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建薔
來源:中國基金報
疫情之下,本已不堪重負的香港零售業走進至暗時刻。
香港化粧品零售龍頭莎莎國際日前發佈盈利預告稱,最新財年約虧損5至6億港元,同比暴跌200%以上。在經營情況惡化、社會事件爆發等多重衝擊下,莎莎國際股價較兩年前的高位已經跌去7成以上,市值縮水超百億。
事實上,莎莎只是香港零售業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香港零售業已經連續兩月下挫逾40%。奢侈品品牌們也在對香港零售業失去信心,關閉核心店鋪、罕見半價甩賣……。
日前,莎莎國際在香港交易所發佈盈利警告公告稱,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全年,預計本財政年度虧損5-6億港元。該數字已計入使用權資產及物業、機器及設備做出相關的計提減值撥備約2.4-3億港元。
估算下來,與公司盈利4.71億港元的去年同期相比,莎莎國際本財年利潤暴跌200%以上。
截止3月底財年的四個季度,莎莎表現每況愈下。集團第四季度營業額為892.4百萬港元,較去年同期下降56.5%;其中香港及澳門特區營業額為657.6百萬港元,較去年同期下降62.0%,同店銷售額下降59.6%。
而前三個季度該公司港澳同店銷售跌幅分別為15.3%、28.5%、34.7%,本地社會事件疊加大流行,令莎莎營商環境急劇惡化。
莎莎在財報中表示,自去年7月開始,香港特區已因社會事件引致內地訪港旅客人數大幅下滑,導致集團於本財政年度的中期業績錄得虧損.
今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後,訪港旅客人數進一步急劇下跌,本地客的消費意欲亦受拖累,導致集團於香港特區零售店的銷售雪上加霜。
不過莎莎在財報中指出,雖然集團的手頭現金足以應付現時業務所需,但面對前所未見的全球性病毒爆發,營商環境現時十分艱難,管理層已果斷地採取多項應變措施,以儘快回覆盈利能力為最終目標。
此前,莎莎國際員工還透露稱,集團後勤部門將裁員逾50%,通訊部和法律部也已經開始裁員,電商部門也已有三分之二員工被解僱。對此莎莎國際回覆稱,精簡結構後的員工流失數將不超過香港總員工數的3%,同時3至5月高管層薪資將減少約40%,其餘基層員工降薪10%至15%,且員工福利標準也會降低,預計該計劃可使集團在短期內節約30%成本。
二級市場表現方面,相較於2018年6月5.3港元/股的高點,截至目前不到兩年時間裏莎莎國際股價已縮水超7成,122億港元的市值已經蒸發。
莎莎經營情況惡化背後,是整個香港零售業的慘淡。
香港統計局週二發佈的數據顯示,首季度零售業銷貨額大跌35.0%,是有紀錄以來最大單季跌幅。其中藥粧類別跌幅高達49.2%,3月份更是狂瀉63.8%。
其中,今年3月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30億港元,較去年同月下跌42%,已連續下跌14個月。
數據顯示,3月香港零售各行業以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銷貨價值跌幅最大,下跌75.2%;其次為服裝跌67.2%,藥物及化粧品跌63.8%。超級市場貨品的銷貨價值則上升16.1%。
事實上,這已是香港零售業連續第二個月同比下挫40%以上。今年2月,香港零售業同比下跌44%,創13個月以來最大跌幅,其中珠寶、手錶和貴重禮品銷售額暴跌58.6%,服裝產品大跌49.9%,鞋履和配飾產品下滑43.1%。1月,香港零售業總銷貨額為378億港元,同比下跌21.4%。
莎莎同行歐舒丹布的截止3月底四季度業績顯示,1-3月公司香港特區銷售暴跌41.8%至1,792.6萬歐元,固定匯率跌幅達43.3%,內地市場期內銷售亦按年下滑19.4%至4,105.0萬歐元,固定匯率計算跌幅18.1%。
除化粧品集合店外,周大福等珠寶零售商也遭遇重創,周大福已永久關閉4家門店,謝瑞麟在香港30家門店中的16家也已停業。
在截至今年3月底止的三個月內,周大福在香港及澳門同店銷售同比大跌65%,中國內地的同店銷售大跌50%。
據中新社報道,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指出,香港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已出現逾一年的同比跌幅,而今年2月、3月出現同比跌幅擴大,主因仍在於疫情影響下進行出入境口岸管制,致使赴港遊客大幅減少。
但他也表示,在修例風波和疫情期間,有一些消費可能逐漸轉移到了網上,而這些相關數據可能未加入零售業的統計。
近20年來,中國內地消費者貢獻了香港零售業7成的銷售額,香港零售業表現背後直接是該羣體的減少。
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作為亞洲“購物天堂”的香港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冷清黯淡。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的最新數據,“五一”勞動節假期首日,有1528人次入境香港,其中香港居民佔比超過九成,中國內地訪港旅客僅有119人次。
而在去年,僅僅5月1日當天有逾106萬人次進出香港,其中中國內地訪港旅客量接近50萬人次。
受強制檢疫限制,儘管香港居民開始外出踏青,訪港遊客的身影卻依然罕見,特別是在旺角、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以接待遊客為主的珠寶、禮品店鋪更是冷清。
在新冠疫情與暴力亂港活動的雙重疊加影響下,今年是有登記內地訪港團13年以來,首次在五一黃金週零團來港,往年平均每日約有300團。
實際上從去年6月開始,內地遊客赴港數量較之前開始下降,2020年在疫情的催化下,情況更是加速惡化。
零售業銷貨額斷崖式下跌背後,奢侈品也在紛紛撤離香港。
對於很多奢侈品牌而言,香港市場佔到全球奢侈品牌5%至10%的銷售額。顯示,LVMH在香港的銷量佔其總營業額的8%至9%,開雲集團旗下的核心品牌Gucci在香港的銷量佔其總營業額的10%左右。
面對購買主力的驟減,這些奢侈品牌也開始重新審視落地香港的價值。
作為亞洲最賺錢的商場,海港城全年超過8千萬人次的客流量在全球範圍內也僅次於46.5萬平方米的全球最大購物中心——迪拜購物中心。
就高端和奢侈品商品銷售而言,海港城對香港全年總銷售額的貢獻達到近三分之一。但不到一個月以前,意大利奢侈品品牌Valentino撤下了香港海港城雙層旗艦店的招牌。
有分析指出,Valentino等奢侈品牌關閉海港城旗艦店成為香港奢侈品零售業步入衰退期的又一證據,海港城曾是中國內地高端消費者必到的購物目的地。
另據時尚商業快訊,Tiffany在香港最昂貴購物街區尖沙咀廣東道的旗艦店已悄然關閉,該佔地面積4000平方英尺的門店租約已於去年底到期。不過該品牌否認關店舉措與疫情相關,強調只是品牌長期門店調整戰略的一部分,目前Tiffany在香港還有11家門店。
據報道,香港DFS商場近日推出了折扣力度頗大的促銷活動,參與促銷的包括Gucci、Burberry、Celine、Loewe、YSL等奢侈品牌,大部分品牌甚至是全場5折,一些熱門的款式也參與促銷。相比之下,以往在香港商場的專櫃,這些奢侈品牌罕有如此大幅度的折扣,即使有折扣通常也只是一些過氣的款式。
多位業界人士預計,未來銅鑼灣、旺角及尖沙咀等核心商業區或會出現店鋪退租潮。香港港零售管理協會協會主席Annie Yau Tse直言,2020年上半年零售業銷售額的降幅將在30%至50%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