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朔
來源: 秦朔朋友圈
最近一兩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幾家大公司都在進行組織變革和戰略升級。
阿里巴巴基於合夥人制度完成了馬雲退居後台和張勇的接任,開啟了建設數字化經濟體和推廣數字商業系統的新時代;
華為去年3月完成了從輪值CEO到輪值董事長制度的演化,一個突出特點是加強董事會的作用,以實現更具未來性的戰略管控。目前華為董事長為樑華,郭平、徐直軍、胡厚崑、孟晚舟為副董事長,丁耘、餘承東、汪濤為常務董事,董事會共有董事18人,候補董事3人。任正非仍是總裁和華為的精神領袖。
騰訊去年9月30日發佈2018年81號文,重組原來的七大事業羣,形成新的六大事業羣。保留了原來的四個(互動娛樂、企業發展、技術工程、微信),新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平台與內容事業羣,主要目的是在2B和科技兩大未來方向上發力。
去年12月,中國平安引入國際上流行的聯席CEO機制,聘任謝永林、李源祥、陳心穎為公司聯席CEO。不到一年,平安的公司治理架構又迎來了迭代:
10月24日,中國平安公告稱,公司監事會選舉孫建一接替顧立基擔任監事會主席;董事會推薦謝永林、陳心穎接替孫建一、蔡方方出任公司執行董事,選舉任匯川接替孫建一出任副董事長。此外,平安董事會還聘任謝永林出任公司總經理,聘任蔡方方、黃寶新出任公司副總經理。
根據平安的説法,此次調整後,平安的創業元老孫建一,轉到監事會繼續發揮其權威作用;任匯川接替孫建一,在董事會事務及對外溝通協調方面發揮其特長;聯席CEO謝永林兼任集團總經理,完善和深化聯席CEO決策機制,這將很好解決總經理崗位與聯席CEO機制之間存在的職責交叉和重疊問題,進一步提高決策和執行效率,清晰管理線路。平安的人才團隊呈現“年輕化、專業化、梯隊化、國際化”的“四化”特徵;年富力強的高管將承擔更重的責任和使命。
從我對平安多年的觀察來看,此次調整是對去年聯席CEO制度的一次優化。平安去年正式構建的“聯席CEO+職能執行官”管理模式,是以馬明哲為首,謝永林、李源祥、陳心穎三位聯席CEO及各職能執行官一起,構建起核心管理團隊。當時我用“雁陣”形容這一模式,因為羣雁比孤雁飛起來更輕鬆,飛躍的領域越寬廣就越需要羣雁效應。現在,這一管理模式迎來了2.0更新版本。
面向下一個三十年,平安要構建一支怎樣的人才隊伍來迎接挑戰?
聯席CEO機制是否會衍生出山頭文化、派系之爭?
馬明哲是否在為退休佈局?
這些問題都是業界非常關注的。而作為追求事業長青的企業家,馬明哲深謀遠慮,應該自有其謀篇佈局之道。
高層團隊“四化”進行時
戰略是方向,文化是靈魂,人才是保證。人才梯隊建設和培養,是一家企業保持經營管理和文化持續性的根基。
馬明哲曾在《平安心語》中指出:“一個產品的領先,頂多就是一年半載;一個系統的改進,頂多也就兩三年的優勢,而一支國際化的優秀人才隊伍+制度文化才能帶來持久的領先優勢。”
我在研究中發現,在中國公司中,平安大概是“本土化+國際化”團隊組合的最佳典範。過去30多年,平安一直在不斷地廣納國際化優秀人才,同時也在大力選拔培養本土化的人才。在平安“雁陣”2.0版本里,平安高層團隊更呈現出“四化”特徵,具體而言:
1、年輕化——平安集團管理層的年齡主要集中在50歲左右,正形成一支年輕化的高管隊伍。
比如,平安集團總經理、聯席CEO、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今年51歲,平安集團聯席CEO李源祥54歲,平安集團副董事長任匯川今年也剛好50歲,平安集團CFO姚波49歲。再如,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平安集團副總經理、首席人力資源執行官蔡方方更為年輕,分別只有42歲、46歲,高管的平均年齡逐步在下降。
2、專業化——核心高管團隊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都在各自領域形成了非常專業的管理水平。
謝永林20多年在平安歷練多個崗位,曾先後在保險、銀行、投資等業務線擔任重要職務,擁有跨系列專業水平、經營能力和經驗。陳心穎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在其帶領下平安在基礎軟件科技研發取得重大進步,註冊的專利超過2萬項,在全球金融科技方面的專利數量排名第一,在醫療科技方面的專利排名第二;在應用軟件科技領域也取得迅猛發展,金融生態、醫療生態、智慧城市等方面取得全球領先的地位,平安的科技發展戰略和服務模式不斷取得創新突破。蔡方方擔任平安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執行官以來,推進平安HR體系建設、高級人才引進、績效激勵機制改、大刀闊斧的內部機構重組改革等,其主導的智慧人事一體化平台獲得市場好評。
3、梯隊化——平安30多年的持續穩健發展,與一代又一代的管理層交接、順暢代際更替密不可分。
