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中船系概念開盤走高,而相關概念股也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漲幅。其中,中國船舶漲近7%,隨後漲幅收窄至4.04%,中船防務和中國動力上漲逾2%,中船科技、中國重工、中國海防則紛紛隨之而漲。
(行情來源:同花順)
從消息面上來看,今日中船系概念股集體拉昇主要是受“南北船正式舉行重組揭牌儀式”刺激。
具體而言,今天上午,重組後的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並舉行揭牌儀式。此次重組後掛牌成立的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未來,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將成為海軍武器裝備科研、設計、生產、試驗、保障的主體力量,承擔以航母、核潛艇為代表的我國海軍全部主戰裝備科研生產任務,為海軍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自“南北船合併”消息傳出以來,該板塊的相關概念股也隨之錄得了不少漲幅。
例如,3月14日,中船集團與中船重工專門圍繞"共同服務國家戰略”形成合作共識之後,又在28日,傳出中船防務和中國船舶雙雙停牌公告調整資產整合方案,確立作為中船集團的船舶動力和船舶總裝的上市平台定位,受這兩則消息提振中船防務和中國船舶都實現了很的的漲幅——3月14日到4月15日,一個月的時間裏,中國船舶股價累漲超53%,中船防務則累漲近17%。
而顯而易見的是,在“南北船”正式合併以及中船系相關概念股市場熱情高漲的推動下,處於這一產業鏈的相關公司們將迎來不少發展機遇。那麼,這艘堪稱巨無霸的“神船”,是怎樣開啟強強聯合之路的呢?
“南北船”知幾何?
據相關資料顯示,中船集團與中船重工俗稱“南北船”,1999年由原船舶工業總公司拆分而成。前者旗下有中國船舶、中船防務、中船科技3家上市公司。後者有中國重工、中國動力、中國海防、中國應急、久之洋等上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以來的新一輪中央企業重組浪潮中,南北船合併消息開始傳出。而進入2019年,南北船合併的消息更是傳得此起彼伏。
3月29日,中船防務和中國船舶雙雙停牌公告調整資產整合方案,分別確立了作為中船集團的船舶動力和船舶總裝的上市平台定位;7月1日,兩船集團下屬企業均公告中船集團正與中船重工集團籌劃戰略性重組;緊接着,10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准中國船舶與中國重工實施聯合重組,兩大造船集團的重組將邁入實質性階段。
需要指出的是,隨着今日“南北船”正式舉行重組揭牌儀式的完成,這一項合併可謂是終於塵埃落定了,開啟自己的新篇章。
據瞭解,此次重組後掛牌成立的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將擁有科研院所、企業單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資產總額7900億元,員工31萬人。以及擁有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產品研發能力,能夠設計建造符合全球船級社規範、滿足國際通用技術標準和安全公約要求的船舶海工裝備。
此外,在未來,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還將成為海軍武器裝備科研、設計、生產、試驗、保障的主體力量,承擔以航母、核潛艇為代表的我國海軍全部主戰裝備科研生產任務,為海軍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事實上,不得不説的是,行業人士一直以來都對“南北船”合併之事表示看好。
其中,安信證券研報指出,集團合併後,需要解決上市公司平台定位調整以及同業競爭等問題。隨着集團人事和職能部門調整到位,旗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等資本運作或將隨即展開。船舶板塊旗下上市公司或將迎來資產重估的機會。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認為,兩船的聯合重組,標誌着央企強強聯合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從改革總體部署看,央企的戰略性整合與資源優化調整遠未結束。在電力、電信、化工、汽車等諸多領域,還將會陸續有整合措施推出。
“南北船”如何利好行業?
