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集團於8月28日發佈半年度業績——2020年上半年,中集實現營收394億元,得益於二季度淨利潤轉虧為盈,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約-1.8億元,虧損大幅縮窄,業績回暖顯著。
其中,即使整體業績出現短暫承壓,但是中集很多的業務依舊在逆勢高速成長——中集集裝箱業務上半年實現淨利潤2.39億元,同比大增535.78%;中集產城業務實現營收12.62億元,同比上升124.06%,淨利潤1.36億元,同比增長73.51%。
中集作為一家為全球市場提供服務的跨國企業,在今年疫情導致的宏觀經濟下行和中美貿易摩擦的雙重打擊中,能夠快速地從不利的環境中走出來,穩紮穩打地發展各項業務,體現出中集一如既往的經營實力。
從半年報中,有一個亮點值得注意,就是中集在大力佈局冷鏈業務。目前我國冷鏈市場處在起步發展的初級階段,冷鏈業務日後定會成為中集業績增長的又一主力軍。
一、中集的全產業冷鏈佈局
中集集團是行業內佈局較廣、產業鏈較為齊全的冷鏈裝備企業之一:涵蓋冷藏車、冷藏箱、移動冷庫,實現最先一公里到最後一公里全程温度監控及配送。
也就是説,中集是基於全產業鏈打通的戰略思考,實現不管是技術上的裝備製造,還是運輸上的冷鏈物流,並且加上與之相關的服務和管理,還包括商業模式和解決方案方面的創新。
以移動冷庫對傳統冷庫某種程度上的顛覆為例,建設傳統冷庫的時候,很多地方的市場規模需求是無法準確預測的,尤其是在沒有既有業務的前提下,投資風險非常大。並且,傳統冷庫投資確定之後,形成了固定的建築,規模很難變更調整。也就意味着一個重資產的投資放在固定的位置,如果沒有相應的客户,沒有相應的經營的作為支撐, 冷庫的投資和回收的週期就會非常長,一般是至少是8~12年。
而中集獨創的可拆卸、可移動、可重複使用、可變更功能和規模的移動冷庫徹底解決了這一痛點。
移動冷庫由多個獨立單元模塊拼裝而成,根據使用需求配置不同功能和數量的單元模塊,使用過程中可通過增減或調整單元模塊的種類和數量變更組合冷箱的使用功能、規模。
對於拆除下來的單元模塊,可重新組裝,產品品質不受影響。模塊化組合移動冷庫裝備的上述特性能夠充分避免冷庫及冷加工建築難以迴避的無效投資風險,從而降低整個冷鏈行業的發展成本。
因為每個用户對冷庫的特點和需求不一樣,當沒有辦法確定用户所用空間需要的庫的容積和尺寸,製冷系統以及所有的匹配部件,它都沒有辦法形成標準化。
也就是説每一個工程它都有自己的特點,每一個工程都有不同的地方,而且大部分都不同。
而中集的移動冷庫所配的相應配件,都可以根據模數來相應的變化。比如説有五個箱子,用一組冷機,十個箱子可以配2組冷機,中集形成了一個產品集成式增長模式。
而在冷鏈服務上,相比於國內外傳統模式的業內同行或競爭對手,建設的各個環節是零散的,施工隊伍也是臨時招聘,服務界限難以確定,常常存在扯皮現象,售後服務難以保障。
而中集在全國有密集的網點,並且是7×24小時的售後服務,並且可以保障7到12小時之內到場維修。
中集憑藉對全產業鏈的大力佈局,目前在集裝箱市場擁有50%以上的市場規模、在冷藏車市場也保持第一的位置,份額大於老二老三老四總和,未來冷鏈市場的發展趨勢逐步向頭部集中,具有全產業鏈的中集會愈加受益。
二、技術是中集最大的優勢
中集敢於佈局全產業鏈,不僅有資本實力的加持,更是因為在核心的技術上,中集也是行業內的標杆。
中集的主要技術和研發團隊是製冷、高分子材料等相關的行業內的一些高級工程師,同時團隊的也包括機械專業,結構專業、電氣專業、自動控制專業背景的技術人員。
中集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分佈在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相對於同業在某一個點上的專注,中集可以説在各個點上都有其優勢。
中集最早冷藏車的技術源自德國。在歐洲分兩個製冷技術流派,史密斯流派和考格爾流派,中集通過收購中德合資的濟南考格爾冷藏車,對其不斷創新和延伸,保持行業技術領先優勢。
冷鏈的核心技術主要有兩塊,一塊是冷箱技術,一塊製冷系統。
冷箱技術是基於中集傳統制造的海運集裝箱的標準技術上,後期進行了一些技術改良。
中集的箱體完全是沿用了海運集裝箱的製造的工藝,海運集裝箱在海上漂,有海水嚴重的腐蝕,還有箱體之間碰撞以及貨物與箱體之間的碰撞摩擦,側向撞擊等,中集移動冷庫的箱體沿用這些製造工藝,防腐性和堅固性都非常強,使用年限也大大增長。這樣每年的折舊費用就大大降低,在成本端實現規模效益性降低。
