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騰訊甩出 5000 億!微信之後,馬化騰看中下一張 "船票",目標是新基建
格隆匯 05-26 17:31

作者:李帥飛 

來源: 雷鋒網

騰訊的上一張船票是微信。

2020 年,新基建真是火爆了整個產業界。

有多火呢?

一個簡單的例證是:就在今天,也就是 2020 年 5 月 26 日,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直接宣佈了一個大消息:將投入 5000 億元人民幣,目的就是用於佈局新基建。

5000 億是什麼概念?

官方數據顯示,2019 年我國 GDP(國內生產總值)為 990865 億元,接近 100 萬億元;而騰訊宣佈的這個數字就是 2019 年 GDP 的 0.5% ,全部投入到新基建中。

真可謂是大手筆。

1

為什麼是新基建?

前不久,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家提出了對 "新基建" 的 2020 計劃 ,具體如下:

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 5G 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這是新基建第一次被納入到《政府工作報告》中去,也意味着新基建將進入加速佈局階段。

可以看到,在國家對新基建的近期規劃中,5G、充電樁、新能源汽車成為關鍵詞,其目的不僅僅是激發消費需求,也是助力產業升級。

也就是説,從國家層面,新基建是促消費惠民生,又是調結構增後勁的。

實際上,按照目前的廣泛認知,新基建的行業範疇包括包含 5G 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

另外,在國家發改委的定義中,新基建又具有廣泛意義。

具體來説,它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方面。

可以看到,無論從國家政策支持、行業發展,還是從當前需求和長遠支撐來看,新基建都是值得大力投入的方向。

對於騰訊這樣的巨頭來説,新基建也更是一個其 "紮根消費互聯網 + 擁抱產業互聯網" 戰略的重要發展契機。

尤其是對於騰訊的產業互聯網戰略來説,這 5000 億尤其重要。

正如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騰訊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CSIG)總裁湯道生所言:

以新基建投入為契機,線上線下企業、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公益機構以及廣大用户將共築數字生態共同體,推動產業互聯網發展駛入快車道。我們相信,加速新基建必將有利於實現數字經濟供給側與需求側更緊密地對接,為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另外,湯道生在接受《光明日報》專訪時還透露,騰訊對新基建的進一步佈局,體現在未來五年,這五年間,騰訊計劃投入 5000 億發力新基建。

所以,這是一個長遠的計劃,也是騰訊不得不抓住的機會。

2

5000 億,該怎麼花?

騰訊已經宣佈 5000 億投入新基建,那麼,這 5000 億該怎麼花?

雷鋒網從騰訊官方獲悉,騰訊的新基建佈局如下:

  • 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服務器、大型數據中心、超算中心、物聯網操作系統、5G 網絡、音視頻通訊、網絡安全、量子計算等都將是騰訊重點投入領域。其中,在數據中心方面,騰訊將陸續在全國新建多個百萬級服務器規模的大型數據中心。同時,騰訊還將結合產業技術創新需要,重點投入雲啟產業基地、工業互聯網基地、創新中心、產業園區等方面的建設。騰訊將充分調動內部頂級科研專家和實驗室資源,並將積極與國內外頂尖高校合作,搭建科研平台,加強產業研究和人才培養,投入重大科技攻關,積極參與制定行業標準。

整體來看,騰訊對新基建的佈局,主要依託騰訊 CSIG 的業務發展,在覆蓋多個領域發展的同時,重點佈局數據中心和雲計算的發展,同時也注重用雲計算賦能工業互聯網等其他領域。

另外,騰訊在該計劃中還注重基礎研發、人才培養和行業標準建設,以便為騰訊在新基建方面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

在雷鋒網看來,騰訊的 5000 億元新基建計劃,主要是以雲計算為容器,同時將技術注入其中並對外開放,同時騰訊在這一計劃中還定下了人才、研究、產業合作、平台建設等配套計劃。

總體來看,這一計劃很好地結合了騰訊 CSIG 當前業務的發展,也與騰訊此前已經提出的 "擁抱產業互聯網" 計劃一脈相承。

另外,湯道生還特別強調,騰訊還將繼續秉承 “科技向善” 理念,整合技術能力,做好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從而讓每一個人和每個企業,共享產業升級發展的成果。

可見,即使是擁抱新基建,騰訊也沒有忘記 ”科技向善“。

3

目標還是產業互聯網

其實,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説,"新基建"雖然是一個新詞,但其內涵一點都不陌生。

因此,新基建所涉及到的多個領域,其實是當前不少互聯網公司已經面向行業發展多有佈局的領域;對於騰訊這樣的巨頭來説,更是如此。

對此,騰訊官方也表示:一直以來,騰訊都在持續投入新基建佈局。

那麼,就具體情況來看,騰訊目前已經有哪些佈局可以視為 "新基建" 的範疇呢?

