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阿里巴巴十二年
格隆匯 11-26 13:21

作者:甄祥晴 

來源: 投中網

從2007到2019,阿里巴巴再次登陸港股,它有哪些新的變化?投中網從業務版圖、業績數據、投資併購、高管變動四大方面梳理了阿里巴巴12年變革。

11月26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掛牌交易。開盤價報187港元,較176港元的發售價漲幅為6.25%,總市值約4萬億港元,超越騰訊控股的3.26萬億港元。

這是阿里巴巴第三次上市,第二次在港股上市。2007年11月,阿里巴巴B2B業務曾在港股上市,後於2012年6月退市,2014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整體在紐交所上市。

從2007到2019,阿里巴巴再次登陸港股,它有哪些新的變化?投中網從業務版圖、業績數據、投資併購、高管變動四大方面梳理了阿里巴巴12年變革。

一、業務版圖在擴張,競爭對手名單在加長

2007年上市時的阿里巴巴(當時僅集團旗下阿里B2B業務上市),已經具備了現在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雛形。

上市前一年年底,阿里巴巴用三個月的時間,將旗下五個事業部獨立,形成五家子公司,分別是從事B2B業務的阿里巴巴、淘寶網、阿里軟件、支付寶和中國雅虎,被戲稱為“達摩五指”。

彼時,B2B業務是老大哥,是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現金奶牛,負責為淘寶網、阿里軟件、支付寶和中國雅虎四個業務部門“輸血”。

淘寶網則剛剛取得C2C戰場的勝利——其競爭對手eBay於2006年底宣佈退出中國市場。互聯網觀察家Keso評論稱,“這是一家以市場規模為目標的公司,與一家以營收增長為目標的公司之間的競爭。易趣(投中網注:eBay 2003年收購易趣)已有的存量市場,相對進入爆發期的巨大的增量市場,幾乎毫無意義,聊勝於無。”

某種程度上來説,淘寶網對eBay的勝利,也是後來中國互聯網公司先打市場,再談賺錢這種競爭方式的開端之一。

戰勝eBay的淘寶網,幾乎看不到競爭對手。僅值得一提的是,騰訊運營的拍拍網藉助QQ彈窗等進行推廣,成為C2C領域僅次於淘寶的電商平台,不過,其市場份額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艾瑞諮詢報告顯示,2007年的中國C2C電子商務市場,淘寶網交易份額佔比達到83.6%。最終,騰訊入股京東,拍拍隨之進入京東體系。

不過,沒有對手的阿里並沒有停下業務擴張。

2006年,B2C的市場份額在逐漸擴大,因擔心對手從B2C業務入手,蠶食淘寶的C2C業務,馬雲開始嘗試B2C業務,這是天貓誕生的開端。2008年4月,淘寶網正式推出淘寶商城(也就是後來的天貓),進軍B2C行業。

至此,阿里零售商業中最重要的兩大業務支柱都已誕生。

如今,阿里巴巴的淘寶網已經演變成零售商業生態。包括中國業務淘寶、天貓、盒馬鮮生Freshippo、銀泰百貨、阿里健康,跨境及全球業務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 、東南亞電商Lazada、天貓國際、考拉海購。

而零售商業也代替B2B業務,成為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現金奶牛,為阿里雲、數字媒體及娛樂、創新業務輸血。

此外,因淘寶網而誕生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寶也發展成一棵參天大樹“螞蟻金服”——從單純的支付工具延伸到理財、徵信、貸款、保險等服務,其於2018年6月完成140億美元的C輪融資,估值超過1500 億美元。

當然,阿里也並非一直立於不敗之地。

阿里曾投入大量資金與精力做阿里軟件與中國雅虎,最終以失敗告終——阿里軟件於2008年被關閉,中國雅虎則於2013年被關閉。

不過,正因為阿里軟件的失敗,才有了阿里雲的誕生。阿里軟件關閉後,王堅成為阿里IT重構的操盤手。《財經》評論稱,這次接棒令阿里巴巴得以完成從舊IT時代(軟件部署模式)向新IT時代(雲計算部署模式)的轉型。

當阿里巴巴發展壯大時,其競爭對手名單也在不斷髮生變化,並加長。

比如,在零售商業領域,當阿里發展B2C業務時,京東是其最大競爭對手,而近兩年,從“五環外”發展而來的拼多多成為阿里巴巴在下沉市場的最大競爭對手;在生活服務領域,阿里曾經投資過的美團成為阿里最大競爭對手;在數字媒體及娛樂領域,騰訊系的騰訊視頻、騰訊音樂、騰訊+企鵝影業、閲文集團都是阿里旗下業務的主要競爭對手……

二、數字在變化:從賺1塊錢到一年淨賺879億元

2002年年初,馬雲提出:“阿里巴巴要賺一塊錢。”馬雲認為,阿里巴巴只賺一塊錢是基於增長基礎之上的盈利,一塊錢有豐富的含義。年底,阿里巴巴首次實現全年正現金流入,這是阿里巴巴賺錢的開端。

