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新高教集團(2001.HK):2019年收入多元、負債減半,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
格隆匯 03-27 09:01

3月23日盤後,新高教集團(2001.HK)發佈2019年業績公告。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新高教實現總收入12.5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72.2%;毛利潤5.43億元,同比增長89.9%;歸母淨利潤3.86億元,同比增長58.8%;擬派發末期股息每股0.032元,同比增長68.4%,股東回報大幅躍升。

目前,新高教旗下共擁有7所跨區域佈局的優質高等院校,在所有上市的高教公司中佈局範圍是最廣的。依靠着“內生增長為主,外延擴張為輔“的雙輪戰略驅動,2019年新高教向市場交出了一張不錯的業績答卷,各項核心經營指標均穩步提升,收入初步形成了多元化格局,公司的業績處於高速釋放狀態,內生潛力保持行業領先水平。

一. 收入多元化格局形成,強化教學質量推動內生潛力保持行業領先

2019年,新高教實現總收入12.52億元,同比增長72.2%,維持一貫的攀升態勢。其中,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為10.89億元,同比增速達到94.1%,大幅高於2016至2018年的年複合增速28.3%,從下圖也可以明顯看出新高教的主營業務(學費+住宿費)收入增長於2019年顯著提速。具體而言,2019年新高教的學費和住宿費分別為9.84億元和1.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2.2%和114.3%。

公告顯示,新高教主營的業務收入增長主要是由於1)華中及廣西學校於期內完成財務並表,2)河南、東北學校的收入整年計入,以及3)學生人數、生均學費標準以及住宿費標準的同步提升。

學生人數方面,2019/2020學年,新高教旗下7所學校的招生人數均創歷史新高,在校生數合計達到113,507人,同比繼續高速增長21.3%,2015/2016學年以來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9.8%,目前在校生人數於港股高教板塊位列第三。若撇除尚未並表的甘肅學院,2019/2020學年的在校生人數也有105,269人,同比增長12.5%,領先於高教行業平均個位數的學生內生增速。其中,河南、華中、雲南學校的規模擴張最為迅速,在校生同比增速分別達到27.6%、25.4%及10.5%,反映出學校強勁的吸生能力。2019/2020學年,新高教還聚焦新文科、新工科、新醫科等國家熱門學科建設,新增24個專業,未來會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匹配行業的進步,也更好地滿足區域的發展。

學費方面,2019年新高教的生均學費為10,955元,同比約增長11%,較於高教行業平均13,000元左右的水平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導向下,新高教也非常注重對在校大學生學歷之外技能(駕駛培訓、職業技能、第二學歷等)的培養。通過對旗下學校教學體系的不斷完善,期內新高教培訓及後勤收入同比增長65.2%至1.14億元,收入佔比超過住宿費,證明公司收入多元化格局初步已經形成,業務實現了多點開花,培訓及後勤業務未來有望繼續快速成長,發展成收入的又一“生力軍”。

費用方面,可以看到新高教的成本結構在不斷優化,2019年主營業務的成本由2018年的61%增加至71%,體現在對學校教學質量的加大投入,以期持續強化競爭力內涵。公司對教育質量的強化,具體體現在基於OBE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強化課程研究與建設,推廣高薪試點班(卓越學院、英才班等),與華為、阿里、國家電網、中建集團等10,000家以上的就業合作單位展開合作等。我們看到,新高教內涵建設提升頗有成效,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97.35%,高品質就業率達38.48%(名企、升學、公務員)。同時,公司的融資成本及管理費用佔比也在逐年下降,分別由17%、12%下降至12%及11%,顯示出公司輕量化運營及集團化管理的優勢。

在收入規模穩健擴張以及成本結構不斷優化的基礎上,2019年新高教的盈利水平再攀高峯,毛利同比增長89.9%至5.43億元,EBITDA同比增長63.3%至7.17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58.8%至3.86億元,擬派發末期股息每股0.032元,同比增長68.4%,股東回報大幅提升。

二. 現金充裕、負債水平減半,發揮集團化辦學優勢繼續挖掘收併購機會

作為一家高等學歷教育公司,新高教 “內生增長為主,外延擴張為輔“的雙輪驅動模式已經得以驗證,利潤保持了持續的穩健釋放。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新高教的資金總額(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貨幣資金+其他貨幣資金)為10.47億元,較於2018年期末大幅增長約153.5%;經營性現金淨流入8.31億元,同比增長81.8%,有息負債淨額4.39億元,同比下降49.8%。在現金儲備倍增,以及有息負債顯著改善的雙重作用下,公司的利息覆蓋倍數、EBITDA倍數、淨借貸比例等財務槓桿指標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並且加權平均利率較2018年同期下降超過100bps。新高教充足的資金及大幅減輕的負債水平,無疑為公司接下來的收併購戰略提供堅實的現金流“後盾”。