簡要總結如下:

  • 5G 網絡方面。騰訊已經成立了未來網絡實驗室,探索 5G 在出行等場景下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實踐。
  • 工業互聯網方面。騰訊雲推出了適合於工業數字化的工業互聯網助力平台,目前騰訊工業雲基地已經落地西安、煙台、張家港等地。另外,在物聯網領域,騰訊也推出了實時終端操作系統和一站式物聯網開發平台,為用户提供覆蓋零售、製造等多場景的物聯網應用開發能力。
  • 數據中心方面。騰訊雲發佈了首款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服務器產品,併成立了專注於服務器硬件研發的星星海實驗室。目前,騰訊雲還在全球 26 個地理區域運營的 53 個可用區。
  • 人工智能方面。在人工智能領域,騰訊已經建立了優圖實驗室、AI Lab、微信人工智能實驗室等多個 AI 實驗室。截至 2020 年 3 月,騰訊在全球擁有超過 6500 項 AI 專利,有超過 800 篇論文被國際頂級 AI 會議收錄——當然,這些 AI 技術能力也在教育、醫療等領域已經有了非常深度的應用。

以上四點,是騰訊目前的產業互聯網布局中直接契合 "新基建" 這個大主題的。

除此之外,騰訊還有一系列數字技術相關能力,也可以從側面為騰訊的 5000 億 "新基建" 計劃賦能,比如説: 

  • 在線教育方面。騰訊教育服務於全國 30 多個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門,通過騰訊智慧校園、騰訊課堂等產品為師生提供在線教學服務,服務學生人數超過 1 個億。
  • 區塊鏈方面。騰訊還在構建了從底層引擎到上層應用的全鏈路產品能力,並已經全面落地電子發票、供應鏈金融、司法存證等領域;
  • 安全方面。騰訊依託七大安全實驗室,打造了覆蓋基礎安全、安全運營、業務安全等場景的完整解決方案,為政企、金融、醫療、教育、交通等領域安全保障服務。
  • 前沿技術方面。騰訊還在邊緣計算、量子計算、機器人等領域也建立了實驗室,進行前沿技術佈局。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方面還表示,其旗下的雲啟產業生態平台通過產投、產孵、產服、產培四大引擎,打通騰訊 B 端技術、產品、平台能力以及 C 端場景、流量能力,與合作伙伴共生共贏,助力產業升級。

4

騰訊的下一張 "船票"

騰訊投入 5000 億佈局新基建,一點都不意外。

雷鋒網瞭解到,此前,身為人大代表的騰訊董事會主席兼 CEO 馬化騰就曾經為兩會建言,建議加快制定產業互聯網國家戰略,壯大數字經濟,並着重談到了 "新基建"。

其中,馬化騰特別提到:

加強頂層設計,制定系統推進產業互聯網發展的國家戰略,加快推進雲計算等新基建,以 “數據中台” 建設為重點和突破口,進一步推動數據開放共享等。

現在來看,馬化騰的建議已經在騰訊內部落地,變身為騰訊的 5000 億 "新基建" 計劃。

當然,在宣佈佈局新基建的同時,騰訊還做出了表態,宣佈將進一步面向產業開放 5 種力量,分別是:

  • 打通用户連接的互聯互通力;在互聯網領域歷練的研發技術力;最大化新基建公共價值的開源協同力;以運營能力拉動生態經濟的平台生態力;覆蓋底層和應用的全域安全力。

騰訊表示,其目的,就是全面助力產業的數字化升級。

當然,在雷鋒網看來,騰訊之所以大舉在新基建投入 5000 億,實際上就是借 "新基建" 的契機,為自己打造繼微信之後的另外一張 "船票"——產業數字化。

如果説微信是騰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張 "頭等艙船票",那麼產業數字化的機遇將是騰訊在數字經濟時代的另一張 "新船票"。

當然,與微信相比,這張 "新船票" 更加重要,分量更重,更加需要耐力,當然也更難拿到,也需要更多的真金白銀。

於是,騰訊一甩手,掏出了 5000 億元。

本文參考資料:

https://mp.weixin.qq.com/s/NKxDZsqeEzuj7NYV_3xaFA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