16年後,阿里巴巴能夠一年淨賺879億元。阿里美股財報顯示,2019財年,阿里巴巴淨利潤為878.9億元,同比增長37.12%。

阿里巴巴的業績變化情況可以分兩部分來看,一是2007~2011年B2B業務在港股上市期間的數據,二是2014年阿里巴巴集團美股上市後的數據。

2011年,阿里巴巴B2B業務付費會員從去年的80.9萬減少至76.5萬,阿里巴巴B2B業務開始衰退。2012年6月,阿里巴巴B2B公司從港股退市。而在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時披露的招股書上,幾乎很少提及B2B業務。

經歷港股退市與美股上市後,阿里巴巴的增長引擎與現金奶牛也逐漸從B2B公司變更為包括淘寶、天貓在內的電商業務。

阿里在美股上市後,用户迅速增長,2019年3月,阿里巴巴年度活躍消費者增長至6.54億,五年增長逾兩倍。而阿里巴巴最近港股上市披露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6月,年度活躍消費者高達7.3億,如果再加上螞蟻金服,去重後的用户則高達9.6億。

營收方面,截至2019年3月,阿里巴巴營收為3781億元,是2012年的近19倍;利潤為879億元,是2012年的20倍。

阿里的用户、營收、利潤、GMV還將繼續增長。最新港股招股書中,阿里宣佈了未來5年的戰略總目標:服務全球消費者,其中有超過10億的中國消費者,創造10萬億元以上的消費規模。

三、阿里投資併購版圖:

本地生活、電子商務與物流領域投入力度最大

2008年,阿里巴巴成立阿里資本,開啟投資之路。截至2019年11月,阿里一共投資345次,總投資金額為4362.5億元。以此計算,阿里投資項目的平均高達12.6億元。

從分佈到各個領域的投資金額來看,在本地生活、電子商務與物流領域,阿里投入力度最大,投資金額分別為1176.6億元、943.5億元和615億元,而這三個領域都與阿里本身電商業務息息相關。

與騰訊相比,阿里更像一個戰略投資者,尋求的是與阿里本身電商和本地生活業務的協同,更具掌控欲。阿里在2018財年報中也曾明確表示,不會出於純粹的財務原因進行投資和收購,而是側重於加強阿里的生態系統、創造戰略協同效應,並提高公司整體價值。

因此,投資也是阿里拓展其商業生態的手段之一,當投資的項目對阿里集團及其重要時,阿里會從投資逐漸轉變為控股,甚至全資收購。

例如餓了麼。2016年8月,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一起向餓了麼投資了12.5億美元;2017年4月,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以總投資金額4億美元進一步增持餓了麼。自此,阿里系對餓了麼持股比例達32.94%,成為餓了麼最大股東。

一年後,阿里巴巴則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麼完成全資收購。當年10月,餓了麼和口碑合併,阿里正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餓了麼成為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阿里對抗美團的武器。

這正是阿里一步步掌控投資公司的典型案例,阿里的投資併購版圖也伴隨阿里生態系統的需要而不斷加大。

四、誰在掌管阿里:阿里巴巴最有權力的12個人

作為一家市值近4萬億港元的商業帝國,阿里是由哪些人在掌管?

從阿里巴巴團隊變化來看,阿里巴巴並不是一家注重由創始人做管理團隊的公司。2007年,阿里巴巴B2B公司上市時,阿里巴巴集團旗下五大業務掌門人,僅淘寶網總裁孫彤宇一人是創始人之一,其他B2B業務、支付寶、雅虎中國、阿里軟件則分別由衞哲 、陸兆禧、曾鳴、王濤掌管。

而在阿里港股招股書披露的12位高管團隊中,僅戴珊一人是創始人之一,目前負責B2B業務,國際零售交易平台速賣通以及農村淘寶和零售通等。

即使是馬雲,也早在2013年便卸任阿里巴巴集團CEO,今年則又辭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職位。現在的阿里帝國,是以逍遙子張勇為核心組成的領導班子。

武衞自2013年5月起擔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自2019年6月起兼任集團戰略投資部負責人。武衞曾兩次接班蔡崇信。第一次是2014年4月10日,蔡崇信出任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負責集團戰略投資,其所擔任的首席財務官(CFO)職務由武衞接任。第二次則是2019年6月,蔡崇信則再次卸任集團戰略投資部負責人,也是由武衞接任。

童文紅於2017年1月起擔任首席人才官,並自2013年起,牽頭組建菜鳥網絡,先後擔任過首席運營官、總裁、首席執行官及非執行董事長,管理菜鳥網絡的運營。

張建鋒自2016年4月起擔任首席技術官,並自2018年11月起擔任阿里雲智能事業羣總裁。

其他還有吳敏芝、Timothy A. STEINERT 、鄭俊芳、董本洪分別擔任首席客户服務官、首席法務官兼公司祕書、首席風險官兼首席平台治理官和首席市場官。

具體到各個業務板塊,阿里巴巴核心電商領域業務則由蔣凡領導,他是淘寶總裁兼天貓總裁;賺錢主要是張憶芬負責,她是阿里媽媽總裁,阿里媽媽的在線營銷服務收入是阿里巴巴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文娛板塊業務由樊路遠負責,他是阿里巴巴數字媒體及娛樂事業羣總裁,旗下掌管阿里影業、優酷。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