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港交所宣佈上市制度改革生效,首次向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敞開了大門後,一大批未盈利的生物醫藥類企業相繼赴港上市。而為了向投資者提示對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上市公司風險,港交所的股份簡稱命名守則裏,要求上市公司在其股票簡稱後添加特別的標記"B"。由此體現在在財報中,歸母淨利潤均處於虧損狀態,研發投入高,成為這些帶"B"上市企業的共同特點。
而近日,港股即將迎來首個告別"B"字尾的醫藥公司。6月22日早間,信達生物-B(01801-HK)發佈公告,由於相關規則不適用,公司的股份名稱將不再加上標記"B"。
一、股份去掉"B"字尾,有望納入恆生指數及港股通
從此次公司發佈的具體公告來看,信達生物已符合上市規則第8.05(3)條項下的市值/收益測試要求。
具體而言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a· 公司最少於過去三個財政年度達致管理層連續性,並最少於最近期的經審核財政年度達致擁有權及控制權連續性。
b· 2020年6月19日的市值超過664億港元,遠高於該規則規定的40億港元。
c· 2019年度總收入為10.48億元人民幣(約11.45億港元),遠高於該規則規定的5億港元。
因此,信達生物符合根據上市規則第8.05(3)條的條件上市,故聯交所批准相關規則不適用於公司。信達生物的股份名稱在聯交所批准後也將不再加上標記"B"。
此外公告特別提到,公司獲悉於相關規則不適用後及受限於是否符合任何其他申請要求,其股份可能被考慮納入恆生指數。
分析來看,聯交所批准信達生物移除"B"標誌,從某種意義上也將意味着公司等同於常規在聯交所主板上市的企業。結合公司當下的市值規模,其被納入恆生指數及港股通也都將成為可能,這對公司而言也將是重大利好。不論是恆生指數、還是港股通等,都有望為公司帶來巨量資金,增強信達生物的股份流動性,提高市場關注度,並帶來估值提升空間。
二、重磅品種上市助力業績騰飛,逆勢大漲獲多家大行看好
港股帶"B"字尾的生物科技公司往往具備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徵即公司並無帶來實際收入的商業化產品,信達生物上市之初同樣面臨這一問題。彼時公司處於大額燒錢、持續虧損的狀態、即使有營收來源也不過是政府補助、銀行利息和一些服務授權實現的少量收入。
不過去年伴隨達伯舒於三月份正式上市,這一狀態被徹底打破。當年度,達伯舒在短短10個月內就產生了高達10.16億元的收入,而以首年銷售額計,其也成為了在中國上市的最暢銷藥物之一。此後達伯舒還於當年年末的醫保談判中成為唯一成功納入醫保的PD-1品種,由此更進一步展現了公司強大的中央市場準入能力。
而今年公司再次釋放重磅利好,其自主研發的重組人源化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單克隆抗體藥物達攸同正式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成為第二個國產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作為信達生物第二個獲得NMPA上市批准的單克隆抗體藥物,達攸用同進入商業化階段,其無疑還將有望為信達生物的業績增長帶來更進一步的支撐。
今年來,面對動盪的市場大環境,信達生物在資本市場得到高度追捧,目前股價年內已經實現翻倍,與此同時,公司也獲得了眾多知名機構的認可。
就在近日,招商證券、大摩紛紛發表研究報告看好公司投資機會,其中招商證券重申買入評級,將信達生物目標價由57.2港元上調至58.5港元,招商證券認為公司移除"B"標誌將帶來股價利好:包括被納入恆生指數的資格、被納入滬港通/深港通等。
而大摩則在研報中表示多種因素將催化信達生物股價表現,包括貝伐單抗仿製藥的獲批等。考慮到其新藥品開發能力及不斷拓展的國際合作,大摩將信達生物選為行業首選,並上調其目標價45%至64港元。除了與招商證券一致預期公司被納入港股體外,大摩同時還預期信達生物有望於2022年實現轉虧為盈。
三、結語
回顧18年底上市時,彼時港股破發潮陰霾籠罩,包括歌禮制藥、百濟神州在內的一眾"B字尾"新股上市遭遇破發,而信達生物在嚴峻環境下仍然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不僅上市之初股價走勢亮眼,及至如今仍然屢屢創下市值新高。
而此次作為第二個脱掉"B"字尾的生物醫藥公司,其在一定程度也反映了公司強勁的綜合實力和執行力,其實現了從無產品銷售到年營收過10億,從不到200億的市值到現如今逼近800億。未來伴隨達伯舒和達攸同兩大重磅藥物在銷售端不斷髮力,公司還將很快進入到盈利階段,在實打實的業績支撐之下,公司的估值還將進一步表現。
就長期而言,信達生物佈局的優勢賽道,潛力巨大,公司商業化能力不斷得到驗證,相信也還將不斷作用到未來新的研發成果之中,其成長價值還將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