期間家庭用餐需求激增,海底撈還在APP上推出賣菜服務,像半成品菜“開飯了”系列中包括12道菜、4種湯,消費者簡單加熱即可食用。

此外,海底撈還推出平價快餐子品牌,用低價打動人心。先是在北京推出中式澆頭面品牌“十八汆”,主打9.9元一碗炸醬麪、10元一杯水果茶,很受上班族的喜愛;又在成都開出“撈派有面兒”麪館,均價8元,好吃不貴。

結果上半年,海底撈還新開了173家門店,加上在線業務飆升,給了資本市場看好海底撈的信心。

疫情期間,中小餐飲企業難關難渡,卻給了大型餐飲企業逆市擴張的機會。

西貝也推出了“弓長張”快餐子品牌,主打“33道下飯菜”,用平價、快捷、下飯吸引顧客。

呷哺呷哺,一是定位高端的子品牌“湊湊”逆勢上漲,上半年營收5.93億,同比增長21.3%;二是採用“火鍋+茶憩”的複合創新,藉助高毛利的茶飲提高坪效;三是拓展調味品賽道,讓呷哺的火鍋醬料成為家庭火鍋的必備單品。

疫情之下,連家樂福都開始“不務正業”,主打起“在超市裏吃飯”的“商超+餐飲”新模式。

疫情讓人們習慣於在家做飯,導致傳統餐廳客流減少的同時,也讓超市客流增多,家樂福因此看到了餐飲的新機遇:既然可以逛超市買菜、買半成品、買簡單速食,為何不索性在超市吃飯呢?

於是6月16日,家樂福的第一家餐廳“MR.福”在上海古北店開了張。

▲MR.福  圖源:家樂福中國官微

這本是盒馬鮮生的新玩法,但家樂福現在也玩得飛起。

即便疫情放大了馬太效應,但也不是所有巨頭都能逆市而起,比如活了156年的老字號全聚德,突然就不香了。

2020上半年,全聚德虧了近1.5億,將前兩年的淨利潤虧了個精光;經營活動現金流也是-1億元以上。為補充流動資金,全聚德只好趁國家優惠政策,免繳緩繳社保、醫保、公積金及部分税款,再申請房租減免、臨時性崗位補貼等政府補貼,千方百計續命。

全聚德素有“鴨要好,人要能,話要甜”的九字規。但鴨子雖好,卻越賣越貴;大廳、包廂還分別要收10%、15%的服務費,所謂的服務並沒有獲得用户認可。直到大家厭煩甚至不再光顧之後,全聚德才在今年7月下調部分菜品價格,取消服務費。

這樣一個簡單的減法,能不能得到年輕人的認可,還不得而知。但在資本市場上,股價連跌4年的全聚德,卻是實實在在地早就不受待見了。

04

創富

餐飲行業進入門檻低,加之傳統餐飲企業往往財務不透明、管理不規範、難以標準化、投資難退出……以至於長期以來,並不受資本青睞。

但餐飲的頭部企業、新跑出的黑馬,卻都在主動規避上述弊病。

由此反推,什麼樣的餐飲企業,更容易獲得資本認可、產生創富神話?

首先,標準化程度越高,賽道上限也就越高。

難以標準化,會導致企業必須依賴有經驗的大廚,難以迅速複製擴張。

比如,全聚德就曾研發專門烤鴨電子烤爐,希望把大廚們積累的經驗轉化成固定的參數去控制,實現烤鴨的標準化和自動化。

但消費者認為,這樣的烤鴨不正宗、缺味道、少內涵,最終只能作罷。

顧客認可肯德基、麥當勞的標準化,卻不認可全聚德的標準化。這成為中餐不可避免的悖論。

但火鍋恰恰是一個完美的反例,沒有食客講究大廚刀工、火候,而更看重食材的質量穩定、標準統一。正是在火鍋賽道,跑出了市值超3200億港幣的海底撈。

第二,供應鏈越成熟,越容易規模化擴張。

資本是追求規模擴張的,只有成熟的供應鏈,才能支撐快速的規模化。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曾表示:“我們最強的地方,其實是供應鏈……我不敢説全世界最好,但絕對全世界一流。”

這話並非自吹自擂,支撐海底撈帝國的供應鏈,包括頤海國際(火鍋底料供應)、蜀海供應鏈(菜品採購、中央廚房、倉儲物流等)、蜀韻東方等八大系統。其中,僅頤海國際,就是一家市值超千億的港股上市公司。

更多的品牌也因此深耕供應鏈,將其變成構建品牌的壁壘。

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呷哺自建養羊基地;為保證獨家口味,喜茶從種植源頭開始,從茶葉生長、採摘、拼配等多個環節來定製滿足自身標準的好茶。

頭部品牌在帶動整個供應鏈發展之時,不僅給供應鏈企業帶來了創富機會,自己更收穫了微笑曲線最右端的高額利潤。

這讓供應鏈企業本身,也成為了投資風口。上半年,鍋圈食匯、望家歡、樂禾食品、蓮菜網等供應鏈企業,獲得了數千萬、數億不等的投資;主打食材B2B的望家歡,甚至拿到了高達6億元的B輪,成為上半年餐飲領域的融資冠軍。

中國每年4萬億的餐飲市場,僅供應鏈成本就佔到40%,這近2萬億的賽道,一定會跑出更多千億級供應鏈企業。

第三,數字化程度越高,資本才更容易看懂。

隨着支付寶、微信支付的普及,餐飲業不規範、不透明、不被投資人看好的情形,正在成為過去式。

從不透明到數字化,中國餐飲企業實現飛速跨越。大中型企業自不必説,哪怕是街邊小店、蒼蠅館子,只要接入美團、餓了麼,開通移動支付,至少在銷售端、收銀端沉澱的數據就足夠清晰透明。

當然,餐飲企業數字化不限於此,交易、管理、核算、決策等一系列環節都需要數字化。

依靠數字化,喜茶才能打破地域侷限,從一家三四線城市的奶茶小店,變成估值上百億的行業黑馬。

數字化、標準化背後,也令餐飲業的競爭,開始失去邊界。

比如A股上市的廣州酒家,幾乎成了一家“餐飲+食品”的雙主業公司。上半年,其營收9.7億元,食品業務營收就7.85億元,佔比高達80%。廣州酒家“餐飲立品牌,食品創規模”的戰略,正是利用標準化實現了更大規模的擴張。

吃的邊界也在模糊,且不會侷限於特定場景。

人們可以在逛盒馬時吃海鮮,逛超市時點奶茶、嘗小吃,逛宜家時心心念念其熱狗和冰淇淋……

這樣的跨界消費之下,全聚德就顯得沒有存在感,甚至連海底撈也都不再酷。

在年輕人心中,酷與不酷或許就在一念之間。國人“百口難調”,但顧客對好味道、好服務、好體驗的追求,卻從來沒有變過。

誰能在這個餐飲造富的大時代獲勝?短期來看,是標準化程度更高、打造爆品能力更強的公司;長期來看,也許只有順應時代潮流、吃透“吃”的本質的企業,才能活得更好。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