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中集集團(2039.HK/000039.SZ)旗下中集車輛擬回A上市,註冊制紅利激發“雙創”企業發展活力
格隆匯 05-12 17:04

近日,中國證監會和深交所相繼發佈了多個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配套業務規則,並就此公開徵求意見,創業板推行註冊制的大幕由此正式拉開。

5月6日收市晚間,作為高端裝備製造業的代表性企業,中集集團發佈公告稱,其所控股的海外上市平台中集車輛(香港上市代碼01839)擬於深交所創業板申請上市,在香港市場發行H股的中集車輛,以這種方式迴歸A股進而將實現A+H兩地上市,起到了一定的示範效應。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據悉,除了中集車輛以外,中集集團在香港市場的另外兩間控股上市公司還包括了中集天達(H)、中集安瑞科(H),它們均有機會效仿中集車輛的迴歸A股之路,不排除中集未來謀求旗下控股子公司以A+H架構實現迴歸的可能性。

受此利好消息刺激,5月7日,中集集團AH股分別報收漲幅為1.08%和4.06%,最新總市值約244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中集集團或長期受益於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和政策支持。

據媒體報道,在2019年8月28日舉行的中集集團2019年的半年報業績説明會上,公司高管回覆投資者是否分拆上市子公司到科創板時曾經表示,中集會密切關注資本市場改革方向,重視深化改革機會,會利用好資本市場機遇積極參與。其後亦透露,中集旗下已有多家“雙創”企業,未來會視情況積極爭取上市。目前,中集旗下這些正在培育或快速發展的“雙創”企業,未來仍會瞄準創業板或科創板申請上市的機會。

作為高端自動化方向的雙創企業代表,前海瑞集科技集中體現了集團的智能製造能力

眾所周知,龍騰計劃、夢六項目、燈塔工廠及超級麥哲倫計劃可以説是中集集團向高端製造和智能化製造轉型路上的一些經典“樣本”,正是因為這些戰略計劃的落地和持續推進,使得中集集團能夠在多個行業的細分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也因此使其成為了中國工業製造領域轉型升級的先行者和代言人,而作為中集集團旗下業務板塊的智能化升級及自動化、數字化改造戰略實施的核心供應商之一,前海瑞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前海瑞集”)功不可沒。

成立於2016年底的前海瑞集是集裝箱板塊下屬的創新企業,主營業務是工業機器人集成,定位為離散製造企業提供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線解決方案設計、集成以及配套服務。該公司所處行業,屬於科創板所鼓勵的高端裝備及智能製造方向。

前海瑞集的核心團隊成員來自集裝箱裝備技術研究院,前期以服務集團內部客户為切入點,在幫助兄弟企業完成智能化升級的同時壯大了自己,目前其正積極拓展中集集團以外的業務,減少對集團的依賴性,業務發展也因此進入了良性循環和快速提升的新階段,2020年外部業務佔比或將得到顯著的提升。

據瞭解,前海瑞集自成立後便駛入了發展的高速道,至今仍維持每年營收增長翻一番的記錄。而公司在此領域開展業務並取得快速發展的核心優勢主要是來自於強大的內生性增長力,首先源自其整合能力加上對工業製造生產流程的理解;其次受益於中集製造能力和品牌影響力;最後中集內部有足夠大的應用場景支撐前海瑞集不斷進行嘗試和優化產品,並獲得有價值數據的反饋。尤其是中集近年來推行龍騰計劃、夢六計劃等升級行動的背景下,前海瑞集正好抓住了機會。

目前,該公司所取得的主要研發和轉化成果有:集裝箱前牆板激光在線掃描機器人焊接智能裝備、集裝箱底架多台機器人掃描焊接系統;車輛前廂激光掃描機器人焊接系統等智能焊接系統等智能焊接系統,並形成標準化產品應用了多個集裝箱與車輛工廠;集裝箱底架底漆、黑漆、前牆、後框多台機器人智能噴塗系統,形成成熟的應用能力,並應用於多個相關工廠企業。另外,公司服務的知名外部客户包括了東風專用車、中遠海集團、富華集團、智昌集團等。

冷鏈物流的創新業務:中集冷雲獨領風騷,模塊化冷鏈試水

近年來,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逐年擴大,預計市場規模在今年將達4700億元,到2023年達到5200億元,而冷鏈物流基礎建設市場每年新增約200-300億元,隨着新零售的爆發、新鮮冷鏈、預冷、終端配送的興起,相關市場規模還將逐年增加。目前,中集集團已在冷鏈物流行業進行了深入的佈局,“雙創”企業成為了突擊的尖兵。

中集冷雲(北京)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集冷雲”),是中集集團旗下一家致立於醫藥冷鏈智能控温運輸解決方案服務商。其在全國35個省會及樞紐城市均建有分公司,配送範圍輻射全國1000多個城市。公司按照GSP相關標準,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成都、石家莊、武漢等20餘個樞紐城市建有專業冷庫,使用空間達25000多立方米。2018年底,公司客户數量超過1000家,營業收入達億元以上。