上世紀90年代,原美國林肯國民集團副總裁斯蒂芬邁爾加盟平安,後來因為對中國壽險業精算規則制定的貢獻,成為中國金融業首位“中國政府友誼獎”得主。2003年,為提升壽險業務經營水平,平安邀請“華人保險教父”樑家駒加盟。樑家駒在平安工作多年直至退休,他為平安引進了另一個重要高管李源祥。作為創業元老之一,王利平於1989年加入平安,曾任平安人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後來擔任集團副總經理、人力資源執行官等重要職務,在平安30年間為公司保險業務、人事管理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她帶出來了年輕有為、潑辣肯幹的新晉集團副總經理蔡方方。還包括剛剛辭任集團副董事長職務的另一位創業元老孫建一,他也曾經擔任過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在平安銀行的成長離不開他的指導和教誨。所以平安的重要人事變化,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跡可尋。
4、國際化——在“外腦”體系下,堅持人才國際化,並促使本土高管與外籍高管共同成長。
平安從創立之初就大膽實施“拿來主義”,通過延請和擁抱國際化人才,發揮他們的專業優勢,並幫助平安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體制和機制,培養本土人才,促進國際人才與本土人才的融合與共同成長。在平安目前的高管隊伍中,既有謝永林、任匯川等大學畢業後就加入平安的本土高管,也有李源祥、陳心穎、姚波等從國際頂尖機構空降的外籍高管。國際人才與本土幹部一同精誠合作,形成了平安“海納百川”獨特的企業文化。今年國慶前夕,繼去年李源祥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之後,陳心穎也獲得同樣的殊榮,成為平安歷史上第五位獲獎高管,人才國際化是平安在中國金融界特有的標籤印象。
“聯席CEO+職能執行官”機制升級
去年我説,平安的高管隊伍就好比“雁羣”。
雁羣飛翔,都會排成人字陣或一字斜陣,因為後面的大雁能借助前一隻大雁羽翼產生的空氣動力,在飛行時省力,飛一段時間後它們交換位置,使另一側的羽翼也能借助空氣動力緩解疲勞。孤雁飛起來很累,雁羣飛起來就比較輕鬆。
馬明哲是平安的“頭雁”,與三位聯席CEO及其他職能執行官,一起組成平安“雁陣”,在內部各個層級形成了一個穩健的幹部梯隊。而今年“雁陣”的又一次強化,可以説是架構的進一步升級,尤其是強化且明確了謝永林等高管的職責定位,深化了聯席CEO機制,使得新的雁陣結構更為完整、協調、高效。
經過一年的摸索,平安強調和肯定了聯席CEO機制對公司發展的重要意義。平安集團副董事長任匯川在24日公告後接受訪談時表示,“各位執行官的定位與職責更為明確、清晰,為公司戰略轉型及三大業務線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平安的聯席CEO機制,始於客户導向和業務發展趨勢。過去10多年,從“金融+科技”,逐步過渡到“金融+生態”,平安立足於“一個客户、一個賬户、多種產品、一站式服務”的綜合金融經營模式,利用“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賦能生態、生態賦能金融”,以客户服務為導向,逐步形成了“個人業務+公司業務+科技業務”三大事業羣及架構。
去年,平安董事會設立的“聯席CEO+職能執行官”集體決策機制,是在過去三大事業羣基礎上,對公司治理結構,“集體決策、分工負責、矩陣管理”模式與制度化流程的進一步完善。
平安發展越來越大,業務單元越來越眾多複雜。組織架構升級的背後,在強化集體決策的基礎上,顯示其管理模式和決策流程更加清晰,決策效率更加敏捷。特別是綜合金融模式,面對“一個客户、多個產品、多個法人主體”,要確保每一個客户多個產品獲得一致的服務體驗,確保對經營風險的管控自上而下地端到端,一個科學的組織體系與內部清晰分工負責、合作協同,至關重要。
何為集體決策?簡單理解,公司經營的重大事項都由多位執行官聯合參與決策,既要有業務線負責人,也要有職能類執行官,從而共同參與決策,杜絕一言堂,確保不是一個人説了算。馬明哲曾説,一家公司如果和具體個人的命運結合起來,長期而言,這家公司一定不是好公司。平安要成為一家百年老店,要永續經營,其發展不能依賴於某一個人的品牌和作用,而是依靠“鐵打的營盤(制度)流水的兵(團隊)”,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聯席CEO+職能執行官”機制,是西方超大型公司常用的管理模式。據不完全統計,《財富》世界500強公司中大約有30家公司採用聯席CEO機制。平安的特點是在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之後,也要避免水土不服的桎梏。
比如,矩陣管理和集體決策模式,對公司的決策機制、文化協同等方面的要求比較高,存在更多挑戰。三位聯席CEO各管一塊,是否會發展出三個不同的山頭?
