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昌源
來源:上海證券報
那些在2018年1月29日以473.52港元價格買入騰訊進而站崗的投資者,估計不會想到自己的股票能在近乎腰斬之後再創新高。
而市場也很難想到,在騰訊站上500港元關口後,喻為“騰指”的恆生指數距離兩年前的巔峯仍有8000多點的距離。
騰訊K線
恆指K線
6月24日,騰訊控股股價開盤即攻破500港元大關,股價在週一創下歷史新高後,今日再度刷新記錄,總市值也達到約4.78萬億港元。與此同時,美團點評、港交所、阿里健康、藥明康德等96只個股在近20日內,股價創下歷史新高。
港股牛市來了嗎?並不盡然。對比之下,恆指還在25000點徘徊,市盈率僅10倍左右。市場也不乏對於恆生指數能否全面且有代表性地反映港股市場真實表現的討論,恆指編制方案是否需要大刀闊斧地變革的聲音不絕於耳。
統計發現,近20日股價創下歷史新高的港股合計有96只,合計市值超過11萬億港元,佔港股總市值的20%。其中市值千億以上的有17只,包括美團點評、港交所、阿里健康、藥明康德、中芯國際、海底撈等知名大牛股。
而從行業分佈來看,消費類公司上榜35家,醫療保健行業同樣密集誕生牛股,信息技術公司上榜9家。此外,房地產及工業等傳統行業也有十餘隻創新高個股出現。
廣發證券港股策略廖凌團隊認為,上半年的港股體現為“結構牛、指數熊”,消費、醫藥、互聯網等疫情“不敏感”板塊實現了盈利和估值的雙升,體現出較強的賺錢效應。
未來,市場風格將更均衡,地產、基建等順週期傳統價值品種有望迎來“價值迴歸”,而上半年強勢的內需增長板塊(如醫藥、必需消費),可能出現分化。下半年建議繼續關注中概股迴歸利好的軟服務主線,如雲服務及關軟件廠商、傳統互聯網龍頭及在線教育。
恆生指數是香港最早的股票市場指數之一,自1969年11月24日推出以來,已經超過50年,成為反映香港股票市場表現的重要指標。
不過,隨着行業發展變遷,市場不乏對恆指代表性的質疑。據恆指公司數據,當前50只恆指成分股中,金融地產類股票合計有22只,佔比近五成。而金融股的權重更是達到48.37%,穩居第一位。
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認為,恆指成分股中屬於傳統經濟的佔比過高,已經很難真實全面地反映香港及內地的經濟運行情況了。缺乏增長力的企業過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恆指長期處於低估值狀態。
事實上,恆指公司也正嘗試優化恆指的成分結構。5月份,恆生指數公司明確,納入同股不同權公司及第二上市公司至恆生指數及恆生國企指數選股範疇。由此,阿里巴巴、美團點評、小米集團等明星互聯網個股納入恆指的道路終於鋪平。
廣發證券港股策略團隊認為,隨着越來越多的新經濟公司港股上市,未來恆指成份不排除將繼續擴容。而此次恆指納入新規的更新將能夠優化指數市值結構,未來隨着科技、消費等“新經濟”行業權重提升,指數市值結構將得到優化,從而更充分地反映市場轉型成果。
在今年6月12日,有媒體消息稱恆指公司會應市場需要增加恆指成份股數量。對此傳聞,恆指公司迴應稱,恆指公司會留意市場發展,定時檢討指數準則以及成分股數目。不過當前未有調整恆指成分股數目的計劃,如有變化會適時公佈。
歷史上恆指曾多次擴容,以保持指數生命力與市場影響力。2006年在大量內地H股赴港上市的背景下,為更加充分代表香港市場,恆生指數公司宣佈將成份股逐漸增加至5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