在中集冷雲總經理程紹海看來,醫藥冷鏈行業的門檻極高,“生鮮冷鏈是消費者體驗主導的市場,只看最後一公里的結果,前面多少公里怎麼運過來的,是不可追溯的。醫藥冷鏈卻是生產企業主導的冷鏈市場,做不好就會出大問題,所以必須保證冷鏈合規合法。快遞物流巨頭三通一達、德邦物流為什麼不碰醫藥冷鏈?本質上就是因為門檻高。”

但當前醫藥冷鏈市場的競爭者卻非常多,“因為冷鏈佈局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加上很多傳統物流公司還在這個市場裏生存,但他們不改變的話,一定會被大浪潮沖走。”

中集冷雲在醫藥冷鏈市場的佔有率和增長性都比較高,“我們花了三年時間在全國29個省會城市佈局了24座專業化冷庫,投放了5萬個冷藏箱,投放量佔全市場70%以上。全國增長最快的醫藥冷鏈供應商就是我們了,今年一季度營收增長了30%,全國實現正增長的企業,包括我們在內也只有兩家。”

程紹海認為,中國醫藥冷鏈市場大概有1000億的市場空間,“中國醫藥冷鏈起步比較晚,現在滲透率還比較低,規模還不到400億。腫瘤藥、生長激素、疫苗還有這次疫情用的診斷試劑對温度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我們的客户目前大都處在這些市場。其實你留心觀察的話會發現,80%、90%的藥品包裝上都會寫儲存温度,這些藥品實際上都需要温控運輸,其他發達國家都是按照温度要求來做的。”

“2016年是中國醫藥冷鏈發展的元年,當時山東疫苗事件爆發,一家經銷商5.7億元貨值的疫苗運輸都處於失控狀態,刑事拘留、判刑數百人,從那之後醫藥冷鏈開始受到重視。”儘管行業增長的拐點早已出現,但因為醫藥冷鏈需要重資產的投入,增長並不非常搶眼,“我們從2016年9月成立,直到今年4月才開始盈利,其實是因為不希望太快盈利,因為通過縮減對未來的投入就可以快速盈利,但產業的發展窗口從來都是不等人的。”

程紹海將中集冷雲的優勢總結為“三網”商業模式:產網、地網和天網,也就是產業鏈網絡、全國網點佈局和信息化網絡。

“醫藥冷鏈歸納成四個字就是温度加物流,產網解決温度的問題,地網解決物流的問題。先説產網,中集冷雲在設備生產研發上是全國領先的,冷鏈運輸中的外部保温箱體、內部控温箱面材料、檢測温度的温度儀,我們都能自主研發和生產。第二就是地網,包括網點以及其中的配套服務、管理、信息化操作。

“近幾年,醫藥行業不斷有新的法規出台,對藥品運輸提出了精準控温的要求,這就需要藥品運輸具有可追溯性,‘天網’的信息化佈局就是為了達成這種可追溯性。我們專門做了一個圍繞醫藥冷鏈的温度監控的硬件和軟件信息平台,形成藥品温控的可追溯體系,我們建成了專用的醫藥冷鏈區塊鏈,運輸過程中的藥品温度直接上鍊,上游客户可以及時查看。”

“我們80%的客户都是温控敏感型的,不計代價一定要做好温控,成本無所謂,他們是這個市場裏最優質的客户。但大部分客户不是這樣,温控做到合格、成本越低越好,這就需要規模效應降低我們的成本,所以我們接下來的目標主要是擴大規模、搶佔市場。”

“我們與國藥集團合作,幫他們降低了30%的運輸費和95%的產品不合格率,他們對合作的評價一直非常高。另一個客户是某類兒童用藥的終端直銷商,也是比較關注品質,還要有網絡能夠配送到全國的終端,他們甚至會在包裝上寫,‘我們的冷鏈是由中集冷雲來做的’。”

在高進入壁壘業已形成的醫藥冷鏈行業,以技術驅動的中集冷雲無疑已經取得了先機,其所走的路線就是“隱形冠軍”之路,這樣快速成長的“雙創”企業無疑是不容小覷的。

另外,中集集團在模塊化冷鏈物流裝備方面也捕捉到快速成長機會,目前已經推出多功能模塊化組合移動冷庫,從冷鏈設施解決方案到裝備配置,到遍及全國到生命週期服務。對比傳統的冷庫,模塊化組合冷庫有着明顯的優勢,其具有的可拆卸、可移動、可重複使用、可變更功能和規模、品質穩定、可嫁接金融產品、可租可售等諸多優點,目前仍在持續擴展新的應用場景,並在典型行業樹立標杆項目。

(數據來源:wind)

歸根結底,中集集團旗下眾多的“雙創”企業之所以能快速成長,既離不開技術突破和技術領先所帶來的業務轉化和模式創新,也離不開中集對研發的重視和持續投入,據歷年財報數據所示,中集集團的研發支出呈現出持續增長和穩步提升的趨勢。

截止至2019年底,集團的研發支出約14.87億元人民幣,過去三年的複合增長速度約為38.2%,這將支撐旗下眾多“雙創”企業的潛力在未來3-5年陸續進入釋放期,其後或將延續中集“重點發展優勢的、國家有短板、未來增長可期的領域”的思路及前瞻性戰略佈局,在中國資本市場持續深化改革趨勢及推動市場化、國際化,全面實施註冊制的進程中,繼續把握重大的拐點機遇,借力資本的力量進一步激活“創業創新”(雙創)企業的持續成長。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