從佈局網絡來看,新高教自2009年就開始了多省區的辦學之路,陸續發起5所學校的收併購,被視為行業跨區域佈局的先行者,目前旗下學校已經遍佈全國7個省份,在港股高教公司中是最全面的。

新高教學校網絡佈局

同時,作為跨區域佈局的先行者,新高教的先發優勢也非常明顯。據悉,憑藉着對行業的精準判斷,公司的併購標的主要選擇在學生生源多、毛入學率遠低於全國水平、教育資源匱乏,以及政府教育政策傾斜的地區,以保證內生增長的高彈性。

值得一提的是,收購完成後,新高教會對旗下所有的學校進行統一的集團化管理,包括集中採購、共享招生網絡和校企合作網絡等,通過集團化的增值賦能優化收入及成本端,持續提升運營效率以及教學質量,使得長期的增長空間最大化。隨着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新高教也在積極打造自己的數字化平台,以補充集團化的管理手段,包括實施教學數字化、管理數字化、服務數字化以及安全數字化,例如其TronClass在線教學平台在本次疫情中就充分發揮了作用,累計訪問人次超過4,000萬。

從2015年開始,新高教投資華中學校起,就展示出其獨到的標的選擇及領先的投後管理能力,收購後的學校淨利潤增速均非常明顯,如2019年並表的華中學校、廣西學校舉例,淨利潤同比增長都在40%以上,這也是新高教的內生增長能夠持續保持在行業領先水平的關鍵原因。2019年,通過集團化辦學的經驗及管理優勢,新高教陸續成功整合了多所已併購的大學,包括新建河南學校約500畝新校區推動實現超過27,000名的在校生,以及在一年內完成甘肅學院的建設及搬遷工作等。

三. 如何解讀新高教業績持續高速釋放,估值水平卻行業“墊底”?

今年年初,一場疫情“黑天鵝”,激發了市場對在線教育的強烈關注,相關板塊個股漲勢喜人。相比之下,高教板塊則略顯弱勢,截至3月20日行業的平均PE(TTM)僅在18.2倍左右,處於高教行業歷史的低位水平。眾所周知,高等院校的學費採取的是學期預收制,並且學生需求是剛需,在成本並無較大變動的基礎上,疫情對高教公司的盈利水平其實基本沒有影響。相反,疫情發生後,面對接下來較大的就業壓力,教育部已經明確表示將擴大專升本規模,預計專升本招生同比增加32.2萬人,這無疑直接刺激了高教的市場需求,很大程度應該利好高教板塊的估值修復。

具體看新高教的估值水平。據筆者統計,在港股所有的高教公司中,新高教以不到10倍的PE(TTM)水平處在估值底部,與其行業領先的內生增速水平倒掛(如下圖)。按照新高教2019年度3.86億元的歸母淨利潤計算,對應截至3月20日2.05港元的股價,公司的PE更只有7.5倍。在整個高教板塊已經遭到估值偏差的基礎上,新高教更低於板塊平均的估值水平,以及公司雙輪驅動的高速利潤釋放預期,這樣的估值似乎顯得相當不合理。

回溯過去,筆者認為新高教超低估值的原因或有兩個。

其一是公司於2017年12月27日宣佈收購新疆學校,但因交易條件未能達成,而於2018年10月25日終止交易,其後公司所付收購款項的收回工作即受到各方的關注,引發市場對新高教計提壞賬的擔憂。但其實,公司僅在2018年年報中對新疆項目計提了少量的減值準備,並於2019年年底獲得了新疆學校訴訟勝利判決,收回給予對方的首期付款預期將很快有效解決,可以説新疆項目風險基本已經解除。

其二則是中國平安去年出售新高教股份的行為,被市場解讀為不看好新高教的利空信號。但其實,中國平安2016年7月份就以2億元的代價認購了新高教15.5%的股份,股份於新高教上市後被稀釋至約12.4%。按照雙方交易股價及涉及金額計算,中國平安支付的每股實際成本僅約為1.13元(約1.28港元)。所以,中國平安在2018年5月首次減持新高教後,已經成功收回成本並獲得了約2.5億元的淨利潤,剩餘的9,800萬股股份相當於零成本投資。因此,中國平安出售新高教股份僅是資本市場正常的獲利退出行為,卻遭到了市場的過度解讀。

綜合來看,新高教很有可能是一隻被市場嚴重錯殺的教育股。憑藉着目前整個高教板塊乃至公司自身極低的估值、業績持續的高速釋放以及健康的現金流水平,新高教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