眾所周知,航運業是典型的週期性行業,從歷史來看其週期通常是5到15年。此外,每個航運週期都可以分為復甦、繁榮、衰退、蕭條四個階段,而這四個時期串聯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航運週期。
2018年,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全球貿易增速有所下滑。而據Clarksons指出,2019年全球海運貿易增速為2.84%,運力供給增速為2.57%,航運業供需狀況未來有望逐步改善,但消化過剩運力仍需要時間。由此可見,目前航運業正處於蕭條過渡到復甦的“改善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目前航運業仍需要一段時間消化過剩運力,但這並不意味着“反彈”的節點離市場還很遠,實際上整個航運業已逐漸出現了“轉暖”的跡象。
首先,先看看民船方面,從船訂單角度來看,自2016年船舶海工雙重週期底部以來,全球造船新接訂單回暖的趨勢十分明顯。而從三大主流船型造價角度來看,三大主流船型(取180K DWT Capesize、9000TEU、VLCC)新造船價格自2017年底部以來逐步開始抬升,不過相對於2008年價格高位仍處在低位水平。
然而,總體來看,再疊加船鋼板價格高位下跌等因素,民船龍頭企業盈利拐點或已經在來的路上,但離民船行業大規模復甦還需要一些時日。
需要指出的是,在這個行業背景下,南北船合併子公司船廠一事,不僅能夠有效整合產能,促進技術開發和提升管理能力,而且將對民船行業供給格局有很大的改善作用,提高民船的整體國際競爭力。
其次,再來看看軍船方面,據安信證券研報指出,短期來看看,海軍軍改調整於19年年初臨近尾聲,海軍裝備訂單有望於19-20年迎來補償性增長,軍船產業鏈訂單較高增長確定性較大。長期來看,我國遠洋海軍建設任重道遠,艦船裝備補短板需求強勁,未來一段時間內將仍處建設高峯期。
而在這其中,南北船合併之後的資源整合將繼續加大我國軍船製造實力。而在民船行業市場復甦之際,南北船在未來幾年有很大可能繼續面臨依靠軍船訂單的局面。未來,國際貿易活躍度提升、軍船訂單新一輪的爆發,是行業基本面根本性恢復的基礎。
重點標的有哪些?
前文已經提到,“南北船”所述及的概念股涵蓋了中國船舶、中船防務、中船科技、中國重工、中國動力、中國海防、中國應急、久之洋這八家公司,而結合相關券商給出的研報來看,以下重點標的或受益良多:
中國船舶(600150.SH),成立於1998年,是南船資本的核心平台,民船製造行業龍頭。目前該公司總市值為273.42億元,主要經營船舶建造、船舶維修、船舶配套等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受海工業務影響,該公司2016-2017年連續兩年大幅虧損,隨後其不得不剝離了海工業務,轉讓了虧損的長興重工股權來止住虧損。因此2018年,該公司最終扭虧為盈,實現營業收入169.10億元,實現歸屬淨利潤4.89億元。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三季度該公司淨利潤又同比下滑很多。據財報顯示,該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63.5億,同比增長46%;實現歸母淨利潤9631.8萬,同比下降68.9%。
中國重工(601989.SH),成立於2008年,是全產業鏈的艦船研發設計製造上市公司,北船資本打造的平台。目前公司市值是1210.34億元,主要業務則涵蓋軍工軍貿、船舶製造及修理改裝、艦船裝備、海洋經濟、能源交通裝備及科技產業等五大業務板塊。
和中國船舶相似的是,該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業績表現也不太理想。據財報顯示,其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42.12億元,同比減少19.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22億元,同比減少13.91%。
中船防務(600685.SH),是南船資本的核心平台,前身是廣州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於1993年在上海和香港上市,是中國第一家A+H股上市造船企業。其業務涵蓋防務裝備、船舶修造、海洋工程、非船業務這四大板塊。
據最新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28.19億元,同比增6.32%;歸屬於公司股東淨虧損7659.45萬元;基本每股虧損0.0542元。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這三家公司目前業績表現都不太令人滿意,不過可以預見的是,作為行業中龍頭企業的它們,隨着南北船合併的塵埃落地,最有可能率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