幾個月前,為了研究平安向科技的轉型,我有機會和三位聯席CEO都進行過交流。我發現了一個很少見的特點,就是每一位CEO都強調跨部門的協同,都表達了“平安就是創新加協同”的意思。我觀察,平安成立三十多年來,之所以能夠實現穩健較快的創新與發展,與其不斷與時俱進,建立了獨具特色的“簡單務實、精誠協作”的企業文化是分不開的。平安企業文化很重要的特點是:
簡單——清晰的績效導向;
制度化平台——明確的遊戲規則;
信任與授權——設立清晰的目標,讓人才在制度化的平台上發揮主動性。
正因為有這樣簡單的企業文化,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工作經歷的人才能合作順暢、高效。以績效為導向的考核機制、以價值最大化為導向的文化機制決定了山頭主義是生存不下去的。
平安過去十年的發展,顯示出個金、團金、科技三大板塊都運行有效。以客户服務、業務發展為統一導向,無論是業務執行官,還是職能執行官,相互之間在配合中形成了較高的默契度,三大事業羣的各項工作有條不紊,且相互支撐,相互補台。
任匯川也強調,“本次董事會對部分高管崗位做出的調整,是對這一機制和模式的延續和鞏固。其中,謝永林將出任集團總經理,兼任聯席CEO,對公司而言,可有效解決總經理崗位與聯席CEO機制之間存在的職責交叉和重疊問題,能夠進一步提高決策和執行效率,使分工更清晰、責任更明確、協同更有力,符合‘聯席CEO+職能執行官集體決策機制運作需要。”
馬明哲在為退休佈局嗎?
這次調整,雖然馬明哲沒有變化,但市場仍有各種猜疑,比如馬明哲是否在為退休做準備?三位聯席CEO中是否會產生未來接班人?
近些年來,馬明哲似乎更加有意識地淡化在公眾領域的曝光,越來越少接受外部採訪,也很少參加公開活動,每年也就是在業績發佈會上露個臉,以前還會在業績會開場時做發言,現在直接將機會讓給聯席CEO們。這也是市場猜測的依據,最近他唯一一次算是“高調”的外部曝光,是國慶前夕在《人民日報》撰文《中國平安,與時代同行》。
我曾與馬明哲以及平安內部的很多高管做過交流,從側面瞭解到馬明哲在內部還是很高調的,他身上散發着一種“敢為人先”的激情和感染力,每天在思考戰略創新、管理變革,尋找新的商業模式,管理風格嚴謹,但對下屬非常授權,幾乎不參與日常經營,更多關注多是集團與子公司的戰略,定期不定期地幫助解決戰略和經營方面的問題、挑戰,經常寫長達千字以上的內部郵件,甚至通宵達旦召開戰略頭腦風暴會議。他也常説,“我的責任就是把壓力傳導下去,傳導給每一個子公司的領導者,不斷創新,絕不當温水青蛙”。
最近馬明哲有幾次在內部晨會上出現:一是今年“七一”當天,和平安的黨員幹部們一起唱《我和我的祖國》;二是在10月17日國家扶貧日,參與平安志願者協會成立一週年活動,這是他去年倡導的一項公益項目,一週年過去,在線志願者人數到了180萬,馬明哲為志願者鼓勁加油。
“實際上三十年如一日,馬明哲仍舊是平安的掌舵人,也是工作最勤奮的員工。”多位和馬明哲共事多年的高管都這樣説。
任匯川在此次平安人事調整的公開訪談中説:“作為集團董事長,馬董事長未來將繼續在公司的重大戰略轉型、商業模式創新、科技創新、人才梯隊培養和文化建設等方面,發揮核心領導作用。同時,三位聯席CEO分別負責三大業務事業羣的結構、‘聯席CEO+職能執行官集體決策機制,將在馬董事長領導下不斷完善,為公司的長期健康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馬明哲作為董事長的角色定位和聯席CEO的角色定位,在此非常清楚地展現出來。
當然,馬明哲總有退休的一天。下一個馬明哲在哪裏?
這是市場特別關心的問題。從我近距離的觀察看,這個問題為時尚早。平安的公司治理對標的是全球領先的企業,其接班人也會有一整套完整的機制和流程。目前的三位聯席CEO,到時候是否合適,還需要時間去檢驗。麥肯錫是平安多年的合作者,前年在上海和麥肯錫的資深董事交流時,他告訴我,在麥肯錫看來,馬明哲領導平安正在進行的“科技+生態”的探索是國際金融業最前沿的探索,雖然方向大家都認可,但有沒有他掌舵,在決斷力和勇氣上還是會有不同。
馬明哲有一句口頭禪,“我最大的希望是讓平安成為民族企業的驕傲,同時在100年後,那時平安的CEO會説,我們最早那個叫馬明哲的CEO乾的還不錯。”他的視野不在今天,而在遙遠的明天,所以我相信,他對未來CEO的問題,有着高度的責任感,應該是深謀遠慮的。
去年,馬明哲在一次非公開的訪談中説,“我從平安像個嬰兒,一直看到他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我未來的責任是不斷完善和加強平安的團隊、文化、制度,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平台,無論我任何時候退出,平安都會像一艘有自動發展力的航空母艦,勇往直前。”
理解了這番話,就能意識到,平安的組織變革和人事調整可能會是一種常態,因為其目標是為了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而不是為了固化某個已經形成的結構。但變中有不變,這就是平安遠大的抱負、使命和文化。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