中集剛收購韓國現代青島冷箱廠的時候,包括不鏽鋼、發泡材料和鋁型材等在內的幾乎所有生產原材料都需從歐美進口。經過中集技術人員的創新與研發後,中集不僅實現了絕大多數原材料國產化採購,順利解決了韓國現代過渡到中集青島冷箱的技術難題,還將創造性地用焊接技術替代了當時全球普通流行的鉚接技術,徹底解決了冷藏箱因氣密性和水密性不夠導致的漏熱問題。
而中集的製冷系統現在全部實現智能化,製冷系統的各個零部件使用的都是國際頂尖的品牌,和製造商、供應商溝通磨合,再結合中集本身的製冷系統進行設計,行成一整套最優化的產品設計製造體系。
移動冷庫保温系統,中集採用的是整箱的保温結構體系。移動冷庫保温體系通過保温層和主體結構一體化的設計生產製造理念,使其特性實現強度高、隔熱性能好,耐腐蝕、抗老化,隨使用時間的增長保温性能衰減不明顯,可滿足不同的需要,安裝時不破壞原有的土地或場地,安裝週期可控,現場交叉作業控制在最低,裝拆、重新組裝也十分方便。
通過製冷系統的優化,使用者可以讓智能系統在最佳的運行工況內去工作,節能效果非常好,跟其他冷機相比可以節能10%~20%。
並且,中集通過自主創新,研發設計出先進的雙温控制系統,實現了冷藏箱裏温度調節的遠程控制,代表性產品就是雙温冷藏箱,即一個箱體有兩個不同温度的艙。雙温冷藏箱不再需要依賴有雙温控制能力的冷機,採購成本和週期都將降低,可以靈活地運用於“最後一公里”城配、大型超市等諸多場景。
三、中集冷鏈業務未來價值巨大
近年來,受益於我國城鎮化水平提升以及消費升級的持續加深,冷鏈市場規模不斷壯大。
2015-2019年,我國冷庫總量呈逐年遞增趨勢。2019年,全國冷庫總量約6053萬噸,新增庫容814.5萬噸。然而,儘管冷庫容量增長迅速,但相比龐大的生鮮運輸需求依然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
(圖注:我國食物冷鏈需求量)
冷藏車作為冷鏈物流的核心運輸設備,據中物聯冷鏈委統計數據顯示,2015-2019年,我國冷藏車保有量幾乎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2019年,我國冷藏車保有量約21.47萬輛,較2018年增加3.47萬輛。
隨着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市場需求的增長,近年來,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的市場規模逐年擴大。2019年,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的市場規模約3391億元,同比增長17.6%。
可以看出,不管是冷箱、冷車市場,還是冷鏈物流,我國都處在快速發展的時期,中集全產業鏈的覆蓋,在冷鏈的每個環節都能受益。
今年新冠肺炎的爆發,“無接觸要求”推動線上經濟的爆發,客觀上加速推動了冷鏈物流產業的發展。這次推動的不僅是生鮮市場,還是醫藥市場。
2019年,生鮮市場的交易規模為1620億元,今年預期直線上升,預計高達2638億元。
(圖注:生鮮電商交易規模)
而我國醫藥物流市場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長,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會達到3.8萬億元。國內頻發的藥品安全事件或多或少地暴露了我國醫藥冷鏈的薄弱,供給端方面目前還存在着供應鏈前端醫藥生產企業冷鏈水平強於下游配送企業的差異。
(圖注:醫藥物流市場規模)
中集旗下的中集冷雲自主研發了覆蓋醫藥運輸、倉儲、配送全品類多場景應用的温濕度監測硬件,利用在冷鏈全過程温控、數據採集和存儲等環節的技術優勢和深厚經驗,研製適用於不同使用場景測温範圍-99~99℃的智能温控設備,實時跟蹤監控貨物位置及温度信息,實現醫藥冷鏈運輸過程温度記錄,採集、循環存儲、顯示、報警、定位、及報告數據打印等功能。
中集冷雲成為國內醫藥物流的標準典範,未來醫藥物流市場會爭得更多的份額。
結語
隨着疫情影響的減弱,其對經濟的衝擊也在持續減弱,全球經濟已經開始逐漸復甦。
在4、5月全球流動性凍結最嚴重的時期,也是全球經濟衰退最嚴重的時期,當時全球以及美日歐的製造業PMI指數均大幅跳水。但之後隨着人口出行的逐漸恢復,全球經濟已經悄然進入了復甦模式,到7月份,除了日本以外,美歐的製造業PMI指數均回升到了50以上的擴張區間,全球製造業PMI指數也首度回升到50以上。
中集因為海外業務佔比較多業績受到些許影響,隨着全球經濟的復甦,中集短期的業績壓制在以後會反彈釋放。
而中集已佈局的全產業鏈冷鏈業務,並大力發展和加大投入,勢必會成為這家老牌製造業企業的又一個增長引擎,為集團長期發展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